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支付行业合规
icon
搜索文档
互联网平台支付牌照盘点
搜狐财经· 2025-11-12 15:36
小红书收购支付牌照 -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宁智信息科技收购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100%股权,从而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1] - 收购总成本超过2亿元,包括按原股东挂牌价估算公司整体估值约1.48亿元,以及后续追加的7870万元增资款[3] - 收购标的东方支付2024年营收仅888万元,净亏损800万元,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扩大至527万元,但其核心价值在于拥有“储值账户运营Ⅰ类”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6年5月2日[4] - 公司2024年电商GMV达4000亿元,若依赖第三方支付渠道,按0.6%手续费率计算年成本达2.4亿元,自有支付系统可直接节省该笔开支[5] - 支付数据回流有助于打通“种草—交易—支付”数据链条,整合用户行为数据以优化算法和创新产品[5] - 公司已在招聘平台开放支付结算开发等岗位,最高月薪达6万元,显示业务整合提速[5] - 收购的支付牌照将于半年后(2026年5月)面临续展,且标的公司历史上曾出现合规问题,需在风险隔离、反洗钱等方面持续整改[5] 其他互联网平台支付牌照收购动态 - 58同城以2385万元低价通过司法拍卖获得圣亚云鼎支付70%股权,并已“间接”获得100%控股权,但该支付牌照的续展已中止两年[6][7][8] - 同程旅行通过旗下公司收购海南唯一全牌照支付机构新生支付,该机构也是跨境电商数字人民币试点单位,收购完成后注册资本从1亿元增至3.3亿元[1][8] - B站曾以约1.18亿元竞得浙江甬易支付65.5%股权,但因收购主体上海宽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在2019-2021年持续亏损,不符合当时监管对主要出资人“连续盈利2年以上”的要求,导致交易被监管否决[8][9] - 抖音旗下公司以近14亿元收购海联金汇旗下联动商务100%股权,以补齐线下支付短板,但该交易截至2025年6月仍未通过监管审批[11] - 抖音支付在2025年1月将注册资本从1.5亿元大幅增至31.5亿元,增幅达20倍[12] - 快手通过联合创始人控股公司曲线获得华瑞富达支付牌照,并已终止该牌照原有的预付卡业务,市场猜测其可能通过承接问题机构债权债务的方式获得新支付牌照[13] 支付行业监管与格局变化 - 支付资质已从互联网平台的“可选项”转变为构建长期健康商业生态的战略支点[1] - 根据《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支付机构变更主要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2] - 截至2025年10月,累计已有107张支付牌照被注销,现存持牌机构仅164家,较巅峰时期减少超三成,2025年内有11家机构被清退[14] - 2024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后,央行暂停新牌照审批,续展门槛大幅提高,收购存量牌照成为平台获取支付资质的唯一合规路径[14] - 行业出现“冰火两重天”格局,头部机构如财付通增资70亿元至223亿元,而预付卡类牌照因场景受限成为注销重灾区,占年内注销牌照总数的六成[14][15] - 中国人保集团旗下人保支付科技在收购支付牌照约4年后,于2025年7月主动向央行申请注销支付牌照[10]
互联网平台支付牌照盘点:小红书们跑步入场,抖音、快手已重构支付版图
新浪财经· 2025-11-12 14:52
小红书收购支付牌照 - 小红书通过全资子公司宁智信息科技收购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1][3] - 收购及增资累计投入超2亿元,其中收购估值约1.48亿元,增资7870万元,注册资本从1.213亿元增至2亿元以满足监管要求[3][4] - 东方支付2024年营收888万元,净亏损800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376万元,净亏损扩大至527万元,但其核心价值在于拥有"储值账户运营Ⅰ类"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6年5月2日[5] - 收购支付牌照可帮助小红书节省第三方支付手续费,按2024年电商GMV 4000亿元和0.6%手续费率计算,年成本达2.4亿元[5] - 支付数据回流能打通"种草—交易—支付"数据链条,整合用户行为形成完整画像,优化推荐算法和创新产品[5] 其他平台支付牌照收购案例 - 58同城以2385万元低价通过司法拍卖获得圣亚云鼎支付70%股权,并已间接控制100%股权,但该支付牌照续展已中止两年[7][9][10] - 同程旅行收购海南唯一全牌照支付机构新生支付,收购价3亿元,注册资本从1亿元增至3.3亿元[1][10] - B站曾以1.18亿元竞得甬易支付65.5%股权,但因收购主体上海宽娱数码科技连续亏损不符合监管要求,交易被监管否决[10][11][12] - 抖音旗下天津同融以近14亿元收购海联金汇旗下联动商务100%股权,但交易尚未通过监管审批[14] - 抖音支付注册资本从1.5亿元暴涨至31.5亿元,增幅达20倍[16] - 快手通过联合创始人控股公司曲线获得华瑞富达支付牌照,并终止其原有预付卡业务[16][17] 支付行业监管与市场格局 - 支付牌照资源持续缩水,截至2025年10月累计107张支付牌照被注销,现存持牌机构仅164家,较巅峰时期减少超三成[20] - 2024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后,央行暂停新牌照审批,续展门槛提高,收购存量牌照成为唯一合规路径[20] - 头部支付机构大幅增资,财付通增资70亿元至223亿元,网银在线、银盛支付等年内均完成增资[20] - 中小机构加速退场,预付卡类牌照成为注销重灾区,占年内注销牌照总数的六成[21]
变更高管未经批准 一支付机构被罚款
深圳商报· 2025-09-17 15:41
