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消费变现
icon
搜索文档
各地多措并举促进文旅体融合发展
证券日报· 2025-10-15 23:41
政策举措 - 贵州省发布《贵州省推进文旅体融合工作方案(2025—2027年)》,目标到2027年培育1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赛事活动,打造10个展现文旅体特色的项目,推出10个体旅融合消费项目 [1] - 江苏省、河北省、广东省等地今年也围绕文旅体融合发展出台了新政策,旨在丰富业态和产品、掀起新一轮消费热潮 [1] - 国务院办公厅9月4日发布意见,提出持续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等品牌活动,商务部等9部门9月16日联合发布措施,强调打造商旅文体健融合的消费新场景 [3] 融合成效与模式 - “体育赛事引流、文旅消费变现”的新范式已取得显著成效,体育赛事成为激发地方经济活力、提振消费的核心要素 [2] - 体育赛事的趣味性、对抗性、竞技性吸引大量外地观众,他们既是观众也是游客,易对当地文化和文旅产品产生兴趣,从而将消费意愿转变为消费行为 [2] - 体育赛事的广泛开展为文旅消费取得佳绩创造了良好条件,并为撬动体育消费增量、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产业提供支撑 [2] 发展路径与建议 - 文旅体融合是推动消费提质扩容的有效路径,三者跨界融合催生的新业态、新产品将更好丰富供给,激发消费活力 [3] - 推动融合需强化统筹规划,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加快形成“赛事引流—场景体验—消费变现—产业升级”闭环 [4] - 建议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孵化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赛事IP并支持其国际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赛事投资,支持体育企业上市融资 [4]
体育赛事引流 文旅消费变现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59
赛事影响力与消费带动 - 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超)前三轮18场比赛吸引现场观众19.57万人 单场最高观众达22613人 接近中超联赛前13轮场均24371人的水平 [1] - 第三轮6场比赛线上观赛人次突破1700万 端午赛期9万名观众现场观赛带动主场6城市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 [1] - 二手平台原价10元门票被炒至600元仍一票难求 常州端午首日迎来6万多名扬州游客 超半数涌入中华恐龙园等热门景区 [6] 金融支持文体产业模式 - 江苏银行作为苏超总冠名商 探索"金融+体育"模式 赞助南京半程马拉松和扬州鉴真半程马拉松等赛事 [3] - 仪征农商行支持当地龙舟精英赛 银行通过赞助提升品牌价值并提高客户黏性 [4][5] - 恒丰银行在扬州推出"文旅贷"产业集群服务方案 获批1.7亿元特别授权额度 覆盖7家链上中小酒店和非遗企业 [7] 文旅产业融合创新 - 盐城、南京等地推出"看球+旅游+美食"文体旅套餐 无锡主场打造《二泉映月》灯光秀 盐城呈现足球主题杂技表演 [1][6] - 电视剧《北上》热播带动运河文旅发展 淮安花街游客大幅增加 字画销售额显著提升 [8] - 农业银行淮安分行为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投放超10亿元 推广"惠农e贷""抵押e贷"支持文旅产业链 [9] 区域经济与金融协同 - 江苏经济总量全国第二 区域发展均衡 金融业通过多样化支持为文体行业发展增添助力 [2] - "体育赛事引流、文旅消费变现"模式形成 金融支持涵盖赛事赞助、产业链融资及普惠金融服务 [1][7][9]
遂宁全域全业态发展文旅体产业 一壶酒、半城湖 引客入遂有新招
四川日报· 2025-07-31 08:27
