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催收

搜索文档
京东30亿布局不良资产处置,青岛AMC增科技新动能
齐鲁晚报网· 2025-07-29 18:19
2021年,青岛AMC迎来第一次重大转折。受监管政策引导AMC"回归本源"及部分股东战略调整影响, 招商投资等股东退出。中信集团通过旗下公司以25.79亿元收购了66.67%的控股权,公司随之更名为"中 信青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时隔四年,股权再度变动。2025年6月底,中信集团旗下公司挂牌转让所持全部66.67%青岛AMC股权, 底价30.14亿元。最终,京东集团胜出,将这家具有稀缺牌照价值的AMC纳入麾下。 据公开的财务数据,青岛AMC的基本面为此次交易奠定了基础。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1.66亿元,净 利润1.01亿元;2025年前5个月,净利润已达0.91亿元,盈利能力稳健。 频频落子,京东金融生态闭环 搅动外卖市场的京东在金融领域再掀风云。近日,京东集团以30.14亿元的交易对价,成功受让中信集 团持有的中信青岛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青岛AMC")66.67%股权。至此,京东已形成"支付(京东 支付等)—消费信贷(捷信消金)—供应链金融—不良资产处置(青岛AMC)"的完整金融生态闭环, 青岛AMC或借此迎来全国性发展机遇。 青岛AMC五年易二主 青岛AMC的故事始于2015年9月,由青岛国际投 ...
市场扩大但盈利更难,地方AMC陷“周期漩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22:18
不良资产市场现状 - 不良资产包的数量和规模均呈现上涨,但AMC业务难度增加,表现为"一级市场很热,二级市场不行,三级市场冻结" [1] - 头部AMC获取相对优质的不良对公贷款后,其他AMC只能在剩余资产包中寻觅机会 [2] - 市场需求为AMC发展提供大量业务机会,但对其功能定位、业务模式、风险管控提出更高要求 [2] AMC行业面临的挑战 - AMC业务模式具有逆周期特性,导致业务周期长、盈利慢且处置回收不确定性大 [3] - 行业普遍面临不良资产处置难、资产流动性差、资产质量下降及盈利压力加大等问题 [3] - 底层资产价格处于下行区间,尤其是房地产领域新房销售面临去化难题 [3] - 整体收益率下行,业务买卖差价和企业ROE面临业绩考核压力 [3] - 当前收益率与大额存单利率相当,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持有现金更具性价比 [3] 业务转型方向 - 由债权思维转向股权思维,通过增加股性"以时间换空间"获取高回报 [3] - 在固收、房地产等领域增加权益部分以获取超额收益 [3] - 下探资产层级,从优先级转向考虑夹层级 [3] 个贷不良资产现状 - 个人业务平均利差不到3%,远低于对公业务的15% [4] - 个贷不良单笔金额低、分布范围广、法律关系复杂,处置成本高 [4] - 需组建专业团队并与外部催收机构合作,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 [4] - 头部AMC开始探索智能催收和建立自营团队,但仍处于探索阶段 [4] - 暴力催收问题受到监管部门重点关注,消费者保护压力较大 [4] 行业难点与海外借鉴 - 出售方和处置方对资产估值存在较大差异,出现"加价进货"现象 [6] - 主要资金来源为银行借款,与不良资产处置的中长期特征存在错配 [6] - 非金融机构应收账款规模大幅攀升,回收周期延长,坏账增加 [6] - 借鉴美国通过另类投资和并购重组方式,为一二级市场联动注入动能 [6] - 通过产能出海缓解竞争压力并形成新优势产业 [6] - 利用香港发展新金融模式,包括稳定币、RWA和STO等创新工具 [7] - 将国内实体资产转化为可交易数字资产,实现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融合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