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医药流通

搜索文档
药师帮启动亿元规模股份回购计划
广州日报· 2025-05-28 19:46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公司全面扭亏为盈 年度收入179 04亿元 同比增长5 5 经调整净利润1 57亿元 同比增长20 实现净利润3001万元 [3] - 2024年1-4月厂牌首推业务交易总额约7 17亿元 同比增长108 1 其中自有品牌业务交易总额5 6亿元 同比增长532 3 [4] - 公司年内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超68 受益于港股医药板块强势反弹 [3] 业务发展与战略 - 公司业务模型涵盖自营及平台三方业务 供应链赋能及创新业务三大板块 展现持续优化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 [3] - 自有品牌业务累计采购客户数突破37万家 大单品藿香正气口服液覆盖药店11 5万家 形成新增长势能 [3] - 厂牌首推业务作为"向上走"战略重要抓手 高毛利特性将显著提升盈利能力 [4] 市场前景与行业数据 - 沙利文预计2027年中国院外医药流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 占整体医药流通市场47 1 数字化医药流通市场规模达3583亿元 [5] - 公司仓储设施及供应链已搭建完成 进入厂牌首推业务阶段 议价能力增强 毛利空间有望扩大 [5] 资本行动 - 公司启动亿元规模股份回购计划 5月7日-23日累计回购497 7万股 总金额超3809万港元 [5]
药师帮(9885.HK)举办2025投资者开放日:吸引多家机构参与,聚焦未来增长
格隆汇· 2025-05-28 08:33
公司业绩与财务表现 - 2024年度公司收入179.04亿元,同比增长5.5%,经调整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净利润3001万元,全面扭亏为盈[3] - 2021-2024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3.9、3.1、0.87、1.3天,2024年应付账款周转天数66.1天,库存周转33.4天,现金循环周期负31.5天[4] - 2022-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流入分别为9820万元、4.51亿元、6.56亿元,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3.75亿元,同比增长13.5%[4] - 2019-2024年收入从32.52亿元增长至179.04亿元,CAGR为40.66%[8] 业务模式与增长动力 - 业务模型涵盖自营及平台三方业务、供应链赋能及创新业务三大板块,协同效应显著[3] - 厂牌首推业务1-4月交易总额7.17亿元,同比增长108.1%,自有品牌业务交易总额5.6亿元,同比增长532.3%[6] - 自有品牌累计采购客户数突破37万家,大单品藿香正气口服液覆盖药店11.5万家[4] - 已完成"平台+自营+首推"业务模式布局,覆盖49.1万家药店及33万家基层医疗机构,渗透全国98.9%县域和91.2%乡镇[8] 供应链与数字化能力 - 智能仓配网络提升基层市场覆盖率,数字化营销工具优化终端动销效率[6] - 仓储设施及供应链搭建完成,已走过大额资本开支阶段,未来通过厂牌首推业务持续改善盈利能力[9] - 公司致力于通过数字化技术重构医药流通价值链,未来围绕"智能供应链""基层医疗数字化"与"医药服务生态融合"三大方向投入[7] 市场前景与行业趋势 - 2027年中国院外医药流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占整体医药流通市场47.1%,数字化医药流通市场规模达3583亿元[7] - 政策利好推动院外市场扩容,公司凭借数字化模式和规模优势将占据更大份额[11] - 港股医药板块强势反弹,公司年内股价累计最大涨幅超68%[3] 投资者关系与市场信心 - 举办上市以来首场投资者开放日,近50位投资者及分析师出席[1] - 5月7日-23日累计回购497.7万股股份,总金额超3809万港元,创始人及执行董事连续增持[7] - 天风证券和信达证券均看好公司盈利改善潜力及对上游议价能力[8][9]
药师帮:平台+自营+首推,数字化解决方案赋能全产业链-20250522
