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调控

搜索文档
蓝佛安:财政发力空间充足,中证A500ETF(159338)盘中创历史新高,关注同类中更多人选择的中证A500ETF(159338)!
搜狐财经· 2025-09-15 14:33
消息面,财政部蓝佛安介绍,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 间依然充足。 三是随着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及存量风险逐步消化,财政应对未来挑战更有底 气、更加从容,这些都是我们做好财政工作的信心所在、优势所在。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意见性,加强为形势的前瞻研判,做 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相关机构表示,国内两融余额再创新高,站上2.3万亿元,市场赚钱效应或持续吸引资金入场,建议关 注中证A500ETF(159338)等具代表性的宽基产品,把握中国经济长期企稳向好的投资机遇。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A500ETF发起联接A(022448),国泰中证A500ETF发起联接C (022449),国泰中证A500ETF发起联接I(022610)。 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这决定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盘,始终是坚实稳固的。 注:数据来源:基金2025年中报,持有人户数位居同类38只产品首位。如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投 资建议。指数/基金短期涨跌幅及历史表现仅供分析参考,不预示未来表 ...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财政政策始终留有后手 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经济观察报· 2025-09-13 11:17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具有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十四五"以来,中国财政 政策始终保持积极取向,既主动应对经济短期波动,加强逆周期调节,又始终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 一中心任务,着力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既注重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又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相机 抉择,科学把握力度节奏,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蓝佛安表示:"我们对财政宏观调控的规律性认识也在逐步深化。比如,财政宏观调控总体要稳,但在 形势变化较大时,也要及时调整、增强针对性灵活性。比如,更加注重促进微观经济循环,通过支持地 方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发行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畅通地方和企 业资金链条,打通循环堵点。再比如,加强财政与货币等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今年专门发行5000 亿元特别国债,为大型商业银行注入资本金,预计可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 据蓝佛安介绍,"十四五"期间财政政策主要有四方面特点: (原标题: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财政政策始终留有后手 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发布 ...
财政部:财政政策始终留有后手 未来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中国经营报· 2025-09-12 23:01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具有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十四五"以来,财政政策 始终保持积极取向,既主动应对经济短期波动,加强逆周期调节,又始终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中 心任务,着力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既注重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又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相机抉 择,科学把握力度节奏,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9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根据财政部的部署,未来财政发力空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这 决定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盘始终是坚实稳固的。二是越来越多的宏观调控经验,政策工具不断丰富,逆周 期、跨周期调节能力大大增强。三是随着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及存量风险逐步 消化,财政应对未来挑战更有底气、更加从容。 实践中,这份底气也体现在国家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财政部数据显示,"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 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约19%。地方财政方面,从202 ...
中国财长: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20:57
中国财长: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中新社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12日在北京强调,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 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当天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蓝佛安介绍,中国财政收入"蛋糕"越来越大,支出强度前所 未有。"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0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十三五"时期增加 17万亿元。地方财政实力稳步壮大,从2024年数据看,16个省份财政收入比2020年增长20%以上;7个 省份超5000亿元,其中2个省份超1万亿元。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五年预计超过136万亿元,比"十三 五"时期增加26万亿元。 蓝佛安表示,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具有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十四五"以 来,财政政策始终保持积极取向,力度更加给力,工具更加丰富,发力更加精准,时机更加灵活。其中 包括: "十四五"以来,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今年进一步提高到4%;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 19.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财政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综合运用政府债 券、税收 ...
“十四五”期间财政政策有何特点?下一步如何发力?财政部回应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20:45
"十四五"期间财政政策有何特点?下一步如何发力?财政部回应 中新网9月12日电(记者 石睿)过去4年,我国经济实现了平均5.5%的增速,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 30%左右。 比如,更加注重促进微观经济循环,通过支持地方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发行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和收 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畅通地方和企业资金链条,打通循环堵点。 再比如,加强财政与货币等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今年专门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为大型商业银 行注入资本金,预计可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 蓝佛安强调,财政政策统筹考虑防风险和促发展,始终留有后手,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他进一步介绍,一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变,这决定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盘始终是坚实稳固的。 二是这些年我们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宏观调控经验,政策工具不断丰富,逆周期、跨周期调节能力大大增 强。三是随着重点领域风险防范的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以及存量风险逐步消化,财政应对未来挑战更 有底气、更加从容。 财政政策从积极到更加积极,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 量。 9月12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底气、从容;信心、优势!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央视网· 2025-09-12 17:27
