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价比导向

搜索文档
 三季度深圳楼市 :新房供应创新高,二手市场稳中有降
 搜狐财经· 2025-10-20 15:00
 新房供应 - 2025年第三季度深圳全市新增商品房预售项目37个,推出房源13669套,环比上升28.9%,同比上升32.2%,总获批面积约147.28万平方米 [1] - 住宅供应量为11430套,环比激增41.0%,同比大涨46.9%,占整体获批量的84%,为近两年季度占比新高 [1] - 宝安区以2407套住宅供应领跑,占比21.1%,龙岗区(20.6%)、光明区(17.1%)和龙华区(13.1%)紧随其后,四区合计贡献超七成住宅房源 [1]   新房市场表现 - 三季度一手预售住宅备案量为4401套,环比下跌32.7%,同比下跌35.6%,市场消化节奏放缓 [2] - 全市预售住宅备案均价达50896元/平方米,环比上涨4.7%,同比微跌1.3% [2] - 现售住宅备案3478套,龙岗区(886套)、宝安区(704套)和南山区(617套)为现售备案量前三 [4] - 福田区预售备案均价最高(9.7万元/㎡),其次为南山区(8.9万元/㎡),龙岗区(环比涨7.5%)、盐田区(环比涨7.0%)等7个区域预售均价环比上升 [4]   热销楼盘特征 - 一手预售住宅备案量TOP10楼盘中,龙华区、光明区各占3席,宝安区、坪山区、南山区、龙岗区各占1席 [5] - 低价刚需盘(如润臻园3.4万元/㎡、天健和悦府2.5万元/㎡)及核心区高性价比项目(如观山海家园8.0万元/㎡)更受购房者青睐,市场呈现“性价比导向”特征 [5]   二手房市场 - 2025年三季度全市二手住宅备案13377套,环比下跌10.4%,同比上涨15.6%,总备案面积133.0万平方米 [7] - 龙岗区以3193套备案量持续领跑,福田区(2183套)、南山区(2046套)紧随其后 [8] - 除盐田区、坪山区外,其他区域二手备案量环比均下跌,龙华区(环比跌18.6%)、光明区(跌15.2%)、龙岗区(跌13.4%)跌幅较大 [8] - 备案量TOP10楼盘中,福田区独占4席,龙岗区占2席 [10]   市场总体特征 - 2025年三季度深圳楼市呈现新房供应“井喷”与二手市场稳中有压两大特征 [10] - 新房选择丰富,龙华区、光明区等区域的刚需项目性价比较高,二手市场需关注区域配套成熟度及价格合理性 [10]
 大厂加码硬折扣:与传统商超的效率之战
 36氪· 2025-10-16 12:02
 行业背景与市场动态 - 2023年中国硬折扣超市鼻祖因现金流问题暂停营业,但折扣牛、京小盒等企业仍在良性发展 [1] - 2024年德国硬折扣超市奥乐齐在中国采取极简SKU、自有品牌和9.9元低价策略引发关注 [1] - 2025年美团、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开始布局硬折扣超市 [1] - 2024年全球折扣零售渠道同比增长8.2%,中国折扣零售市场规模2023年约为1.79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2.28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0% [4]   互联网巨头线下折扣店布局 - 盒马NB战略升级并改名超盒算NB,全国17店同步开业 [1] - 京东旗下大型折扣超市一日4店同开,创下30万客流新纪录 [1] - 美团旗下首家折扣超市快乐猴在杭州完成首秀,并快速布局多家门店 [1] - 互联网巨头将线下折扣店作为远场电商见顶后的新增长曲线 [1]   传统商超模式困境 - 传统商超盈利核心依赖于向品牌商收取各类费用,货架成为品牌商的专属展示空间 [2] - 高昂费用催生高昂售价,信息差被电商抹平后导致顾客流失 [2] - 全国超过1.2万家实体店铺永久关闭,包括许多知名品牌 [3] - 传统商超经营者仍保持食利型思维,单方面压榨经销商利润 [3]   硬折扣模式核心优势 - 硬折扣模式通过低毛利、精简SKU、品牌优势和垂直供应链实现效率提升 [5] - 将节省的成本直接反馈给消费者,形成"质价比"思路 [5] - 硬折扣业态竞争本质是商品周转效率的竞争 [6] - 山姆调味品用不足200支单品实现平均年销16.7亿元 [6]   电商巨头竞争优势 - 互联网巨头拥有上游优质供应链整合能力和组织高能效率 [7] - 具备大量现金储备、创造性年轻群体和极强数字化能力 [8] - 折扣化是实体零售中最简化、最高效的运营方式 [7] - 互联网巨头改变的是整个产业链,对传统商超形成降维打击 [8]   实体店不可替代的价值 - 实体店提供社交属性、体验性、即兴发现性和情感链接等线上无法替代的价值 [3] - 消费者开始怀念"活人感"和"所见即所得"的购物体验 [4] - "小而美"、能精准把握消费者痛点的实体店将越来越有市场 [4] - 实体店体验感可为远、近场电商提供信任背书和更接近顾客的平台 [4]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零售行业将进入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多元业态互补发展的新阶段 [4] - 传统商超需用折扣化逻辑进行效率革命,准备时间只有2-3年 [8] - 极致效率是生存的不二法则,而非依赖人格魅力和温情感动 [9] - 硬折扣模式契合当前消费市场显著的"性价比导向"趋势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