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难
搜索文档
都市车界|固态电池迎来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充电之痛”终结有望
齐鲁晚报· 2025-10-09 14:44
新能源汽车充电现状与挑战 - 国庆节当天高速公路充电量同比增长41.95%,创历史新高,高速服务区出现新能源车排长队等待充电景象[1] - 国庆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约62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日均约1250万辆,占日均总流量近20%[4] - 截至2023年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820万辆,而公共充电桩仅227.2万台,车桩比例不足1:5,节假日出行高峰期间矛盾尤为突出[6] 应对充电难的措施 - 四川省某新能源公司通过新建、扩建和升级改造增加大功率充电桩,并在全省72处繁忙服务区投放154台移动充电桩[7] - 国网江苏电动汽车公司推出“差异化充电引导策略”,在热门服务区鼓励车主充至70%电量即可领取优惠券,引导“快充快走”[9] - 现有高速公路服务区空间有限,不可能无限扩大,从根本上解决“充电难”需要技术层面的突破[9] 全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家团队开发出阴离子调控技术,解决了全固态金属锂电池中电解质和锂电极之间难以紧密接触的难题[10] - 该技术在硫化物电解质中引入碘离子,形成富碘界面自动填充缝隙,使电极和电解质始终保持紧密贴合[11][12] - 基于该技术制备的原型电池经历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性能依然稳定,远超现有同类电池水平[13] 全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 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预计达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中渗透率约10%,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14] - 多数头部车企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6年实现装车,2027年进入小批量生产[15] - 宁德时代、比亚迪、清陶能源、LGES等公司已启动中试线建设,逐步向百兆瓦-吉瓦级量产导入[16] 全固态电池的应用前景 - 宝马集团首辆搭载全固态电池的BMW i7测试车型启动道路测试,丰田汽车计划于2027至2028年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汽车[16][17] - 全固态电池将使充电时间缩短至10-15分钟,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电池寿命更长且安全性更高,基本消除起火风险[19] - 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对固态电池展现出浓厚兴趣,其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特点可满足特殊应用场景需求[19]
全是人!西湖一天涌入44万人,故宫、九寨沟等约满售罄!高速上14小时挪200公里,有人睡一觉还在原地,有电车车主排队4小时充电
新浪财经· 2025-10-02 16:07
旅游出行需求强劲复苏 - 国庆假期首日全国迎来出行高峰 西湖景区接待客流量44.63万人次 同比增长12.33% [3] - 故宫博物院 九寨沟景区 三星堆博物馆等多地热门景区门票在假期首日及后续多日约满售罄 [8] -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10月1日为国庆中秋假期出行峰值日 [8] 高速公路交通压力巨大 - 9月30日广东省高速公路网单日车流量达1001.36万车次 打破历史峰值并首次突破千万车次大关 [11] - 10月1日0时至18时 监测的74条高速公路700个重要节点流量环比上升67.34% [26] - 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 成渝等区域交通压力较大 部分节点路段出现车多缓行情况 [25][26] 长途自驾出行体验 - 有车主从广州至湖南张家界全程984公里 14小时仅行驶近200公里 [11] - 有家庭从广东佛山至江西赣州正常5小时路程 10小时后仍未驶出广东省界 [15] - 车辆在高速公路上严重拥堵 有车主凌晨3点熄火睡觉 5点多醒来车辆仍在原地未动 [15] 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面临挑战 - 假期期间高速服务区充电桩出现排队叫号现象 等待时间长达1至4小时 [18][20][22] - 有车主在服务区等待3小时充电1小时 为充电共花费4个小时 [20] - 尽管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超过97% 但大城市周边高速公路排队充电现象仍普遍 [23] 交通管理与安全措施 - 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加强指挥疏导和路面管控 紧盯桥梁 隧道 收费站 服务区等关键点位 [26] - 严管"两客一危" 重型货车 面包车等重点车辆 严查酒驾醉驾 "三超一疲劳"等违法行为 [26] - 预计10月2日中长途自驾车流逐步到达目的地 过江通道 省界通道 热门景区周边车流将持续高峰运行 [26]
买了新能源车到哪儿能充电?
北京晚报· 2025-06-12 10:30
新能源车充电现状 - 北京市上月一次性向无车家庭配置11.84万个新能源小客车指标,将带动新能源汽车购置需求[1] - 老旧小区因车位不固定、电容量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车主在家门口安装充电桩的需求[1] - 部分车主因无法安装充电桩采用"飞线"充电,存在安全隐患[2] 政策与执行障碍 - 北京市规定拥有产权车位或长期租赁车位的业主可申请安装充电桩,物业需配合提供相关支持[2] - 实际安装过程中,固定车位使用证明和物业证明成为主要障碍,尤其在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2] 共享充电桩模式 - 海淀区小南庄社区通过共享充电桩和统筹充电时间提高资源利用率,现有30多个固定充电桩服务50多辆新能源车[4] - 社区要求车主签署共享承诺书,通过"结对子"方式协调充电时间[4] - 电力容量限制导致新增充电桩困难,社区电力改造已纳入计划[4] - 安贞里小区通过第三方运营的公共充电桩满足需求,但存在挪车问题[5] 移动充电车解决方案 - 小南庄社区试点两台移动充电车,采用直流快充技术,1小时可完成充电,每度电收费1元[6] - 移动充电车设备成本约10万元,目前商业模式包括直接销售和分账协议两种[7] - 大规模推广需解决设备成本投入和运维问题,老旧小区回收周期较长[7] 停车楼与路侧充电设施 - 中绦胡同停车楼改造后提供22把充电枪,使用率较高并享受免费停车优惠[8] - 北京南站立体停车楼分两期建设62把充电枪,日均服务400台次充电车辆[10] - 丰台区试点路侧充电桩建设,2024年计划在50条道路安装充电设施[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