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

搜索文档
胜利的歌声 正义的回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侧记
新华网· 2025-09-05 01:07
晚会主题与核心内容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约6000名中外人士共同观看 [1] - 晚会通过音诗画、情境歌舞、舞蹈、诗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 重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抗战胜利的历史节点和重大事件 [1][2][6][11] - 总导演周莉亚强调晚会突出"剧"的元素 综合运用舞台艺术形式贯穿中国人民对历史的情感逻辑 [6] 历史事件与英雄人物呈现 - 再现东北抗联英雄事迹包括杨靖宇战斗到最后时刻 赵尚志率队踏雪前行 赵一曼坚贞不屈 [5] - 南京大屠杀历史通过舞蹈《殇》展现 突出中国人民不屈抗争的精神 [6] - 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演绎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勇士在江苏淮阴刘老庄全部牺牲的事迹 后续刘老庄母亲们补全员额 [11] 中国共产党与全民抗战 - 中国共产党最早发出抗战号召并高举武装抗日旗帜 在最艰难岁月通过《论持久战》等理论凝聚亿万民众 [4][7][9] - 情境诗朗诵《这束光》呈现延安时期军民大生产、抗日军政大学练兵等火热生活场景 [8] - 百团大战、平型关战斗、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等重大战役通过历史影像重现舞台 [11] 国际视角与艺术表达 - 情境演唱《不朽的旋律》演绎《小路》《红河谷》《啊朋友再见》等世界各国反法西斯歌曲 展现同盟国并肩作战情谊 [13] - 舞蹈《乘风》象征春的讯息 仪式仪仗表演结合北斗组网、高铁飞驰、战机翱翔等新时代成就 [14] - 尾声歌舞《命运与共》以"呼吸与共 同舟破浪乘风"主题呼应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4] 当代传承与情感共鸣 - 演员刘昊然表示新时代青年需传承先辈精神 担负光荣使命 [10] - 舞台通过历史与当代对话形式展现"刘老庄连第6679名战士来自刘老庄""中国人的天地海自己说了算"等跨越时空的回应 [13] - 表演艺术家宋春丽称晚会浓缩抗战历史风云 激发创作优秀文艺作品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14]
海外人士谈抗战|专访: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访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拉纳·米特
新华社· 2025-09-01 08:03
中国抗战历史地位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应该更多地被看到[1] -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中国进行了坚决抵抗 中国的抗战改变了一切[1] -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坚持抗战具有重要意义 数百万日军被派往中国战场而非亚太其他地方[1] 国际认知与历史意义 - 西方世界目前对中国在二战中的努力 牺牲和真正重要性的认识仍显不足 虽已有一些著作但还需要更多[1] - 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为其赢得联合国地位 作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 中国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1] - 战争应被理解为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现象之一 应该通过历史理解如何以持久 正义和合适的方式缔造和平[2] 军事战略贡献 - 毛泽东于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军事战略著作之一 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军事院校师生研读[1] - 《论持久战》提出游击战等形式在中国可能更有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部队通过多种方式对侵略者进行了有效打击[2]
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 ——革命文物见证十四年抗战
人民日报· 2025-08-30 10:13
展览主题与背景 - 展览主题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 位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展示14年抗日战争历史 共5098个日夜 [12] 《论持久战》文献 - 毛泽东于1938年5-6月撰写《论持久战》 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 提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且最终胜利属于中国 [13] - 最早版本为延安解放社版单行本 其他版本包括新华日报馆武汉版/重庆版/各抗日根据地版及上海孤岛版本(1938年9月4日每日译报社出版) [13] - 外文版本包括1938年10月英文版(译者杨刚笔名Shih Ming)及1938年12月日文译本(封面盖"秘"字红章供日军高层研判) [14] 杨靖宇文物与事迹 - 铜质狮钮印章尺寸为15毫米边长×30毫米高 阳刻"杨靖宇印"四字 1967年于吉林通化农田发现 [15] - 杨靖宇为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者 1940年于吉林濛江地区遭日军围剿 率部队抵抗后仅剩两名警卫员 最终孤身战斗五昼夜后牺牲 年仅35岁 [16] 沈忠明烈士证明书 - 革命烈士证明书证实沈忠明为卢沟桥事变中牺牲的中共地下党员 时任第29军37师110旅219团3营10连1排排长 [18] - 1937年7月8日率60余名战士与数倍日军肉搏 全排除2人报信外全部殉国 沈忠明牺牲时年仅31岁 [18] - 2024年7月后人将革命烈士证明书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19] 白求恩医疗文物 - 五件遗物包括骨锥/止血钳/中钳/拉钩及木箱 为白求恩从加拿大带回中国的手术器械 1939年临终前赠予晋察冀卫生部副部长游胜华 [21] - 木箱用于装载手术器械与书籍 行军时绑于马背 白求恩于1938年6月带医疗器械包括显微镜/X光镜至晋察冀军区 [21] 李云鹏烈士遗物 - 李云鹏为刘老庄八十二烈士之一 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四连政治指导员 [22] - 1943年3月18日率82名战士对抗3000余日军伪军 阻击6小时打退5次进攻 毙伤敌军百余人后全部殉国 李云鹏牺牲时23岁 [23] - 2016年妹妹李爱云捐赠其照片与家信(信件原件已丢失)至纪念馆 [24] 独立自由勋章 - 1955年设立独立自由勋章 授予抗日战争时期有功人员 设计者为周令钊 中心图案为红星照耀延安宝塔山 [26] - 1955年9月27日首批授予117人一级勋章 1957年追加授予196人一级/4152人二级/31098人三级勋章 [27]
学习新语·抗战丨不灭的“灯塔” 不屈的脊梁
新华社· 2025-08-19 14:01