天风证券· 2025-05-21 21:2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为 9.15 元,对应港币为 9.88 港元 [5][7][9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院外医药市场数字化平台,完成“平台 + 自营 + 首推”业务模式拓展,2024 年首次扭亏为盈,未来有望凭借业务规模效应和提质增效实现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1][5][8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平台 + 自营 + 首推,院外医药数字化平台龙头布局持续完善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中国院外医药产业最大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完成“平台 + 自营 + 首推”业务模式拓展,开拓光谱云检等创新业务 [1][14] - 平台业务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截至 2024 年底吸引超 15000 个上游卖家及超 820000 个下游买家交易;自营业务包括常规自营和厂牌首推,厂牌首推业务优化自营业务毛利结构,截至 2024 年底与超 500 家药企合作推广,超千万元销售额品种 11 个 [16][17][18] - 2019 - 2024 年公司收入规模由 32.52 亿元增至 179.04 亿元,cagr 为 40.66%;2024 年净利润超 3001 万元转正,经调净利润达 1.57 亿元,同比增长 20.1%,拟首次派发分红 [21] - 2020 - 2024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从 10% 提升至 10.1%,经营效率逐年改善,费用率持续优化,资金周转效率提高 [27][30] - 公司核心管理团队兼备医药产业经验及信息技术能力,有助于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32] 院外医药市场高度分散,数字化平台解决行业痛点 - 2018 - 2022 年中国医药流通市场 GMV 规模由 1.3 万亿元增至 1.8 万亿元,院外市场成为增长主要驱动力,预计 2022 - 2027 年院外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达 9.6%;院外市场高度分散,存在供需失衡、交易成本高、价格不透明、缺乏数字化管理工具等挑战 [35][36][38] - 数字化平台可针对性解决院外流通市场痛点,中国院外数字化医药流通服务市场近年来高速增长,但数字化仍处于早期阶段,预计数字化率有较大增长空间 [42] - 中国院外数字化医药流通服务市场竞争集中,前五大参与者占据市场份额 63.5% 以上,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在总 GMV、活跃买家数量等指标中位列国内首位,有望借助先发优势巩固市场地位 [45] 巩固平台 + 自营基本盘,持续挖掘业务增长点 平台业务 - 平台业务卖家为上游药品经销商,买家主要为下游药店与基层医疗机构,截至 2024 年底吸引超 15000 个上游卖家及超 820000 个下游买家交易 [47] - 向上巩固供应链能力,截至 2024 年月均 SKU 数超 390 万个,2024 年平台业务中药饮片销售 GMV 约 20.73 亿元,同比增长约 62.8% [49][51] - 向下拓展终端数量,截至 2024 年累计注册下游买家数超 82.7 万家,2024 年月均活跃买家数 43.3 万家,同比增长 18.0%;月均付费买家数达 40.1 万家,同比增长 17.2%;付费率达 92.7%,每个付费买家月均订单数约 28.5 单 [55] - 规模化下经营效率持续提升,2020 - 2024 年平台业务佣金率与补贴率净差持续扩大 [61] 自营业务 - 自营业务与平台业务协同整合,满足不同买家需求 [62] - 常规自营围绕“多、快、好、省”四大战略推进,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自营业务供应商达 11600 家,月均 SKU 数达 35 万个;2024 年仓库平均约 3 个小时内完成出库,跨省配送约 38 小时到城市,约 49 小时到乡镇;退货率从 0.5% 降至 0.4%;与领先医药厂商开展集团官方合作 [64][68][72] - 厂牌首推聚焦独家战略合作品牌及自有品牌,2024 年厂牌首推业务 GMV 合计达 11.57 亿元,同比增长 5.8%;独家战略合作品牌及自有品牌产品 SKU 数超 830 个,GMV 达 6.51 亿元,同比增长约 152%,占比由 24% 提升至 56%;自有品牌品种数突破 760 个,GMV 同比增长约 220%,占比达约 44%;2024 年收购一块医药 100% 股权 [75][77][83] 技术为核心驱动力,AI 赋能基层医疗平权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打造新兴业务增强买家参与度,2024 年推出“光谱小屋”基层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截至 2024 年底,“光谱云诊”付费用户超 660 家,已完成三省医保对接和三市卫健系统对接 [85]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206.93/242.15/286.89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 1.56/3.73/6.02 亿元 [5][88][92] - 采用相对估值法,参考可比公司,给予 40 倍 PE,合理估值为 62 亿元,目标价为 9.15 元,对应港币为 9.88 港元 [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