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无图NOA
icon
搜索文档
高阶智驾“破壁人”来了:13万标配激光雷达,还能「车位到车位」
量子位· 2025-03-12 11:59
核心观点 - 零跑通过全链自研实现高阶智驾技术下放,将激光雷达、200TOPS+算力、端到端智驾模型等配置以12.98万史低价标配在B10车型上,打破行业"高价高体验"与"低价规模化"的割裂格局[2][3][24] - 公司采用"一步到位"策略,直接以城区NOA为高阶智驾起点,后续通过免费OTA升级至车位到车位全场景能力,技术路径跳过中阶直接对标行业领先水平[4][11][35] - 端到端技术实现成本千元级规模普及,通过模仿人类司机数据解决复杂场景博弈问题,同时创新性解决"零违规"痛点,避免系统学习错误驾驶行为[6][12][13] - 硬件方案体现"轻量化"特征:单激光雷达+200TOPS稀疏算力的高通8650芯片实现同级性能,功耗降低50%,并通过舱驾一体域控架构为后续VLA模型上车预留空间[14][15][17][25][26] 技术架构 - 传感器配置:27个传感器组合(1激光雷达+11摄像头+3毫米波雷达+12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采用禾赛ATX实现超低功耗[14][15] - 芯片方案:全球首发高通8650芯片,4nm制程200TOPS稀疏算力,较行业主流英伟达Orin芯片在有效算力相当前提下实现功耗减半[15][18][20] - 架构升级:从LEAP 3.0四叶草架构升级至3.5版本,完成端到端技术体系切换仅用6-8个月,实现智驾与智舱域控一体化[19][25] 产品表现 - 拟人化驾驶:施工区域智能绕行符合交规、转弯路口平顺避让行人电动车、紧急cut-in场景丝滑处理,体现防御性驾驶逻辑[8][9][11] - 成本突破:在单激光雷达+200TOPS算力条件下实现城区NOA,将激光雷达高阶智驾车型价格门槛拉低至13万内[24][28] - 标准定义:将行业高阶智驾标准从高速NOA提升至城区NOA,年内OTA后可达"车位到车位"的领先一代水平[29][35][36] 行业定位 - 技术代际:当前处于次世代阵营(全路段高阶智驾),OTA后锁定领先一代(车位到车位全场景)[32][33][35] - 产业影响:突破渐进式创新路径,通过底层芯片架构级理解实现硬件方案重构,改变主机厂依赖供应商的行业惯例[21][23][40] - 竞争格局:以13万价格带实现20万+车型的智驾配置,推动行业重新定义高阶智驾普及标准[24][36][38]
从自信之巅到反思低谷,理想走过一个周期
晚点LatePost· 2024-07-29 18:55
以下文章来源于晚点Auto ,作者晚点团队 晚点Auto . 从制造到创造,从不可能到可能。《晚点LatePost》旗下汽车品牌。 L9 两年 20 万台,一款成功产品的艰难历程。 文丨窦亚娟 编辑丨 宋玮 外界评价起理想产品的失败与成功,往往会想到两款极致的产品——一款是理想 ONE,另一款则是 MEGA。 两款车量产时间相差不到 4 年,理想的公司状态天差地别,从默默无闻到登顶新势力,两款车得到的市场 结果和评价也大相径庭。 在这两款产品之间,有一款产品并不常被提起,虽然它是对理想影响最大的一款车之一,也是理想诞生至 今最成功的产品。 它就是 L9--比第一代产品 ONE 贵 13 万、理想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豪华车、二代平台的第一款车。凭借它 和它背后经验的复制,理想甩开了曾经的同级对手蔚来和小鹏,月销量从 1 万台爬到了 5 万台,市值飙升 至全国第二,一度仅次于比亚迪。 直到今年 3 月,第一款纯电产品 MEGA 发布,这一上升螺旋停滞。MEGA 上市三个月销量加起来不到 6000 台,L 系列的改款也受到影响,月销量下滑至 3 万台。一款产品的失利,导致理想市值从 461 亿美元 跌至 215 亿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