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体育+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在成都|跟着赛事去旅行,领略世运之城的动感之美
新华社· 2025-08-14 20:05
赛事活动与城市活力 - 成都成功举办2023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后,2024年8月再次举办世界运动会,展现国际体育盛事承办能力 [1] - 世运会期间推出"体育+"融合模式,包括主题灯光秀、特许商品零售、文旅优惠(凭票享10大文博景区门票五折)等衍生消费场景 [8][9][28] - 2024年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吸引大量国内外球迷,带动"乒乓热"现象 [18][20][22] 体育产业经济数据 - 2023年大运会期间成都酒店预订量同比2019年增长270%,国际机票预订量同比2022年增长近10倍 [16] - 2024年中超联赛成都蓉城队主场场均观赛人数达4万人,门票收入7800万元 [22][24] - 2024年上半年成都接待游客1.6亿人次(同比+4.8%),旅游总花费2100亿元(同比+5.9%) [27] 民间体育生态 - 成都形成多元化民间运动生态,包括街舞、腰旗橄榄球、攀岩、皮划艇、滑雪等新兴项目 [33][34][35][38] - 城市公共空间如兴隆湖、东郊记忆滑板场、西岭雪山等成为运动打卡热点 [35][36][37] - 中国飞盘联赛等非传统赛事落地双流体育中心,体现体育基础设施利用率提升 [41] 文体旅融合效应 - 世运会与大运会期间同步举办"成都双年展"等文化活动,实现观赛与观展客流叠加 [18] - 凤凰山体育公园专业足球场在亚冠附加赛中座无虚席,球迷文化形成商业价值(如TIFO助威文化) [24][25][27] - 双子塔灯光秀、三岔湖桃花岛等赛事关联景观成为文旅新地标 [5][8][31]
县域体育活力足(建设体育强国)
人民日报· 2025-07-14 05:59
武术产业在沧州市的发展 - 沧州市青县八极拳国际训练基地吸引外国武术爱好者学习,如俄罗斯人叶夫根尼·奥夫钦尼科夫多次到青县学艺 [1] - 沧州武脉绵长,拥有50多种拳械种类,1992年被评为首批武术之乡,2006年沧州武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 沧州市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武术项目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术项目29个 [1] - 沧州武术传承人和培训机构在国内外设立130多个传习基地,每年到青县学八极拳的外国武术爱好者有百余人 [2] - 沧州大铁狮武学文化馆有500多名学员,参与武术电影拍摄并提供武术指导,为青年就业开辟新空间 [2] - 沧州市共设立武术馆校70个、传统武术传承基地18个,重点推动武术教育、赛事、研学等产业发展 [2] 升钟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 第十四届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系列活动吸引大量钓鱼迷和游客,民宿订单供不应求 [3] - 自2009年首届国际钓鱼大赛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以来,升钟湖共举办13届国际钓鱼大赛,吸引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钓手,带动400万人次的客流量,实现旅游创收超28亿元 [4] - 环湖沿岸民宿从寥寥几家增至近150家,仍经常客满缺房 [4] - 碑垭庙村20多户人家因旅游人均收入超8万元 [4] - 升钟湖陆续举办皮划艇赛、龙舟赛、自行车赛等赛事,形成"年年有主题、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人人可参与"的群众体育赛事体系 [5] - 2024年南部县共举办高品质体育赛事19次,吸引全国近2万名选手参赛,群众运动会参与人数达4万人次 [5] - 南部县正筹备第十四届中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进一步推动体育旅游融合 [6]
2025年U18曲棍球亚洲杯赛在四川达州开幕
中国新闻网· 2025-07-03 09:30
