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

搜索文档
文化中国行 | 师说“镇馆之宝” 探秘“巴蜀文明基因库”
央视网· 2025-07-26 12:25
央视网消息:这家博物馆有好几个"一",国家一级博物馆,我国西南地区建立的第一家博物馆,我国第一座综合性大学博物馆。它今年已经 111岁了,它就是四川大学博物馆,也被称为"巴蜀文明基因库"。 进入暑假,四川大学博物馆人流如织,在这个博物馆里都藏着哪些宝藏藏 品? 当三星堆遗址第一次揭开它的神秘面纱,那些震惊世人的首批出土文物,如今就珍藏在川大博物馆的这个考古厅里。从古朴的石璧、玉璋、玉 琮到罕见的考古发掘档案,它们让众多历史和考古迷们心驰神往,前来探秘。 打卡理由一:见证三星堆科考首次发掘 1934年,四川大学博物馆的前身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在四川广汉月亮湾开启了三星堆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发掘。这个探沟复原了这次的发 掘场景,柯达相机、绘图工具、手铲、锄头就是当时的部分考古工具。探沟上方的玻璃展柜里,展出的是和这次发掘相关的一批老档案,包括 发掘的费用清单、发掘日记、发掘简报等。这面泛黄的照片墙,则展示着记录这次发掘的老照片。 打卡理由二:引人入胜的西南人文自然宝库 在这里观众不只是看客,还能亲身参与各种体验活动。馆里精心打造了各个互动体验区,邀请你观察神秘的水下世界,听一听飞鸟的鸣叫、闻 一闻植物的芬芳、摸一 ...
乡村换新貌 文明润沃土
辽宁日报· 2025-07-26 08:36
稻田青翠,河渠畅清,盛夏时节置身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街道大丁村,仿佛走入乡村桃源。7月23 日傍晚,刚从辽河七星湿地公园赏完水鸟的几位游客,顺路来到这里,忍不住感叹:"这村容村貌,和 景区一样!" 美丽乡村风光锦绣,文明花开芬芳满园。近年来,我省扎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 明村镇创建工作为抓手,提振农村"精气神"。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我省新增 108个全国文明村镇。如今的辽沈乡村,稻菽千重的动人景象铺展,崇德向善的文明新风劲吹,田间地 头一幅幅安居乐业的"现代富春山居图",成为全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注 脚。 人人参与提颜值 创建文明村镇,环境治理是基础。村容整洁、街道清朗,既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是文 明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门前小桥流水,院里花草飘香。盘锦市大洼区唐家镇的村民提起现在的日子,满脸自豪地说:"给 个城里的房子都不换!"通过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治理,村庄展新颜,唐家镇的人居环境彻底改变。 美丽乡村建设,全省遍地开花。全省农村的环境治理,从点到线、由线及面,持续深入推进。丹东 凤城市大兴镇安乐村喊响"人人参与",志愿者定期清理垃圾死角, ...
在河南 遇见上合丨共建美好家园 共绘上合蓝图——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全体会议侧记
河南日报· 2025-07-26 07:17
盛夏中原,万物竞秀;俊采星驰,智汇八方。7月25日,由新华通讯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省人民 政府共同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全体会议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启幕。 "中华文明与上合组织国家的文明交流源远流长,这种互动不仅丰富了各自的文化内涵,也为人类文明 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的发言引发广泛共鸣。 会议期间,刚劲雄浑的少林功夫表演,曼妙灵动的中国古典舞蹈表演成为无声的"外交语言",赢得了中 外嘉宾的阵阵掌声。巴基斯坦巴赫利亚大学副教授哈桑·达乌德·巴特在观看后深有感触:"武术的力量与 舞蹈的优雅,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这种基于文化与艺术的交流,比任何语言都更能拉 近我们的距离。" 而在会场外,大会特设的城市展区和非遗展区吸引外宾争相"打卡"。从钧瓷的瑰丽釉色到汴绣的精巧工 艺,中原文化的深厚底蕴跨越语言障碍,架起了一座文明互鉴的桥梁。 步入会场,巨幅电子屏上的主题宣传片如同一幅流动的丝路画卷:从中欧班列(郑州)的汽笛长鸣,到 圣彼得堡涅瓦河畔的璀璨灯火;从巴基斯坦拉合尔城堡的庄严神秘,到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市集的繁 华喧嚣——光影交错间,一幅合作共赢的生动画卷徐徐 ...
中亚中国合作正迎来提质升级的黄金机遇期(国际论坛)
人民网· 2025-07-26 05:55
中亚五国同中国保持富有成效的全方位合作,务实合作成果突出,得到中亚各国高度认可,已成为区域 合作的标杆。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达成百余项合作共识,六国元首共同宣布2025至2026年为"中国中 亚合作高质量发展年",并围绕贸易畅通、产业投资、互联互通等六大优先方向深入探讨合作规划,为 构建更加紧密的中亚—中国命运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中国—中亚峰会已成为推动双方关系提质升级的关键平台。各国充分利用这一多边对话平台,在基础设 施、能源、安全、贸易等领域达成重要合作共识。中方重视与中亚地区国家持续深化机制对话、推动合 作多元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助力地区实现互联互通。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见证签署高质量共 建"一带一路"行动计划,这是中国首次同周边单一区域内所有国家整体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为中亚中国合作注入强大动力。各方就推进中吉乌铁路建设、深化中欧班列合作等达成共识,致力于推 动中亚地区由"陆锁"向"陆联"转型,真正成为连通欧亚大陆的"黄金十字路口"。 在哈萨克斯坦和中国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哈中关系持续稳步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哈中两国互动 早已超越单纯的经济合作范畴。双方在维护地区稳定、推动可持续发 ...
