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效率

搜索文档
营收吊打星巴克!瑞幸翻身了
格隆汇APP· 2025-08-03 17:06
瑞幸咖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达123.59亿元,同比增长47.1%,创过去四个季度最高增速 [3] - 营业利润同比暴涨61.8%至17亿元 [3] - 股价从2020年最低点算起已暴涨30倍 [4] - GMV同比增长46%至142亿元,其中自营门店收入91.4亿元(占比74%),联营门店收入28.7亿元(占比23%) [10][11] - 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3.4% [13] 门店扩张情况 - 单季度净增2109家门店,上半年新开近4000家门店 [13] - 截至二季度末门店总数达26206家 [15] - 对比2023年底的16248家门店,一年半内增长近万家 [13][15] - 2018年底仅2000家门店,2019年底达4507家 [20] 行业对比分析 - 同期星巴克中国区净收入7.9亿美元(约56.8亿元),不足瑞幸一半 [16] - 星巴克中国同店销售额仅增长2%,平均店单价下降4% [17] - 2023年瑞幸全年营收首次超越星巴克中国 [29] - 2023年全国超4万家咖啡门店关闭,连锁化率从12%提升至28% [29] 商业模式与战略 - 通过9.9元咖啡策略培育市场,低价与扩张为核心关键词 [36][37] - 依赖规模效应摊薄成本维持低价策略 [38] - 强调核心优势为成本控制能力 [39] - 2024年店面租金等经营成本同比大涨65%至85.41亿元 [41] - 已开始转向"不打价格战"策略 [42] 行业发展趋势 - 咖啡与茶饮边界模糊化,瑞幸推出果咖、茶咖等产品 [31] - 行业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竞争,品牌建设成为重点 [49] - 头部品牌频繁更新品牌Logo以重塑形象 [47] - 外卖大战带来订单激增但配送成本上升问题凸显 [56] - 未来需平衡规模与效能,建立差异化品牌价值 [50]
2025餐饮增长榜解析:慢周期里的机会点与生存法则(附有哥餐链完整榜单)
搜狐财经· 2025-08-03 00:13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年2-6月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4.3%,但近三年增速持续放缓,行业进入"慢增长"周期 [2] - 市场饱和与竞争加剧倒逼行业告别粗放式增长,部分品牌通过高速扩张实现逆势增长 [2] - 经济下行周期中,高性价比小吃小喝成为消费主旋律 [11] 高速增长品牌数据 - 蜜雪冰城一年新增门店10160家,累计达40468家,6月单月新增1061家 [4][6][14] - 咖啡茶饮赛道表现突出,增长TOP100中占26家(咖啡9家、奶茶17家) [4] - 量贩零食品牌集体突破万店规模:好想来14964家、赵一鸣8922家、零食很忙8111家 [6][16] - 生烫牛肉米线品类增长迅猛,赵阗阗和乔杉杉增长率均超90% [4][11] 热门品类增长特征 咖啡茶饮 - 头部品牌通过供应链支撑性价比:蜜雪冰城单杯成本为行业均值的60% [14][21] - 差异化破局案例:爷爷不泡茶门店从450家暴增至2004家,主打地域特色 [14] - 库迪咖啡以"9.9元策略"加速下沉市场布局 [14] 量贩零食 - 供应链直采模式降低15%采购成本,补货周期压缩至48小时内 [16] - 区域密度饱和隐忧显现,长沙部分区域单店日均销售额下降15% [17] 小吃快餐 - 特色小吃门店数从2024年8月的68.38万家增至2025年6月的96.29万家 [19] - 塔斯汀中式汉堡年增超2000家,达9794家门店,接近肯德基规模 [19] - 传统卤味受困场景单一,未能渗透早餐/夜宵等高频场景 [19] 成功品牌共性规律 - 供应链效率:蜜雪冰城区域集仓、赵一鸣直采模式 [21] - 产品标准化:曹氏鸭脖中央厨房预制酱料包实现轻运营 [21] - 场景创新:鸡柳大人采用<3㎡微型档口提升坪效 [22] 行业转型方向 - 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深耕,聚焦供应链效率与用户价值交叉点 [23] - 差异化用户价值案例:塔斯汀中式汉堡、爷爷不泡茶地域特色 [23] - 传统品牌需构建壁垒而非模仿模式,如卤味三巨头错失直播电商机遇 [23]
古茗(1364.HK):深渠长流 万店耕新
格隆汇· 2025-07-26 13:39
公司概况 - 公司2010年创立于浙江温岭,成长路径以供应链为核心驱动,2013年开始部署自配送体系,2017年启动冷链配送,2023年拥有冷库容积超6万立方米、冷链运输车辆超300台,构建行业领先的仓配网络 [1] - 2020年起供应链能力成熟后门店数量迅速扩张,形成先供应链、后规模化的复制模式 [1] - 2024年营收87.91亿元,同比增长14.54%,经调整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增长5.69% [1] 行业现状 - 茶饮已成为新消费时代年轻人展现生活方式和寻求情绪价值的载体,叠加外卖大战和高温旺季,头部茶饮企业单店GMV同比加速增长 [2] - 2023年古茗以9%的GMV市场份额位列整体市场第二,以18%的份额位居大众市场第一 [2] - 2024年行业整体增速放缓,价格带向中端集中,头部品牌经营分化,古茗单店日均GMV达6500元(2023年为6800元),表现稳健 [2] 竞争优势 - 构建"供应链+密度+产品"效率闭环:拥有行业最大冷链仓储物流基础设施(97%门店实现两日一配),配送成本占GMV的0.9%(行业均值2%) [2] - 地域加密策略强化效率:平均季度复购率53%(行业均值30%),2024年累计推新超100款产品,上新数量行业第一 [2] - 研发团队由美食家+工程师构成,支撑产品质价比优势 [2] 未来成长性 - 当前已在8省达成单省500家门店的关键规模,占据大众现制茶饮市场25%份额,其中浙江/福建/江西三省市占率达25%(全价格带)和45%(大众市场) [3] - 截至2025年6月门店总数达10403家,覆盖20省,中性假设下未扩张城市的开店空间约9866家(5年CAGR 15%),若继续扩张至空白城市则空间约19314家(5年CAGR 25%) [3] - 咖啡业务开拓下沉市场新增量,长期开店空间明确,从区域走向全国潜力可观 [3]
古茗(01364):深度报告:深渠长流,万店耕新
长江证券· 2025-07-24 19:1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报告对古茗(1364.HK)给予“买入”评级 [5][14][20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下茶饮子行业景气度空前,古茗作为大众现制茶饮龙头,区域规模优势模式已跑通,从区域走向全国潜力可观,预计仍有一倍以上开店空间,咖啡业务开拓下沉市场新增量,成长空间明确,价值逐渐凸显,有望实现收入业绩的稳健增长,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110.3、127.5和147.0亿元,归母净利润19.4、22.8和26.5亿元 [5] 公司概况 - 古茗2010年创立于浙江温岭,以供应链为核心驱动,先构建供应链,后实现规模化扩张,2024年营收87.91亿元,同比增长14.54%,经调整净利润达14.93亿元,同比增长5.69% [9] - 2019 - 