赛事概况 - 2025年U18曲棍球亚洲杯赛于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的国家曲棍球训练基地开幕 [1] - 赛事将持续至7月13日,共有来自11个国家和地区的19支队伍参赛 [2] - 女子组8支队伍包括中国、哈萨克斯坦、孟加拉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日本、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 [2] - 男子组11支队伍涵盖中国、哈萨克斯坦、孟加拉国、中国台北、中国香港、日本、斯里兰卡、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 [2] 赛事设施与配套 - 达州国家曲棍球训练基地拥有两片国家标准场地、1050座看台及现代化设施 [2] - 同步举办"达曲夜市"等特色配套活动,展示达州"体育+文化"魅力 [2] - 推出"达州文旅精品线路",串联凤凰山、巴山大峡谷等景点 [4] 体育产业融合 - 达州积极探索"体育+多业态"融合模式,如4月举办的"乐享精彩赛事·寻味四川美食"活动成功转化赛事流量为消费能量 [4] - 借U18曲棍球亚洲杯深化"体育+旅游"融合,推动经济增量 [4] 人才输送与成就 - 达州作为四川省首个开展曲棍球项目的城市,持续为国家队输送人才 [4] - 达州籍运动员杨榴、余垵慧、谭金僮曾在杭州亚运会、巴黎奥运会等国际赛事中斩获佳绩 [4]
从“看热闹”到“留下来”:流量狂欢后,“X超”留给文旅的生死考
观察者网· 2025-06-26 19:51
体育赛事与文旅融合 - "苏超"等群众体育赛事通过"赛事引流、文旅消费变现"模式形成全新商业模式,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发展增量[1] - 江苏各地文旅部门推出景区联票免费、餐饮优惠等措施吸引观赛游客,如苏州吴江景区6月29日至9月28日持票根免门票[2] - 扬州推出"景区+住宿+餐饮+演艺"四重优惠,主场比赛周末省内12城市市民免费游22个国有景区,21家酒店8折优惠[4] 赛事经济效应 - 常州天目湖景区针对球队"五连败"推出6月22日至8月31日光头游客免门票政策,结合传统文化创意营销[5] - "苏超"带动主场城市酒店预订量同比大幅增长:淮安增1.5倍、宿迁增67%、徐州增54%、连云港增47%、扬州增42%、无锡增15%[9] - 江苏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1.1倍,增速最高城市为盐城、徐州和泰州(增1.5倍以上),热门景区top5包括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9] 模式创新与复制 - "苏超"成功因素包括本土化氛围、城市荣誉感驱动及"全民参与、全域可看"的全民现象,形成文旅传播闭环[10] - 专家指出复制"苏超"模式需具备完善基础设施(交通接驳、安保急救)和多元化文旅产品矩阵(主题漫游、深度游)[14] - 河南、广东、山东等地已跟进推出"豫超""粤超""鲁超",但复制效果取决于地域文化独特性与经济均衡性[12] 可持续发展挑战 - 赛事需与地方产业强关联才能实现流量转化,泛流量易导致"秀后即走",精准流量需通过球星IP、创业联动等深化[19] - 长期效应取决于群众基础与文化积淀,"村超""苏超"因"为荣誉而战"的内核具备稳定客群生命力[20] - 可持续性需配套内容运营(社交媒体矩阵、民俗特色)、服务能力(住宿体系、交通接驳)及产品延展[20]
“体育+旅游”有人气更有机遇
人民日报· 2025-06-18 04:22
体育+旅游新业态发展 - "体育+旅游"作为文体旅融合新业态吸引人们参与体验式、参与式旅游[1] - 特色体育赛事如"苏超"、龙舟赛等带动旅游目的地"出圈"并形成"单日比赛、多日停留"的新方式[2] - 端午假期佛山因叠滘龙舟赛事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67% 汨罗增长85%[3] 特色赛事带动目的地经济 - "苏超"第四轮比赛期间无锡、苏州等城市毕业游预订人次大幅增长[2] - 威海100超级越野赛吸引89.1%市外选手 其中超50%为省外选手[7] - 潍坊山地越野嘉年华吸引3000名跑者 带动薰衣草等农产品销售[7] 体育旅居模式兴起 - 海南万宁冲浪俱乐部年吸引超50万人次 70%游客参与体育项目[4] - 丽江每年接待3.3万人次驻训旅居 推出茶马古道徒步等百余项产品[5] - 户外运动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 推动体旅融合释放长尾效应[5] 区域体旅融合案例 - 秦皇岛拥有18家帆船经营主体 年吸引10万人次参与帆船运动[7] - 山东利用山海资源推出特色项目 如威海越野赛和潍坊山地嘉年华[7] - 江苏通过"苏超"结合美食打卡等文旅活动提升目的地吸引力[2] 政策与产业前景 - 《国内旅游提升计划》提出促进旅游与体育深度融合[8] - 体旅融合创造复合型消费场景 为产业链创造更多价值[6][8] - 行业通过赛事IP如叠滘龙舟实现"节庆+文化+体育+旅游"联动发展[3]
