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文化

搜索文档
《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发布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4 09:49
图书发布 - 北京出版集团推出面向6岁至15岁青少年的《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系列图书 [1] - 图书采用"三色三阶"设计理念,针对不同年龄段设置不同内容:小学低年级侧重互动内容,小学高年级侧重文化内涵理解,初中分册侧重国际视野培养 [1] - 该系列图书由北京中轴线申遗团队、专家学者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打造 [1] 配套课程 - 腾讯数字教育实验室同步推出《中轴线与世界文化遗产》课程 [2] 活动情况 - 图书首发及捐书仪式在北京举行,现场展示了三册书本 [3]
千年中轴跃然方寸,中国邮政推出系列珍藏邮品
新京报· 2025-07-28 07:03
邮品发行概况 - 中国邮政发行《世界文化遗产——北京中轴线》特种邮票及系列文化邮品,包含邮票、首日封、文化专题册、创意套装等,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 [1] - 邮票一套五枚,主题为永定门、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钟鼓楼,面值共5.50元,由设计师王虎鸣操刀 [2] 邮票设计特点 - 采用中轴对称构图,五枚邮票叠放可呈现行进中轴线的视觉感受,凸显古建筑稳重感与皇家气派 [4] - 融入祥云、雨燕、树木等元素,寓意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采用冷烫工艺使琉璃瓦和祥云泛金光 [4] - 运用荧光油墨技术,紫光灯下显现红白彩带动态效果,标注北京城中心点、"0公里"起点及古运河 [4] 首日封与专题册设计 - 首日封五枚以中轴线建筑为主体,采用"做旧"肌理与洒金宣纸叠加,首日戳融合现代几何体与何尊铭文的"中"字 [6] - 文化专题册收录新邮版式一、二及多套老票(如2020-16《故宫博物院》),以建筑正立面图展示中式规制与工艺细节 [9] 创意衍生品 - 推出《福瑞中轴》钥匙扣冰箱贴套装,含建筑剪影与邮票,采用现代简约风格设计 [10] - 《六都千年 天地中和》套装售价248元,包含六古都邮票及大漆工艺冰箱贴,封面取"天圆地方"之意 [10]
“唱响中轴”文艺演出在京举办 多层次展现历史文化底蕴
中国新闻网· 2025-07-28 04:54
文化活动概述 - 北京市东城区第三十九届群众文化展演季"唱响中轴"文艺演出在北京大磨坊文化创意产业园举办 [1] - 演出分为"轴启新声""文脉相承""和鸣未来"三个篇章,展现北京中轴线的景观与历史文化 [1] - 活动由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多家单位共同承办 [1] 演出内容 - 通过"音乐巴士"形式带领观众"唱游"北京中轴线,展示7.8公里长的中轴线建筑 [1][2] - 表演包括快板《最美北京中轴线》、乐曲《京韵》、歌曲《天安门》《如愿》《北京钟鼓楼》等 [1] - 青年乐队表演《金色的屋檐》,舞蹈《礼仪之邦》展现中轴对称之美 [1] - 独唱《北京欢迎你》传递北京包容与热情,诗朗诵《中轴脊梁》讲述中轴线历史与未来 [1] - 北京市东城区少年宫合唱团表演歌曲《北京雨燕》,舞蹈《墨舞》勾勒中轴线历史与变迁 [2] 表演形式与特色 - 快板《最美北京中轴线》以韵文体介绍中轴线美景 [2] - 舞蹈《礼仪之邦》通过水袖和礼仪动作展现"礼"文化 [1] - 舞蹈《墨舞》以身体为笔描绘中轴线历史与时代变迁 [2]
书写“京味三部曲”,网文作家花清袂讲述他与北京中轴线的故事
新京报· 2025-07-27 15:06
网络文学行业发展 - 网络文学行业正通过"京味三部曲"等作品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创新,体现行业从娱乐载体向文化传承载体的转型[1][4] - 行业出现"科技+文化"新趋势,如《启示录:天工京作》将AIGC技术与京绣非遗结合,反映网络文学成为新质生产力与传统技艺的对话平台[2][4] - 中国"网络文学+"大会连续两届评选同系列作品,显示行业对现实题材和地域文化IP的持续扶持力度[1][2] 北京中轴线文化IP开发 - "京味三部曲"完整记录北京中轴线申遗关键三年,形成包含家庭叙事(《京脊人家》)、非遗技艺(《京华天娇》)、科技赋能(《启示录:天工京作》)的IP矩阵[4][5] - 中轴线文化开发呈现多形态融合特征,包括文学创作(三部曲)、数字项目("云上中轴")、非遗工坊等实体业态联动[5][6] - 