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久期策略

搜索文档
信用债2025年半年度报告:供给分化,择木而栖
平安证券· 2025-07-03 13:21
报告核心观点 2025年上半年国开债收益率上升,信用债收益率涨跌互现且上升幅度少于利率债,信用利差基本压缩,低等级信用利差压缩最多,期限利差涨跌互现;下半年信用债收益率或跟随利率债下行,但供给或相对增加、需求或相对走弱,信用利差有被动走阔风险;拉久期或仍是下半年更好的信用策略,其次可关注下沉机会;三大板块中更建议关注供给边际转弱更多的城投债,其次关注金融债 [2]。 PART1:上半年债市走熊,信用跑赢 - 市场走势:上半年国开债收益率上升,信用债收益率涨跌互现,信用利差全部压缩,低等级信用利差压缩最多,期限利差涨跌互现,低等级多走阔;中高等级信用利差先窄幅震荡后趋于压缩,低等级信用利差以压缩为主,3月下旬开始明显压缩 [8][11]。 - 行情解析:供给端,今年1 - 5月信用债净融同比下降,产业债余额增速下降幅度最大,政府债净融同比上升,凸显信用债稀缺性;需求端,今年资金利率、R与DR利差先上后下,以下降为主,非银同业存款新规倒逼理财等机构增加配置债券等资产;低等级债占比继续下降,有利于低等级债行情;违约频率下降,产业债违约率和违约规模下降,1 - 5月城投非标违约个数明显下降 [15][20][23][27]。 PART2:下半年拉久期或更优 - 供给情况:在不调增政府债限额的情况下,今年下半年政府债供给或不如去年同期;下半年产业债供给同比有望上升,城投债和金融债可能小幅下降,信用债供给整体预计上升 [32]。 - 需求情况:下半年政府债供需格局较有利于收益率下行,信用债供给相对利率债或增加,需求或相对弱化,信用利差或被动走阔;24年12月非银同业存款新规下半年难有增量影响 [35]。 - 策略有效性:信用利差被动走阔时期,拉久期和下沉策略往往有效,23年以来信用利差走阔的5个时期中,长久期资产均跑赢短久期,低等级4次跑赢高等级 [36]。 - 估值角度:下半年长久期信用债表现或弱于长久期利率债,但拉久期仍是更好的信用策略,其次可关注下沉机会;国开债和高等级收益率分位数整体比中低等级高,后续低等级债供给或更受限,下半年政策有望推动信用风险维持低位;更建议关注供给边际转弱的城投债,其次关注金融债 [39]。 PART3:分板块择券 - 城投债:收储和清欠有望加码,更利好重点省份;更多主体发债时需进行市场化声明,或不利于城投发债;现阶段退名单更利空城投债融资;建议关注差区域好城投的利差压缩机会 [45][46][53][57]。 - 产业债:关注国企债券风险事件缓和后的利差修复机会,如中航产融、万科、山西建投案例;行业层面关注国企地产债和建工债,地产受益于保主体政策和收储政策,建筑施工受益于清欠和收储政策 [58][63]。 - 金融债:下半年银行二永债净融或同比下降,供给预计仍主要来自AA +;关注金融承载力较弱区域的农商行债券,统一法人模式有利于降低金融债信用风险 [71][76]。 - 科创债:5 - 6月科创债发行量和占比均较之前明显上升,目前科创债利率略高于绿债,后续利差有望压缩 [80]。
3-5Y信用,择券的合意区间
长江证券· 2025-05-30 13:1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信用修复行情未结束,短端利差压缩充分,中长端有修复空间,机构加大3 - 5年期品种买入力度,久期策略性价比提升 [3] - 5月末到6月上旬信用债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高等级拉久期策略兼具安全性与收益空间 [7] - 6月末理财回表压力或冲击信用债,但调整空间有限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信用利差压缩逻辑延续,聚焦高等级信用拉久期 - 5月19 - 25日债市震荡,信用债因供给偏弱和利差保护维持相对强势,市场从“抢短端票息”向“挖掘利差洼地”过渡 [7] - 5月末到6月上旬信用债市场以结构性机会为主,高等级拉久期策略兼具安全性与收益空间 [7] 资金利率中枢下移夯实信用债套息基础 - 当前资金面宽松,为信用债提供稳定套息环境,存款利率下调使居民存款向非银渠道转移,补充信用债配置资金池 [7] - 6月存单到期量或带来短期扰动,但央行逆回购投放流动性态度明确,资金利率大幅上行风险低,稳定套息空间使1 - 3年和3 - 5年信用债成机构“底仓”首选,信用债杠杆策略性价比凸显 [7] 中端品种兼具票息优势和利率波动抗性 - 近期信用债行情呈“中端补涨”特征,短端利差过薄使资金向中端迁移,中端品种兼具票息优势和利率波动抗性 [8] - 截至5月23日,AA - 商行永续债1Y/2Y/3Y/5Y利差分别为57bp/68bp/78bp/122bp,相比AA(2)城投债高22bp/30bp/28bp/42bp,后续或有一定利差压缩动能 [8] 信用行情由短及长的传导逻辑尚未走完 - 当前信用债修复行情进行中,短端利差压缩充分,中长久期品种性价比未完全兑现,截至2025年5月23日,2年期以内城投债和产业债利差多数位于2021年以来5%以下分位,3 - 5年期利差处于5%分位以上,有估值修复空间 [9] - 历史上信用行情沿“短端利率下行→曲线陡峭化→资金向中端迁徙→长端补涨”路径展开,当前短端信用利差接近历史低位,机构向3 - 5年品种寻求超额收益,5月12 - 23日基金净买入3 - 5Y信用债211亿,买入动能显著增强 [9] - 超长信用债流动性溢价处于高位,随着存款利率调降传导效应深化,信用债行情重心将向中长端转移,久期策略性价比提升 [9] 警惕季末扰动但无需过度悲观 - 6月末理财回表压力或对信用债形成阶段性冲击,但今年有三个边际变化:理财负债端稳定性增强,大规模赎回概率降低;央行可能公开市场操作平抑资金波动;保险等配置型资金有“逢调吸纳”动力,调整空间有限 [10] 收益率与利差总览各期限收益率及变动 - 展示各券种不同期限收益率、周度变动及历史分位,如国债、国开债、地方政府债、城投债、产业债等 [20] 各期限利差及变动 - 展示各券种不同期限信用利差、周度变动及历史分位,如地方政府债、城投债、产业债等 [22] 信用债分类别收益率与利差(Hermite算法) 城投债分地区收益率与利差 - 各期限收益率及变动:展示各省份公募非永续城投债重点期限收益率、周度变动及历史分位 [25] - 各期限利差及变动:展示各省份公募非永续城投债重点期限信用利差、周度变动及历史分位 [27] - 各隐含评级收益率及变动:展示各省份公募非永续城投债各隐含评级收益率、周度变动及历史分位 [32] - 各隐含评级利差及变动:展示各省份公募非永续城投债各隐含评级信用利差、周度变动及历史分位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