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
搜索文档
两位顶尖学者把脉中国经济!房地产不是绝症,这样做就能快速反弹
搜狐财经· 2025-11-17 13:49
最近投资圈都在聊一个话题:中国经济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暖?房地产会不会拖垮全局? 10 月 29 日毕盛投资三十周年论坛上,两位大佬的对话给出了答案 , 新加坡前首席经济学家、毕盛投资(上海)主席陈光炎,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朱天,罕见达成共 识, "当前经济下行的核心不是结构性绝症,而是房地产调整引发的 "抽筋",只要稳住地产、激活需求,反 弹就能来。" 两位学者拿数据、举实例,把复杂的经济逻辑讲得明明白白, 陈光炎每年来中国四五次,观察经济有个独特的 "微观视角"。前些年经济景气时,他去上海的高端海 鲜餐厅,门口排着长队,包间全满, 后来再去,不少海鲜店关了门,隔壁人均几十块、送米饭泡菜的韩餐馆却挤得转不开身。 "这就是房地产下滑带来的连锁反应。" 陈光炎一句话点透,他算过一笔账,房地产对中国 GDP的直接 和间接贡献最高能到六成,这么大的板块降温,整个经济自然会跟着慢下来。 2015 年,上海一套 80 平米的不错地段公寓,价格和纽约同类房源差不多,都是一百二三十万美元,但 当时上海人均 GDP 只有纽约的五分之一。"泡沫确实不小,但调整带来的冲击也超出预期。" 我认识一位在杭州做建材生意的老板,2021 ...
日本央行为何对加息如此谨慎?白川方明谈潜在原因
第一财经· 2025-10-24 10:08
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立场 - 日本央行对加息持谨慎态度,主要考量是核心通胀率仍低于2%以及特朗普关税政策带来的经济与通胀不确定性[1] - 日本过去三年间通胀率始终高于2%,但央行谨慎态度源于对金融市场积累的风险头寸未知,担心引发负面反应[3] - 日本政策利率在过去30年间始终维持在零利率水平,央行对潜在负面反应心存畏惧[3] 日本当前经济数据与政策影响 - 日本最新通胀率为2.7%,政策利率为0.5%,实际短期利率深陷负值区间[4] - 随着高市早苗出任日本首相,市场对日本央行加息的预测时点进一步推迟[4] - 日元贬值引发通胀并削弱实际潜在收入,这是消费持续疲软的原因之一,日本央行需要逐步调整利率[3] 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根本原因 - 日本过去30年增长低迷的根本原因并非通缩,而是人口持续下降以及经济和社会对外部环境变化(如全球化与技术变革)的适应过程[4] - 日本“人均劳动者对应GDP增速”其实高于美国,但通缩仍被视为关键问题[4] - 解决方案常被导向“大量放水”或“大规模化宽松”,但中国应当回到供给侧去看问题[4]
先涨价再返补贴:国补的迷局与博弈
36氪· 2025-09-24 12:09
补贴政策规模与市场影响 - 2025年1-8月“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9万亿元,惠及超3.2亿人次,其中汽车以旧换新超730万辆,家电超1.1亿台,手机等数码产品购新超7400万件 [1] - 补贴在部分品类总销量中占比较高,乘用车补贴销量占比34.6%,手机补贴销量占比约30%,但补贴消费仅占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906亿元的5.8% [1] - 从6月开始,多省调整补贴政策,部分地区资金见底,流程变得繁琐,导致补贴出现“抢不到、用不上”的局面 [1] 补贴资金设计与分配机制 - 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池来自超长期特别国债,年度规模约3000亿元,资金按批次脉冲式分配(1月810亿、4月810亿、7月690亿、10月计划690亿) [2] - 资金采用央地共担机制,中央承担90%,地方配套10%,东中西部中央承担比例分别为85%、90%和95%,中央额度用完后超出部分由地方承担,年末未用完额度收回中央 [2] - 资金分配体现一定扶助性,例如陕西2025年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75亿,占全国2.5%,略低于人口占比(≈2.81%)、高于社零占比(≈2.24%) [4] 政策执行挑战与企业应对 - 政策执行中出现套利行为,如“零公里二手车”骗补案例,国家为此设计复杂流程(资格获取-交易下单-信息核验-旧物回收/车辆注销-资金结算-后台审计)以提高可控性 [4] - 为减轻商家压力,政策明确不得以“垫资能力”为由限制参与,并推广预拨付模式,使电子化核销与直减成为主流,这对中小商家有利 [4] - 企业家被挤压在地方政府维系高产能与国家限制价格战的夹缝中,同时面临消费补贴的波动性 [17] 补贴的产业政策属性与国际对比 - 中国“以旧换新”补贴聚焦耐用消费品产业链(汽车、家电、家装、数码),核心逻辑是“以消费带动制造”,通过释放需求消化库存、保障开工率、稳定产业链,本质是产业补贴 [7][11] - 与国际普遍扶持本地小微服务业的消费券不同(如新加坡CDC Vouchers、北爱尔兰高街计划),中国补贴对CPI和餐饮就业几乎无拉动,但对产能利用率和上游订单传导效应更明显 [7][9][11] - 补贴资金被汽车消费迅速消耗,1-8月汽车以旧换新超730万辆,单车补贴1.3万–2万元,总额约949亿–1460亿元,成为补贴中的“资金黑洞” [13] 补贴的行业影响与结构性矛盾 - 补贴品类向汽车和白色家电倾斜,因二者产业链最完整、最本土化,能直接带动中上游制造业开工和就业稳定,而手机等数码产品二手机市场更具全球化,本土受益有限 [13] - 大型耐用品交易留下完整证据链(如汽车票据、家电序列号),使财政补贴更易追溯和考核,体现了对可验证性的追求 [14] - 补贴导致需求透支,汽车销量增速从3月的+38.0%回落至8月的+7.5%,且资金几乎未流向接触型服务业,对餐饮、休闲等就业带动有限 [14] - 持续补贴维持高产能,短期稳定产业,但可能加剧出口依赖和对外贸易摩擦,掩盖产能泡沫风险 [14][17]
