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支付
搜索文档
抖音支付硬刚支付宝,张一鸣为何要死磕移动支付?
36氪· 2025-11-20 09:58
抖音支付的战略布局与进展 - 抖音支付通过收购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互联网支付牌照,并于2024年6月14日更名为抖音支付科技有限公司[3] - 公司于2024年4月以约14亿元人民币收购联动优势,从而获得线下收单业务许可,拓展了线下支付场景[6] - 抖音支付上线后,抖音电商GMV从2000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3.43万亿元,市场份额达到行业第三[4] - 公司注册资本于2025年增至31.5亿元,支付牌照调整为长期有效,业务合规性显著提升[10] - 战略目标明确为向支付与金融领域发起冲击,并由创始人张一鸣通过绝对控股(99%)体现其对牌照的重视程度[5][8] 抖音支付的产品功能与发展阶段 - 抖音支付于2021年1月19日正式上线,初期支持充值、提现和转账等基础功能,随后服务范围扩展至抖音电商、直播等场景[10] - 2022年进一步完善支付能力并推出年度账单等增值服务,2023年上线红包功能并支持好友间转账,融入社交场景[10] - 在线下场景,公司正测试"碰一碰"设备,旨在简化支付流程,提升用户体验[1] - 在金融产品方面,对标支付宝推出"放心借"(最高借款额度6万元)、"消费贷"和"抖音月付"等信贷服务[17] - 发展路径体现了从基础支付工具到综合金融生态的演进,核心优势在于深度融合内容与电商场景[11]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竞争格局 -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呈现"两强格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合计市场份额稳定在90%以上[12] - 2024年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已突破350万亿元,用户规模超3.3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87.5万亿元[13] - 支付宝在2024年市场份额为54.5%,2024年全年交易量约200万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220万亿元[14] - 微信支付是腾讯金融科技的核心收入来源,2022年该业务收入约1200亿元,2025年第二季度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达555亿元,同比增长10%[13] - 新兴竞争者如抖音支付、小红书等入局,加剧了市场竞争,引发了支付宝"每单立减2元"等推广活动[1][13] 抖音支付的挑战与未来方向 - 抖音支付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缺乏线下使用场景,商超和便利店几乎被微信和支付宝垄断[15] - 尽管用户宣传为"过亿人都在用",但消费者对微信和支付宝的认可度较高,线下推广效果尚不理想[15][16] - 公司正通过全球化布局寻求突破,以TikTok电商为起点,2023年在印尼、英国试点TikTok Pay,2024年在新加坡成立金融科技公司[10] - 未来方向可能深入理财细分板块,借鉴支付宝"余额宝"等成功模式,推出有影响力的产品以真正进入支付领域牌桌[21]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85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1550亿美元,抖音支付对此功不可没[20]
二线互联网大厂,扎堆「抄底」支付牌照
36氪· 2025-11-20 08:43
支付牌照收购动态 - 小红书通过全资子公司收购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100%股权并完成增资,投入2亿元获得其“储值账户运营Ⅰ类”资质[1][7] - 同程艺龙耗资3亿元收购拥有全资质且为跨境电商数字人民币试点单位的新生支付[8] - B站主体运营公司曾于2021年以约1.18亿元拍得浙江甬易电子支付65.5%股权,但交易最终未落地[10][11] - 互联网大厂近期“扎堆”收购支付牌照,相较于几年前牌照价格一度被炒高至30亿元,当前收购具有“抄底”性质[2][8] 监管环境变化与行业整合 - 央行于2016年停止核发新支付牌照,并购成为获得资质的唯一选择[2] - 2024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废止牌照“有效期5年”规定,改为申请换发长期许可证[2][3] - 新规将注册资本最低门槛明确为1亿元实缴资本,并建立与备付金规模挂钩的净资产动态要求[4] - 一批第三方支付机构牌照将于2026年5月2日到期,目前已进入续展申请倒计时阶段[2] - 监管收紧导致中小支付机构面临出清压力,截至2025年11月,国内已累计注销107张支付牌照,较峰值缩减近40%[5][6] 互联网平台自建支付的必要性 - 支付牌照是平台加速商业化的核心基础设施,可避免“二清”风险,并将交易数据留在生态内[12][13] - 依赖第三方支付工具需承担手续费,且无法利用支付数据资产驱动业务增长[13] - 自建支付体系有助于提升客户体验,并探索“支付+其他金融服务”以反哺主业,例如“先囤后付”等创新功能[13][14] - 内容与社交化电商浪潮下,小红书、B站等平台电商业务增长显著,完善支付基础设施是抓住机遇的关键[9][10] 头部平台支付布局案例 - 字节跳动于2020年收购支付牌照并推出抖音支付,2025年其注册资本从1.5亿元飙升至超过30亿元,并寻求第二张牌照以补齐线下收单资质[12][15] - 拼多多自2017年起通过关联公司分批收购付费通股权,于2020年成为其第一大控股股东并推出多多钱包,以减少对微信支付的依赖[12] - 支付业务是慢生意,需经历渠道建设、营销获客、客户激励和运营等漫长投入周期[15]
抖音支付硬刚微信支付宝,张一鸣为何要死磕移动支付?