2020年引入美团龙珠、红杉中国等战略投资者,2025年全球发售完成后,王云安持股合计控制40.28%股权,联合创始人等分别持股,高管和核心员工绑定公司利益 [24] - 主营业务依赖与加盟商的供货 + 服务关系,向加盟商销售商品及设备为核心收入来源,2024年占总营收约80%,2025年2月发布全新加盟政策,降低加盟门槛 [30] - 2024年营收稳健增长,收入结构稳定,毛利率维持在30%左右,经调整净利率有波动但总体优于同业,销售及分销费用率提升 [38][43] 现制茶饮行业 - 茶饮满足新消费需求,从基础功能需求演变为包含产品、体验、社交、品牌需求的新时代消费需求,消费群体以女性、Z世代为主 [57][62] - 行业价格带向中端集中,高低端品牌互攻腹地,2018 - 2023年现制茶饮店行业规模复合增长率达25.2%,2024 - 2028年预计年复合增长率达15.4% [65][76] - 大众市场增量空间大、竞争激烈,古茗所在大众市场2025 - 2028年市场规模CAGR为20%,2023年古茗以18%的GMV市场份额位列大众市场第一 [86][91] 竞争优势 - 构建“供应链 - 渠道 - 产品”的高效协同飞轮,供应链端自建种植基地、搭建冷链仓储物流网络,渠道端采取地域加密策略,产品端高频迭代 [109] - 2024年共推新103款产品,依托冷链网络保障鲜果新鲜度及高频上新迭代,研发体系由美食家 + 工程师组成,推新频率远高于行业平均 [115][126] - 拥有规模最大的冷链仓储及物流基础设施,使用三温仓物流车,向97%门店提供两日一配,物流成本低 [11][134] - 采取地域加密开店策略,以单省500家门店为关键规模节点,已在8省达成关键规模,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与仓储物流效率互文、利于下沉市场渗透 [141][142] 未来成长性 - 截至2025年6月,门店总数达10403家,覆盖20个省份,分情景测算开店空间,中性假设下不进入其他城市开店空间约9866家,继续扩张至未进入城市开店空间约19314家,预计仍具备一倍以上开店空间 [12][152][157] - 自2019年底探索咖啡业务,截至2025年6月,现磨咖啡门店已覆盖7600 + 家,成为国内现磨咖啡门店规模Top5,咖啡业务与茶饮业务在原料、物流、生产端协同优势明显,对门店带动效果初步验证 [179][188][191] - 古茗有望以“鲜活”作为形象锚点,构建覆盖全链条的“鲜活”保障体系,通过供应链建设和营销端发力提升品牌认知与用户心智 [200][20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营收110.31、127.53和146.99亿元,归母净利润19.40、22.75、26.54亿元,给予“买入”评级 [206]
疯狂的外卖大战,谁是最终赢家?
财联社· 2025-07-08 11:16
外卖市场竞争格局 - 外卖市场日单量从5月的1亿单迅速攀升至6月的1.6亿单以上,7月进一步突破2亿单峰值 [1][2] - 美团市场份额从一家独大下滑至60%左右,6月即时零售日订单多日维持在9000万单以上 [1] - 淘宝闪购6月底日订单超6000万单,京东618期间日订单量为2500万单 [1] - 7月促销季美团日订单突破1.2亿单(餐饮订单超1亿),淘宝闪购+饿了么日订单达8000万单(非餐饮订单1300万) [1][10] 平台补贴策略 - 淘宝闪购启动500亿补贴计划,通过红包、免单卡、商品/配送补贴等方式刺激增长,首日589个品牌订单量较5月2日增长超100% [3][4] - 美团推出"满25减24"等无门槛券及"0元喝奶茶"活动,7月5日订单峰值较去年9800万单提升22% [5][10] - 饿了么骑手单价达9元/单(京东6元),周末单量增幅达50%-100%,部分骑手日收入达1600元(含450元高温奖励) [4][8][9] 商家端影响 - 