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平价理论

搜索文档
鸽声嘹亮?黄金、原油、股指、汇率市场在提前交易“降息”?
搜狐财经· 2025-06-30 11:53
美联储政策分歧 - 美联储7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75.2%,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24.8%;9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10.6%,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68.1%,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21.3% [2] - 美联储6月议息会议维持利率不变(4.25%-4.5%),19名官员中8人支持降息两次,7人反对降息,分歧明显 [5] - 鸽派官员如沃勒、鲍曼、古尔斯比支持7月降息,认为通胀可控且劳动力市场数据支持政策转向 [6][7][8] - 鹰派官员如巴尔金、施密德反对过早降息,主张等待关税影响明确,担忧通胀与失业双升 [9][10] - 鲍威尔强调需观察关税对通胀的具体影响,暗示7月降息可能性较低,最早或在9月行动 [11] 美元指数走势 - 6月26日美元指数跌破97关口,创2022年2月以来新低,日内跌幅达0.72% [14] - 过去一个月美元贬值约4%,触及2022年3月美联储开始加息周期以来的低点 [17] - 美元走弱原因包括全球"去美元化"趋势及市场对美国未来经济的预测,若降息重启,美元可能继续承压 [17] 全球股指表现 - 美股交易"降息"预期,纳斯达克指数逼近年内高点,纳指盘中涨幅近1.2%,标普500和道指同步上涨 [18] - A股站上3400点,受海外股指情绪回暖提振,但处于历史均值以上水平,难连续大幅冲高 [18] 大宗商品市场 - 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提前计价"降息",原油价格受消费旺季和EIA库存连续五周下滑支撑 [19] - 黄金走势受美国经济数据影响,第一季度实际GDP按年率计算-0.5%,核心PCE物价指数上修至3.5%,强化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 [19] - 黄金价格维系高位震荡,市场期待美联储提前降息,但仍有待数据观察 [19]
滕泰:中国消费是不是全球第一,重要吗?
第一财经· 2025-06-05 12:45
消费总量比较的误区 - 网上流传用中国猪肉、淡水鱼、汽车、空调等商品消费量超过美国来论证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消费大国,但该观点存在片面性 [1] - 中国总体消费占GDP不到55%,居民消费占比仅38%,消费率低于发达国家近20个百分点,不宜用单一商品消费量代替总量 [1] - 中国14亿人口与美国3亿人口直接比较消费总量缺乏意义,应关注人均收入和消费能力差异 [1] 消费结构与质量差异 - 中国恩格尔系数28.4%,远高于美国的7.3%,显示消费结构仍集中于生存型需求 [2] - 中国肉类消费量人均64公斤/年,仅为美国124公斤的一半,反映消费水平差距 [1] - 空调、汽车销量超过美国受人口基数影响,忽略产品附加值和服务消费差距 [2]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缺陷 - 购买力平价理论脱离工资和收入水平差异,无法真实反映消费能力 [4] - 举例:美国工人工资5000美元 vs 中国同类工人5000元人民币,收入差距直接制约消费能力 [3][4] - 国际比较应以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通用指标为准,而非片面选择商品 [4] 服务消费的价值被低估 - 美国个人消费支出(PCE)达18.4万亿美元,远超中国社会消费品总额,差距近年扩大 [5] - 医疗、教育、法律服务等属于人力资本投资,不应被贬为"痛苦消费" [5] - 服务消费对长期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中国家庭对优质服务需求迫切 [5] 提振消费的核心路径 - 当前重点应是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而非争论消费总量排名 [6] - 需破解供给过剩、就业压力、收入偏低等制约消费的瓶颈 [6] - 激活14亿人消费潜力需深化收入改革及财政货币政策转型 [6]
美元、日元、人民币的未来走势如何?
