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可靠性
icon
搜索文档
美政府“停摆”已超半月孕育“新历史记录” 两党却还斗得火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06:57
美国政府停摆现状 - 美国参议院第十次表决临时拨款法案未获通过,政府停摆进入第17天 [1] - 参议院预计于16日投票后休会,若临时拨款法案无进展,停摆可能持续至本月20日 [3] - 本轮停摆若持续至17日,将超过2013年的16天,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长的停摆 [5] 两党政治博弈 - 参议院民主党领袖指责共和党人因拒绝谈判医疗危机而关闭政府超过两周 [1] -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批评民主党人应停止乱发脾气,投票让政府重新开门 [3]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在17日公布被砍的民主党项目清单 [7] - 国土安全部长录制视频指责政府停摆是民主党人的错,但遭多座机场以违反规定为由拒绝播放 [5][7] 停摆对项目资金的影响 - 停摆两周以来,美国政府已冻结或取消用于全美超过200个项目的资金,共计近280亿美元 [9] - 受影响项目主要分布在民主党主政的州、城市或民主党议员所在选区,涉及清洁能源、电网改造、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 [9] - 停摆进入第二天,特朗普宣布终止对16个州的223个能源相关项目拨款,涉及资金约76亿美元,其中14个州是民主党的地盘 [10] 停摆的经济数据影响 - 因政府停摆,美国劳工部推迟发布9月消费者价格指数报告,此前已推迟发布9月就业数据统计报告 [11] - 月度就业数据统计报告在停摆结束后或可较快发布,但10月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将受更大影响,推迟时间可能更长 [11] - 美联储主席表示无法获得相关数据,尤其是10月数据,若停摆持续,数据收集将更具挑战性 [11][13] - 美国财长警告持续的政府停摆每天给美国经济造成约150亿美元的损失 [13] 停摆对美元及全球经济的潜在影响 - 美国政府停摆及重要统计数据发布受影响,引发外界对美国治理能力和数据可靠性的怀疑 [15] - 多国通常使用美国数据研判全球经济走势,官员警告停摆持续将加大在数据盲区中制定政策的难度,提高政策失误风险 [17] - 有观点认为,政策变化可能削弱美元地位或侵蚀美联储独立性,如同白蚁蚕食根基 [19]
美政府停摆致多国陷入“数据盲区”,他国警告:美元根基正被“白蚁”蚕食
搜狐财经· 2025-10-15 23:02
美国政府停摆对经济数据发布的影响 - 美国政府停摆导致官方经济数据暂停发布,影响已外溢至依赖这些数据的其他国家[1] - 多国官员警告,数据盲区将加大政策制定难度并提高政策失误风险,尤其是在应对全球贸易秩序重塑的当下[1] -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指出,缺乏美国经济数据使其恢复加息的决策更加复杂[3] - 并非所有数据都消失,美联储因自筹资金仍收集信息,民间数据服务机构也提供替代方案[5] 对美元地位和美联储独立性的潜在侵蚀 -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凯瑟琳·曼指出,某些政策变化可能像“白蚁”一样慢慢蚕食美元地位或美联储独立性的根基[1][4] - 特朗普政府施压美联储、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等事件,反映出美国在治理和数据可靠性方面的更深层问题[1][4]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警告,对政策机构和数据技术机构的政治压力可能侵蚀公众信心,增加政策制定难度[5] -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亚当·波森认为,这些事件导致了外界对美国治理能力和数据可靠性的怀疑,最终可能影响各国的储备管理和货币决策[5] 全球经济前景与政策制定面临的挑战 - 美国经济规模约30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四分之一,其数据出现“信息黑洞”使得全球经济前景愈发模糊[4][7]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2%,但美国数据缺失构成不确定性[6] - 各国决策者正投入更多精力收集微观数据与市场传闻,但如何整合信息及市场如何解读仍是关键不确定因素[7] - 官方统计数据的关键优势在于其可比性,是唯一能在不同年份间进行对照的资料,失去这一历史锚点将增加判断替代数据可靠性的难度[7]
Fed Chair Powell: Data from BLS is 'good enough to do our work'
