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话语权
搜索文档
中方罕见对美主动重拳出击,这是在向世界释放四个明确信号!
搜狐财经· 2025-09-16 10:09
调查启动与策略转变 - 中国商务部于9月13日同时启动两项针对美国芯片业的调查,包括针对特定模拟芯片的反倾销调查和针对芯片领域歧视中国行为的调查[1] - 调查策略从被动接招转变为主动选择时机和议题,法律程序清晰且打击目标精准[1] - 反歧视调查依据《对外贸易法》,旨在将美国的301调查和芯片管制等操作证据化、系统化地审查[3] - 反倾销调查瞄准模拟芯片、接口芯片等关键小领域,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和消费电子行业,供应链长且替代缓慢[3] - 调查启动时间点与中美在马德里进行经贸安全会谈重合,形成一边谈判一边出牌的态势[3][4] 中国的产业与资源优势 - 美国超过70%的稀土进口依赖中国,全球稀土加工环节尤其是重稀土分离和高性能磁体被中国主导[6] - 中国对稀土实施许可证制度,可调控出口量、纯度和节奏,美国F-35战机每架需使用400公斤稀土,潜艇军舰用量更大[6] - 美国推动国内稀土项目面临技术、资本和时间成本挑战,短期难以替代中国供应[6] - 中国芯片供应链取得进展,长江存储已实现232层NAND闪存量产,国产DUV光刻设备逐步跟进[6] 对行业与市场的潜在影响 - 美国芯片企业面临政策风险变化,需重新布局供应链,合规成本增加,股市可能提前反应[8] - 企业为应对风险可能寻求国产替代、转向第三国采购或进行囤货避险[8] - 美国盟友如日本和欧洲的企业因高度依赖中国市场,在选边站队时可能自身先受损失[8] - 全球企业正在进行地缘对冲和本地化布局,以在博弈中尽量减少损失[8] 博弈的性质与未来方向 - 此次行动被视为结构性、有法律支撑和产业底气的主动出击,而非情绪性反击[10] - 大国博弈的核心在于规则话语权、供应链韧性、资源控制力与技术话语权的较量[10] - 在脆弱环节快速补齐能力的一方将在后续谈判中占据主动权[10]
35载从保定小厂到全球力量:长城汽车以生态出海重塑中国汽车全球化路径
第一财经· 2025-08-21 16:45
公司发展历程 - 从60余人的小厂发展为拥有8.2万名员工、年销量超百万辆的大型车企 [1] - 拥有哈弗、魏牌、坦克、欧拉、长城炮、长城灵魂摩托六大品牌矩阵 [1] - 产品出口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崛起的中坚力量 [1] - 全球用户规模超1500万,海外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 [3] - 2024年海外销量达45万辆 [3] 技术研发与创新 - 连续三年研发投入超百亿元,拥有2.3万名工程师团队 [4] - 全球布局"七国十地"研发中心,实现"全球标准、本地最优"开发模式 [4] - 自主研发发动机、变速器、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 [4] - 构建覆盖传统动力、新能源、智能网联、底盘架构的自研体系 [4] - Hi4技术体系以"四驱的性能、两驱的能耗"为核心优势 [5] 全球化战略与布局 - 全球销售网络覆盖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渠道超1400家 [3] - 在海外建成三家全工艺整车制造基地,产能规划总计13万辆 [7] - 泰国罗勇工厂占地65.88万平方米,一期年产能8万辆 [7] - 巴西工厂产能规划5万辆,可辐射整个拉美地区 [7] - 布局厄瓜多尔、巴基斯坦等地KD工厂,完善海外生产体系 [7] 生态出海模式 - 带动蜂巢科技、诺博汽车等供应链企业同步走向国际 [8] - 3家零部件企业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榜 [8] - 蜂巢能源在泰国布局电池工厂,诺博汽车建设海外零部件基地 [8] - 形成"整车+零部件"协同模式,提升全球供应链话语权 [8] 品牌国际化 - 坚持"一地一策"本土化运营策略,推动品牌融入当地市场 [10] - 海外市场聚焦GWM统一品牌形象,制定差异化出海路径 [10] - 魏牌新能源与坦克SUV成为提升品牌溢价的关键 [10] - 构建"总部-区域-本地"三级服务体系,确保维修响应效率 [11] 行业影响 -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3] - 长城汽车"生态出海"模式成为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突围的典型样本 [3] - 推动中国从"汽车出口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迈进 [11] - 带动中国汽车产业从"量变"到"质变"升级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