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
搜索文档
下降的恩格尔系数、上升的餐饮消费
第一财经· 2025-10-29 20:32
政策导向 - 新冠疫情后提振服务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工作重点,2022年至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及央行报告持续强调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新型消费和扩大服务消费 [1]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服务消费,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并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 [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列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央行指出服务消费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 餐饮行业定位与前景 - 餐饮业是居民接触频率最多的生活性服务业,属于典型的服务消费 [2] - 从供给角度看,中国餐饮服务业经过整顿将进入稳定快速高质量发展时期,耐心资本培育下的高质量餐饮企业将蓬勃发展 [2] - 从需求角度看,中国跃入中上收入国家且人口老龄化加速,市场预测居民"下馆子"消费将增加,行业市场不断扩容 [2] 消费结构演变 - 随着居民收入提高,恩格尔系数(食品烟酒支出占消费支出之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疫情后开始上升 [3] - 居民消费结构逐渐从商品消费主导向服务消费主导转变,服务性消费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在多数年份不断提高 [6] - 居民外部用餐消费反映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居民有富余资金享受专业人士提供的"高质量美食" [8][10] 餐饮市场数据 - 住宿餐饮消费从1985年196亿元增长到2008年15404亿元,总体增长率很高 [10] - 2008年至2023年住宿餐饮业餐费收入提高很快但波动大,2009年、2013年、2020年和2022年出现显著下降 [11] - 1998年至2023年在外餐饮价格上涨远高于CPI,尤其是2008年以来价格上涨更快,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13] 在外用餐消费占比 - 住宿餐饮人均餐费收入与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之比在2008年至2012年不断上升,2012年达到10%,2023年接近历史最高水平达9.96% [16] - 2023年31省份数据显示,餐饮企业人均餐费收入与人均食品烟酒支出之比随人均GDP提高而增加,北京达46%,上海达36% [17] - 除收入因素外,城市规模、人口密集度和餐饮企业数量质量均是影响居民在外用餐的因素 [17]
“十四五”以来广东民生发展主要情况出炉 去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6万元
广州日报· 2025-10-15 16:01
居民收入与消费 - 2024年广东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达到51474元,年均增长5.8% [1][2] - 2024年广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629元,年均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29元,年均增长7.3%,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从2020年的2.49缩小至2024年的2.31 [2] - 2024年广东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818元,年均增长5.9%;城镇居民支出41055元,年均增长5.2%;农村居民支出23057元,年均增长7.7% [2] - 广东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20年的32.2%降至2024年的31.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从2020年的40.8%降至2024年的38.4% [2] 农业生产 - 2024年广东粮食播种面积3355.1万亩,比2020年增加48.1万亩,增长1.5%;粮食单产391.5公斤/亩,比2020年增加8.2公斤/亩,增长2.1%;粮食总产量1313.4万吨,比2020年增加45.8万吨,增长3.6% [3] - 稻谷产量1123.6万吨,比2020年增长2.2%;薯类产量111.2万吨,比2020年增长14.3%;玉米产量65.6万吨,比2020年增长12.7% [3] 就业与物价 - “十四五”以来广东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稳定在130万人以上,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常年保持在5.5%以内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3] - 2021年至2024年,广东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年均上涨0.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年均上涨0.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年均上涨2.1% [3]
恩格尔系数稳定降至30%以下,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近半专家解读:最新社会民生统计报告有何深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23:07
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 恩格尔系数从2020年的30.2%下降至2024年的29.8% [1] - 教育文化娱乐、交通通信、医疗保健等发展型消费支出在2021至2024年间年均增长10.0% [1] - 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5%,增速比商品性消费支出快3.8个百分点 [1] - 消费结构从商品转向服务、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 [1] 消费结构优化对经济的影响 - 第三产业就业人员2024年末达35866万人,较2020年末增加60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比重为48.8%,提高1.1个百分点 [2][3] - 消费结构优化有助于平滑经济波动,并通过不同行业需求涨跌对冲保持经济活力 [6] - 服务消费和发展性消费领域拓展增长空间,易诞生新消费场景,推动新经济发展 [6] - 消费转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7] 低恩格尔系数伴随的消费特征 - 个性化消费、定制化消费、健康消费开支及娱乐体验型消费增多 [8] - 电子消费品相关的内容产品需求较快增加 [8] - 居民消费观念转变带来产业结构优化和就业结构变化 [8] 居民收入增长与结构 -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1314元,较2020年增加9125元,2021至2024年年均实际增长5.5% [9]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4.5%,农村居民增长6.9% [9] - 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占比分别为56.5%、16.7%、8.3%和18.5% [9]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 [11] 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支撑因素 -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收入增加有较强支撑作用,平台企业增加农民就近就业机会 [11] - 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12588元增至2024年17522元,年均实际增长7.8%,快于全国农村增速0.9个百分点 [11] - 2024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全国农村居民的75.8%,较2020年提高2.3个百分点 [11] 农村居民消费升级 - 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2020年10758元增至2024年15138元,年均实际增长8.1% [12] - 2024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全国农村居民的78.5% [12] - 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发展型消费支出较快增长,消费结构持续升级 [12] 企业年金发展情况 - 2024年末全国参加企业年金职工人数达3242万人,企业年金积累基金规模达36422亿元,分别较2020年末增长19.3%和61.9% [12][14] - 激励企业为职工缴纳企业年金的措施包括提高年金抵免个税额度,以及拓宽年金投资渠道以提升财富效应 [15]
滕泰:中国消费是不是全球第一,重要吗?
