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金属属性
搜索文档
稀土管制升级,避险情绪升温
国投证券· 2025-10-12 17: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领先大市-A” [4] 报告核心观点 - 短期宏观政策扰动较大,市场可能高波震动,可重点关注稀土的战略属性和黄金的避险属性 [1] - 中长期持续关注基本面向好的铜、铝、锡、钴、钽等金属 [1] 贵金属板块总结 - 本周COMEX金银分别收于3986.2美元/盎司和47.4美元/盎司,环比分别上涨3.6%和3.0% [2] - 美国政府停摆及特朗普关税政策推升市场避险情绪,政策不确定性等利多因素有望持续,看好金价续创新高 [2] - 白银被提议列入美国关键矿产清单,伦敦银现货市场供应紧张,价格一度创历史新高,持续看好白银价格弹性 [2] - 建议关注山东黄金、山金国际、中金黄金、赤峰黄金、湖南黄金等公司 [2] 工业金属板块总结 - **铜**:本周LME铜收报10374美元/吨,环比上涨0.86%,沪铜收报85900元/吨,环比上涨3.22% [2];供给端Codelco上调El Teniente事故造成的产量损失,Teck Resources下调产量指引 [2];节后铜杆、铜线缆企业开工率分别为43.44%和58.53%,分别环比下降30.34个百分点和6.91个百分点 [2];截至10月9日,铜社会库存16.63万吨,环比节前增加1.8万吨,累库幅度低于预期 [2];短期关税等宏观政策或对铜价有影响,但持续看好供给端硬约束下的价格弹性 [2];建议关注洛阳钼业、金诚信、西部矿业、河钢资源、江西铜业、铜陵有色、云南铜业等公司 [3] - **铝**:截至10月10日,LME铝收报2746.0美元/吨,较9月30日上涨2.2%,沪铝收报20980元/吨,较9月30日上涨1.1% [3];10月10日因特朗普关税言论,沪铝夜盘收跌225元/吨至20755元/吨 [3];供应端铝水比例达77.1%,为年内新高,国内电解铝完全成本为16270元/吨 [3];截至10月9日,国内电解铝锭社会库存64.9万吨,较节前累库5.7万吨,但较去年同期下降2.8万吨,假期累库幅度符合预期且增幅处于近六年低位 [7];建议关注神火股份、中国宏桥、宏创控股、云铝股份、天山铝业、中国铝业、中孚实业等公司 [7] - **锡**:截至10月10日,沪锡主力合约报286540元/吨,较9月底上涨4.2%,主因印尼严打非法锡矿及缅甸复产缓慢 [7];三地社会库存总量7786吨,环比下降1.3%,预计年底前库存降至6000吨以内 [7];预计明年锡矿供给刚性,降息周期下电子消费需求复苏,AI拉动需求效果显现 [7];建议关注锡业股份、华锡有色、兴业银锡等公司 [7] 战略金属板块总结 - **稀土**:10月9日商务部与海关联合发布四则稀土公告,政策从“资源管控”转向“技术+供应链”双管控 [7];美国、欧洲对稀土供应安全感到焦虑,预计国内白名单制度或年内落地,将推动稀土价格新一轮上涨 [7];北方稀土和包钢股份公告上调四季度稀土精矿价格,看好后市镨钕上涨 [7];短期交易战略金属属性,中期交易供需向好逻辑 [7];建议关注中国稀土、北方稀土、包钢股份、广晟有色、盛和资源、华宏科技、金力永磁、宁波韵升、正海磁材等公司 [7] - **钴**:电钴均价35.4万元/吨,较节前进一步上行,市场钴原料可流通货源有限,上游持货商挺价惜售 [8];刚果金出口禁令将于10月16日结束,之后实行出口配额制,市场担忧情绪加重 [8];中长期看配额削减幅度较大,供给紧张格局加剧,看好钴价持续上行 [8];建议关注华友钴业、力勤资源、洛阳钼业、腾远钴业、寒锐钴业、格林美等公司 [8] 行业指数与商品表现 - 截至10月11日,有色金属指数报8422.5点,较9月30日上涨5.1%,30日涨幅12.6%,年初至今涨幅2.2% [9] - 沪金连续合约报900.0元/克,较9月30日上涨3.38%,纽约金连续合约报3986.2美元/盎司,上涨3.59% [9] - 沪铜连续合约报85900元/吨,较9月30日上涨3.22%,伦铜主连报10374美元/吨,上涨0.76% [9] - 沪锡连续合约报286540元/吨,较9月30日上涨3.05% [9]
稀土:《开采分离管理暂行办法》发布,稀土管控全面提级
国盛证券· 2025-08-24 18:06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6] 核心观点 - 稀土管控全面提级,战略金属属性凸显,供给收紧驱动价格中枢抬升[3] - 企业资质认定趋严促进行业集中度提升,利好龙头企业盈利改善[3] - 权益端受益于EPS与PE双击,重点关注全产业链布局企业[4] 政策变化对比 - 监管提级:新规由工信部、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三部委共同管理,指标计划需报国务院批准(对比原工信部单部门管理)[2] - 范围扩大:进口矿、副产矿及其他稀土矿产品均纳入管控[2] - 产品追溯:要求企业建立内部追溯系统并每月录入工信部系统[2] - 企业资质:仅许可企业可从事开采冶炼,未经许可不得从事相关活动[2] 行业影响分析 - 国内面临"缺矿"与"缺配额"双重压力,供给收紧推动稀土价格中枢上移[3] - 中国占据全球稀土供应近70%,管控升级导致供应增速系统性下调[3] - 行业集中度提升强化龙头企业盈利潜力[3] - 需求端受益于"万电驱驱"趋势,磁材需求长期增长(驱动车/低空飞行器/机器人)[4] 估值与对标 - 美国上市公司MP Materials年初至今股价上涨300%以上,现有5万吨REO产能,市值862亿元[3] - 按市值/产能比测算,2024年北方稀土分离指标17万吨,海外"重置"成本约2800亿元[3] 重点公司数据 - 金力永磁(300748.SZ):投资评级买入,2024A EPS 0.21元,2025E EPS 0.53元,2025E PE 57.58倍[6] - 中科三环(000970.SZ):投资评级买入,2024A EPS 0.01元,2025E EPS 0.14元,2025E PE 106.46倍[6] 行业走势 - 有色金属行业相对沪深300指数呈现超额收益(图表显示2024年8月至2025年8月区间波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