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常态
icon
搜索文档
关键时刻必有关键抉择
人民日报· 2025-10-17 06:20
经济政策与战略方向 -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在关键时刻和重要节点及时研判形势并作出决策部署 [1] - 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中国经济沿着正确方向砥砺向前 不断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1] - 2014年提出"新常态"概念 指明经济发展大逻辑 强调不能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 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 [2] - 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发展理念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实施"六稳"工作 面对世纪疫情部署"六保"工作 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3] - 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 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3] - 2024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对经济工作作出重要指引 [5] - 实施降准降息 提振楼市股市 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揽子增量政策 [6]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6% 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7] - "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 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可达140万亿元左右 [7]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消费对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巩固 [7]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河南洛阳轴承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向高端制造转型 坚持走自主发展实业道路 [1]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 [18] - 强调坚守主业 做强实业 加强自主创新 聚焦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 指引制造业转型升级 [19] - 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 完整产业体系优势 丰富人才资源优势 [19] 改革开放与市场建设 - 面对美国关税政策坚定以开放求发展 以合作谋共赢 与美方举行多轮经贸会谈 [8] - 深化改革开放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途径 [20] - 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实现跨网交易 迈出全国电力统一大市场建设重要一步 [20] -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 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缩减至106项 10个地区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20]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正式启动 推动电信 医疗 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 [21] 供需关系与内需市场 - 电影《哪吒2》激活衍生品和潮玩产业 海尔一体三滚筒洗衣机回应新需求 中国潮玩LABUBU火爆全球 [14] - 形成需求牵引供给 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统筹总供给和总需求关系 [14] - 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5000亿元 投放具体项目形成实物工作量 推动扩大有效投资 [16] 绿色发展与国际承诺 - 宣布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10] - 承诺凸显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战略定力 [10]
关键时刻必有关键抉择——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新时代经济工作述评之四
新华社· 2025-10-16 21:36
经济政策与战略导向 - 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关键时刻作出关键抉择[1] - 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发展理念,开启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4] -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实施"六稳"工作,确保经济平稳健康发展[4] - 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 - 2024年9月党中央果断出手,通过一揽子增量政策确保全年发展目标实现[6][7]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2025年宏观政策取向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14] - 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15] 经济发展成就与目标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6%,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8] - "十四五"期间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2025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可达140万亿元左右[8] -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巩固[8] - 中国成为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4] - 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11] 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 - 