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新三样”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外贸越千年:互利天下,向新而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10:48
广东外贸历史地位与制度贡献 - 广东外贸活动始于秦汉,世界上第一个有官方史书记载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是徐闻古港[1] - 唐宋时期形成由国家主导的完整外贸管理制度,距今约一千年,清代形成以广州为核心、粤海关监管的十三行体制[1] - 十三行体制深刻影响近百年中西贸易格局,是理解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要窗口[1] - 1957年广交会应势而生,为国家开辟"以贸破局"路径,成为国家经济风向标[1] - 唐代设立中国最早对外贸易管理制度市舶司,宋代《广州市舶条法》推广全国,清代实行"一口通商"[5] 开放包容的商贸文化基因 - 广东商脉跨越千年持续繁荣的核心动力是深植血脉的开放基因,体现为地理枢纽优势与敢为人先的制度探索[5] - 广东是南海地区东西方海上交往的"十字路口",历时最久且最具延续性的枢纽与引擎[5] - 梁启超指出广东重要地位兼具世界性与全国性,不仅是商品交流窗口更是新经济模式与思想观念输出中心[5] - 唐代广州设"蕃坊"供外商居住,出土唐代牙雕人像印章具阿拉伯人面貌证实"番商如织"盛况[5] - 清乾隆款画珐琅牡丹纹海棠式花篮由法国工匠与本地匠人合作制作,体现中西技术审美融合[6] 外贸模式与产业升级演进 - 第138届广交会以"新质生产力"为标签,展品覆盖人工智能、智慧出行、服务机器人等热门板块[8] - 参展企业通过差异化产品开辟市场,例如AI+AR智能眼镜集成89种语言实时翻译、AR导航、声纹支付等功能[8] - 服务机器人在第137届广交会大放异彩,展示从具身机器人到教育娱乐机器人的多样化产品[8] - 广东外贸从依赖外商订单的代工模式转向主动运营,希音凭借"小单快反"供应链模式重塑服装制造业逻辑[9] - 出海形态从"产品出海"迈向"产业链出海",TCL在越南建生产基地,比亚迪在泰国投资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9] 出口产品结构与市场多元化 - 广东出口产品从陶瓷、代工产品升级至高技术产品,形成从"新三样"到新"新三样"的产业升级路线图[11] - 电子产品、家电、新能源汽车大量出口至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市场格局多元化[9] - 出口市场不再局限于欧美,多元化策略应对单一市场经济波动和贸易摩擦冲击[9] - 广东实现从依赖"人口红利"的"汗水驱动"转向凭借"人才红利"的"创新驱动",成为行业规则制定者[11] - 人才技术等高阶要素集聚持续强化外贸竞争优势,外贸核心始终是做生意、交朋友、谋发展[11]
新“新三样”领跑,接力中国资产重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4:19
新"新三样"产业升级背景 - 机器人、人工智能与创新药被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代表中国制造从规模领先转向技术引领 [1][4] - 三大行业与当前国际科技竞争和中国经济转型背景紧密相关 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为产业升级带来历史性机遇 [1][4] - 三者分别代表智能制造根基、千行百业智慧大脑和生命科学价值高地 共同构建技术密集高附加值新经济柱石 [1][7] 机器人领域发展现状 - 汇川技术市值超2000亿元 北交所多家机器人概念股年内股价翻番 [2][13] - 人形机器人被视为下一代改变世界的智能终端 A股机器人板块市值超500亿元公司达9家 [11][13] - 北交所三协电机上市首日涨幅达785.62% 创2025年A股新股首日涨幅纪录 [14] - 宇树科技2024年营收超10亿元 估值达120亿元 拟第四季度提交IPO申请 [15] - 智元机器人2025年7月宣布收购上纬新材至少六成股份 被视为借壳上市第一步 [15] 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现状 - 人工智能赛道千亿市值企业达6家 寒武纪和海康威视市值均超2500亿元 [19] - "纪联海"组合业绩爆发:寒武纪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 同比涨4347.82% 工业富联营收3607.59亿元 同比增35.58% [20] - "易中天"组合净利润大幅增长:新易盛归母净利润39.4亿元 同比涨355.68% 中际旭创净利润39.95亿元 同比增69.4% [21] - 中芯国际市值一度突破万亿元 反映资本对解决卡脖子问题企业的追捧 [21] - 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行动意见》提出三阶段发展目标 到2027年应用普及率超70% [22] 创新药领域发展现状 - 恒瑞医药市值逼近5000亿元 药明康德和百济神州市值约3000亿元 [24][25] - 百济神州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 印证创新药商业模式可盈利性 [28] - 2025年上半年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额达660亿美元 已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 [30] - 三生制药与辉瑞达成60.5亿美元交易 显示中国创新药全球竞争力获国际认可 [27] - 国家出台两大政策支持:7月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9月优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至30工作日 [27] 全球竞争地位分析 - 机器人领域已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202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30.2万套 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市场 [30] - 人工智能处于并跑阶段 2024年产业规模突破7000亿元 在应用层具备全球竞争力 [30] - 创新药正从跟跑向并跑迈进 通过出海和合作加速突破 [30] - 中国具备三大核心优势:超大规模市场场景 突出工程化产业化能力 制度政策改革红利 [31] 行业发展瓶颈 -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高端伺服电机 高精度减速器 传感器 [33] - 人工智能算力芯片受制于人 底层基础设施不足 框架生态存在短板 [33] - 创新药靶点发现能力不足 基础研究转化率偏低 研发同质化严重 高端实验仪器试剂依赖进口 [33] 政策支持方向 - 加快构建跨部门数据开放机制 建设国家级高价值数据库 探索监管沙盒机制 [35] - 优化创新药审评流程 推广智能审评模式 完善附条件批准机制 [35] - 建设算力枢纽和国家级研发平台 向中小企业开放使用 [38] - 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38] - 完善风险共担机制 鼓励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 深化国际协同参与全球标准制定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