“反内卷”助力A股市场良性循环
证券时报网· 2025-08-06 15:29
"反内卷"政策背景与脉络 - 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内卷式"竞争成为制约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障碍 [1] - 2024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明确提出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其纳入宏观经济治理框架 [2] - 2025年政策加速推进,3月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明确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2] 政策体系与实施特点 - 法律层面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禁止低于成本的恶性价格战等无序竞争行为 [3] - 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要求保障休息休假权益 [3] - 产业政策领域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推动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3] - 中央统筹与行业自律相结合,鼓励行业协会和企业通过自律公约等方式主动调整 [4] 本轮"反内卷"的主要特征 - 覆盖范围更广,同时应对传统行业的"需求不足"问题和新兴行业的"供给扩张"问题 [5] - 传统行业如钢铁、水泥等领域着力解决需求萎缩和产能过剩,新兴行业如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应对产能过剩和恶性价格战 [5] - 短期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或实施限产减少供给,长期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5] "反内卷"对A股市场的影响 - 通过优化产业供需结构改善A股市场基本面,类似2015年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效果 [7] - 产能扩张带来的竞争"内卷"导致价格、消费低迷,"反内卷"或将成为供需格局改善的长期因素 [7] - 制造业产能收扩和杠杆涨落形成完整周期循环,政策促进经济回暖后产能利用率修复 [8] 行业供需结构与投资机会 - 传统行业产能利用率普遍上行,新兴产业在激烈竞争下产能利用率下滑 [9] - 国内企业在长周期(技术)和短周期(库存)领先,中周期(产能)仍有提升空间 [10] - "反内卷"政策利好化工、有色、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上游材料和中下游新兴产业 [10]
未名宏观|2025年6月进、出口点评——日内瓦会谈效果显现,中美贸易降幅明显收窄
经济观察报· 2025-07-23 17:36
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 2025年6月中国进出口总额5356亿美元,同比增长3.9%,其中出口3251.8亿美元(+5.8%),进口2104.1亿美元(+1.1%),贸易顺差1147.1亿美元 [1] - 出口增速较前月上升1.0个百分点,进口增速由负转正主要受基数效应影响(2024年6月进口同比-2.4%)[1][6] 出口结构分析 - 对美出口同比-16.13%,但降幅较前月收窄18.39个百分点,主因日内瓦会谈缓解超高关税问题 [4] - 对东盟出口保持高增长(+16.82%),对欧盟出口增速小幅回落至7.59% [4] - 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59.67%(1940.23亿美元,+8.24%),其中集成电路出口172.19亿美元(+24.2%),汽车出口107.5亿美元(+23.08%)[5] - 传统产品出口持续下滑,箱包(-7.1%)、鞋靴(-4.0%)连续两年负增长 [5] 进口结构分析 - 从美进口同比-15.5%,降幅收窄2.6个百分点,从日本进口增速显著回升至10.86%(基数效应驱动)[6] - 大宗商品进口分化:1-6月铁矿砂(-3.0%)、原油(+1.4%)、煤炭(-11.1%)、钢材(-16.4%)[7] - 粮食进口累计同比下降25.4%,但降幅收窄4.3个百分点 [7] 外部需求环境 - 主要贸易伙伴制造业PMI改善:美国52.9(荣枯线上)、日本50.1(2022年10月以来首次扩张)、欧元区49.5(仍收缩但高于2024年均值)[3] - RCEP协议持续释放外贸红利,出口结构优化支撑东亚贸易 [8] 行业趋势展望 - 出口面临三重挑战:欧美政权更迭带来政策不确定性、全球关税壁垒上升、贸易保护主义加剧 [8] - 进口复苏动能:国内稳经济政策发力拉动内需,但房地产低迷抑制大宗商品进口 [8]