奈雪的茶周末外卖订单环比增长50%,单店最高增长230%;Tims咖啡部分门店订单涨3倍,冷萃咖啡系列销量翻倍 [11] - 蜜雪冰城某门店单日订单从不足50单暴增至200单,塔斯汀门店出现8人团队连续工作14小时未休的极端情况 [12] - 部分高端餐饮品牌质疑补贴模式与品牌调性冲突,茶饮股集体上涨(茶百道涨15%,奈雪涨10%) [11][14] 平台战略调整 - 京东转向"低价引流+供应链变现"模式,40%外卖用户会交叉购买电商商品,物流与外卖配送协同(骑手早晚分拣/午晚送餐) [15][16] - 阿里整合饿了么、飞猪资源,淘宝闪购上线特价酒店业务(降价幅度18%-60%),中国电商事业群全面支持即时零售 [17] - 美团聚焦"30分钟生活圈",闪购与小象超市承接高频流量,闪电仓实现"10分钟拣货+20分钟送达" [18] 行业竞争本质 - 三大巨头较量核心在于供应链效率与生态闭环能力,美团已形成"规模效应×技术降本"飞轮 [18] - 阿里需将7亿用户流量转化为生态壁垒,京东需解决下沉市场运力与用户习惯问题 [18][19] - 即时零售终局取决于技术厚度与订单密度转化为供应链效率的能力 [19]
纵腾集团李聪:美国零售业加速洗牌,供应链竞争打响时效之战
南方都市报· 2025-06-26 15:36
行业变革与挑战 - 美国零售业正经历深刻变革 面临高利率 关税成本及去库存等多重压力 部分大型零售商现金流大幅缩水 负债率高企 削弱备货和应对市场波动能力 [3] - 多数传统零售商如沃尔玛 Home Depot等承受去库存和高利率双重压制 现金流状况堪忧 可能延长供应商账期 [3] - 行业加速洗牌 线下零售衰退趋势可能加快 仅少数巨头如亚马逊 Costco表现较好 [3] 电商竞争逻辑转变 - 电商竞争逻辑从单纯追求"更便宜"转变为"不仅要更便宜 还要更快" 供应链效率成为决胜关键 [3] - 亚马逊等头部平台推动物流规则重构 在美国推行"分仓"模式 将全国划分为八大区域 竞争核心转向"库存距离" [4] - 货品离消费者越近 越能在配送时效和尾程成本上获得优势 宣告"时效之战"开启 [4] 跨境卖家策略建议 - 短期内需高度关注现金流 做好战略性收缩准备 以"熬过去"为首要目标 [4] - 长期需主动拥抱变化 通过建立本土缓冲仓 优化多区域分仓布局 构建分级敏捷的库存体系 [4] - 纵腾集团在全球拥有超230万平方米海外仓 大力投入机器人智能仓 通过技术降本增效 [4][5]
塔吉特(TGT.US)试水工厂直发模式 对标中国跨境电商Temu和Shein剑指低价市场
智通财经网· 2025-06-25 10:37
公司动态 - 塔吉特正在秘密测试从工厂直发消费者的新型物流模式,主要涵盖服装、家居用品等非食品类商品,但未披露具体实施时间表 [1] - 公司官方回应称正在探索创新服务方式,但会坚持高品质、负责任采购和可持续发展标准 [1] - 今年以来塔吉特股价累计下挫28%,与标普500指数3.6%的涨幅形成鲜明对比 [1] - 上季度销售额未达市场预期,促使管理层在5月大幅下调全年业绩指引 [2] - 公司正加速产品开发周期,通过限时联名款和节日营销制造消费热点,但高管层坦言这种热度难以持续 [2] 行业趋势 - 传统零售商惯用的"仓库-卡车"配送模式正在遭遇成本挑战,塔吉特通过直接对接生产端有望压缩中间环节成本 [1] - 美国政府可能取消"最低限度免税"政策,该政策长期允许Shein和Temu通过800美元以下订单免税进入美国市场 [1] - 当前消费市场呈现结构性变化,消费者正削减玩具、服装等非必要支出,关税政策增添变数 [2] - 塔吉特在低价策略上需应对Temu、Shein等跨境电商的冲击,还要与沃尔玛、亚马逊等本土巨头竞争 [2] - 沃尔玛和亚马逊刚推出单价低于20美元的"Haul"低价专区,供应链效率与成本控制能力成为零售业竞争关键 [2] 经营挑战 - 塔吉特面临实体店客流波动、消费需求疲软及库存管理挑战的三重压力 [1] - 公司因暂停多元化战略引发的抵制风波余波未平 [2]
茅台跌倒,新消费三姐妹却“暴力逆袭”?