河南洛阳轴承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向高端制造转型,坚持自主发展实业道路[1][2]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基本路径[18] -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人工智能发展和监管[19] - 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7] - 电影《哪吒2》票房连创纪录激活衍生品产业,海尔新产品精准回应消费新需求[15] 改革开放与市场建设 -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要求[21] -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事项数量缩减至106项[21] - 海南自贸港全岛封关正式启动,对经济增长和开放发展具有引领作用[21] - 南方电网与国家电网实现跨网交易,迈出全国电力统一大市场建设重要一步[20] - 10个地区获批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21] 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 - 宏观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促消费,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22] - 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继续增加[22] - 育儿补贴制度出台实施,国家发展"大图景"与人民群众"小目标"同频共振[22]
美银为美股高估值辩护:是“新常态”,而非泡沫
智通财经· 2025-09-25 08:45
美股估值水平 - 标普500指数交易价格处于具有统计意义的高位 美国银行追踪的20项内部指标中有19项表明此点 其中4项指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 - 标普500指数的12个月预期市盈率达到22.9倍的高位 本世纪仅有两次突破此水平 分别为互联网泡沫破裂时期和2020年夏天疫情反弹期间 [2] - 从股市市值与GDP比率或各种市盈率指标看 标普500指数从未如此昂贵 [4] 高估值合理性分析 - 当前指数成分股具有更低的财务杠杆 更低的盈利波动性 更高的效率以及更稳定的利润率 这些内在特质有助于支撑高估值 [1] - 指数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相比发生显著变化 当前市盈率或应被视为新常态 而非期待市场回归过去模式 [1] - 在美联储降息背景下 更为优质的指数成分股更有望取得成功 [4] 市场表现与前景 - 标普500指数较4月8日的低点飙升逾30% [1] - 标普500指数已连续108个交易日跌幅未超过2% 这是自2024年7月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1] - 销售额、盈利和GDP增长将解决高市盈率看似站不住脚的局面 证明其合理性 [4] - 主要地区处于宽松财政政策模式 且美联储在企业利润持续扩大和加速增长的背景下降息 繁荣出现并不难 [5] - 2026年出现繁荣的“尾部”可能性比出现滞胀或衰退的可能性更高 [5]
总书记治国理政故事|行稳致远
新华社· 2025-09-18 20:31
宏观经济核心增长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2] 经济发展阶段与战略 - 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4%,创下24年来最低点,当时被定义为“新常态”阶段 [3] -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4] - 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4] 高质量发展举措 - 2025年以来举措包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5] - 守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发展特色产业 [5]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5]
总书记治国理政故事丨行稳致远
新华社· 2025-09-17 10:10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 [1] - 2014年经济增速为7.4%,创下当时24年来的最低点 [1] 经济发展战略与理念 - 以“新常态”定义当时经济发展阶段,成为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1] -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理念 [1] - 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 高质量发展举措 - 2025年以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 [1] - 守牢实体经济根基,推动发展特色产业 [1]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
未名宏观|2025年6月进、出口点评——日内瓦会谈效果显现,中美贸易降幅明显收窄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17:36
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 2025年6月中国进出口总额5356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出口3251.8亿美元(+5.8%),进口2104.1亿美元(+1.1%),贸易顺差1147.1亿美元 [1] - 出口增速较前月上升1.0个百分点,进口增速由负转正主要受基数效应影响(2024年6月进口同比-2.4%)[1][6] 出口结构分析 - 对美出口同比-16.13%,但降幅较前月收窄18.39个百分点,主因日内瓦会谈缓解超高关税问题 [4] - 对东盟出口保持高增长(+16.82%),对欧盟出口增速小幅回落至7.59% [4] - 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59.67%(1940.23亿美元,+8.24%),其中集成电路出口172.19亿美元(+24.2%),汽车出口107.5亿美元(+23.08%)[5] - 传统产品出口持续下滑,箱包(-7.1%)、鞋靴(-4.0%)连续两年负增长 [5] 进口结构分析 - 从美进口同比-15.5%,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从日本进口增速显著回升至10.86%(基数效应驱动)[6] - 大宗商品进口分化:1-6月铁矿砂(-3.0%)、原油(+1.4%)、煤炭(-11.1%)、钢材(-16.4%)[7] - 粮食进口累计同比下降25.4%,但降幅收窄4.3个百分点 [7] 外部需求环境 - 主要贸易伙伴制造业PMI改善:美国52.9(荣枯线上)、日本50.1(2022年10月以来首次扩张)、欧元区49.5(仍收缩但高于2024年均值)[3] - RCEP协议持续释放外贸红利,出口结构优化支撑东亚贸易 [8] 行业趋势展望 - 出口面临三重挑战:欧美政权更迭带来政策不确定性、全球关税壁垒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8] - 进口复苏动能:国内稳经济政策发力拉动内需,但房地产低迷抑制大宗商品进口 [8]
巨头麦肯锡裁员10%:人类最聪明的大脑,也要被AI“优化”了?
