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

搜索文档
上城闸弄口500米人才街区串起就业社交圈
杭州日报· 2025-07-08 11:01
这场跃动的市集烟火,标志着闸弄口青年"就创训"综合体的实质启航。现场,上城区人社局与街道 共同启动首个青年"就创训"综合体建设工作,上城城发集团与街道共同推进"来杭第一站"建设。"简单 来说,青年'就创训'综合体整合了求职空间、创业陪跑、技能提升、政务服务与生活服务五大功能。我 们依托城发泊寓青宸里,打造了一条500米的服务业大师扎根的街区。"闸弄口街道党群与便民服务中心 主任许洁介绍道。 七月初的杭州夜风微热,闸弄口街道紫安弄却比天气更"燃"。咖啡香醇撩拨味蕾,珠花点翠在巧手 下绽放光华……近日,一场青年创想市集的热闹开场,揭开了上城区向青年人才发出的"来杭第一站"人 才生态邀约。 "原来手冲咖啡每道工序都可以改变咖啡的口感!""喝茶的门门道道就得一步步慢慢品……"在"大 师成长营"区域,技能大师们的咖啡拉花、评茶绝活让围观青年直呼过瘾。杭州航睿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创始人严昌健的摊位前也挤满了好奇的目光。"这片街区就是我们的'新地图'!"手握非遗饰品材料包, 他热情介绍即将开张的工作室——美妆、绒花缠花手作、宋韵茶百戏课程将在此生根。 记者现场看到,这条新启用的街区位于紫安弄,以青宸里人才公寓为核心,起点为街 ...
聚焦“三个名城” “好地方”扬州冲刺决胜走在前
新华财经· 2025-07-07 10:33
产业科创名城建设 - 2024年扬州工业开票销售突破90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2500家,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正全力冲刺工业开票和地区生产总值"双万亿"目标[2] - 成立由市主要领导担任"双主任"的产业科创名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全国首部地方产业科创促进条例,打造长三角产业科创高地行动方案,推动科创载体高质量发展和域外创新中心建设[2] - 围绕"613"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一产业集群一科创平台""一龙头企业一科研机构"策略,推动省级以上园区与高校共建科创载体,设立市域科创中心支持科技项目招引和企业研发中心建设[2] 营商环境优化 - 连续12年出台服务企业"2号文件",健全"免申即享""高效办成一件事""无证明大厅"等惠企服务机制,2024年营商环境考核位列全省第一[3] 文化旅游名城发展 - 编制《扬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总体方案,保护5.09平方公里明清历史城区和四大历史文化街区,打造"运河十二景"文化带[4] - 推动"文化IP+科技+百业"融合发展,布局沉浸式博物馆、VR演艺等文旅新业态,推出"跟着赛事游扬州"等精品线路,2024年接待游客1.19亿人次,同比增长近20%[5] - 荣获"十大旅游向往之城""2024年度文旅新势力"等荣誉,全年举办文旅促消费活动超1000场[5] 生态宜居名城建设 - 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30%,实施"一湖一策"保护三大湖泊,完成沿岸"三退三还",建成十大生态中心,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1.5%[7] - 建成1平方公里的三湾湿地公园和数百个"口袋公园",形成"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城市生态格局[7] - 连续24年实施民生"1号文件",建成18条儿童友好街区、235个颐养社区,出台"人才新政15条"等政策吸引青年人才[8]
强化主体责任 深化专项整治 构建长效机制 为加快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郑州日报· 2025-07-04 09:15
乡村振兴与农文旅融合 - 登封市正推进农文旅融合与和美乡村建设,重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培育特色农业产业并传承乡土文化[1] - 当地计划通过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将和美乡村打造为城市居民的休闲目的地[1] - 特色产业培育被视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的核心,目标促进农村发展、农业提效与农民增收[1] 青年与基层干部参与 - 强调年轻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性,需凝聚青年力量推动乡村振兴[1] - 基层党员干部在座谈会上交流了违规吃喝专项整治进展,体现对作风建设的基层执行[2] 作风建设与长效机制 - 违规吃喝专项整治被定位为深化自我革命、转变作风的关键抓手,要求强化以案示警[2] - 提出构建常态化机制以激发党员干部自律性,形成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自觉性[2] - 领导干部需以身作则,通过党风带动政风民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2]
