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字敦煌
icon
搜索文档
年接待两千万游客,敦煌打造沉浸式体验的“第736窟”
第一财经· 2025-09-25 14:18
文物保护与监测 - 莫高窟现有735个洞窟,目前处于非常安全的状态[1] - 针对特定洞窟壁画的特定区域进行每周拍照对比,十多年下来没有变化[1] - 每个洞窟都安装了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监测探头,数据超标时可暂闭洞窟以恢复稳定状态[6] 游客承载量与管理 - 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测算得出莫高窟每日最高承载量为3000人[4] - 通过增加数字展示中心参观流程,将游客进窟参观时间从2小时减为75分钟,使每日承载量提升至6000人[4] - 常规开放洞窟约60个,每条参观路线可参观8个洞窟,每日提供6000张常规票[4] - 当常规票供不应求时,提供12000张应急票,持票可参观4个大型洞窟[4] - 数字展示中心二期已建成即将启用,将有效缓解旅游旺季游客等待时间[4] - 2024年敦煌累计接待游客2092万人次,莫高窟接待游客312万人次[6] 数字化与科技应用 - 在留存有壁画及彩塑的492个洞窟中,已有约300个完成了数字化采集工作[14] - 与腾讯合作推出“寻境敦煌”数字沉浸展,以VR形式让游客探索特窟西魏第285窟[6] - 与华为合作利用河图技术,推出“飞天”专题AR游览线路,实现高精度壁画和三维模型与真实景观结合,但该体验仅在淡季开放[8] 多元化游客体验 - 参观前需在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两部各约20分钟的影片,包括一部8K高清球幕电影展示8个洞窟细节[4] - 提供少量特窟票供意犹未尽的游客现场购买[6] - 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建有等大复制的洞窟,包括特窟和不对外开放的洞窟[6] - 《又见敦煌》演出始于九年前,已演出近7000场,接待约400万观众,第三幕让观众进入小型“洞窟”体验[9] - 《乐动敦煌》剧场于2023年运营,展现敦煌乐舞元素,并推出国际巡演版《乐动敦煌·盛世妙音》[11] - 打造“莫高窟736窟”沉浸式洞窟剧场,复刻藏经洞、佛龛等特色形制[13] 文化推广与展览 - 在国内举办展览如上海“何以敦煌”和北京“如是莫高”敦煌艺术大展,展出珍贵复制洞窟[14] - 在上海开设敦煌当代美术馆,吸引当代艺术家进行驻地创作[16] - 敦煌书局作为全国首家敦煌文化主题“纸上窟”,陈列2100类25000余册敦煌题材典籍[16] - 去年开业的敦煌印局以敦煌元素印章为基础,发展为沉浸式互动文化空间[16] - 设有“敦煌1900”咖啡店,咖啡拉花为壁画主题,并销售各类文创商品[16] 旅游市场表现 - 国庆8天假期每日6000张常规票已基本售罄,部分日期应急票也即将售完[16]
敦煌“飞天旅拍”走红,诚信与“出圈”双向奔赴
新华网· 2025-08-12 14:07
行业规模与市场热度 -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暑期单日游客量近5万人次 其中近20%选择商业旅拍服务 [2] - 景区周边旅拍产业聚集区已形成近200家旅拍商家 涵盖高端定制工作室 连锁写真馆及独立摄影师驻点门店 [2] - 顶级摄影师月收入高达6万元 部分摄影师单日拍摄量达17到18组 [2] 服务价格体系与消费分级 - 品牌连锁门店提供699元至1799元套餐制服务 包含标准化拍摄流程 [2] - 大众消费区间为200元至699元 面向学生及年轻群体 [5] - 高端定制服务起步价800元 沙漠别墅等私密场景拍摄需3000元以上 主要服务明星及高净值客户 [5] 行业规范化管理 - 所有旅拍门店强制公示"旅拍服务价格明细表" 明确标注拍摄时长 服装套数及精修张数等关键信息 [3][4] - 建立"一衣一码"消毒追溯系统 定期公开服装清洗消毒视频 [1][4] - 实施化妆品"一品一码"溯源管理 第三方机构对高频使用化妆品进行成分检测 [4] 业态创新与国际化发展 - 开发沉浸式数字拍摄场景 利用"数字敦煌"资源库及AI技术生成敦煌风格写真 [6] - 针对银发经济提供错峰旅拍和慢节奏服务 [6] - 举办国际人文交流季 包含沙漠音乐嘉年华 国际摄影周等10余项特色活动 吸引多国创作者参与 [5] 行业协同与监管 - 文旅 市监 消防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专项行动 对近百家旅拍门店进行地毯式排查 [3] - 行业协会发起"诚信领航"倡议 百家商户签署承诺书 [4] - 实行"一户一档"台账管理 要求所有证件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3]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 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深圳商报· 2025-05-28 04:00
数字敦煌项目进展 - 敦煌研究院已完成300个洞窟数字化摄影采集、200个洞窟图像拼接、169个洞窟全景漫游节目制作,采集壁画面积达2 81万平方米 [1] - 建成840TB分布式存储系统与高效数字资产管理平台,树立世界文化遗产存储管理新典范 [1] - 敦煌研究院在缅甸蒲甘他冰瑜寺修复项目中首次实现中国文物数字化保护技术国际输出 [1] 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 - 全球首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文化遗产开放共享平台"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由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公司联合打造,开放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的高清数字资源档案 [2] - 该平台访问量已达543万人次,实现数字资源在考古、出版、展览等领域的共享与传播 [2] 数字藏经洞技术应用 - 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利用游戏引擎和高清扫描技术1:1复原藏经洞,支持多语言 [2] - 通过沉浸式体验促进敦煌文化的全球数字化传播和跨文明对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