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日救亡运动
icon
搜索文档
抗战烽火中的“侨力量”:粤籍华侨万里同心抗敌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8:54
(原标题:抗战烽火中的"侨力量":粤籍华侨万里同心抗敌寇) 南方财经记者程浩 广州报道 "烽火淬丹心,血脉筑长城。"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壮阔 的抗战历史,海外华侨是不能被遗忘的特殊"侨力量"。 近日,"旗展华南 砥柱中流——华南人民抗战历史专题展"正在广东省档案馆展出,华南文化抗战、香 港秘密大营救、港澳台侨支援抗战等重要历史集中展现,全面展示华南人民抗战历史。该展览面向社会 公众免费开放,将持续至12月底。 抗战期间,广大海外华侨与祖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他们利用自身优势捐款捐物,或进行国际宣 传,或回国服务,投入抗日救国运动,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 的贡献。 据广东华侨博物馆资料显示,1937年至1945年,全球华侨捐款总数(包括认购公债)大约为24亿国币, 侨汇95亿国币,捐献飞机79架,捐献汽车650辆以上。除捐资捐物、购买国债、抵制日货外,不少华侨 更是直接归国参加抗战。据不完全统计,回国参加抗战的粤籍、琼籍华侨有4万多人,其中许多人为国 捐躯。 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主任、教授,广东华侨华人研究会会长张振江表示,华侨华 ...
著名抗日英烈黄金容:抗日救国洒热血
海南日报· 2025-09-08 09:29
黄金容故居。 黄金容 著名抗日英烈黄金容: 抗日救国洒热血 经过几个月的宣传教育和悉心培养,1926年四五月间,黄金容吸收一批农民骨干入党,并成立了儋县第 一个农村党支部——泊潮村党支部,黄金容任支部书记。之后,他创办泊潮村农民协会,共有800多位农民入 会。在泊潮村农会的带动下,光村地区的十多个村庄先后成立农会。 黄金容烈士纪念碑。本版图片均由中共儋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提供 黄金容、黄振亚牺牲地点,他们都是著名抗日英烈。 陈立超 编者按 近日,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海南共有3名烈士入选。他们是中共儋 县县委书记黄金容、琼崖华侨回乡服务团总团团长符克、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2支队副支队长李泽民。本期 《海南周刊》带您了解英烈黄金容的革命事迹。 儋州市光村镇泊潮新村位于一个羊角形的半岛上,与临高新盈隔海相望。岛上有一座高耸的纪念碑,上 面刻着"黄金容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 1902年出生于这个滨海村落的黄金容,是儋县(今儋州市)革命先驱、中共儋县地方组织的创始人之一。 琼崖抗战时期,他和胞弟黄正容英勇抗击日寇的事迹,至今仍在当地流传。 领导创建泊潮村党支部 1919年,黄金容到广州读书,先 ...
从一组泛黄纸片重温“七君子”宣言
苏州日报· 2025-09-03 08:21
在苏州革命博物馆的展厅内,有个复原场景——"七君子"在苏州,边上展柜中陈列着一组珍贵文物 ——一份答辩书、一份审讯录和一份宣言。这些纸张承载着"七君子"事件的历史记忆,虽有些泛黄,但 文字依旧清晰。"'七君子'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呼吁团结抗战却被捕,社会各界纷纷声援'爱国无罪!抗 日无罪!',文物中'救国无罪'等多处文字正是无声的证言。"苏州革命博物馆陈列开放部(文物保管 部)主任查燕华说。 6月25日,宋庆龄、何香凝、胡愈之等16人发起"救国入狱运动"。"救国如有罪,不知谁才没有罪? 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要抢救这危亡的中国……我们要使全世界知道中国人决不是贪生怕死的懦夫, 爱国的中国人决不只是沈先生等七个,而有千千万万个。中国人心不死,中国永不会亡!"这段文字摘 自苏州革命博物馆馆藏文物《救国入狱运动宣言》,是宋庆龄、何香凝、胡愈之等16人为营救"七君 子"而作出的正义宣告。各界知名人士纷纷响应,愿为救国而入狱。7月5日,宋庆龄等12人亲赴苏州, 向江苏高等法院自请入狱,要求与"七君子"同服"救国罪"。 在被关押期间,"七君子"始终不卑不亢,坚贞不屈。他们始终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投身抗日 救亡运动。卢沟 ...