2025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落幕 闭幕式暨颁奖仪式在麦盖提县举行
环球网· 2025-06-11 11:47
赛事概况 - 2025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N39环塔大营闭幕,历时13天,横跨上千公里极限赛道[1][5] - 赛事吸引233名车手参与,赛程总长4500公里,创下赛程最长、参赛规模空前的纪录[3][6] - 赛事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喀什风光为背景,融合竞技与地域文化特色[3][10] 赛事影响力 - 环塔拉力赛是中国唯一的国际汽摩越野长距离赛事,已成为新疆体育的金字招牌[5] - 赛事通过"体育+旅游""赛事+文化"模式提升环塔品牌影响力,赋予喀什文旅发展新活力[3] - 赛事吸引全球顶尖车手参与,成为展示新疆壮美风貌与多元文化的重要窗口[10] 赛事成果 - 陕西云翔俱乐部(刘彦贵/陈峰)、河北迁安九江汽摩运动俱乐部(陶永明/沈鑫)、多耐减振器车队(林德伟/王洋)分获总成绩前三名[8] - 新疆八一钢铁集团作为环塔公司股东,承诺加大支持力度,深化"体育+文旅"融合,助力赛事升级[6] - 自治区体育局强调将持续推动赛事升级,促进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服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5][6] 赛事特色 - 闭幕式包含俱乐部杯、厂商队杯及个人奖项颁奖环节,全面展示赛事竞技水平[8] - 赛事以15分钟沙漠焰火表演收尾,强化了环塔品牌的文化符号与视觉记忆[1][10]
国际青年“跟着环塔游新疆”:在赛事中体验丝路魅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6-08 20:52
赛事概况 - 2025环塔拉力赛在新疆喀什地区麦盖提县N39终点收官 被誉为"中国最美越野拉力赛"和"中国最长距离越野拉力赛" [1] - 赛事全程近5200公里 特殊赛段约2200公里 途经塔克拉玛干沙漠、戈壁、峡谷等多样地形 [2] - 吸引来自多个国家的55支车队、105辆汽车、23辆摩托、233名选手参赛 [2] 文旅影响 - 赛事成为新疆文旅的"移动名片" 带动沿途文旅产业发展 [2] - 沿途上演民族歌舞表演 展现多元文化魅力 [7] - 国际留学生通过赛事研学体验新疆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 包括沙漠公路、约特干故城文化表演、昆仑山板兰格景区等 [3][6] 生态治理成果 - 阿克苏市柯柯牙从严重荒漠化地区转变为绿洲 成为生态治理典范 带动果业发展 [3] - 留学生评价柯柯牙案例为"政策支持与群众努力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范例 [5] 科技与文化体验 - 留学生试坐中国新能源车 感受科技发展速度 [4] - 通过美食、篝火晚会等活动体验新疆开放与活力 俄罗斯留学生提及烤肉拌面等特色美食 [6] 国际参与度 - 北京语言大学多国留学生参与研学 包括俄罗斯、马达加斯加、越南、老挝、罗马尼亚等国 [1][3] - 马达加斯加留学生以记者身份参与赛事报道 提升汉语表达能力 [6]
一张票根玩转一座城:文旅融合的消费新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19 13:20
文旅行业跨界联动趋势 - 行业从单打独斗转向打包优惠模式,通过票根串联整条消费链,实现跨界联动[1] - 典型案例包括戏剧票附赠艺术展门票、高铁票绑定景区半价优惠、球赛门票联动酒店及餐饮折扣[2][5][7] - 商家通过主门票吸引核心客流,附加权益引导游客进入周边消费场景,形成"以主带次"效应[4] 具体商业模式与数据表现 - 河北廊坊"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提供戏剧票+艺术展门票+20余家餐厅九折权益,带动入园人次增长150%、商业街客流提升30%[2][12] - 河南洛阳"凭车票半价游"活动使半价票日均销量增加上千张,汉服店客流量增长30%[5] - 云南玉溪中超赛事期间,餐饮营业额上涨37%,商圈整体收入提升近30%,通过"体育+旅游"模式转化一次性消费为过夜经济[7][9] 消费者行为与心理机制 - 流量聚合:主门票(戏剧/高铁/球赛)自带精准客流,营销效率高于传统广告[10] - 场景渗透:优惠券推动非计划性消费,如看剧附带购买奶茶、观赛带动本地小吃消费[10] - 消费惯性:票根优惠作为"消费启动器",降低游客首次支付心理门槛后刺激后续消费[10] 行业协作与技术升级 - 商家需协调多方利益分配,如河北项目与20余家餐厅建立分成结算系统[12] - 数字化是未来趋势,电子票根绑定支付平台、AI推荐联票套餐、区块链分账等技术可能普及[13] - 杭州西湖区试点"文旅数字护照",通过扫码积分兑换福利,探索数字化生态[13]