城市品牌与战略目标 - 核心发展目标为整合文化旅游体育资源,提升“一壶舍得酒、半城观音湖”城市品牌影响力,计划在2027年实现旅游总花费300亿元,并在2030年将文化强市、旅游强市、体育强市建设推上新台阶 [6] - 通过战略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例如华谊兄弟等公司与本地企业携手,开启影视制作与文旅开发的合作,近两年射洪已吸引外地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消费5000余万元 [7] 独特资源与差异化开发 - 盘活本地独特文旅资源作为差异化发展“本钱”,包括观音湖、卓筒井、中国死海、舍得老酒以及新发现的桃花河遗址,这些资源弥补了缺乏名山大川的短板 [8] - 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科技赋能,例如中国死海景区以“盐”为核心基因拓展康养领域,并规划建设AI智能沉浸式主题乐园,融合水上乐园等新业态 [10] 演艺赛事作为流量突破口 - 通过举办高能级演艺活动有效拉动消费,2025年上半年4场演艺活动累计吸引6.1万人次观演,拉动综合消费1.38亿元,其中“五一”假期一场演唱会吸引2.65万人次,市外游客占比61.4%,带动消费约5400万元 [11] - 体育赛事成为引客重要手段,上半年40余场赛事活动吸引游客25万余人次,直接拉动消费超4亿元,包括骑行、走跑大赛及“村超”全国赛等 [11] - 计划分层分类举办更多高品质演艺赛事,丰富脱口秀、相声等新业态,打造继成都、重庆之后的演艺赛事“第三城”,并已规划第三届S2N水上音乐节等5场高能级活动 [12] 重大项目投资与建设 - 启动“观音湖未来水世界”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策划区域为“一江两岸四岛”,旨在建设水上运动基地、滨水消费场景等,持续擦亮“内陆滨海城市”品牌 [13][14] - 全市策划储备92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481.19亿元,包括102嗨玩谷及舍得酒旅融合小镇等项目,同时以建设全省视听产业副中心为牵引,计划年均推动30部以上视听作品在遂宁拍摄 [15] 产业融合与布局优化 - 优化文旅体发展布局,积极探索“农业+文旅体”、“工业+文旅体”、“交通+文旅体”等新业态,实现全域全业态发展,例如大英县隆盛镇举办泼水音乐节是“农业+文旅体”的尝试 [16] - 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升综合服务品质,硬件上完善旅游标识系统、交通网络及配套设施,软件上依托“城市大脑”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确保全链条服务规范高效 [17]
从“看热闹”到“留下来”:流量狂欢后,“X超”留给文旅的生死考
观察者网· 2025-06-26 19:51
体育赛事与文旅融合 - "苏超"等群众体育赛事通过"赛事引流、文旅消费变现"模式形成全新商业模式,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发展增量[1] - 江苏各地文旅部门推出景区联票免费、餐饮优惠等措施吸引观赛游客,如苏州吴江景区6月29日至9月28日持票根免门票[2] - 扬州推出"景区+住宿+餐饮+演艺"四重优惠,主场比赛周末省内12城市市民免费游22个国有景区,21家酒店8折优惠[4] 赛事经济效应 - 常州天目湖景区针对球队"五连败"推出6月22日至8月31日光头游客免门票政策,结合传统文化创意营销[5] - "苏超"带动主场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大幅增长:淮安增1.5倍、宿迁增67%、徐州增54%、连云港增47%、扬州增42%、无锡增15%[9] - 江苏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1.1倍,增速最高城市为盐城、徐州和泰州(增1.5倍以上),热门景区top5包括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9] 模式创新与复制 - "苏超"成功因素包括本土化氛围、城市荣誉感驱动及"全民参与、全域可看"的全民现象,形成文旅传播闭环[10] - 专家指出复制"苏超"模式需具备完善基础设施(交通接驳、安保急救)和多元化文旅产品矩阵(主题漫游、深度游)[14] - 河南、广东、山东等地已跟进推出"豫超""粤超""鲁超",但复制效果取决于地域文化独特性与经济均衡性[12] 可持续发展挑战 - 赛事需与地方产业强关联才能实现流量转化,泛流量易导致"秀后即走",精准流量需通过球星IP、创业联动等深化[19] - 长期效应取决于群众基础与文化积淀,"村超""苏超"因"为荣誉而战"的内核具备稳定客群生命力[20] - 可持续性需配套内容运营(社交媒体矩阵、民俗特色)、服务能力(住宿体系、交通接驳)及产品延展[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