搜狐财经· 2025-11-20 07:31
抖音支付业务发展 - 近期抖音开启线下收单测试,消费者可在商超、餐馆等日常消费场景使用抖音支付,并筹谋部署“碰一碰”设备以简化支付流程[2] - 抖音支付通过收购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获得互联网支付牌照,该公司于2024年6月14日经批准正式更名为“抖音支付科技有限公司”[4] - 抖音支付上线后,抖音电商GMV从2000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3.43万亿元,市场份额达到行业第三,支付成为平台构建生态闭环的关键一步[5] - 2024年4月,字节跳动通过收购联动优势获得线下收单业务许可,交易总金额约14亿元人民币,丰富了生活服务的线下交易场景[7] - 抖音支付在2021年1月正式上线,初期支持充值、提现等基础功能,随后扩展至电商、直播及社交红包场景,2025年公司注册资本增至31.5亿元,支付牌照调整为长期有效[11] - 抖音支付推出“放心借”、“抖音月付”等信贷产品,其中“放心借”借款额度最高可达6万元,并为新用户提供“0息0费用”优惠[19] - 2021年抖音支付赞助央视春晚进行推广,2023年底旗下中融小贷注册资本从90亿元增至190亿元,有媒体曾报道其放贷余额近4000亿元[21] - 字节跳动2024年营收突破1550亿美元,较2022年的850亿美元几乎翻倍,抖音支付对营收增长功不可没[22] 移动支付市场竞争格局 - 支付宝推出每单立减2元的支付优惠活动,可能与抖音支付、小红书等新兴对手入局的竞争有直接关系[2] - 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呈现“两强格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合计市场份额稳定在90%以上,抖音支付未被纳入主要统计机构的前三位排名[13] - 2024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突破350万亿元,用户规模超3.3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687.5万亿元,微信支付在线下场景占优,支付宝在线上更胜一筹[16] - 支付宝在2024年国内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份额为54.5%,2024年全年交易量约200万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220万亿元[17] - 蚂蚁集团2024年净利润达383.27亿元,同比增长60.9%,旗下蚂蚁消金净利润同比激增1913%[18] - 抖音支付面临挑战,商超和便利店等线下场景几乎被微信和支付宝垄断,消费者对后两者的认可度较高[18] - 微信支付是腾讯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板块的核心收入来源,2022年该业务收入约1200亿元,2025年第二季度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收入达555亿元,同比增长10%[16] 全球化与战略布局 - 抖音支付在国内面临微信和支付宝的挤压,开始进行跨境支付与全球化布局,以TikTok电商为起点构建跨境支付体系[11] - 2023年TikTok在印尼、英国试点自有支付工具,2024年在新加坡成立金融科技公司,计划推出消费金融等服务[11] - 抖音支付的发展体现了从基础支付工具到综合金融生态的演进,其核心优势在于深度融合内容与电商场景[12] - 抖音支付或借鉴支付宝的成功模式,深入理财细分板块,推出类似“余额宝”的产品以真正进入支付领域牌桌[23]
互联网平台支付牌照盘点:小红书们跑步入场,抖音、快手已重构支付版图
新浪财经· 2025-11-12 14:52