虎嗅APP· 2025-05-19 18:22
东亚货币走强 - 五一假期期间亚洲市场风险偏好回升,人民币、港币、新台币、韩元等东亚货币集体走强,新台币两个交易日合计涨超9% [1] - 港元持续升值导致港元兑美元触及7.75强方兑换保证,香港金管局5月3日斥资465.39亿港元购买美元,5月5日斥资95.32亿港元,5月6日再度斥资605.43亿港元 [1] - 5月5日离岸人民币一度升穿7.19关口,是去年11月以来首次突破 [2] 美元走弱原因 - 美元指数整体呈下行趋势并一度跌破100关口,主要受美国"滞胀"风险加剧、特朗普政策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 [2] - 美国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下滑至-0.3%,低于市场预期,消费增速回落至1.8%,低于前值的4% [2] - 4月美国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为52.2,较前值57大幅下滑,已连续第四个月下降 [3] 美国经济数据 - 一季度私人投资环比折年率为21.9%,前值-5.6%,拉动GDP3.6个百分点,其中库存拉动2.25个百分点 [3] - 一季度出口环比折年率为1.8%,进口环比折年率飙升至41.3%,净出口拖累GDP4.83个百分点 [4] - 一季度政府消费支出和投资环比折年率为-1.4%,前值3.1%,拖累GDP0.25个百分点 [4] 美联储政策 - 5月美联储将基准利率维持在4.25%~4.5%区间,已连续三次维持不变 [4] - 亚特兰大联储主席预计美国经济今年将放缓但不会陷入衰退,重申预计美联储今年只会降息一次 [4] - 鲍威尔表示没必要急于行动,预计美联储会等待关税对经济和通胀的影响进一步明朗后再进行决策 [5] 贸易数据 - 2024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总额达1.2万亿美元,较2023年增加1408亿美元,同比增长13% [6] - 美国对东亚国家和地区贸易逆差较大,其中对中国逆差2954亿美元,对中国台湾地区逆差739亿美元,对韩国逆差660亿美元 [6] - 中国台湾地区在半导体、消费电子等电子产业方面竞争优势明显,电子产品在出口中占比较大 [10] 日元走势 - 2024年日本贸易逆差为5.5万亿日元,2023年为9.5万亿日元,2022年高达20.3万亿日元 [15] - 日本进口最多的商品是矿物燃料,在总进口金额中占比达到22.7%,机电产品进口占比达到15.8% [15] - 在贸易逆差的背景下,日元或难以维持升值趋势 [15] 人民币展望 - 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相对于美国中国物价更低,为人民币长期升值奠定理论基础 [16] - 在积极政策发力下中国经济将继续修复,人民币预计将呈现升值趋势 [16] - 中长期来看A股或将继续上行,当前A股估值不高,政策积极发力,流动性环境宽松 [16]
宏观|如何看待人民币的“均衡”汇率?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02 19:02
人民币汇率分析 - 从出口和贸易需求看,实际有效汇率可能显示人民币已释放回调压力,我国强劲的出口和贸易顺差反映人民币估值基本合理 [1][2] - 2023-2024年经常账户顺差分别为2530亿美元和4220亿美元,出口竞争力提升说明人民币国际支付能力未被高估 [2] - 人民币较美元贬值幅度在非美货币中较少,三大主要参考一篮子货币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均指示人民币货币价值处在上升通道 [2] 资金流动与投资需求 - 中美利差和人民币汇率的负相关性高达93.2%,利差视角2025年2月的均衡汇率可能在7.4-7.6之间,中枢或为7.50 [3] - 风险溢价指标和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高达64.9%,风险溢价视角反映2025年2月的人民币均衡汇率可能在7.3-7.4之间,中枢或为7.35 [3] - 两个视角下测算平均偏离程度分别为2.7%和2.5%,说明人民币汇率仍有一定的贬值压力 [3] 汇率决定理论 - 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指示人民币汇率长期上有升值到6.8附近的可能性,绝对购买力理论隐含人民币汇率当前可能被低估接近40% [4] - BEER行为均衡模型测算结果显示当前人民币均衡汇率可能在7.3-7.4之间,运行中枢为7.35 [4] - 历史上人民币汇率的回归模型拟合度高达75.2%,BEER法效果最好 [4] 汇率走势展望 - 综合国际收支、主体行为以及市场情绪等因素,人民币汇率当前并未偏离7.30的均衡中枢 [5] - 短期内人民币可能在7.20-7.35之间震荡运行 [5] - 中美利差和风险偏好将成为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决定性因素 [5] 宏观经济运行 - 2月制造业PMI回到荣枯线上方,1-2月制造业PMI均值总体好于2024年 [6] - 装备制造业表现相对较好,部分中低附加值产业相对较弱,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表现分化 [6] - 近期经济运行主要受益于以旧换新"促消费"、关税预期"抢出口"以及四季度专项债集中发行使用三条线索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