第一财经· 2025-06-05 12:45
消费总量比较的误区 - 网上流传用中国猪肉、淡水鱼、汽车、空调等商品消费量超过美国来论证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大国,但该观点存在片面性 [1] - 中国总体消费占GDP不到55%,居民消费占比仅38%,消费率低于发达国家近20个百分点,不宜用单一商品消费量代替总量 [1] - 中国14亿人口与美国3亿人口直接比较消费总量缺乏意义,应关注人均收入和消费能力差异 [1] 消费结构与质量差异 - 中国恩格尔系数28.4%,远高于美国的7.3%,显示消费结构仍集中于生存型需求 [2] - 中国肉类消费量人均64公斤/年,仅为美国124公斤的一半,反映消费水平差距 [1] - 空调、汽车销量超过美国受人口基数影响,忽略产品附加值和服务消费差距 [2]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缺陷 - 购买力平价理论脱离工资和收入水平差异,无法真实反映消费能力 [4] - 举例:美国工人工资5000美元 vs 中国同类工人5000元人民币,收入差距直接制约消费能力 [3][4] - 国际比较应以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通用指标为准,而非片面选择商品 [4] 服务消费的价值被低估 - 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达18.4万亿美元,远超中国社会消费品总额,差距近年扩大 [5] - 医疗、教育、法律服务等属于人力资本投资,不应被贬为"痛苦消费" [5] - 服务消费对长期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中国家庭对优质服务需求迫切 [5] 提振消费的核心路径 - 当前重点应是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而非争论消费总量排名 [6] - 需破解供给过剩、就业压力、收入偏低等制约消费的瓶颈 [6] - 激活14亿人消费潜力需深化收入改革及财政货币政策转型 [6]
物价低得令人发指,人民币购买力超强
集思录· 2025-04-25 21:48
中国农产品价格与购买力分析 - 上海生鲜价格显著低于发达国家:生菜0.8元/斤、茼蒿菜2元/把、西瓜3.5元/斤,对比荷兰茼蒿8欧元/公斤、日本西瓜150-200元/个 [1] - 人民币汇率与购买力背离:尽管人民币对欧元/日元贬值10%,但中国居民以本地收入换算的蔬果购买力仍具优势 [1] - 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现象:低价蔬菜源于牺牲农民利益,田间收购价仅几毛钱,终端售价受房租等成本推高 [10][13] 居民消费结构差异 - 恩格尔系数对比:中国居民30%收入用于食品烟酒,美国仅8%,工业品(如苹果手机)国内售价反而更高 [12] - 机械化程度影响价格:美国规模化生产的肉类价格低于中国,而人力密集型蔬菜在中国更便宜 [13][16] - 消费选择偏差:部分群体仅对比中美蔬果价格,忽略牛奶、汽油等工业品及东南亚食品价格差异 [12][15] 社会经济矛盾与产业影响 - 农民工就业压力:房地产行业萎缩导致大量木匠、瓦匠失业,湖北菜农日收入仅60元(青菜0.5元/斤) [6] - 生产效率与消费矛盾:超高效能供给与低消费欲望形成结构性冲突 [11] - 价格双轨制现象:官方垄断品(如房产、香烟)定价高,民间刚需品(大米、自建房)价格受压 [15] 农业生产模式差异 - 机械化决定成本:欧美大豆/玉米因机械化生产价格低,中国小众蔬菜依赖人力推高成本 [13][16] - 气候与产销挑战:湖北大旱导致蔬菜滞销,菜农收益微薄反映产业链脆弱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