股市温和上?,债市情绪偏弱
中信期货· 2025-07-11 08: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股指期货:震荡 [6] - 股指期权:震荡 [6] - 国债期货:震荡 [6][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股指期货延续温和上⾏态势,受地产政策预期、反内卷与供给侧预期、银行保险高股息吸引资金等因素影响,短线高度与大金融板块持续性有关 [6] - 股指期权维持谨慎,标的表现偏强但投资者情绪谨慎,操作建议备兑为主并适当叠加买入认沽构建领口 [2][6] - 国债期货债市情绪偏弱,受权益市场压制和资金面收敛影响,后续关注央行操作,短期以震荡思维应对 [2][6][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观点 - 股指期货:IF、IH、IC、IM当月合约基差及当月与次月合约价差有环比变化,总持仓也有变动;盘面地产、保险等领涨,因政治局会议临近、反内卷等逻辑;涨停家数中等偏低,大金融行情有分流作用;操作建议观望 [6] - 股指期权:上证50指数上涨,上证指数突破3500点,期权量能变动不大,波动率窄幅抬升且斜率放缓,持仓量PCR冲高、比值PCR探底,投资者情绪谨慎,操作主线备兑 [2][6] - 国债期货:T、TF、TS、TL当季成交量、持仓量有1日变动,跨期、跨品种价差及基差有1日变动;央行开展900亿元7天期逆回购,当日有572亿元逆回购到期;国债期货全线下跌,受权益市场和资金面影响;操作上趋势策略维持震荡,套保关注基差低位空头套保,基差策略关注基差走阔,曲线策略中期做陡曲线赔率更高 [6][7] 经济日历 - 2025年7月7日17:00欧元区5月零售销售年利率前值2.3%,预测值1.2%,公布值1.8% - 2025年7月9日9:30中国6月CPI年率前值 -0.1%,预测值0,公布值0.1% - 2025年7月9日9:30中国6月PPI年率前值 -3.3%,预测值 -3.2%,公布值 -3.6% [9] 重要信息资讯跟踪 - 美联储6月会议纪要显示,与会者对货币政策前景看法不一,部分人愿考虑下调政策利率,部分人认为今年不下调,还有人认为当前利率目标区间可能距中性水平不远 [9] - 商务部回应中国开展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专项行动,同时依法依规审查相关出口许可申请 [10]
6 月乘用车零售数据良好,多家公司发布预盈公告
搜狐财经· 2025-07-10 16:16
市场表现 - 昨日市场一度逼近3500点 虽挑战失败但与上周五不同 [1] - 超过4200家公司上涨 全行业普涨 仅银行板块下跌 [1] - 科技领域AI算力基础设施和新能源光伏领涨 光模块+光伏组合表现亮眼 [1] 行业动态 - 科技板块中工业富联 华工科技等公司被提及 [2] - 新能源板块中海大集团 大金重工等公司被提及 [2] - 光伏板块被单独列为领涨领域 [1][2] 市场趋势 - 冲击3500点过程中供给侧发力 消费内需和科技板块酝酿蓄势 后续潜力可观 [1] - A股和港股在全球市场具有价格优势 未进入高估区域 [1] 热点新闻 - 香港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 [1] - 七部门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 [1] - 6月乘用车零售数据表现良好 [1] - 多家公司发布预盈公告 [1] 交易数据 - 今日无大额限售解禁 [1]
【笔记20250702— 债市也需“反内卷”】
债券笔记· 2025-07-02 19:37
债市动态 - 资金面均衡宽松,长债收益率微幅下行 [1] - 央行公开市场净回笼2668亿元,开展985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到期3653亿元 [2] - 资金价格回落,DR001报1.36%,DR007报1.51% [3] - 10Y国债利率早盘平开于1.6425%,最低下探至1.6345%,尾盘回升至1.64%附近 [4] 债市供需与利差 - 30Y-10Y国债利差维持20BP,50Y-30Y利差从20BP压缩至10BP,显示市场对超长期限债券的追捧 [5] - 辜朝明指出中国10Y国债利率降至1.6%反映资产负债表衰退,借贷意愿下降导致银行增持国债 [5] 市场交易数据 - 10Y国债活跃券250011收盘利率1.6400%,日内波动范围1.6345%-1.6420% [6] - 10Y国开债250210收盘利率1.7130%,日内下跌0.45BP [6] - 30Y国债2500002收盘利率1.8470%,日内下跌0.30BP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