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治理

搜索文档
把“紧日子”过出“大智慧”(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7-09 06:16
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平台 - 财政部于2025年1月建立全国资产调剂共享平台 覆盖全国所有行政事业单位 累计完成200余台(套)资产调剂 节约财政资金4000多万元 [1] - 平台通过跨部门 跨层级 跨地域的无偿调剂机制 实现资产梯度使用和物尽其用 化解资源错配矛盾 [1] - 典型案例包括部委闲置电脑流转至基层学校 发达地区医院设备调剂给基层医疗机构 [2] 技术支撑与数据应用 - 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实现资产数据标准化采集 集中化管理和动态化更新 构建全国资产信息"一张网" [3] - 大数据技术穿透式追踪财政资金流向 监督使用情况 智能平台优化政府采购方案 节约采购资金 [3] - 数据融合分析精准识别公共服务需求缺口 推动资源优化布局 [3] 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 - 财政部统一部署的无偿调剂机制降低交易成本 展现"全国一盘棋"执行效率 [4] - 基于共同事业目标的协作模式突破利益协调难题 实现大规模跨层级资源共享 [4] - 经验可复制至企事业单位车位共享 区域产业布局优化等领域 [4] 资源盘活与效能提升 - 平台唤醒"沉睡资产" 通过共享实现资产价值"重生"与财政资金"节流" [1] - 打破陈规后 紧日子可过出高效能 如基层单位获得适配设备 节约重复采购成本 [2] - 数据共享与智慧治理持续释放潜力 政务效能与资源效率提升空间巨大 [3]
无人机“天眼”织网,长沙县全域治理迈入“10分钟圈”
长沙晚报· 2025-07-08 21:57
无人机天眼体系建设 - 湖南航翼科技正在长沙县构建覆盖全域的无人机"天眼"网络,计划布设20台无人机,已完成17台部署,基本覆盖全县所有乡镇街道 [3] - 无人机系统融合成熟飞控、智能图像识别与高效数据链技术,可自主执行任务,形成"平时巡查巡检、及时辅助处突"的全天候覆盖体系 [3] - 通过无人机机场及配套系统远程调度,实现无人机快速响应的"10分钟时效圈",突破需专业人员现场操作的限制 [3] 无人机应用场景 - 在浏阳河等水域开展防溺水巡查,通过精准喊话劝阻未带救生设备游泳的群众 [1] - 对河道湖泊进行常态化巡查,高效捕捉违规倾倒垃圾、种植养殖、违规搭建、偷排污水等行为,解决人工巡视盲区多、风险高、周期长的问题 [5] - 在江背镇、高桥镇、金井镇等地多次执行任务,发现违规行为立即标注、拍照取证并喊话劝阻 [5] - 利用高空视角对㮾梨街道等地的高空违法加建、私人住宅违规改建进行高效空中取证,助力"两违"问题早发现早处理 [5] 无人机技术性能 - 已部署的17台无人机每台配备4块电池,实现自动更换充电 [7] - 飞行速度达85公里/小时,续航能力70分钟,性能优于同类产品 [7] - 未来将与城市运行管理平台及政府部门深度融合,为指挥决策与应急救援提供多维数据支撑 [7] - 目标是实现"全方面感知、全方位展示、全业务判断"的智慧治理,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7]
成都:聚焦三大方面建设“五个城市”
中国发展网· 2025-07-01 13:58
城市发展规划 - 成都作为全国唯一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和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的超大城市,承载着广大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 - 支持成都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有序扩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 [2] - 支持成都大学申报博士学位授予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本科层次职业院校 [2] 公共服务与民生保障 - 支持成都建设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和站点,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 [2] - 支持成都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推进房地产业转型升级 [2] - 支持县(市)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2] 智慧城市与治理 - 支持成都深化"智慧蓉城"与"微网实格"联动治理,依托省一体化数据平台健全省市公共数据共享回流机制 [2] - 支持按规定委托成都开展城镇开发边界局部优化成果备案前省级审查工作 [2] - 支持成都加快推进抽水蓄能、清洁燃煤等电源工程实施,构建500千伏"立体双环"网架 [2] 绿色低碳转型 - 