公司事件 - 持牌支付机构贵州汇联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因变更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未经中国人民银行贵州省分行批准而被警告、通报批评并罚款10万元 [1] - 时任公司法定代表人陈某因对上述违法行为负有责任被处以罚款5万元 [1] - 汇联通支付于2011年获支付牌照,可开展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是贵州黔通智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隶属于贵州高速公路集团 [1] - 公司主要运营购物商城小程序,承担ETC办理、加油卡售卖等业务,服务用户群体为贵州省工会会员 [1] 行业监管 - 支付行业高频违法事项通常包括违反账户管理规定、违反清算管理规定、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等,反洗钱领域风险尤为突出 [1] - 因"擅自变更董监高"被罚的案例并不多见,此前仅有上海便利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因此被罚 [1] -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拟变更董事、监事或高级管理人员,需向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提交申请,由央行审查决定 [2] - 除高管变更外,变更主要股东、业务类型、名称或注册资本,均需提交申请并经过监管审查步骤 [2] 行业影响 - 此次处罚为业内敲响警钟,表明《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已成为支付行业的绝对红线 [2] - 事件提醒所有持牌机构,合规不仅体现在反洗钱、资金安全等操作层面,更应贯穿于公司治理的全过程 [2]
老牌收单机构离场!存量机构继续鏖战“红海”
北京商报· 2025-07-21 22:07
行业整合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央行注销支付牌照数量达10张,追平2024年全年总量,累计注销106张牌照,持牌机构数量从巅峰期的271家缩减至165家[1][6][7] - 行业呈现马太效应,支付宝、微信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中小机构面临合规、竞争与创新三重困境,头部机构凭借资源整合能力持续扩张[1][7][9] - 退出机构类型从预付卡机构扩展至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等领域,原因包括风险事件、合规要求、业务合并及央企退出金融业务等[6][7] 瑞银信案例分析 - 瑞银信因牌照到期未续展于2025年7月9日终止支付业务,曾为线下收单前三甲,业务覆盖全国,年交易规模居行业前列[1][3][4] - 2020年因违规被央行重罚6124万元,业务范围在2019年续展时缩减三省份,2020年后业务规模锐减并逐步清退商户[4][5] - 退出反映老牌机构难以适应数字经济转型与合规趋严的双重压力,合规成为支付行业首要生存条件[5][7] 监管政策影响 - 2024年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提高资本门槛,要求穿透式股权管理,禁止跨界经营,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发展[8][9] - 条例规定同一法人控股支付机构不得超过2家,强化业务聚焦,促使机构补齐合规短板[8] 行业转型方向 - 传统支付利润萎缩,金融科技与增值服务成为竞争重点,企业数字化服务可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利润[9] - 机构突围策略包括:垂直场景"支付+"解决方案、跨境支付探索、投靠互联网巨头或央国企、巩固传统优势业务[9] - 头部机构需防范生态垄断下的创新停滞,中小机构建议深耕细分市场或通过产品创新立足[9]
高汇通回应退出预付卡业务!支付机构缘何主动“瘦身”
北京商报· 2025-06-15 20:34
公司动态 - 高汇通主动缩减业务类型,退出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业务,保留储值账户运营Ⅰ类业务,正式告别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市场 [1][2][3] - 公司回应称调整是为集中资源发展更具竞争力的互联网支付业务,所有流程合规完成并已妥善处理客户权益保障 [2][4] - 高汇通曾获得互联网支付业务资质及多省市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支付业务许可,支付业务分类调整后变更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Ⅱ类 [3] - 公司控股方可追溯至中国香港公司锦胜企业有限公司,为香港上市企业有赞旗下,推出产品包括有赞支付和高汇通卡等 [3] - 高汇通2024年9月因多项违规被人民银行没收违法所得1214.74万元并处罚款1572.61万元,罚没共计2787.35万元 [5] - 公司表示已配合监管完成整改,强调有赞财务储备雄厚、规则制度严谨 [5] 行业趋势 - 支付机构主动退出预付卡业务已成行业趋势,高汇通退出或为"止损"之举 [6][7] - 在互联网支付替代、备付金政策调整等冲击下,预付卡交易难以为继,行业前景堪忧 [6][7] - 2025年以来人民银行已注销6家支付机构牌照,存量持牌机构缩减至169家,预付卡业务成为收缩重灾区 [6] -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要求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亿元,预计预付卡牌照数量将继续下滑 [6][7] - 行业逐渐出清是趋势,头部支付机构业务更加聚焦,行业发展格局更加稳定 [10] - 预付卡行业陷入困境、银行卡收单交易规模下滑、中小支付机构深度洗牌是行业面临的几大挑战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