央视网消息:9月12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财政政策 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具有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十四五"时期,财政宏观调控实现了很多新的突破。 "十四五"以来 财政政策工具更加丰富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十四五"以来,财政政策始终保持积极取向,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力度上更加给力,"十四五"以 来,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2025年进一步提高到4%。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 亿元,财政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 财政政策发力更加精准 财政政策出台时机更加灵活 此外,财政政策出台时机更加灵活,抓住时间窗口,确保早落地、早见效。 蓝佛安介绍,"十四五"以来,财政政策工具更加丰富。综合运用政府债券、税收、财政贴息、专项资金等工具,强化与其他宏观政策协同,放 大政策乘数效应。比如创造性发行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两重""两新",支持全方位扩大内需。 不仅如此,财政政策聚焦畅通经济循环,发力更加精准。比如一次性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帮助地 ...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重磅发声
金十数据· 2025-09-12 16:12
过去4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 介绍了"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效。 以下是发布会的要点整理: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据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十四五"时期,国家财政实力大大增强,收入"蛋糕"越来越大,全国一般公 共预算收入预计达到10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约19%。支出强度前所未有,全 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五年预计超过13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更多"真金白 银"投向了发展大事和民生实事。 财政部门将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加 强对形势的前瞻研判,做好政策储备,主动靠前发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十四五"时期,财政宏观调控更加积极有为,财政政策进一步增强与经济情景 的适配性,从积极到更加积极,战略上更加主动、战术上更加精准,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 力量。一方面,强化逆周期调 ...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最新发声,未来财政政策空间依然充足
新浪财经· 2025-09-12 15:55
财政政策力度与工具 - "十四五"期间财政政策力度加大 赤字率从2.7%提高到3.8% 今年进一步提高到4% [1] - 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 [1] -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返税超10万亿元 [1] 财政政策空间与调控能力 - 财政政策统筹防风险与促发展 未来发力空间充足 [2] - 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财政运行基本盘坚实稳固 [2] - 宏观调控经验积累 政策工具丰富 跨周期调节能力增强 [2] - 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机制健全 存量风险逐步消化 财政应对挑战更有底气 [2] 消费刺激与就业外贸支持 - 继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落实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5] - 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贴息 两项贴息政策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 [5] - 全力支持稳就业稳外贸 [5] 政策方向与结构性措施 - 把做强国内大循环摆到更突出位置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 [6] - 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保障改善民生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5] - 优化新增储备财政政策 扩大总需求 建议赤字率4.0%基础上追加预算 [6] - 建议纾困救助外贸等受损行业 优化化债政策 启动新一轮有效益投资 [6]
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3222亿美元 专家: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推动当月外汇储备规模上升
金融时报· 2025-09-08 08:32
外汇储备规模变化 - 截至2025年8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33222亿美元 [1] - 较7月末上升299亿美元 升幅0.91% [1] - 外汇储备余额刷新2016年1月以来新高 [1] 规模上升原因分析 - 美元指数重回下跌态势导致非美元货币对美元升值 [1] - 全球金融资产价格总体上涨产生正估值效应 [1] - 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预期和宏观经济数据变化影响 [1] 经济基本面支撑因素 - 中国经济根基稳固 优势突出 潜力巨大 [1] - 对外贸易区域布局日益多元化 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1] - 人民币资产对国际资本吸引力不断增强 [1] 政策与能力建设 - 拥有丰富的宏观调控工具和充裕的政策空间 [1] - 充分挖掘内需潜力的有力支撑 [1] - 防范化解各种冲击的能力继续提升 [1]
加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对话中央财经大学校长马海涛
经济日报· 2025-09-07 06:08
财政政策基调调整 - 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 是2008年以来首次重大基调调整 旨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针对总需求不足问题精准施策 [2] - 政策工具和力度优化升级 赤字率设定在4%左右 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 同时计划发行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和4.4万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3] - 政策通过扩大国债和专项债发行规模强化资金供给 并向新基建、民生、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倾斜 [3] 财政空间与债务安全 - 突破3%赤字率警戒线是基于功能财政理念 核心关注点在于稳定物价、提升产出水平和实现充分就业 而非年度预算平衡 [5][6] - 中国政府负债率为90.12% 显著低于G7国家平均值127.42% 显示债务水平处于国际较低区间 [7] - 特有财政金融体制确保政府债券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认购 避免募集失败和流动性紧张 政府可通过调节金融市场控制债务资金流向 [8] 政策协同与实施路径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需加强协同 通过合理安排债券发行带动社会投资 同时利用货币政策工具为财政扩张提供空间 [4][13] - 政策需兼顾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加强预期管理 并与区域、产业政策协调以提升效力 [13] - 政策实施需处理年度预算与跨周期平衡、功能财政与平衡财政、经济建设与民生支出三大关系 [19] 微观层面影响 - 企业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制造业技术改造获得现金流支持 纾困政策和融资担保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11] - 居民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消费券等措施释放消费潜力 民生领域支出增强教育、医疗、养老保障 [12] - 就业补助和技能培训政策稳定就业市场 2025年上半年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健康三类民生支出合计约5.7万亿元 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3% [24] 政策成效与未来重点 - 2025年上半年科学技术支出4790亿元 同比增长9.1% 中央财政安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118.8亿元 同比增长14.5% [24] - 下半年需加快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发行 在稳就业、促消费、扩投资领域出台增量措施 支持"两重""两新"工作 [25] - 重点任务包括用足财政政策空间强化逆周期调节、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效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防范风险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