【图说抗战】80载回响,港澳同胞的抗战力量与家国守望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16:44
这期间,许多国际友人通过香港走向中国抗战的 战场,大量的援华物资(包括现金、药品、医疗 器械、被服等)通过香港上岸,源源不断地转运 到内地的抗日战场,成为支撑中国持久抗战的 重要保障 中国拍闻網 中新网北京8月21日电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时期,港澳同 胞心系祖国,以多元方式投身救国事业。香港凭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政治环境,成为抗战物资输送枢 纽;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灵活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营救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等。与此同时,中 国共产党积极着手在澳门成立、扩大党组织,成为澳门同胞抗日救亡运动的可靠主心骨。 201 大次加工大队 1942年2月,为 加强港九地区敌 后游击战争,在 港游击队统编为 港九独立大队, 隶属东江纵队 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在港唯一一支抗日武装力量 中国封闻编 1941年12月 侵华日军占领香港,全城搜捕抗日文化人士 当时一大批在香港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的爱国民主人士 和文化界人士,处境十分危险 随后一场由中共 中央领导的秘密 大营救, 历时6 个多月,行程万 里,共营救出 胜利大营技 800多人 这场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沈蔚:新闻战线“钢铁般的英雄”
新华网· 2025-08-14 21:07
文章核心观点 - 沈蔚作为新闻战线杰出代表 在抗日战争期间通过新闻报道记录历史并鼓舞军民抗日热情 其革命精神与事迹至今仍被纪念和传承 [1][2][3][5] 个人背景与早期经历 - 沈蔚原名朱鸿寿 江苏苏州唯亭人 因家贫赴上海当学徒 受革命思想影响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1] - 卢沟桥事变后奔赴延安 毕业于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 新闻工作贡献 - 1939年作为八路军总政治部前线记者团成员参与《冀中导报》复刊 担任新华社冀中分社副社长 [1] - 近4年记者生涯中采写大量新闻 通讯 报告文学和战地诗歌 包括1939年《八路军军政杂志》发表的《雪夜的袭击》及1941年《冀中导报》揭露日军罪行的《谁能忍受》 [2] - 通过充满激情的报道极大鼓舞冀中军民抗日爱国热情 [3] 牺牲经过与后续影响 - 1942年5月日军扫荡冀中期间 沈蔚多次遇险 曾被捕后经党组织营救脱险 [3] - 1942年7月在部队转移途中遭敌包围牺牲 时年未满26岁 [3] - 其记者证作为遗物被保留 生前创作的《复仇的歌》在冀中军民中广泛传颂 [3] 精神传承与纪念活动 - 沈蔚曾就读的唯亭实验小学将其列为优秀校友并宣传事迹 [5] - 《唯亭镇志》记载其生平 官方公众号不定期发文缅怀 [5] - 河北衡水冀中导报展览馆陈列沈蔚稿件报纸及老式油灯 2019年开馆至今接待参观者近两万人次 [5] - 家族成员受其精神影响 多人从事医务 军事及教育工作 [5]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李正华:放下教鞭扛钢枪 为国捐躯父子兵
新华网· 2025-08-12 08:40
新华社济南8月11日电题:李正华:放下教鞭扛钢枪为国捐躯父子兵 新华社记者滕军伟 1938年元旦清晨,李正华、张杰率领50多名游击队员在漕河涯大桥桥头集结,参加东向起义。十几天 后,队伍抵达夏张香水寺加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从此踏上党领导下的武装抗日征程。 这是李正华画像(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加入自卫团后,李正华展现出良好的指挥和战斗才能,指挥和参加了肥城之战、夜袭界首、无梁殿设伏 等数十次战斗,极大鼓舞了泰西军民的抗战斗志。自卫团打出了名气,周边各起义队伍纷纷加入。 1941年4月22日,李正华到泰西军分区司令部开会,返程途中夜宿肥城宋家庄村民家中,遭到敌人包 围。危急时刻,村民劝他进地洞躲起来。但为了不连累老乡,他断然拒绝,带领通信员向村外冲去,突 围至村口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 泰山脚下,泰安革命烈士陵园松柏常青,紫薇盛开。陵园北侧,10座大型花岗岩墓一字排开,抗日英雄 李正华就长眠于此。 李正华原名李连秀,1905年出生于泰安县漕河涯村(现泰安市岱岳区马庄镇漕河村)一个富裕家庭。他 自幼性情耿直,富有正义感,勇于同反动势力作斗争。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人民群众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李正华悲愤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