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行业洗牌

搜索文档
老牌收单机构离场!存量机构继续鏖战“红海”
北京商报· 2025-07-21 22:07
行业整合趋势 - 2025年上半年央行注销支付牌照数量达10张,追平2024年全年总量,累计注销106张牌照,持牌机构数量从巅峰期的271家缩减至165家[1][6][7] - 行业呈现马太效应,支付宝、微信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中小机构面临合规、竞争与创新三重困境,头部机构凭借资源整合能力持续扩张[1][7][9] - 退出机构类型从预付卡机构扩展至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等领域,原因包括风险事件、合规要求、业务合并及央企退出金融业务等[6][7] 瑞银信案例分析 - 瑞银信因牌照到期未续展于2025年7月9日终止支付业务,曾为线下收单前三甲,业务覆盖全国,年交易规模居行业前列[1][3][4] - 2020年因违规被央行重罚6124万元,业务范围在2019年续展时缩减三省份,2020年后业务规模锐减并逐步清退商户[4][5] - 退出反映老牌机构难以适应数字经济转型与合规趋严的双重压力,合规成为支付行业首要生存条件[5][7] 监管政策影响 - 2024年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提高资本门槛,要求穿透式股权管理,禁止跨界经营,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发展[8][9] - 条例规定同一法人控股支付机构不得超过2家,强化业务聚焦,促使机构补齐合规短板[8] 行业转型方向 - 传统支付利润萎缩,金融科技与增值服务成为竞争重点,企业数字化服务可降低运营成本并提升利润[9] - 机构突围策略包括:垂直场景"支付+"解决方案、跨境支付探索、投靠互联网巨头或央国企、巩固传统优势业务[9] - 头部机构需防范生态垄断下的创新停滞,中小机构建议深耕细分市场或通过产品创新立足[9]
央行批准支付机构高汇通缩减业务
证券日报· 2025-06-17 00:43
支付行业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同意高汇通缩减业务类型 退出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业务 保留储值账户运营Ⅰ类业务 正式告别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市场 [1][2] - 高汇通成立于2008年8月 曾获多地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及互联网支付业务资质 2024年业务类型调整后仅保留储值账户运营Ⅰ类 [2] - 年内以"银许准予决字〔2025〕"为编号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变更许可信息增至4条 [1][4] 预付卡市场现状 - 2022年预付卡机构合计发卡2.91亿张 同比增长0.68% 发卡和充值金额合计613.57亿元 同比下降9.79% [2] - 预付卡交易规模下降 共发生交易49.37亿笔 交易金额495.99亿元 同比分别下降33.91%和14.77% [2] - 预付卡业务类支付牌照注销数量占比超八成 从首批271张缩减至169张 合计注销102张 [3] - 2024年已有6家支付机构注销牌照 其中4家为预付卡类型机构 [3] 行业调整与监管 - 2024年以"银许准予决字〔2024〕"为编号的非银行支付机构重大事项变更许可信息超40条 [5] - 上海富友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股东持股比例由52.7186%增至61.0017% [4] - 上海付费通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主要股东持股比例由50.012%变更为80.52% 另一股东持股比例由41.866%降至18.00% [4] - 中金支付有限公司住所地变更获批 [4] 行业趋势分析 - 移动支付普及导致预付卡"提前储值、线下消费"模式吸引力下降 用户黏性降低 盈利模式单一 [3] -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提高准入门槛 强化反洗钱和商户管理等合规要求 [5] - 头部机构整合冗余牌照 中小机构因合规成本高、盈利难退出市场或关停不盈利业务 [5] - 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 市场出清提速 缺乏场景、技术或合规能力的中小机构加速"离场" [6]
又一支付牌照遭注销!
证券时报· 2025-06-09 18:37
支付行业洗牌 - 央行注销润通实业支付牌照 年内已有6家支付机构被注销 累计被注销牌照机构达102家 [1][3] - 润通实业成立于2006年 注册资本1亿元 控股股东为上海谙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持股比例80.2% [3] - 润通实业旗下原有"赢点生活卡"和"赢点生活网"产品 现官网已更改为"赢点影视" 业务转向短剧播放 [3] 润通实业发展历程 - 润通实业2012年6月首次获批支付牌照 注销日期为2025年5月31日 [3] - 曾为港股上市公司大生农业科技控股 2016年7月经人民银行审批同意间接控股 大生农业科技已于2024年退市 [3] - 2023年润通实业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仅6人 财务信息未披露 [3] 预付卡业务困境 - 润通实业原主营预付卡业务 "赢点生活卡"曾覆盖上海企事业单位费用缴纳/福利发放 消费场景涵盖衣食住行等 [5] - 年内被注销牌照的5家支付机构中 3家(山东飞银支付/汇明商务/得仕股份)同样主营预付卡业务 [5] - 移动支付普及挤压预付卡使用场景 新规提高合规成本 行业盈利空间受限 [5][6] 行业趋势分析 - 支付行业整体增速放缓 储值账户类和交易处理类交易规模增速见顶 进入存量竞争阶段 [7] - 分析师预计储值账户二类牌照将继续缩量 仅数字化转型成功或拥有稳定大客户机构能存活 [7] - 未来支付机构需拓展跨界合作(金融机构/科技企业/SaaS服务商)以寻求新增长点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