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式创新

搜索文档
李善友教授重磅新课|为竞争建模:拆解价值网,重构创新维度
混沌学园· 2025-07-24 16:04
核心观点 - 63%的企业因困于主流价值网而失败,选择边缘价值网的企业成功率高达37% [1] - 企业竞争本质是价值网之间的较量,而非单纯产品或技术比拼 [1][8] - 李善友教授提出「一思维・创新三阶法」:建模型、找单点、刷理念,帮助破解竞争困局 [2][14] 价值网理论 - 企业失败主因是价值网束缚而非技术或管理问题,诺基亚功能机时代的管理优势反成智能机转型枷锁 [5][6] - 竞争主体是价值网而非企业,拼多多通过"社交电商+低价大众市场"价值网颠覆淘宝的"搜索电商+主流市场"价值网 [8][9] - 颠覆式创新源于新技术与新市场组合,如华为通过"技术升级+消费者市场"新价值网突围 [10][19] 课程方法论 - 创新三阶法: - 建模型:用极简二维建模法分析技术(人才/能力/资源)与市场(人群/场景/需求)组合 [14][28] - 找单点:颠覆式创新始于边缘市场,案例包括联想手机困局与华为突围 [17][18][19] - 刷理念:以"价值创造"替代"打败对手"思维,跳出短期竞争泥潭 [20][21] - 错位竞争两段论:先通过破坏性创新(边缘技术×小众市场)验证,再升级为颠覆式创新(供给侧升级×大众市场) [28] 行业案例 - 硬盘行业与手机行业证明技术变革时,原价值网领先者易被颠覆 [7] - 诺基亚功能机管理优势阻碍智能机转型 [6] - 拼多多价值网颠覆淘宝 [9] - 华为通过新价值网组合突破运营商定制机市场 [10] 目标受众与价值 - 适合企业决策者、创业者、创新管理者及认知升级者 [27] - 提供价值网络定位法与错位竞争策略,强调独立小机构验证创新以规避组织依赖 [28] - 课程目标是从被动应对竞争转向主动设计竞争,重新定义战场 [30][31] 课程背景 - 李善友教授深耕创新理论10年,曾引入"第二曲线"、"第一性原理"等概念 [29] - 课程基于克里斯坦森颠覆式创新理论,提出「技术-市场」二维模型揭示竞争本质 [21] - 强调信息爆炸时代需建立价值网思维,避免诺基亚、柯达式认知局限 [32][33]
别逼自己扮“大厂”了,真的会出事
36氪· 2025-07-22 07:26
大厂现状分析 - 互联网大厂陷入外卖业务价格战,京东、美团、阿里Q2预计总投资额达250亿元,导致财报承压,美团股价单日跌超4%,阿里京东股价创阶段新低 [2] - 大厂面临战略摇摆、管理层冗余、绩效导向压制创新等问题,离职信反映组织生态失调 [3][4] - 规模不经济现象显著,业务扩张导致协调效率下降,福特案例印证大厂管理难题 [5] 大厂病的经济学解释 - 颠覆式创新理论指出大厂易忽视新兴技术(如新能源汽车),百度因搜索业务优势错失移动互联网转型 [7][8] - "性能过度供给"理论揭示用户需求阈值限制技术升级空间,DEEPSEEK等新技术冲击传统大厂 [8] 中厂成功案例与策略 - 携程Q1营收增长16%,净利润43亿元,利润率31%,专注OTA主业并围绕酒旅投资(华住、途牛等),净现金储备929亿元 [11][13][14] - 中厂AI布局聚焦应用层变现,美图AI修图功能推动2023年收入增29.3%,净利润增233% [15] - 组织管理采用小团队矩阵模式,携程2015年扁平化改革提升决策效率 [14] 中厂与大厂模式对比 - 中厂特征:垂类深耕(携程)、现金流稳定(携程净现金929亿元)、不盲目跨界 [11][13][14] - 大厂调整方向:阿里回归淘天、腾讯退出部分被投企业,收缩烧钱业务 [17] 行业转型建议 - 避免模仿大厂烧钱模式,每日优鲜因前置仓激进扩张导致履约费用占比超25%,最终退市 [9] - 战略应聚焦产品本质与客户需求,警惕"伪创新",控制管理成本与会议流程 [16][17] - 中厂活法核心:务实盈利(美图)、组织精简(携程)、创新精准(知乎AI搜索) [15][17]
别逼自己扮“大厂”了,真的会出事
混沌学园· 2025-07-21 17:48