沈阳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辽宁日报· 2025-07-02 09:22
城市更新战略定位 - 沈阳市成为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及东北唯一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定位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1] - 城市更新聚焦四大品质提升:功能品质、服务品质、生态品质、文化品质[1] - 建立市委书记和市长双组长制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市级统筹、区为主体"的高效运行机制[1] 工作机制创新 - 首创城市总建筑师制度和人民设计师制度,强化规划引领作用[1] - 推行"先体检后更新"机制,实现问题诊断与更新实施一体化[1] - 构建"1+N"政策体系,累计出台管理办法及配套细则50余项[1] 实施模式突破 - 采用"小切口、微更新"模式推进民生项目,从群众身边小事入手[1] - 改变单项目推进方式,创新"大统筹、一体化"片区更新模式[1] - 探索"全周期、自平衡"单体项目模式,统筹建设运营并引入新业态[1] 五大行动成效 - 社会民生保障:改造1723个老旧小区,提升88条主路和825条背街小巷,更新5381公里老旧管网[2] - 产业经济振兴:启动35个核心发展板块建设,推动城市结构向多中心网络化转型[2] - 人文魅力彰显:扩建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活化工业遗产,优化历史街区布局[2] - 绿色生态优化:新增城区绿地16.13平方公里,构建浑河环城水系生态廊道[2] - 韧性智慧支撑:建立城市生命线监测预警系统,开发18个智慧应用场景包括"好停车"平台[2]
美丽宜居幸福“具象化” 成都将打造“五个城市”
四川日报· 2025-06-28 11:51
政策支持 - 四川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 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专章部署支持成都提升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幸福城市 [1] - 政策从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探索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三个方面提出一系列举措 [1] 民生保障 - 支持成都建设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站点,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建设 [1] - 支持成都有序扩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支持成都大学申报博士学位授予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本科层次职业院校 [1] 环境与绿色转型 - 支持成都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争取设立成都国家植物园 [1] - 持续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公园城市绿色宜居品质 [2] 城市发展规划 - 打造规划布局优的"有机城市",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功能 [2] - 打造生活品质高的"幸福城市",做深做实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以民生小切口带动城市大变化 [2] - 打造文化底蕴深的"文明城市",深入推进"三城三都"建设,提供更丰富、更便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2] 智慧城市与治理 - 打造管理服务精的"智慧城市",构建全域贯通的智慧城市治理框架,实现"一网通办、一网通享、一键回应、一网统管" [2] - 打造安全韧性足的"平安城市",深化拓展"微网实格"基层治理模式,打造温暖社区、平安社区 [2]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央广网· 2025-06-24 12:16