钛媒体APP· 2025-06-23 16:09
行业趋势 - 高端白酒市场遇冷 茅台股价下跌 渠道库存积压 年轻人消费习惯改变导致"茅五洋"光环失效 [1][18] - 新消费品牌逆势崛起 泡泡玛特 蜜雪冰城 老铺黄金形成"新消费三姐妹"阵营 分别代表潮玩 茶饮 黄金珠宝三大赛道 [1][2] - 消费市场结构性变化 年轻人偏好转向具有情绪价值 社交属性 文化叙事的商品 传统炫耀性消费模式式微 [18][19] 泡泡玛特 - 商业模式从盲盒公司升级为IP生态运营商 构建包含30+自有IP 产品矩阵涵盖盲盒 毛绒 手办等全品类 海外收入占比达38.9% [3][14] - 2024年市值逼近3000亿港元 LABUBU等头部IP形成全球影响力 被泰国公主 韩国明星 Rihanna等名人带货 [3] - 采用内容工业化打法 建立IP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通过MEGA系列 城市限定等策略强化话题性 单月新品开发周期压缩至45天 [14] 蜜雪冰城 - 全球门店突破4.6万家 2024年营收248亿元 净利润44亿元 毛利率保持行业领先 单店平均3个月回本 [3][4] - 极致性价比战略 核心产品定价4元 通过自建供应链实现原料统一配送 加盟商单店投资门槛仅3万元 [3][7] - 全球化布局加速 在印尼 越南等东南亚市场快速复制 形成类似可口可乐的国民品牌渗透率 [10][14] 老铺黄金 - 2024年业绩爆发式增长 销售额98亿元(+166%) 营收85亿元(+167.5%) 净利润14.7亿元(+254%) 单店平均销售额超3亿元 [5] - 产品策略融合古法工艺与现代设计 采用明代花丝镶嵌 珐琅等工艺 将黄金首饰溢价率提升至奢侈品水平 [4][15] - 渠道布局聚焦高端商场 北京国贸 上海恒隆等标杆项目坪效达行业均值3倍 客群中年轻女性占比超65% [1][16] 增长逻辑 - 三家企业均建立系统化运营模型:泡泡玛特重IP矩阵 蜜雪冰城强供应链 老铺黄金打造文化溢价 摆脱单一爆品依赖 [7][13] - 精准捕捉Z世代核心需求:蜜雪满足"便宜高频" 泡泡玛特提供"微炫耀场景" 老铺黄金打造"文化资产" [9] - 渠道策略差异化:泡泡玛特线下店+抽签App 蜜雪冰城万店覆盖 老铺黄金高端商圈+私域闭环 [10][15] 未来方向 - 泡泡玛特加速IP周边全栈开发 重点拓展毛绒化 互动化产品线 降低盲盒收入占比至60%以下 [14] - 蜜雪冰城继续深耕供应链效率 计划将海外门店占比提升至15% 同步开发预包装食品业务 [10][14] - 老铺黄金瞄准本土奢侈品定位 通过文博联名 限量发行等策略强化收藏属性 客单价目标突破5万元 [16][17]
泡泡玛特、蜜雪冰城和老铺黄金:三家千亿公司,三种稀缺性
创业邦· 2025-06-23 12:07
核心观点 - 蜜雪冰城、泡泡玛特和老铺黄金被称为"新消费三杰",分别占据效率、情感和文化三端,均拥有远超同行的市盈率 [5] - 三者的商业模式均为明牌:蜜雪冰城以规模换利润,泡泡玛特以场景换心智,老铺黄金以稀缺换认同 [5] - 三者均于2018年开启出海之路,但处于不同阶段:泡泡玛特已形成规模,蜜雪冰城处于中期发展,老铺黄金仍在初级阶段 [5][34][35] 商业模式分析 - 蜜雪冰城:依靠极致低价吸引客源,通过加盟扩张形成规模效应,供应链效率持续提升使毛利率从28.6%增至31.6% [10][19][20] - 泡泡玛特:LABUBU系列2024年营收暴增至30.41亿元(占总营收23.3%),同比增长726.6%,超越MOLLY成为最赚钱IP [14] - 