思政课教学
搜索文档
我是如何上好思政课的(杏坛随笔)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2 09:41
职业选择与坚守 - 公司创始人在职业选择上两次坚定投身思政教育事业,首次放弃专业主持人梦想回归校园,第二次在学院成立时选择继续担任思政课教师 [1] - 公司创始人从事思政课教学超过20年,驱动其坚守的核心信念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感 [1] 教学内容与方法 - 公司高度重视教学内容质量,强调内容为王,通过研读经典文献和追踪国际国内热点事件,构建兼具理论深度与多学科视野的课程体系 [2] - 在教学方式上,公司注重师生互动以保持课堂活力,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启发性设计并完全内化,坚持使用问题链和脱稿教学以实现流畅生动的课堂效果 [2] - 公司创始人认为教学状态至关重要,以饱满的热情和激情进行教学,以此感染学生并激发其对课程的热忱 [3] 教学改革与创新 - 公司后期探索出“四融双动”教学改革模式,通过指导学生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将理论、实际、实践、艺术四大元素有机融合,实现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触动 [4] - 该模式旨在解决传统思政课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课堂与课外、教师与学生相分离的问题,实现多方位的有机融合互动 [4] - “四融双动”教改法已从日常教学延伸至大型活动,公司已成功组织了7场大型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会演 [4] 改革成效与影响 - 公司的教学改革实践经历了从单一课程到多门课程、从本科生到本硕学生共同参与、从择优培育到全员覆盖、从课堂到舞台及社区乡村的持续扩展 [5] - 改革获得了学生的积极反馈和高度肯定,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的意义和魅力,体验到了理论知识的深刻内涵 [5][6] - 学生真挚的感悟成为公司创始人持续探索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印证了教育是灵魂唤醒灵魂的本质 [6]
福建各地中小学迎来开学季 仪式感满满开启新学年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1:55
教育行业开学季活动 - 福建各地中小学及部分幼儿园于2025年9月1日开启秋季学期 通过传统开笔礼、许愿树粘贴等特色活动营造温馨迎新氛围 [1][3] - 福州市湖滨小学以"播种好习惯 绽放'新'童心"迎新派对迎接新生 活动包含京剧、版画、围棋等多元课程展示 校长亲自为学童点朱砂启智 [3][5] - 东浦幼儿园以"教育融于生活"为办园理念 通过家园协同共育模式培养幼儿自理、创造、观察及协作能力 [3] 校园安全与设施保障 - 福州市教育局要求各校开展课间活动安全、交通安全、防欺凌等全方位安全教育 并将安全教育列为开学第一课核心内容 [4] - 国网明溪县供电公司在开学前联合校园电工对教室、食堂等场所供电线路及用电负荷进行排查 及时处理开关插座螺丝不牢固等安全隐患 [4][5] 思政教育课程创新 - 福建省通过"学习强国"等平台首播"苟利国家生死以"大中小学同堂思政课 以林则徐成长历程为案例创新教学内容 [4]
胡政阳:思政教师原来还是博主“宫殿君”
中国青年报· 2025-07-27 06:40
北京中轴线文化价值与教育应用 - 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1] - 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胡政阳将中轴线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形成"戏剧艺术+故宫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思政"的多维教学体系 [4] - 胡政阳开设《故宫与中国传统文化》《"戏"说故宫》等课程,通过斗拱抗震案例等具象化内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4][5] 中轴线资源与思政课结合实践 - 胡政阳在思政课中结合中轴线红色地标(如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理论 [5] - 通过南锣鼓巷商场腾退案例,阐释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联性,增强学生对政策的理解 [2] - 课程设计注重从科普角度切入,利用纪录片《紫禁城的秘密》等素材展示古建筑智慧,提升教学亲和力 [4][5] 中轴线保护与公众教育发展 - 申遗成功后,中轴线保护措施进一步完善,数字中轴建设成果为教学提供更丰富资源 [6] - 胡政阳强调公众"得到感",将学术研究转化为通俗语言,通过纠正影视剧错误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背后的文化精神 [5] - 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注重结合传统文化具象化案例(如《甄嬛传》引申至故宫匾额"又日新"),强化专业关联性 [2][4]
思政课,不止四十五分钟(师说)
人民日报· 2025-07-13 06:10
思政课教学理念 - 思政课需兼顾理论深度与情感温度,满足学生成长需求[1] - 教学应实现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的转变,通过融入学生群体精准捕捉教学切入点[1] - 教师需探索陪伴式教学模式,扮演知心人、引路人、同行人三重角色[1] 教学方法创新 - 将课本理论与学业、就业、社会热点结合,提升课堂吸引力[1] - 通过校地合作、校企联动打造立体化实践场景,推动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现实图景[1] - 采用全周期育人链设计,覆盖课前问题收集、课中教学、课后互动环节[2] 师生关系构建 - 教师通过同吃同住等非正式接触建立亦师亦友关系,增强教学效果[1] - 嵌入学生成长场景(如担任班主任、社团导师),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影响[2] - 利用社交平台保持课后互动,将思政教育延伸至职业生涯阶段[2] 教育目标定位 - 超越课堂45分钟限制,关注学生终身成长而非仅期末分数[2] - 通过矛盾分析法等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思政教育的实用性[2] - 以人格感染、真理感召、理论功底三位一体实现立德树人目标[2]
善用社会“大课堂” 讲好新时代伟大实践的中国故事
人民网· 2025-07-01 15:34
由于提供的文档内容主要围绕思政教育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展开,属于教育领域而非商业或行业分析范畴,因此无法提取与公司、行业直接相关的关键要点。根据注意事项第4条要求,当前内容不符合输出条件。建议提供包含企业运营、市场动态或产业分析等商业相关素材以便进行专业解读。
海南中学政治科教师曾玉薇:思政课搭上热点“活”起来
海南日报· 2025-04-28 09:18
教育方法创新 - 通过时政演讲和兴趣选材连接课堂与社会,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 - 用"班级议事规则"类比"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实践将民主落实到班级 [3] - 组织模拟政协提案、为自贸港建设建言献策,让学生在角色代入中理解理论价值 [3] 教学策略 - 针对高中生思维活跃但理性不足的特点,通过课堂讨论和生活化议题激发学习兴趣 [2] - 运用短视频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使政治学科知识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温度 [3] - 通过身边小故事串起国家战略和个人生活,增强理论的实际应用 [3] 教育目标 - 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肩负思政课教师的职责使命 [3] - 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视角更加多元、思考更加深入 [2] - 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