该IP通过群像叙事策略,累计展现绢人制作、京绣等多项非遗技艺的历史沿革与当代创新[4][5] 创作者生态 - 资深创作者如高喜顺(花清袂)具有跨领域经验,兼具网络文学创作(10年)、影视改编、行业协会(5个协会会员)等多重身份[8] - 创作方法论强调深度调研,涉及胡同市井、非遗工坊、科技公司等多元场景,单部作品采风周期跨越申遗全过程[5][6] - 作品连续入选国家级扶持计划(中作协IP扶持、北京青年创作计划等),反映政策对现实题材创作人才的培育成效[8] 文化科技融合趋势 - 三部曲呈现技术迭代轨迹:从《京脊人家》的个体叙事到《启示录》的AIGC应用,完整记录传统文化数字化转型路径[4][7] - "云上中轴"等标杆项目推动文化展示方式革新,为文学创作提供VR/AR等科技素材[5][7] - 行业出现"非遗破圈"新范式,通过网文载体实现传统技艺从工艺传承(绢人)到科技赋能(京绣+AIGC)的升级[2][4]
胡政阳:思政教师原来还是博主“宫殿君”
中国青年报· 2025-07-27 06:40
北京中轴线文化价值与教育应用 - 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1] - 中央戏剧学院副教授胡政阳将中轴线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形成"戏剧艺术+故宫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思政"的多维教学体系 [4] - 胡政阳开设《故宫与中国传统文化》《"戏"说故宫》等课程,通过斗拱抗震案例等具象化内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4][5] 中轴线资源与思政课结合实践 - 胡政阳在思政课中结合中轴线红色地标(如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理论 [5] - 通过南锣鼓巷商场腾退案例,阐释非首都功能疏解与历史文化保护的关联性,增强学生对政策的理解 [2] - 课程设计注重从科普角度切入,利用纪录片《紫禁城的秘密》等素材展示古建筑智慧,提升教学亲和力 [4][5] 中轴线保护与公众教育发展 - 申遗成功后,中轴线保护措施进一步完善,数字中轴建设成果为教学提供更丰富资源 [6] - 胡政阳强调公众"得到感",将学术研究转化为通俗语言,通过纠正影视剧错误引导学生关注建筑背后的文化精神 [5] - 艺术类院校思政课注重结合传统文化具象化案例(如《甄嬛传》引申至故宫匾额"又日新"),强化专业关联性 [2][4]
北京中轴线上的丹青交响
人民日报· 2025-07-27 05:52
北京中轴线美术创作活动 - 近年来北京中轴线成为美术写生和创作的热点主题,包括2019年"京城之脊·一脉绵延"和2023年"中国画·画文物"等活动,吸引了美协、画院、高校等机构的美术工作者参与 [2] - 代表性作品包括白羽平的油画《东交民巷》和徐小东的油画《一座城的某年》,这些作品通过独特视角展现了中轴线的建筑之美、历史之韵和文化之质 [2] - 北京美协于2022年组建专门的中国画《京城之脊》创作团队,历时近两年完成这幅巨制,采用适合表现亭台楼阁的界画形式 [2] 《京城之脊》创作特点 - 创作重点在于凸显中轴线的精神内涵,内容上删繁就简,突出中正、对称之美,构图遵循传统"尚中、尚正"的文化思想 [3] - 作品以"中"字搭建画面主要结构,精细刻画彩绘纹样和琉璃脊兽,还原紫禁城内古建的锦绣色彩,城外建筑则以灰砖为主体 [3] - 作品体现了中华传统人文思想与审美特质,成为重要的思政教育资源,走进大中小学课堂和各地学术交流活动 [3][4] 中轴线文化创新与传承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玻璃彩绘、剪纸艺术、数字文创等形式对北京中轴线文化进行创新表达 [4] - 部分学校以《京城之脊》为主体开展课程实践教学,并举办"'京城之脊'——北京中轴线人文主题美育浸润作品展" [4] - 丰富的美术创作组成中轴线上的丹青交响,促进了文脉传承 [4]
庆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专场报告会举办
新京报· 2025-07-04 21:27