历史背景与战略决策 - 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1935-1948年)作为抗日战争政治指导中心和解放斗争总后方,领导全国革命斗争[10] -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并决定红军东征[11][12] - 洛川会议(1937年8月)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形成全面抗战路线,红军更名为八路军[16][17] -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5-6月)系统阐明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成为纲领性文献[21][22] 人才培养与文艺宣传 -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及12所分校共培养10万余名抗日军政干部[27] - 延安30余所干部学校培养数以十万计抗战人才[30] - 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成立)创作《黄河大合唱》《八路军进行曲》等经典抗战文艺作品[32] - 文艺界通过木刻版画、文学作品等"武器"参与民族救亡斗争[32] 军事斗争与抗战历程 - 八路军在黄河沿线500多公里防线击退日军23次进攻[34] - 日军飞机轰炸延安17次,投弹1690枚,造成近400人伤亡[34] - 党中央以"小米加步枪"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9] - 延安时期党成功应对西安事变、重庆谈判等重大挑战[8] 当代传承与精神指引 -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后新一届政治局常委赴延安革命纪念馆学习[5] - 总书记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35] - 要求弘扬革命精神,讲好党的故事,坚定听党话、跟党走[35] - 延安革命精神被喻为"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参观均能获得新启示[6]
学习新语·抗战|不灭的“灯塔” 不屈的脊梁
新华社· 2025-08-19 10:59
历史意义 - 延安时期(1935-1948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作为抗日战争政治指导中心和解放斗争总后方,谱写了14年浴血奋战的壮丽史诗 [1][9] - 延安革命旧址见证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参观都温故而知新 [4][5] 重要会议与决策 -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并作出红军东征决定 [10][11] - 洛川会议(1937年8月)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定》,标志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正式形成,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并宣布红军改名为八路军 [13][14][16][17] 战略指导与文献 - 《论持久战》(1938年5-6月)系统阐明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对夺取抗战胜利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8][19] 教育与人才培养 -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1936年成立)连同12所分校共培养10万多名德才兼备干部,成为抗日将才摇篮 [22][23] - 抗战期间延安共有30余所干部学校,培养数以十万计抗日军政干部 [25] 文艺宣传与抗战动员 - 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4月成立)作为首所抗战文艺干部高等学府,汇聚冼星海、吕骥等音乐大家,诞生《黄河大合唱》《南泥湾》等经典抗战歌曲,文艺作品成为抗战重要武器 [26][28] 抗战艰苦历程 - 日军飞机轰炸延安17次,投弹1690枚,死伤近400人,1938年延安城经多次轰炸渐成废墟 [28] - 陕晋交界500多公里黄河沿线,八路军守军打退日军23次进攻,河防保卫战气壮山河 [28] 精神传承与当代启示 - 总书记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29] - 勉励弘扬革命精神,讲好党的故事,激励人们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9]
【文化中国行】延安革命纪念馆:重温光辉历程 回望峥嵘岁月 感悟延安精神力量
央视网· 2025-08-12 10:41
延安革命纪念馆历史地位 - 延安革命纪念馆始建于1950年1月 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 [1] -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是1935年至1948年中共中央所在地 是抗日战争政治指导中心和解放斗争总后方 [5] 抗日战争历史贡献 -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第一次重要胜利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 [3] - 毛泽东在延安撰写《论持久战》 经过8天9夜完成初稿 科学预见抗日战争三个阶段 [7] - 《论持久战》明确抗日战争是持久的 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成为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 [9] 延安抗战时期建设成就 - 实行民主政治 发展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创办干部学校为前线输送人才 [11] - 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财政困难 创作《黄河大合唱》等优秀文艺作品 [11] - 延安是当时中国最革命最进步的地方 吸引大量爱国青年奔赴 [11] 中国共产党抗战领导作用 - 中国共产党率先举旗对日作战 倡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面抗战路线 [13] - 提出持久战战略和根据地建设方针 奠定中国共产党中流砥柱作用 [13] - 毛泽东1945年8月9日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标志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15]
文化中国行丨延安:挺起中华民族全民抗战不屈的脊梁
央视网· 2025-08-12 10:01
延安革命纪念馆的历史意义 -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始建于1950年1月 [1] - 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1935年至1948年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和解放斗争的总后方 [5] - 延安在抗战时期被誉为"灯塔",中国共产党在此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 [18]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 - 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前线,取得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 - 延安实行民主政治,发展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创办干部学校为前线输送人才 [12] - 开展大生产运动克服财政困难,创作《黄河大合唱》等优秀文艺作品 [12] 《论持久战》的历史价值 - 毛泽东在延安凤凰山窑洞用8天9夜完成《论持久战》初稿,阅读大量国内外资料和战争理论著作 [9] - 该著作科学预见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相持和反攻三个阶段,明确指出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11] - 《论持久战》是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坚定了全国抗战必胜的信心 [11] 纪念馆的当代教育意义 - 馆内展示《八路军军歌》等文物,生动再现抗日场景 [2][16] - 1945年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标志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20] - 参观者通过革命旧址和文物重温历史,探寻中国革命成功秘诀和延安精神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