大厂困境 - 互联网大厂陷入外卖业务价格战 京东、美团、阿里Q2预计投入250亿元 导致美团股价单日跌幅超4% 阿里京东股价同步创阶段新低 [3] - 大厂内部管理问题凸显 阿里被离职信指出战略摇摆、绩效压垮创新、管理层冗余 百度被批评存在协同困难、形式主义加班等问题 [4][6] - 经济学原理揭示大厂病根源:规模不经济导致管理效率下降 创新者窘境使大厂易忽视颠覆性技术 [8][11][12] 中厂生存策略 - 携程Q1营收增长16% 净利润43亿元 净现金储备达929亿元 通过专注OTA主业和酒旅业务实现稳健发展 [21][24][26] - 组织管理采用扁平化矩阵模式 2015年改革后划分为无线/酒店/旅游等独立事业部 提升决策效率 [25] - AI布局聚焦商业变现 美图AI修图功能推动2023年收入增29% 知乎开发AI搜索产品强化内容生态 [27][28][29] 行业模式对比 - 每日优鲜模仿大厂烧钱模式失败 2018-2020年履约费用占比超25% 2023年从纳斯达克退市 [16] - 中厂核心特征:垂类领域领先但不追求全面碾压 通过主业深耕+现金流管控实现自我造血 [20][22][35] - 大厂开始战略收缩 阿里回归淘天主业 腾讯减持被投企业 反映行业从扩张转向效率优先 [33] 发展路径启示 - 创业公司应避免盲目复制大厂架构 警惕伪创新和过度考核 需聚焦产品本质与真实需求 [34] - 成功中厂共性:业务切口小而深 管理成本可控 战略不漂移 体现"节制型长期主义" [36] - 行业生态可能从"唯规模论"转向健康中厂模式 强调务实盈利与精准创新 [31][36]
对话中科创星李浩:硬科技投资要挖掘原始创新,找到愿意和技术“打交道”的企业|科创资本论
第一财经· 2025-07-20 14:04
科创板与硬科技投资 - 科创板定位日益清晰,支持硬科技企业发展,构建与科技创新匹配的金融体系是当前重要任务[5] - 科创板设立后硬科技从无人问津到受重视,中科创星2013年创立时硬科技投资被视为"啃硬骨头"[8] - 资本市场对硬科技支持升级,去年"科八条"30余项措施落地,今年推出科创板"1+6"改革措施[9] 未盈利企业上市 - 科创板"1+6"改革将未盈利科技型企业全部纳入科创成长层,创业板也激活未盈利企业上市标准[9][10] - 未盈利企业上市预期稳定,需二级市场联动支持,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和创业板第三套标准是关键举措[10] - 政策调整改变一级市场投资预期,机构更愿长期支持亏损企业,形成可持续投入生态[11][12] 投资策略与标准 - 中科创星投资决策更关注企业是否做正确的事,而非盈利情况,重视创新对产业的正外部性作用[13] - 硬科技投资聚焦原始创新,分为渐进式创新和颠覆式创新,后者如量子计算能改变规则[14] - 中科创星加大颠覆式创新项目支持,设立存续期8年的先导创业投资基金,计划年底完成募集[15][16] 科创债与募资渠道 - 科创债新政允许股权投资机构发债募资,中科创星近一个月发行4亿元科创债券[6][18] - 科创债拓宽创投机构融资渠道,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核心技术企业[19] - 2024年上半年IPO受理177单超去年全年,北交所占65%,一级市场现回暖迹象[18] 行业数据与案例 - 中科创星累计投资孵化超500家硬科技企业,2024年已投资光电芯片、生物医药等领域80余个项目[7] - 中科创星主导投资案例包括中科微至(2021年科创板上市)、卫蓝新能源、智元机器人等[8] - 先导创业投资基金聚焦人工智能、光电芯片、生物医药等重大先导产业[6][15]
周鸿祎:颠覆就是马后炮的总结
创业家· 2025-07-08 18:07
颠覆式创新 - 颠覆式创新更多是理论总结而非实践指导 实际创新过程中应聚焦用户需求而非刻意追求颠覆或对标同行 [1] 消费重构精选课 - 课程定位为国内首场中日消费领域顶级实战培训 聚焦方法论拆解与本土化路径 [2] - 师资包括日本消费研究权威三浦展 萨莉亚前社长 明治食品爆款打造专家 [2] - 课程内容涵盖日本30年消费周期经验转化 效率提升 需求重塑 资本运作三大模块 [2] 课程安排 - 时间定于8月7日至9日 地点在上海 [4] - 定价策略采用早鸟优惠 原价12800元/人 7月15日前报名享23%折扣至9800元/人 [3]