支持成都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加强大气、水、固体废物、土壤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 [3] - 支持成都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实施空间、产业、能源、交通四大结构调整 [3] - 支持申报开展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争取设立成都国家植物园 [3] 城乡融合发展 - 支持成都推进耕地、林地、园地空间治理"一张图"建设 [3] - 支持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3] - 促进国际都市和大美乡村相融共生 [3] 城市品牌建设 - 深入推进"三城三都"建设,努力为市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便捷、更"对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4] - 构建完善全域贯通的智慧城市治理框架,加快实现"一网通办、一网通享、一键回应、一网统管" [4] - 深化拓展"微网实格"基层治理模式,打造更多温暖社区、平安社区 [4]
甘肃做好水文章浇灌丰产田
经济日报· 2025-06-08 05:57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 甘肃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耕地分为节水灌溉区和旱作农业区两大区域,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 [1] - "小块变大块"模式使土地成片化,凉州区韩佐村6048亩耕地通过建设后灌溉成本从每亩230元降至160元 [2] - 凉州区建成76.05万亩高效节水农田,年节水7605万立方米,可新增灌溉面积25.35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2 [3] - 古浪县新建大型调蓄水池10座(2300万立方米)及塘坝160座(760万立方米) [3] 技术创新与节水增粮 - 自主研发小麦宽幅匀播浅埋滴灌技术,实现亩均节水150立方米、增粮75公斤,已在20多个县推广100万亩以上 [3] -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实现亩均增产9%,节水21%、节肥9.9%、节药12%、省工38.8% [4] - 全省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848万亩,推动传统灌溉向现代节水农业转型 [4] 山地农田改造与生态保护 - 陇西县通过梯田建设将水引至300米高山,实现机械作业并节省人力成本 [5] - 定西市将"三跑田"改造为"三保田",通过平田整地实现蓄水保墒,山区亩产翻番 [6] - 配套排水系统解决暴雨积水问题,如成县折庄村坡地修渠后避免庄稼被冲毁 [6] 智慧农业与精准灌溉 - 永昌县3800亩智慧农田配备土壤监测设备,实现手机远程控制水肥一体化灌溉 [8] - 金昌市智能化灌溉系统覆盖9000亩耕地,农民可通过手机完成精准控水施肥 [9] - 甘肃省财政投入1.5亿元支持8个县开展20万亩水肥一体智能化改造,运用物联网和5G技术提升资源利用率 [9]
【榆林】发挥群众力量 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
陕西日报· 2025-05-25 07:42
除了反诈意识增强了,金林小区居民还切实感觉到小区的治安环境也提升了不少。"小区里有许多戴红 袖标的驼城义警,他们在小区内和小区附近巡逻、宣传,调解纠纷,我们有事也能第一时间找他们帮忙,这 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安全感。"金林小区居民李春华说。 在榆林,平安建设不是冰冷的文件,而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安全感。榆林市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 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之机,将"民呼我为"的承诺融入每一项治理举措。 今年以来,榆林市各辖区派出所持续协调"打、防、管、控、服",积极发动群众力量,构建群防群治网 格,以"三见警"工作为依托,组建了由社区"五级五长"工作人员、环卫工人、企事业单位保安、网格员等人 员组成的驼城义警"红袖标"志愿队伍,在辖区内开展巡防、宣传、走访等工作,共救助百名走失老人、儿 童。 榆林市榆阳区驼峰路派出所民警与群众交流(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马腾摄 平安,改革发展基石,民生福祉所系。当前,更高水平的平安榆林建设正在这片土地上有力推进。 5月20日,榆林市榆阳区驼峰路派出所金林社区暖心警务会客厅外,一场警民恳谈会正在进行。民警与 群众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聊治安、提建议、话家常。辖区群众小杨将一面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