城市更新政策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目标是打造更健康、安全、宜居的城市环境[1] - 2024年中央出台《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部署八大任务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功能完善、文化保护等[4] - 住建部指出城市更新可拉动投资消费、扩大内需,对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具有双重意义[4] 老旧小区改造进展 - 沈阳市2023年谋划489个城市更新项目,总投资519亿元,重点改造老旧小区及管网[2] - 辽宁沈阳长安小区通过水电热等基础设施改造,冬季室内温度显著提升,居民满意度高[1] - 全国2024年实施城市更新项目超6万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2] 智慧化与基础设施升级 - 太原市部署智慧管网监测系统,实现排水问题从被动发现到主动预警的转变[3] - 太原新建路改造工程加装传感设备,实时监测雨污水液位以优化防汛调度[2][3] - 北京白塔寺区域通过智慧治理手段推动文商旅融合,提升街区活力[3] 文化保护与业态创新 - 北京西城区白塔寺区域通过风貌修复和业态升级,打造"城市漫步"新地标[3] - 地方政府引入"首店经济"策略,吸引游客体验历史文化与现代商业的结合[3] - 城市更新强调保护传统街区与古建筑,实现历史文脉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3][4]
“超级地球” 人类的下一个家园?(瞰前沿)
人民日报· 2025-06-21 05:29
新发现的"超级地球"Kepler-725c - 国际联合研究团队发现新的"超级地球"Kepler-725c,位于宿主恒星Kepler-725的宜居带内,距离恒星约0.674天文单位(1亿公里)[1][2] - Kepler-725c质量为地球的10倍,属于"超级地球"范畴,理论推测可能形成较厚大气层和强于地球的磁场[3] - 宿主恒星Kepler-725为G9V型,光谱与太阳相似但更年轻(16亿年),表面磁场活动比太阳更剧烈[3] 系外行星探测技术突破 - 首次应用凌星中间时刻变化(TTV)反演技术在类太阳恒星宜居带内发现低质量系外行星[4][5] - TTV技术通过分析已知凌星行星轨道周期的微小偏离来推断"隐藏行星"存在,类似通过时钟偏差发现"看不见的手"[5] - 传统视向速度法和凌星法对地球大小且远离恒星的行星探测效果有限[4] 中国空间天文项目进展 - 中国正在筹备"地球2.0"探测卫星项目,目标寻找太阳系外类地行星[7] - 本次发现将为CSST空间望远镜和ET项目提供新观测目标和技术支持[7] - 研究团队计划将TTV技术扩展应用于更多类太阳恒星和红矮星系统[7] 系外行星研究现状 - 截至2025年6月10日,人类已发现5979颗系外行星分布在4483个行星系统中[2] - 宜居带定义为一个行星系统中可存在液态水的范围,液态水是碳基生命的关键条件[2] - Kepler-725c距离地球2472光年,实际探测难度极高[7]
缦云ONE重塑高净值家庭理想生活
北京商报· 2025-06-12 21:51
城市湾区发展 - 全球城市湾区普遍呈现"伴生富人区"特征,头部产业和高净值人群聚集推动高端宜居区域形成 [1] - 悉尼双水湾区凭借经济实力和交通优势成为高端产业人口定居首选 [1] - 东京湾区通过产业集群与高端商务中心规划实现"职住"高效衔接 [1]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 - 副中心连续五年实现超千亿元年投资目标,建成环球影城、三大文化地标等核心项目 [3] - 2025年底将建成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推动新北京CBD时代发展 [3] - 大运河沿岸规划包含五河七园生态体系,形成"黄金半径"生活圈 [3] 缦云ONE项目定位 - 百万方国际住区填补副中心高端住宅空缺,定位"世界水岸人居"标杆 [3] - 配套通惠学校采用"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链接名校管理团队 [3] - 项目占据新北京CBD核心区位,兼具商务与生态宜居双重价值 [3][7] 产品设计创新 - 采用3.3米层高搭配全景落地窗设计,提升采光与空间尺度感 [5] - M+六恒科技系统实现全屋空气置换、中央净水等六重健康标准 [5] - 35000㎡儿童友好型园林与无障碍通道体现全龄适居理念 [5] 高端配套服务 - 3000㎡立体会所包含恒温泳池、明星厨房等多功能社交空间 [6] - 首创"能量计划"IP整合跨界资源,提供24小时管家服务 [6] - 每栋楼配置鲜氧泛会所,涵盖共享办公、轻健身等全龄社群功能 [6] 楼王产品力 - 350㎡平墅级楼王采用南北全景舱式设计,打造私人聚场空间 [7] - 创新入户万能空间可分类收纳专业运动装备或家庭用品 [7] - 主卧洄游动线设计优化私密空间使用效率 [7]