36氪· 2025-06-11 15:30
华为管理变革案例 - 1998年华为内部管理混乱,产品交付率不足50%,任正非斥资20亿元聘请70名IBM顾问进行管理变革,顾问每小时收费300-680美元[1][25] - IBM为华为实施IPD、ISC等八大系统性管理变革,持续5年总花费超40亿元,奠定现代管理基础[25][26][27] - 1997年华为已跻身中国电子百强前十,但快速扩张导致大公司病[24][25] 咨询行业发展历程 - 1926年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麦肯锡创立公司,1937年马文·鲍尔将其转型为现代管理咨询公司,建立职业标准[11] - 1963年BCG创立并开发BCG矩阵等战略工具,1973年贝恩咨询成立并强调结果导向[11][12] - 上世纪60-80年代诞生波特五力、7S模型等经典分析框架,成为商学院核心课程[12][14] 麦肯锡现状与挑战 - 过去18个月裁员超10%,员工从45100人降至40000人,逆转扩张计划[1][2] - 2023年营收160亿美元但未公布2024年数据,新晋合伙人仅200名为多年最低[6] - 2024年因阿片类药物咨询和南非行贿案累计支付7.72亿美元罚款[6] 行业薪酬与人才 - 2023年麦肯锡MBA起薪19.2万美元,本科11.2万美元,加奖金可达26.7万/14万美元[17] - 合伙人年收入数百万美元,远超加州家庭收入中位数76190美元[17][18] - 招聘难度评级3.9/5.0,偏好哈佛/牛津等顶尖院校复合型人才[20] 行业衰退原因 - 信息过剩下通用知识框架失效,AI工具取代基础分析工作[30][34] - 项目均价2015-2020年下降15%-20%,客户倾向短期针对性项目[29] - 硅谷银行风险评估失败、赫兹网站开发丑闻等案例损害公信力[32][33] 历史对比与转型 - 1990年代德隆集团花费100万美元购买麦肯锡番茄市场报告,当时信息稀缺[22] - 2008年后咨询预算缩减,麦肯锡"新常态"概念成最后全球性商业引领[28] - 埃森哲2023年裁员1.9万人同时投资30亿美元AI领域[6]
2025麦肯锡报告:中国茶的消费市场在这里!
搜狐财经· 2025-06-06 13:51
中国消费市场新常态下的茶产业变革 核心观点 - 中国消费市场进入"新常态"阶段,呈现增速放缓但韧性十足的特点,茶产业随之发生结构性变革 [1][6] - 消费者信心趋于稳定但群体分化明显,农村市场潜力释放而一二线城市高收入群体信心回落 [11][14][15] - 消费决策更注重个人价值实现,功能性茶饮、茶文旅等硬需求领域将迎来增长 [19][22] 消费趋势对茶行业的影响 趋势一:消费韧性显现 - 2025年年度总消费额预计增长2.3%,与2024年2.4%的预期基本持平,显示消费韧性 [6] - 消费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由-0.5%回升至0.0%,表明消费收缩趋势止稳 [6] - 茶行业应聚焦"质价比"突围,强化茶叶品质、产地溯源与制作工艺等核心价值 [8] - 健康属性成为关键突破口,茶叶与健康生活的天然契合度可拓展消费群体 [10] 趋势二:消费群体分化 - 农村高收入年轻群体乐观度显著提升:农村高收入者(>7.6K)乐观比例同比上升11%-19% [14] - 一线城市高收入X世代(42-57岁)乐观比例下降14个百分点,婴儿潮一代(58-65岁)下降18个百分点 [17] - 下沉市场策略见效:蜜雪冰城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战略成功抢占三四线市场空白 [14] - 针对不同群体需差异化策略:下沉市场侧重质优价平产品,谨慎客群强调健康属性与价值平衡 [18] 趋势三:价值消费崛起 - 教育、健康服务、医疗和旅游成为消费增长重点领域,增长率达5%-7.2% [21] - 功能性茶饮迎来机遇:助眠茶、减脂茶等拼配中草药的养生茶产品需求上升 [22] - 茶文旅融合加速:茶艺培训、茶山研学、茶道课程等沉浸式体验服务潜力巨大 [22] - 行业进入"价值深耕"阶段,需重构产品价值、场景体验与品牌内涵 [25] 数据亮点 - 年龄分层差异:Z世代(18-25岁)消费意愿降幅最小(-5%),显著优于婴儿潮一代(-4%)[12] - 城市级别差异:三线城市消费信心最强(79%乐观比例),一线城市降幅最大(-7%)[12] - 收入分层差异:农村高收入群体(>7.6K)消费意愿增幅达14%,远超低收入群体(1%)[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