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共享平台
icon
搜索文档
证券业大模型布局渐入佳境建立AI能力分级认证制成共识
证券时报· 2025-10-16 02:12
文章核心观点 - 多家券商首席信息官分享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证券行业的应用进展、挑战与未来展望 [1] - 行业正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于智能问答、投行辅助、财富管理等具体业务场景以提升效率 [2][3] - 随着应用深入,完善AI监管框架、推动技术标准化和行业共建成为共识 [4][5] - 技术演进预计将重塑行业业态,推动服务模式向智能决策和AI原生转变 [5][6] 券商大模型应用进展 - 山西证券将大模型应用于文字生成、合规检索、情感分析,并研发债券交易机器人将响应速度从30秒提升至3秒,效率提升10倍 [2] - 国元证券构建六层AI赋能体系,为投行项目承做提供智能核查、辅助撰写、法规问答等大模型工具 [2] - 华福证券每年新增IT投入约25%用于AI相关领域,并在财富管理APP、投资信评、中后台制度解读等方面应用AI [3] - 西南证券自2023年开始探索AI,已落地智能知识库、智能编码助手、智能投顾助手和智能投研助手等应用 [3] - 国泰海通证券提出"All in AI"战略,在经纪业务中推出投顾助手,并于7月份发布对客服务的AI问答系统 [3] 行业监管与共建建议 - 建议建立证券行业AI金融服务能力分级认证制度,明确全自动化与人机协同场景 [4] - 建议监管明确AI服务责任界定和披露要求,并制定数据使用规范以保障客户隐私与数据安全 [4] - 呼吁行业共建共享通用知识中心,并通过隐私计算或联邦学习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5] - 期望建立具有白名单机制的公有算力标准规范SLA质量体系,解决数据隐私泄露担忧 [5] 技术演进与行业未来研判 - 未来一两年大模型应用可能进入幻灭期,但体系化适应生产力变化的企业将能极致运用该技术 [5] - 大模型未来价值最大化在于从效率工具发展为具备行业专属逻辑理解能力的智能决策工具 [6] - 券商APP正趋向AI原生化,国产异构算力使用比重预计将快速提升并远超其他算力 [6] - 未来一两年可能形成完整的AI智能体矩阵,实现自我管理适应进化,并显著增多多模态交互场景 [6]
保险业守护“车轮上的奋斗者”
上海证券报· 2025-05-24 03:32
保险产品创新与覆盖 - 保险业推出不限职业的"惠民保"普惠型产品,覆盖全国百余座城市 [2][3] - "沪惠保"参保人数突破2600万人次,累计赔付金额超22亿元,保费129元/人 [3] - 针对灵活就业人群定制化设计"骑行保""安业保"等商业保险 [2][4] 灵活就业人群保险现状 - 灵活就业人群因高风险、工作模式灵活、劳动关系模糊等特点,难以购买合适保险产品 [2][5] - 传统保险产品定价"一刀切",难以匹配灵活就业人群实际风险 [5] - 多数平台通过劳务派遣或外包形式规避用工责任,从业者需自行承担较高保险成本 [5] 保险公司产品与服务 - 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开发"骑行保""安业保"产品,为网约车司机提供意外身故伤残、意外医疗等保障 [4][6] - 平安产险2024年为网约车、货车司机提供保障金额超9.3万亿元,覆盖超440万名司机和企业,累计赔付金额超180亿元 [4] - 平安产险推出"平安心安·司机保"专属意外保障,覆盖身故残疾、意外医疗等 [4] 行业合作与创新 - 保险公司与骑手业务平台合作,确保骑手接单后即可享受保险保障 [6] - 建议开发按单缴费的"灵活社保",如允许单买工伤险,降低缴费负担 [7] - 推动建立跨行业数据共享平台,提升保险产品设计精准度 [7] 未来发展建议 - 推动社保与商保衔接,试点"政府补贴+企业分担"保费模式 [7] - 探索"劳动关系与社保分离"模式,明确平台企业保险责任 [7] - 利用AI和区块链技术提升风险评估与数据安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