看鹤岗楼市五年蝶变之路
搜狐财经· 2025-06-12 18:28
鹤岗楼市发展 - 2019至202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从3.58万平方米跃升至14.7万平方米,年均增长率达32.7% [20] - 新建商品房均价从3046元/平方米提升至3860元/平方米,改善性住房销售屡创新高 [20] - 永丰国际城二期开盘1年销售率高达93%,二手房成交量5年增长134%,外地人购房占比突破34% [20] - 2024年外地人购房5600多套,标志着从"量增"到"质变"的跨越 [20] - 福景豪庭、龙信壹号首府、山水国际等智慧社区吸引海外客群,高端配置成为标配 [20] 政策与市场环境 - 住建局以"六优惠六共享"政策构建新市民服务闭环,2023年以来新市民创办企业327家,带动就业2800余人 [20] - 中介行业专项整顿行动下架13.7万条违规房源视频,查处346个违规账号 [22] - 开展"携手共建和美家园"活动,73家市直单位4000余名党员干部下沉对接789栋非物业管理楼 [22] - 107家物业企业出动1.3万人次整治小区环境,清除674处小菜园 [22] - 512栋楼房实现专业化服务,12个业主委员会成立,103个小区建成1931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 [22] 品质住宅项目 - 福景豪庭小区以"三轴九园"为设计理念,配备安居宝刷脸乘梯系统、上海三菱电梯等高端配置 [23] - 项目推出后日均订房3-4套,海外客群、外地返乡者成为购房新客源 [23] - 龙信壹号首府打造鹤岗首个超低能耗住宅,3.3米层高,7.2米横厅,83%得房率 [25] - 285套房源已预订170多套,防火保温一体化技术让能耗直降40% [25] - 永丰山水国际二期对标一线城市,3.3米层高、人车分流、1:1车位配比,95%入住率 [26][28] 城市转型与生态 - 棚户区改造、小锅炉拆除让PM2.5下降42%,空气数据与伊春并列全省第一 [21] -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7%,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59平方米 [31] - 建有大小公园63个,广场31个,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31] - 从"工业基地"到"生态名城",从"生存空间"到"生活美学"转型 [31] - 域内3家三甲医院、2所省级重点高中构筑健康与教育保障 [32] 新市民创业生态 - "六优惠六共享"政策提供创业补贴、场地减免、税收优惠等支持 [29] - 新市民创办小微企业最高可享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场地租金减免50% [29] - 郑朝阳电商团队半年销售额突破30万元,王佳菲团队年销售额400多万元 [30] - 李宝龙外卖团队200多名骑手日均配送5000单,享受工伤保险等政策 [29] - 新市民服务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带动就业2800余人 [30]
行进中国 宜居锦州:绿水青山入画来
人民网· 2025-06-09 09:43
生态修复与城市治理 - 锦州市通过治山、治水、治城一体推进,将生态修复成果转化为市民可触及的幸福生活[2] - 南山公园通过绿化养护、设施维修等措施栽植树木花卉3万余株,维修1500余处设施,清理垃圾180余吨[4] - 紫荆山公园新建10公里登山步道,改善周边基础设施并重现"紫荆朝旭"景观[6] 水域治理与公园建设 - 锦州市累计建成54公里滨河生态廊道,沿小凌河修建10余公里绿化带,将129万平方米河滩纳入东湖森林公园[7] - 东湖森林公园配备88处球类场地、43组健身设施群、21座亲水观景台,夏季每日吸引超5万人健身[9] - 投入2100余万元修复大凌河口190公顷滨海湿地和1000米岸线,恢复"红滩绿苇、鸥鹭齐飞"生态[12] 基础设施与交通升级 - 东湖大桥、福州街桥、天鹅湖大桥(原女儿河南大桥)相继通车,提升交通疏解能力[13] - 打通吉祥南街等多条"断头路",铺设沥青路面2.08万平方米,维修沥青路面24.4万平方米[13] - 累计改造燃气管网等各类管网超4300公里,减少公共服务安全隐患[13] 绿化景观与城市更新 - 完成锦娘路等绿化景观改造,建成40余处口袋公园,实现市民"开窗见绿、出门入园"[14] - 滨河路串联锦凌水库至南山公园,形成山水相依的城市生态廊道[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