Youtube· 2025-09-18 03:39
就业数据修订与质量 - 初步基准修订显示就业人数下调911,000人 这是自2020年12月以来首次出现负向修订[1] - 数据波动主要源于低调查回复率和出生死亡模型缺陷 该模型难以准确捕捉新企业创造和倒闭带来的就业变化[3][4] - 后续月份数据可靠性显著提升 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收集的回复使数据质量明显改善[6] 数据收集挑战 - 政府及非政府机构调查回复率普遍下降 直接影响数据稳定性和准确性[4] - 提高回复率需要数据收集机构获得充足资源支持 这是解决数据质量问题的关键途径[5] - 首月就业数据回复率尤其偏低 但后续持续收集的回应会逐步修正初始数据的偏差[6] 货币政策决策依据 - 联邦储备局基于当前数据态势采取行动 而非依赖修订后的历史数据进行决策[8] - 基准修订显示实际就业市场较预期疲软 51%的岗位存在统计虚高[7] - 决策框架强调前瞻性视角 政策调整基于实时经济状况而非事后修订数据[8]
特朗普提名的美国劳工统计局局长人选,曾建议暂停发布月度就业报告
第一财经· 2025-08-13 08:47
核心观点 - 经济学家E·J·安东尼批评美国劳工统计局月度就业报告存在根本性数据缺陷 主张暂停发布并改用季度数据 [1] - 特朗普政府解雇原劳工统计局局长并提名安东尼接任 旨在确保数据"诚实且准确" [2] - 经济学界担忧政治干预可能进一步削弱美国官方经济数据的公信力 [3] 数据质量争议 - 安东尼指月度就业报告存在方法、模型和统计假设的根本性缺陷 导致数据可靠性不足 [1] - 月度就业数据被指经常夸大 可能误导企业和美联储的决策制定 [1] - 建议劳工统计局暂停发布月度数据 改为提供更准确的季度数据 [1] 人事变动与政治背景 - 7月非农就业数据新增7.3万人 远低于市场预期的11.5万人 且前两月数据合计下修25.8万人 [2] - 安东尼在疲软数据发布后呼吁撤换局长 特朗普数小时后解雇原局长埃里卡·麦克恩塔弗 [2] - 安东尼获前白宫策略师班农支持 被特朗普提名担任劳工统计局局长 [1][2] 行业影响 - 家庭就业市场波动性下降导致失业率升至4.2% [2] - 特朗普宣称经济蓬勃发展 要求安东尼确保发布"诚实且准确"的数据 [2] - 经济学界担忧政治干预数据机构可能削弱美国官方经济数据的信任度 [3]
特朗普提名的劳工统计局局长新人选,为何引发美经济学界质疑?
第一财经· 2025-08-12 19:11
特朗普提名BLS局长事件 - 美国总统特朗普提名华盛顿右翼智库传统基金会首席经济学家安东尼担任美国劳工统计局(BLS)局长 该提名将于2025年9月提交参议院投票确认 特朗普称赞其为"备受尊敬的经济学家"并强调其将确保数据"真实准确" [3] 经济学界的质疑与批评 - 多位前官员和经济学家对安东尼的任职资格提出尖锐批评 全球投资咨询公司BCA研究地缘政治首席策略师格特钦指出 政府可能通过操纵就业数据向美联储施压降息 以实现通货再膨胀目标 [4] - 奥巴马政府时期BLS局长格罗申表示担忧 称被提名者在商业界、学术界及公共服务领域知名度不高 [9] - 美国智库党派与意识形态研究中心创始人哈纳尼亚批评其学术背景薄弱 安东尼的经济学项目排名未进入全美前100 仅发表过一篇文章且仅有一次引用 而其前任文章被引用超过1300次 [9] - 哈佛大学教授、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弗尔曼罕见公开批评 称安东尼"极端党派化且无相关专业知识" 打破数十年非党派技术官僚任职传统 [10] - 曼哈顿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里德尔评价其可能是"目前任何智库经济学家里错误最多的" [10] 安东尼的背景与立场 - 安东尼是传统基金会首席经济学家 曾参与制定特朗普第二任期"2025计划"政策蓝图 为该计划排名第五的撰稿人 该计划主张将独立机构纳入总统直接管辖 并取消政府雇员工作保护 [7] - 长期批评BLS数据可靠性 曾在社交媒体质疑BLS报告像"随机数生成器" 并称拜登政府时期CPI数据"虚假" [7] - 在7月就业数据疲软后 公开呼吁撤换时任BLS局长麦肯特法 主张通过新数据收集方式重建信任 [8] BLS数据争议与影响 - BLS发布的7月就业数据新增7.3万个岗位 远低于市场预期 同时对5-6月数据大幅下修25.8万个岗位 其中6月数据从14.7万下调至1.4万 差值超过13万 [8] - 数据挖掘机构资深人士解释 下修源于数据收集滞后性 但90%的极端修正情况仍需官方具体说明 [8] - BLS发布的经济数据(如就业报告、CPI、进出口价格)对华尔街和华盛顿决策圈具有重大影响力 [7] 专业能力争议事件 - 安东尼曾错误解读BLS进口价格指数 称其"远低于预期"并等待外国生产商转嫁关税 遭BLS前财务管理分析师波利塔诺反驳 指出该指数衡量关税前价格 持平意味着美国人支付关税 [10] - 波利塔诺在提名公布后讽刺称 曾向安东尼解释基本概念 如今其却将执掌BLS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