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转型

搜索文档
WindTalk资管大咖谈|野村东方国际证券肖令君:A股市场与长期投资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 2025-07-11 17:36
A股市场与长期投资 核心观点 - A股当前处于熊转牛初期,估值低位和政策支持构成长期投资基础,在新经济转型与长期资本入市的驱动下,市场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2] A股估值与牛熊周期定位 估值水平与全球配置空间 - 国内视角:A股整体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沪深300指数PE为13倍、PB为1.3倍,万得权益指数PE为19.6倍、PB为1.6倍,股债性价比显著优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 [4] - 历史估值:沪深300的PB处于历史16%-17%分位,万得全A的PB为1.6倍,均处于低位 [4] - 全球视角:A股估值与中国经济总量及贸易地位不匹配,全球资管机构对A股配置比例不足5%,配置空间较大 [4] 牛熊周期:熊转牛初期 - 政策底(2024年9月24日)与市场底(2600至2700点)已明确,当前类似2013至2014年牛市启动前阶段 [5] - 部分热门板块调整幅度接近50%,政策托底与投资者预期修复同步推进,估值低位与资金利率下行支撑长期配置价值 [5][6] 政策逻辑与中日市场对比 政策效果与内需驱动 - 决策层以"扩大内需"为核心,结合供给侧政策(如行业反内卷)与需求端刺激,制度优势凸显 [8] - 扩大消费的核心障碍是收入增长预期疲软,需通过就业支持、资本市场财富效应及消费政策优化(如以旧换新)改善 [8] - 中国储蓄率高,消费占GDP比重与发达国家差距大,长期潜力显著 [8] 中日市场底层逻辑差异 - 中国与日本在经济体量、发展阶段及社会韧性上存在根本差异,中国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重演概率低 [9] - 当前中国处于"新胜于旧"阶段,新能源(光伏全球份额87%、新能源车产销量全球第一)、AI、创新药等新经济成为市场主线 [9] 政策对A股资金面与结构影响 资金面:长期资本与平准基金入市 - 政策着力强化资本市场功能,"国九条"、并购重组鼓励、上市公司分红优化等措施提升资产质量 [11] - 汇金、社保、险资等长期资本入市,中国版平准基金为市场提供"兜底",改善供需关系 [11] - 外资持有A股市值占比不足5%,对比全球资管规模,外资配置空间较大 [11] 结构影响:新经济主导与消费转型 - 政策推动下,A股市场结构向新经济倾斜:新能源、AI算力、机器人等科技成长板块受捧 [12] - 消费领域从物质消费向情绪消费转型,新经济趋势与消费升级是长期主线 [12] 长期投资策略 - 定价优先:当前A股整体估值合理,宽基指数具备长期配置价值,避免追逐短期主题炒作 [14] - 资产配置:合理调配固定收益类与权益类资产比例,抵御A股市场高波动性,长期视角下市场整体呈上涨趋势 [14] - 投资者需以"逆向思维+长期主义"把握新经济与消费升级机遇,通过合理配置与专业管理平滑波动风险 [14]
地缘波折,难阻中国科技突围
东方证券· 2025-06-22 20:15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资本市场韧性超预期,但仍需防范风险;下周中国市场表现或领跑全球主要市场;后市看好中国市场科技主线 [3][5][6] 全球资本市场韧性超预期,但仍需防范风险 - 上周全球资本市场经历压力测试,亚洲主要市场指数普遍上扬,韩国、印度和日本市场涨幅领先,分别上涨 4.4%、1.59%和 1.50%;中国市场表现逊色,上证指数微跌 0.51%,中证 1000 指数下跌 1.74%,北证 50 指数下跌 2.55% [3][14] - 支撑全球市场韧性的核心逻辑是投资者认为中东地缘危机短期内不会失控升级,油价飙升持续性预期被削弱;但当前“僵持但可控”的平衡可能被打破,需警惕潜在风险 [4][14][15] 差异化预判:下周中国市场表现或领跑全球主要市场 - 中国市场上周回调提前释放部分风险,若下周地缘风险升级,对新增利空敏感度趋弱且更抗跌;若局势缓和,情绪修复弹性强于全球市场,预计下周中国市场相对表现或领跑 [5][16] 后市展望:中国市场看好科技主线 - 持续看好中国市场科技主线行情,上周陆家嘴论坛强化资本对科技的长期支持,证监会深化科创板改革,央行上海试点引导信贷投向科技前沿 [6][17] - 投资主线重点推荐科技成长、高股息、供给受限且需求边际改善的周期品 [7][18][20] - 科技成长关注机器人/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创新药/军工/新质生产力等 [7][20] - 高股息优选分红预期稳定的银行、电力、家电龙头 [7][20] - 供给受限且需求边际改善的周期品关注有色稀土、化工细分领域 [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