龙门架下造船忙——广东船舶制造业一线走访记
新华网· 2025-07-02 16:27
行业整体表现 - 广东省1月至5月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2.5%,手持订单增长29.3% [1] - 2024年全省新承接船舶订单量634.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0.7%,手持订单1127.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7.1% [3] - 广州作为全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已形成完整船舶制造产业链 [3] 重点企业动态 广船国际 - 手持订单90余艘,80%为高技术、高附加值绿色船型,排期至2028年 [2] - 近期开工建造全球载车量最大的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总长230米) [2] 黄埔文冲 - 1至4月经营承接超137亿元,同比增长111% [2] - 手持气体船订单16艘,开工建造国内首艘25000方氨双燃料LPG/液氨运输船 [2] 广州海工 - 研制出全球领先的无轴轮缘电力推进系统,订单激增导致生产排期超一年 [3] - 兆瓦级推进器出口打破国际垄断,带动远洋渔业加工船订单增长 [3] 技术创新方向 - 行业聚焦"深海、绿色、智能"领域,发展LNG双燃料、氨双燃料等新能源船型 [2][3] - 无轴推进技术实现船舶动力系统革新,类比航空领域喷气式发动机替代螺旋桨 [3] 区域发展策略 - 广州定位海洋创新发展之都,通过颠覆式创新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 [2][3] - 产业链协同优势在中小型气体船领域形成技术自主化突破 [2]
李善友:纯粹就是不藏私
混沌学园· 2025-06-12 15:33
创业与教育理念 - 李善友受王东岳哲学影响,从互联网思维深入探讨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非连续性创新[9] - 2015年赴斯坦福访问学者期间萌生创办"没有围墙的互联网大学"的构想,受斯坦福教育模式启发[11][14] - 从商学院转向跨学科学习(哲学/物理学/生物学),在斯坦福后山获得创办教育机构的灵感[15][16][17] 学术机构演变 - 混沌大学最初定位为创新教育平台,2017年升级为大学形态[21] - 2020年因政策调整更名为混沌Academy,致敬柏拉图学园理念[22][26] - 机构核心思想演进:从创业创新→认知科学→哲科思维,最终锚定古希腊哲学体系[26] 知识创造方法论 - 采用"智慧流"理念,强调知识输出促进新思想产生(类比资金流动原理)[34][35] - 借鉴宫崎骏创作模式,主张让学问自然引导研究进程而非预设边界[37][38][39] - 开源思维应用:通过完全表达倒逼能力提升,形成创新文化正循环[40][41] 创业者成长建议 - 纯粹性培养需通过同类人群的共振实现能量涌现[43][44] - 商业实践中需平衡"道"与"术",通过正反馈机制强化纯粹性[45][46] - 历史转折期通过纯粹共同体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现象[47] 教育理想实践 - 参照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模式,构建学者自由研究环境[18] - 效仿圣塔菲研究所,推动交叉学科研究平台建设[19] - 教育目标聚焦于支持学者纯粹学术探索,摆脱职称/经济束缚[20]
巨头麦肯锡裁员10%:人类最聪明的大脑,也要被AI“优化”了?