北京中轴线文化宣讲活动 - 北京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团举办专场报告会,聚焦北京中轴线文化 [1] - 宣讲团由首都高校教师、社科理论专家、百姓宣讲市级示范团宣讲员和北京曲艺团演员等26人组成 [1] - 宣讲团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沉浸式、互动式宣讲17场,线上线下受众达15.2万人次 [1] 宣讲内容 -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高福美从走进中轴线、读懂中轴线、保护中轴线三方面展开宣讲 [1] - 市文物局、北京中轴线申遗办公室干部张欣雨分享首都文物人历经12年成功推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历程 [1] - 北京曲艺团演员通过西河大鼓《春归燕》展现北京中轴线上的多个遗产点 [1] 参与者反馈 - 天坛街道工委副书记李强表示将充分发挥街道坐拥北京中轴线与天坛公园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优势 [1] - 东城区理论宣讲员杜卓认为宣讲内容展现了申遗成功背后的文化力量和信念坚守 [1] - 祈谷社区居民查哲表示对中轴线产生更深的情感共鸣,将积极宣传中轴线文化 [1]
构筑“出版中轴线” 走实“世界阅读之路”
北京晚报· 2025-06-15 14:04
展会概况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将于6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1] - 北京展区文化传承区围绕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定位,以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承为主线 [1] - 展区通过实物图书、数字平台与互动体验相结合,构筑"出版中轴线" [1] 展区特色 - 北京展区文化传承区位于整体展区核心位置,运用实物陈列与科技冰屏手段展现中轴线文化 [1] - 以中轴线为背景的图书展陈,集中展示体现北京文脉、彰显古都风采的精品出版物 [1] 参展出版物 - 北京出版集团带来"北京文化书系""艺文北京丛书""北京文化通志"等重磅图书 [1] - 北京日报出版社重点展出《旧京图说·风云篇》《北京中轴百年影像》《中轴之门》等佳作 [2] - 《中轴之门》与《北京中轴百年影像》成为解读"世界最长古代城市轴线"的权威读物 [2]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探访北京中轴线》《寻访北京中轴线》系列图书 [2] - 旅游教育出版社带来《这里是北京》《多视角下的北京胡同》等文化类出版物 [2] 数字资源 - "北京历史文献数据平台""交互式甲骨文数字化字库"等数字资源同步展出 [1] - 数字化方式延伸传统文献服务边界,为中轴线及历史文化研究提供支撑 [1] 活动安排 - 北京展区将开展一系列融合性强、体验感高的阅读与交流活动 [2]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即将开幕,北京展区生动展现北京中轴线文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14 14:11
展会概况 - 第三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将于6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1] - 北京展区以北京中轴线文化传承为主线 通过实物图书 数字平台与互动体验相结合 构筑"出版中轴线" [1] 文化传承区展示内容 - 北京展区文化传承区位于整体展区核心位置 运用实物陈列与科技冰屏手段 将北京中轴线文化的纵深结构具象化展现 [3] - 北京出版集团带来"北京文化书系""艺文北京丛书""北京文化通志"等重磅图书 系统记录北京城市发展 历史文化与人文传统 [3] - 北京日报出版社重点展出《旧京图说·风云篇》《北京中轴百年影像》《中轴之门》等佳作 深刻诠释北京中轴线演变脉络 [3]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探访北京中轴线》《寻访北京中轴线》系列图书 融合建筑 历史 文化三维视角 [4] - 旅游教育出版社带来《这里是北京》《多视角下的北京胡同》等文化类出版物 全景展现北京多元文化内涵 [4] 数字资源展示 - "北京历史文献数据平台""交互式甲骨文数字化字库"等数字资源同步展出 以数字化方式延伸传统文献服务边界 [3] 文化活动安排 - 开展"百年文学中的北京"丛书与"中都三部曲"之《春雷引》新书分享会 重现老北京的精神气质与时代印记 [5] - 图画书《寻找中国龙立体书(英文版)》和《北京中轴线古旧地图集》通过沉浸式讲解与读图互动 引导中外读者走近中轴文化 [5] - 石刻博物馆研究员闫霞通过直播平台讲述石刻背后的故事 激发公众对传统文化载体的关注 [5] - 《中轴之门》作者李哲以老照片为媒 揭示中轴建筑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5] - 设置非遗兔儿爷泥塑体验 "国韵承传"京剧人物展示 文化主题集章打卡等互动项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