小红书收购支付牌照 - 小红书通过全资子公司宁智信息科技收购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1][3] - 收购及增资累计投入超2亿元,其中收购估值约1.48亿元,增资7870万元,注册资本从1.213亿元增至2亿元以满足监管要求[3][4] - 东方支付2024年营收888万元,净亏损800万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376万元,净亏损扩大至527万元,但其核心价值在于拥有"储值账户运营Ⅰ类"支付牌照,有效期至2026年5月2日[5] - 收购支付牌照可帮助小红书节省第三方支付手续费,按2024年电商GMV 4000亿元和0.6%手续费率计算,年成本达2.4亿元[5] - 支付数据回流能打通"种草—交易—支付"数据链条,整合用户行为形成完整画像,优化推荐算法和创新产品[5] 其他平台支付牌照收购案例 - 58同城以2385万元低价通过司法拍卖获得圣亚云鼎支付70%股权,并已间接控制100%股权,但该支付牌照续展已中止两年[7][9][10] - 同程旅行收购海南唯一全牌照支付机构新生支付,收购价3亿元,注册资本从1亿元增至3.3亿元[1][10] - B站曾以1.18亿元竞得甬易支付65.5%股权,但因收购主体上海宽娱数码科技连续亏损不符合监管要求,交易被监管否决[10][11][12] - 抖音旗下天津同融以近14亿元收购海联金汇旗下联动商务100%股权,但交易尚未通过监管审批[14] - 抖音支付注册资本从1.5亿元暴涨至31.5亿元,增幅达20倍[16] - 快手通过联合创始人控股公司曲线获得华瑞富达支付牌照,并终止其原有预付卡业务[16][17] 支付行业监管与市场格局 - 支付牌照资源持续缩水,截至2025年10月累计107张支付牌照被注销,现存持牌机构仅164家,较巅峰时期减少超三成[20] - 2024年《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实施后,央行暂停新牌照审批,续展门槛提高,收购存量牌照成为唯一合规路径[20] - 头部支付机构大幅增资,财付通增资70亿元至223亿元,网银在线、银盛支付等年内均完成增资[20] - 中小机构加速退场,预付卡类牌照成为注销重灾区,占年内注销牌照总数的六成[21]
合规约束叠加业务拓展需求 年内13家支付机构获批增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23:06
行业增资概况 - 2025年已有13家支付机构获批增资,掀起行业增资潮 [1][3] - 网银在线近期获批增加注册资本至15亿元人民币 [1][3] - 2024年已有合利宝、易宝支付等至少6家支付机构完成增资,金额在1亿元至3.11亿元之间 [2] 监管政策驱动 - 2024年5月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将注册资本最低门槛明确为1亿元实缴资本 [1][2] - 监管条例建立了与备付金规模挂钩的净资产动态要求,采取超额累退计算方式 [6][7] - 支付机构增资主要是为了满足监管要求,实现合规展业,特别是备付金日均余额超万亿的头部机构 [5][6] 业务发展驱动 - 资本实力成为机构拓展跨境支付、商户科技服务、综合资金解决方案等高附加值业务的基础 [1][8] - 增资可以提升业务上限,使支付机构能够承接更多支付交易,满足业务规模增长的需求 [7] - 支付行业盈利模式正从规模驱动转向场景与服务驱动 [1][8] 头部机构资本情况 - 财付通是注册资本最高的持牌支付机构,高达223亿元 [6] - 贝宝支付以45.2亿元次之,其后是度小满40亿元、抖音支付31.5亿元 [6] - 网银在线和支付宝注册资本相同,均为15亿元,并列第六 [6] 增资的附加效益 - 增资能够增强抗风险能力,提升市场信誉和品牌形象 [9] - 较高的注册资本可提升客户、合作伙伴对支付机构的信任度 [9] - 增资是应对备付金管理、系统安全投入、反诈风控升级等高成本运营的现实需要 [6]
增资潮持续!从抢规模到重资本,支付业的生存逻辑变了
北京商报· 2025-10-22 21:17
行业核心观点 - 第三方支付行业正经历由资本实力驱动的深刻洗牌 马太效应加剧 强者愈强的竞争新格局正在加速成型 [1] - 行业已从早期的规模扩张阶段全面转向资本与质量驱动的新发展阶段 合规硬约束成为第一准则 [8][9] 头部机构资本动态 - 头部支付机构持续进行大规模增资 财付通注册资本从10亿元增至153亿元 再增至223亿元 稳居行业首位 [3] - 网银在线获准增加注册资本至15亿元人民币 银盛支付增资至3.1亿元 浙江唯品会支付增资至2亿元 [3] - 主要支付机构注册资本排名为:财付通(223亿元) 贝宝支付(45.2亿元) 度小满支付(40亿元) 抖音支付(31.5亿元) 网银在线和支付宝(均为15亿元) [4] - 增资核心目的包括夯实资本实力以应对监管对资本充足率的潜在要求 并为跨境支付 供应链金融等重资本业务储备弹药 [3] 监管政策影响 -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是最直接推手 明确注册资本最低门槛为1亿元实缴资本 并建立与备付金规模挂钩的净资产动态要求 [4] - 资本金规模直接关联到支付机构的业务上限 备付金存管成本以及客户信任度 