老铺黄金:古法黄金品类五年扩张12倍,从2018年130亿元增至2023年1573亿元,单店平均业绩达3.3亿元 [15][25] 渠道策略 -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超4.6万家(直营仅17家),57.4%门店位于三线以下城市 [25] - 泡泡玛特:中国内地401家直营门店,单店平均营收1988万元,入驻上海IFC、北京SKP等高端商场 [25][26] - 老铺黄金:38家自营门店全部位于顶奢商场,北京SKP店效达7.4亿元,超过爱马仕4-5亿元的平均店效 [25][26] 出海路径 - 泡泡玛特:海外营收占比40%,采取"由近及远"策略,从韩国和东南亚起步,转向DTC模式,本土化产品与营销 [37][38][39][40] - 蜜雪冰城:海外门店4800家(占总数10.4%),东南亚市场原料成本比当地低20%-30%,印尼和越南贡献70%海外营收 [42][43][44] - 老铺黄金:海外营收占比10%,仍以华人文化圈为主,今年2月落地新加坡首店 [35] 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市值突破3700亿港元,LABUBU系列带动股价回升,全球唯一薄荷色LABUBU拍出108万元高价 [7][14] - 老铺黄金:市盈率超100倍(同行低于25倍),毛利率锁定40%以上,用奢侈品预算买真金的定位吸引中产 [10][17] - 蜜雪冰城:4元柠檬水成本压至1元,加盟商投资回收期18个月(东南亚早期市场仅6个月) [20][44]
下沉市场!县城餐饮人做生意的3个狠招
搜狐财经· 2025-06-23 01:06
下沉市场餐饮行业洞察 核心观点 - 下沉市场餐饮并非低配版都市餐饮,需深度理解本地消费习惯和供应链特点 [1] - 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高感知价值的性价比、构建本地化供应链、融入县域人情网络 [1][22] 关键策略分析 一、消费升级与价值感知 - 县域消费者拒绝"阉割版"产品,追求"看得见"的品质刚需,如江西赣州"客家大院"通过透明化现杀活鸡(成本占售价40%)实现人均65元仍客满 [4][5] - 轻奢场景刚需化:15-20元奶茶店成为宝妈社交场所,80元家庭餐厅通过增值服务(免费表演等)实现周末排队2小时 [6][7] - 价格敏感本质是对"不值"的零容忍,体验超预期时38元奶茶仍被接受 [7] 二、供应链本地化创新 - 鲜货供应链优势:湖南邵阳火锅店用本地鲜黄牛肉(成本高20%但复购率达冻品店2倍),虽毛利50%低于连锁店65%,但净利润更高 [9] - 弹性供应链模式:山东寿光社区食堂根据当日蔬菜价格动态调整菜单,收购尾货降低成本30% [11][12] - 人力成本优化:家族化用工降低沟通成本,采用"潮汐用工"在旺季日结200元借调外部员工 [14][15] 三、县域关系网络构建 - 关键客户绑定:河南酒楼通过50元/盒自制月饼维系20个客户,带来超百万订单 [18] - 地面营销策略:四川乐山烧烤店通过给周边KTV送折扣夜宵,使宵夜收入占比达全天60% [20] - 在地化合规:需处理邻里关系(如垃圾清运时间)、接受非正式规则(如本地意见领袖背书) [20] 行业趋势 - 成功县域餐饮需兼具产品经理(价值设计)、供应链专家(本地化效率)、地推高手(关系维护)三重能力 [22] - 外来品牌需摒弃都市思维,深度融入县域生态,如蜜雪冰城6元柠檬水与本地60-80元特色餐厅可共存 [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