36氪· 2025-06-11 15:30
华为管理变革案例 - 1998年华为内部管理混乱,产品交付率不足50%,任正非斥资20亿元聘请70名IBM顾问进行管理变革,顾问每小时收费300-680美元[1][25] - IBM为华为实施IPD、ISC等八大系统性管理变革,持续5年总花费超40亿元,奠定现代管理基础[25][26][27] - 1997年华为已跻身中国电子百强前十,但快速扩张导致大公司病[24][25] 咨询行业发展历程 - 1926年芝加哥大学教授詹姆斯·麦肯锡创立公司,1937年马文·鲍尔将其转型为现代管理咨询公司,建立职业标准[11] - 1963年BCG创立并开发BCG矩阵等战略工具,1973年贝恩咨询成立并强调结果导向[11][12] - 上世纪60-80年代诞生波特五力、7S模型等经典分析框架,成为商学院核心课程[12][14] 麦肯锡现状与挑战 - 过去18个月裁员超10%,员工从45100人降至40000人,逆转扩张计划[1][2] - 2023年营收160亿美元但未公布2024年数据,新晋合伙人仅200名为多年最低[6] - 2024年因阿片类药物咨询和南非行贿案累计支付7.72亿美元罚款[6] 行业薪酬与人才 - 2023年麦肯锡MBA起薪19.2万美元,本科11.2万美元,加奖金可达26.7万/14万美元[17] - 合伙人年收入数百万美元,远超加州家庭收入中位数76190美元[17][18] - 招聘难度评级3.9/5.0,偏好哈佛/牛津等顶尖院校复合型人才[20] 行业衰退原因 - 信息过剩下通用知识框架失效,AI工具取代基础分析工作[30][34] - 项目均价2015-2020年下降15%-20%,客户倾向短期针对性项目[29] - 硅谷银行风险评估失败、赫兹网站开发丑闻等案例损害公信力[32][33] 历史对比与转型 - 1990年代德隆集团花费100万美元购买麦肯锡番茄市场报告,当时信息稀缺[22] - 2008年后咨询预算缩减,麦肯锡"新常态"概念成最后全球性商业引领[28] - 埃森哲2023年裁员1.9万人同时投资30亿美元AI领域[6]
重回主航道,OPPO做对了什么?
远川研究所· 2025-05-29 20:27
OPPO造芯计划与战略调整 - OPPO于2020年启动自研芯片计划"马里亚纳",先后发布NPU芯片"马里亚纳X"和蓝牙音频SoC"马里亚纳Y",下一代SoC架构设计于2022年中完成 [1] - 2023年OPPO突然终止造芯计划,主要因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萎缩导致芯片研发投入难以为继,该决策使公司获得更健康现金流和抗风险能力 [1] - 造芯计划终止半年后,OPPO通过搭载联发科潮汐架构的AI手机Find X7系列迅速收复市场,2024年一季度国内市场份额重回第三 [2] 智能手机行业变革与竞争策略 - 2017年起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首次出现出货量下滑,消费者换机周期从12个月延长至24-26个月,行业进入零和博弈阶段 [4] - 市场集中度提高使价格战回报率下降,竞争重点转向长期竞争力构建,OPPO将造芯作为长期能力建设手段 [4] - 手机研发本质是"系统集成",需软硬件协同提升用户体验,而非单纯追求零部件自产,ASML光刻机85%零部件外购但系统集成良率达90% [4] OPPO产品创新路径与成果 - 公司采取"系统性持续迭代"创新策略,Find X8 Ultra的"LUMO凝光影像系统"需光学/影像/显示多模块协同 [6] - Find N5折叠手机通过3D打印钛合金等技术创新将厚度压缩至8.93mm,重量降至229g,首销日刷新多平台折叠屏销售记录 [7][9] - 2024年OPPO在全球6个市场600美元以上价位段份额前三,墨西哥400-500美元市场第一,平均售价仅次于苹果 [9] 科技行业失败经验与战略抉择 - SpaceX通过"快速失败快速学习"模式,星舰首次爆炸后完成超1000处改进,试飞达9次 [11][12] - 诺基亚因坚持电阻屏技术、放弃安卓联盟等系列决策错误导致转型失败,凸显战略抉择重要性 [13] - OPPO在2011年功能机转型期自担损失处理220万部库存功能机,维护供应链关系为智能机发展奠定基础 [15] 企业长期主义经营哲学 - OPPO坚持"本分"价值观,认为正确道路需不计代价坚持,错误路径需果断放弃,参考乔布斯快速修正AppStore决策案例 [17][19][21] - 公司经营保留"古典"特质:重视合作伙伴共赢、清醒认知能力边界、尊重技术发展周期 [15] - 系统性创新能力沉淀使OPPO在中高端市场建立话语权,技术实现基于对用户体验的独特洞察 [9][15]
下一个极氪001,要回到吉利里找
新浪财经· 2025-05-11 11:10
极氪人事与战略调整 - 极氪内部紧急发布高管人事调整通知,吉利汽车发出纽交所私有化极氪汽车的邀约 [1] - 极氪智能座舱团队将合并入吉利集团中央研究院,下沉市场引入合伙人模式 [3] -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提出《台州宣言》,极氪闪电式整合领克,体现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决心 [3] 销量与目标完成情况 - 极氪科技集团2025年销量目标71万台,1-4月完成率仅23.28% [3] - 极氪品牌目标32万台,完成率17.19%;领克品牌目标39万台,完成率28.31% [3] - 领克燃油车销量占比走高,极氪持续亏损依赖领克现金流 [8] - 领克900插混SUV一小时大订破1万辆,三天破3万辆;极氪001和007销量下滑 [8] 合并与协同效应 - 极氪与领克合并后研发投入预计减少10%-20%,供应链成本下降5%-8%,产能利用率提升3%-5%,行政法务费用降低10%-20% [7] - 合并前双方产品售价交叉导致内部竞争,研发、架构和销售重复投资浪费资源 [5] - 私有化后回归吉利,利于品牌协同运营,避免消费者认知混乱 [8] 美股表现与私有化 - 极氪2024年5月10日纽交所上市,发行价21美元,首日收盘28美元,后续在20-30美元波动 [9] - 私有化邀约发出后股价涨11.51%至25.19美元,总市值较上市缩水33.97亿美元 [9] - 极氪固定资产仅30亿,占总资产不足10%;蔚来、理想、小鹏分别为258亿、221亿、115亿 [9] - 极氪现金流90亿,理想、小鹏、蔚来分别为1000亿、420亿、400亿 [10] 产品与市场表现 - 极氪001曾年销超10万辆,占极氪总销量近一半;2025年3月销量从1.4万辆下滑至0.3万辆 [12] - 极氪007对标特斯拉Model 3,销量过万仅维持三个月 [12] - 极氪整合华为背景技术团队,智能座舱领导人姜军为原华为自动驾驶COO,陈奇为"华为自动驾驶第一人" [13] - 极氪营销战略调整为"直营为主、合伙人模式为辅",补强下沉市场 [13] 行业与竞争环境 - 新能源行业进入淘汰赛阶段,吉利提出"战略聚焦、整合、协同、稳健、人才"五大举措 [4] - 极氪面临小米SU7、智界S7、小鹏P7+等竞品挑战 [12] - 新能源车市场升级为"爆款即生命"的竞争,需持续打造爆款产品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