增资可提升抗风险能力并为牌照续展和业务拓展打下基础 [4] - 增资并同步调整高管团队 引入专业风控与管理人才 反映出行业从粗放运营转向精细化风控和合规驱动的经营理念 [4] 中小机构市场退出 - 行业持牌机构数量已缩减至164家 累计注销支付牌照达到107张 其中大多为预付卡类牌照 [1][6] - 福建一卡通于2025年9月29日注销 是年内中国人民银行披露注销的第11张支付牌照 年内另有广东粤通宝 瑞银信等10家机构牌照被注销 [6] - 中小机构因商业模式受限 资本实力薄弱 挣扎在注册资本达标线边缘而被迫退出市场 [6] 行业竞争格局重塑 - 支付机构盈利模式在备付金全额集中缴存后重构 叠加反洗钱 数据安全等监管压力加大 资本实力成为生存底线 [9] - 头部机构凭借资本优势可向综合金融科技服务商转型 深耕场景生态 加大技术投入 拓展跨境支付等高附加值业务 [10] - 中小机构应聚焦细分领域做精做专 例如深耕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或区域化服务 以实现与大型机构的错位竞争 [9][10] - 监管罚单高频落地成为行业常态 2025年以来已披露至少74张罚单 被罚没金额总计1.9亿元 主要涉及反洗钱义务履行不到位和商户管理不力等问题 [7]
京东金融业务再加码 网银在线增资至15亿
中国经营报· 2025-10-20 17:44
公司核心变更 - 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同意网银在线(北京)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至15亿元人民币 [2] - 网银在线同时变更高级管理人员,褚天舒为副总经理、赵小玥为风控负责人 [2] - 网银在线成立于2003年,于2012年被京东收购,目前是京东全资子公司 [2] - 公司业务已深度嵌入京东零售、金融等核心业务,承担在线支付、移动支付、快捷支付、京东白条还款和账户实名认证等功能 [2] 行业竞争格局 - 自《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落地以来,多家支付公司进行了增资 [3] - 腾讯旗下财付通以223亿元注册资本在支付持牌机构中排名第一 [3] - 排名第二的是贝宝支付(注册资本45.2亿元),第三是度小满支付(注册资本40亿元),第四是抖音支付(注册资本31.5亿元) [3] - 目前注册资本为15亿元的支付公司包括网银在线和蚂蚁集团旗下支付宝 [3] - 支付机构的增资额度受其交易规模影响,交易体量和备付金规模对注册资本提出差异化要求 [3] 业务拓展与规模 - 网银在线作为京东支付技术平台,其功能涵盖在线支付、移动支付、快捷支付 [2] - 今年以来,京东支付、白条陆续接入必胜客、肯德基、12306、中免日上等超百家实体产业的头部企业 [4] - 此次增资一定程度反映其支付业务规模的发展变化 [4]
11.11用这“招”,至高返现1111元
招商银行App· 2025-10-18 12:34
活动概览 - 招商银行App推出多项用户激励活动 涵盖支付、生活和出行等场景 [2][3][4][5][6][7] - 活动分为不同场次和报名阶段 包括第1场、第2场和群3场 [2] 支付类活动 - 京东平台首绑支付可获双重礼 包括首绑礼和支付礼 [2] - 完成京东首绑支付且单笔满188元可抽至高88元 并可获得至高128元京东支付券包 [2] - 抖音平台首绑支付可获至高168元支付券包 单笔支付满188元可抽至高88元 [2] - 绑卡支付活动用户可享至高298元支付券包 [3] - 数币闯关抽奖活动可抽至高888元数币红包 [3] 生活服务类活动 - 水电燃暖查缴服务可参与抽奖 奖品为至高188元水电燃券 [4][5] - 查保险服务可参与抽奖 奖品为至高288元消费返现券 [6] 出行类活动 - 曹操打车为新户提供礼包 可领至高80元券包 [7] - 滴滴出行福利季活动可领5元无门槛打车券 [7]
张一鸣亮剑,抖音加速突围
搜狐财经· 2025-10-09 21:18