赛事流量转出文旅增量
经济日报· 2025-05-18 05:50
新疆特种旅游节发展 - 2025新疆特种旅游节在克拉玛依市乌尔禾区世界魔鬼城景区开幕 吸引全国特种旅游爱好者 国际特旅赛事组织及专业探险机构参与 [1] - 自2010年以来推出"达喀尔英雄挑战赛""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等代表性自驾游线路 通过"赛事牵引 科技赋能 产业融合"三维驱动发展"荒野经济"业态 [1] - 克拉玛依雅丹地貌 峡谷沟壑及胡杨林为特种旅游创造极佳条件 新增热气球 动力伞 直升机等低空体验项目 [1] 达喀尔英雄挑战赛运营数据 - 达喀尔中国体验中心2023年10月落地乌尔禾后已举办5场大型活动赛事 建成世界魔鬼城线 白杨河大峡谷穿越线两条达喀尔之路 累计接待游客超2 6万人次 [2] - 特种旅游节期间全市投放价值4000万元消费券 后期将结合雅丹地貌 胡杨林等资源丰富活动内容 [2] 新疆"体育+旅游"模式成效 - 新疆通过多元化赛事与文旅融合构建"体育+旅游"新模式 体育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能量"与经济"增量" [2] - 克州作为"百年足球之乡"拥有377个足球场地 每万人拥有6个以上 民间足球赛事形成特色IP 带动旅游业发展 [2] - 2025年克州足球联赛为期8个月 进行近800场比赛 结合玛纳斯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事举办歌舞剧展演 足球文化展览 [3] - 2023年11月至今克州已举办4次民间足球赛事 2025年一季度游客人次同比增长51% 游客总花费增长58% [3] 新疆六大赛事布局 - 2025年度新疆推出"跟着赛事去旅游"六大赛事 涵盖沙漠 雪域 戈壁等特色地貌 包括环塔拉力赛 环赛里木湖自行车赛等 [4] - 环塔拉力赛创办于2005年 覆盖新疆14个地州56个县市区 总里程累计超7万公里 2024年实现旅游收入17 96亿元 [4] - 2025年环塔拉力赛总里程4500公里 通过赛事落地直接拉动汽车自驾游 酒店住宿 旅游消费 [4]
我省市县“五一”假期推出丰富多彩活动
海南日报· 2025-05-07 08:56
文旅市场整体表现 - 海南省各市县"五一"假期推出系列文旅活动,以丰富多元体验吸引游客 [2] - 三亚接待游客88.75万人次(同比+15.88%),旅游总收入20.93亿元(同比+8.28%) [3] - 儋州海花岛度假区吸引游客超13万人次,火山海岸风光与滨海活动受追捧 [4] - 琼海接待游客50.06万人次(同比+17.9%),旅游收入3.25亿元(同比+15.5%),一日游游客量34.9万(同比+23%) [5] - 万宁接待游客42.89万人次(同比+13.11%),旅游收入2.75亿元(同比+13.55%) [6] - 昌江接待游客11.77万人次(同比+10.1%),旅游收入4895.79万元(同比+8.2%) [8] - 琼中接待游客6.88万人次(同比+19.94%),旅游收入3346.13万元(同比+19.82%) [9] - 白沙接待游客4.26万人次(同比+59%),旅游收入1859.31万元(同比+78.2%) [10] 旅游业态创新与融合 - 三亚推动"旅游+文化"融合,红色娘子军演艺公园推出全园剧本游,亚龙湾热带天堂开展户外活动,西岛建设文化主题墙 [3] - 儋州结合"海洋运动+市集娱乐+调声快闪+游船赶海"打造沉浸式滨海体验,下浦沙滩音乐Show融合音乐与海浪元素 [4] - 万宁以"水旅融合"为核心推出水上运动、体育赛事等全天候活动,日月湾、石梅湾等核心景点客流量爆棚 [6] - 昌江通过健康跑、青少年羽毛球赛推进"体育+旅游"融合 [8] - 琼中百花岭雨林景区转型复合业态,推出NPC换装秀、雨林咖啡体验及非遗活动 [9] 景区与目的地表现 - 三亚12345热线实现消费纠纷"即诉即办","三亚放心游"平台执行先行赔付提升游客满意度 [3] - 琼海大路镇世界热带水果之窗游客量同比+221.3%达6.59万人次,白石岭旅游区接待量+54.6%,中国(南海)博物馆接待3.57万人次 [5] - 万宁M1咖啡奇幻工场、麓湾牧场等非传统景区迎客流高峰,酒店推出亲子游、银发游等主题套餐 [6] - 昌江棋子湾接待3.57万人次,综艺取景地沙渔塘社区接待2.6万人次,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接待0.34万人次 [8] - 白沙圣哒哒旅游景区、阿罗多甘共享农庄等生态游项目成热门打卡地,红色旅游线路如白沙起义纪念园受青睐 [10] 细分市场亮点 - 琼中一日游旅客量同比+21.95%,收入+24.43%,过夜游旅客量+15.57%,收入+16.54% [9] - 白沙红色旅游与体育旅游路线热度攀升,"五一"羽毛球巡回赛吸引省内外爱好者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