新华全媒+|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智库报告解析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
新华社· 2025-07-25 22:22
新华社郑州7月25日电 题:共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智库报告解析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 与实践 新华社记者刘怀丕、许雪毅、李紫薇 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国家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既是各民族增强文化自信的精神坐标,也是激励各国 立足传统、探索现代化新路的智慧灯塔。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 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 7月25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在河南郑州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上发布《共同守护人类文 明瑰宝——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智库报告。报告认为,守护文化遗产,既是向历史 致敬,更是对未来的承诺。中华文明历来赞赏不同文明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中国以负责任态度参与文 化遗产领域全球治理。各国携手以敬畏之心守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以博大胸襟维护世界文明多样 性,必将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美美与共。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血脉在保护传承中永续流淌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璀璨瑰宝。在全球化与现代化双重影响下,文化遗产保护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 课题。 如何让中 ...
新华时评丨守护好文化遗产,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
新华社· 2025-07-25 21:56
文化遗产是文明的具体物证与集中展示,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突破民族、信仰等认知藩篱,凝聚全 人类的普遍心愿与共同价值。中国一直倡导各国携手以敬畏之心守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秉持"保护 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以博大胸襟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推动世界文明交 流互鉴。 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标注创造之美。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世界,循文化 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潮流,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进步。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文明薪火,各美其 美、美美与共,既使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 艳,必能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进步。 (新华社郑州7月25日电) 7月25日,在河南郑州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上,由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课题组撰写的《共 同守护人类文明瑰宝——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与实践》智库报告面向全球发布。报告全面梳 理新时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动实践,在学理层面提炼出文化遗产保护"OPEN"创新范式,深入诠释 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世界意义。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瑰宝,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文化遗 ...
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全体会议在郑州举行
河南日报· 2025-07-25 18:36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下,由新华社、中国社科院和省政府联合举办的上海合作组织媒体智库峰会全体会议7月25日在郑州举行,主题为"弘扬'上海精 神' 共建美好家园"。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的近200家媒体、智库、政府机构及国际和地区组织的400余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共商 媒体合作,共话区域发展。中宣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莫高义,新华社社长傅华,中国社科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彭金辉,省委书记刘宁致 辞,省长王凯主持。 莫高义表示,媒体智库合作是上合组织国家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沟通民意、引导舆论、服务决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希望广大媒体智库携手同 心,积极弘扬"上海精神",加强团结协作,深入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传递好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的共同心声;深化互利合作,积极传播各国经济社会发 展资讯和改革创新经验,聚焦重点议题开展对话研究;推进文明互鉴,宣介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各国互访交流活动,共促民心相通;把握数智变革,围绕 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经验交流、课题研究、技术合作,让先进技术更好赋能发展。我们愿同各方一道,携手建设团结互信、和平安宁、繁荣发展、睦邻友 好、公平正义的共同家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
张又侠会见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
快讯· 2025-07-25 17:10
张又侠会见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 7月25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在京会见来访的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穆尼尔。张又侠祝贺穆尼尔晋升 巴陆军元帅,表示中巴两军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支柱,两军各领域合作富有成效。双方应坚决落实两 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加强战略沟通,密切交流交往,深化务实合作。中方将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 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为遵循,同巴方一道致力于地区和平与发展,构建新时代 更加紧密的中巴命运共同体。中方愿与巴方加强反恐合作,希望巴方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障在巴 中国人员、项目和机构安全。 穆尼尔说,巴中铁杆兄弟关系是全方位的,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怀有特殊友好感情。巴方高度赞赏并支 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理念倡议,愿同中方深化拓展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两国两军关系不断迈上新 台阶。巴方将全力打击恐怖主义,保护好在巴的中国朋友。 ...
获评“东莞新十景”,创办市级书法最高奖,这座书院如何做到的?
南方农村报· 2025-07-25 15:35
获评"东莞新十 景",创办市级 书法最高奖,这 座书院如何做到 的?_南方+_南 方plus 自明成化年间肇 始,东莞鳌台书 院在六百余年风 雨中历经三次涅 槃重生。如今这 座书院年均举办 文化活动超60 场,出版古籍文 献十余部,获 评"东莞新十 景""大书法研究 创作基地"等称 号,更以"方志 驿站"身份成为 厚街文脉传承的 核心阵地,书写 出传统文化与现 代文明交融的典 范篇章。2021 年,该书院被中 共广东省委宣传 部授予"岭南书 院"称号。 三进古建承载千 年文脉。鳌台书 院始建于1476 年,是东莞唯一 获"三鼎甲"(状 元、榜眼、探 花)题字的明清 学府。 其4000平方米院 落以正门、中 堂、奎星楼构成 三进结构,12间 厢房融合展览、 藏书、培训等功 能,实现"一房 多用" 。2012年 重建后,书院通 过"鳌台八景"重 塑工程,将古建 群与周边环境整 合为厚街文化地 标,2017年入 选"东莞新十 景",成为市民 感知历史的文化 窗口。 古籍活化与名人 研究双轨并行。 作为地方文化研 务:2022年挂 牌"方志驿 站"后,书院开 设地方文献查询 专区,年均接待 研究者500余人 次,推动 ...
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人民网· 2025-07-25 15:21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加强 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生态文明研究和学科建设的交流与合作,在全党全国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 文明文选》第一卷的重要时点,7月23日至24日,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生态文明学科研讨会在湖 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召开,研讨会主题为"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 设"。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龚维斌,湖北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党校(行政 学院)校长(院长)何良军出席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赵斌主 持开幕式,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王满传作会议总结。 本次研讨会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办,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基金会 协办,湖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王焰新院士、桂建芳院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 京林业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的专家,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全国省级、副 省级党校(行政学院)研究生态文明论题的论文入选作者,以及媒体代表约140人参加会议。与会者围 绕会议主题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