公司战略与组织架构调整 - 创始人张一鸣在集团内部活跃度提升,每月召集核心管理层和AI项目负责人进行复盘讨论会,传递积极信号 [2] - 今年以来抖音电商经历数次重大组织调整:4月,巨量千川和巨量本地推的产品及产运人员转入抖音电商和生活服务团队,使抖音电商拥有涵盖广告平台、销售、运营的完整商业化团队,并可根据成交额与广告收入目标综合决定流量分配 [4] - 8月中旬,抖音电商计划打通即时零售与电商业务,复用产品及履约能力 [4] - 9月初,将擅长电商效果广告的KA直客销售及行业运营团队划归抖音电商部门,擅长品牌广告的团队留在商业化部门 [4] 平台基础设施与生态治理 - 抖音支付业务稳步推进,已接通外部平台如朴朴超市,用户可在外部平台跳转至抖音App完成支付 [5] - 平台加大力度整治违规发货行为,针对“低价不发货”和“欺诈发货”展开专项治理,累计清退违规商家超1000个、违规达人超200名 [7] - 抖音电商持续加码大促活动,双11大促自9月16日开始至11月11日结束,长达57天,核心玩法为立减折扣和一件直降,由商家出资 [8][10] 电商模式演变与增长动力 - 抖音电商已从内容平台彻底转型为综合性电商平台,其直播电商模式为“货找人”,以兴趣激发消费 [11] - 货架电商快速发展成为重要增长点,货架场景订单量同比增长70% [13] - 直播电商模式发生转变,店播兴起并超过达播:2024年前11个月全国直播电商销售额4.3万亿元,店播贡献占比接近52% [15] - 过去一年,抖音平台开启“店播”的品牌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13%,“店播”动销商家占比69%,超1000个商家“店播”销售额过亿元,2.1万个商家超千万元 [15] 行业竞争格局与公司定位 - 抖音电商GMV在过去一年超过京东,达到3.5万亿元,成为行业第三,仅次于天猫和拼多多 [17] - 各大平台形成独特竞争壁垒:阿里是货架电商代表,具备商家生态和供应链优势;京东优势在于供应链和物流体系;拼多多依靠性价比和农业供应链;抖音电商代表内容驱动型电商路径,具备强大的新品冷启动和爆款制造力 [17] - 未来电商竞争焦点将转向用户价值,兼顾效率与体验、提供高品质服务和长期信任的平台将占据主动 [18]
瞄准线下的抖音支付,能撼动阿里腾讯的「双寡头」地位吗?
36氪· 2025-09-10 20:19
抖音支付的战略定位与业务基础 - 抖音支付是字节跳动业务布局的重要一环,旨在构建更完整的生态闭环 [2][4] - 公司早在2015年即布局金融业务,目前已手握保险经纪、网络小贷、商业保理等多张金融牌照,为支付业务协同奠定基础 [33] - 发展自有支付是字节跳动追求独立发展的核心战略,可避免向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高额手续费,例如快手支付在2024年向腾讯支付了超过15亿元渠道手续费 [28][31][32] 线上业务拓展 - 抖音支付积极“走出去”,近期已接入苹果App Store、朴朴超市等第三方平台,成为与支付宝、微信、银联并列的第四种官方支付方式 [5][6] - 接入苹果等主流平台不仅可导入流量、提升交易规模,更相当于获得“强力背书”,有助于提升用户信任和融入主流支付圈 [23] 线下业务布局与竞争策略 - 抖音支付正在内测线下收款业务,其支付设备支持“碰一下”模式,用户无需打开付款码即可完成支付,功能与支付宝的“碰一碰”相似 [7][14] - 线下布局是抖音支付的重大拓展,其策略是基于自身优势并被竞争对手激发,特别是支付宝“碰一下”在不到一年内用户突破1亿,并深入餐饮等高频场景,切入了抖音本地生活的核心腹地 [14][15][16] - 抖音支付通过支付前、中、后全流程策略吸引商家,例如支付完成后用户可关注商家抖音账号、页面推送优惠鼓励转发视频,以此强化“内容+电商”闭环 [18][21] - 内测页面出现“霸王茶姬”等品牌,暗示茶饮等线下连锁业态已成为抖音支付内测的重点对象 [22] 资本与监管合规准备 - 2025年初,抖音支付完成一笔30亿元的大额增资,注册资本从1.5亿元增至31.5亿元,以符合监管对支付机构“资金充足”的要求 [9] - 增资后抖音支付注册资本达31.5亿元,跃居行业第四,仅次于财付通(223亿元)、贝宝支付(45亿元)和度小满支付(40亿元),高注册资本有助于提升企业信用和合作伙伴信任感 [11] - 2024年7月,抖音支付通过央行首批《支付业务许可证》续展审批,支付牌照由五年有效期正式变更为“长期有效”,为业务拓展提供了更稳定的预期,无需再周期性投入大量资源应对续展流程 [12][13] 市场格局与挑战 - 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长期呈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双寡头格局,两者用户均超10亿,合计市场份额长期稳定在90%以上 [38] - 抖音支付的用户宣传语仍停留在“过亿人使用”,远未达到与微信支付、支付宝“三分天下”的程度,扩张必须面临这两座大山的竞争 [37][38] - 线下收单是巨大场景,但抖音此前仅有“扫码团购+核销”一种方式,缺乏刷卡、扫码等常见方式,是其需要弥补的短板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