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智慧工地解决方案:中交路桥科技工地可视化云平台系统,实现全方位实时监控,创造智能城市
搜狐财经· 2025-08-21 22:34
基于政府职能部门出台的相关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要求,运用物联网综合应用技术建设安全质量管理平台。项目建设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主 要由信息采集层、网络接入层、网络传输层、信息存储与处理层组成,如图所示。将移动执法终端、施工升降机、塔式起重机作业产生的动态情况、工地周 围的视频数据、混凝土搅拌车超载超速、实名制考勤信息及时上传给综合管理平台。综合管理平台对各子系统进行融合,进行报警联动等处理。各级管理部 门可以及时准确了解工地现场的状况,将有效提高项目管理和现场管理的效率。 中交路桥科技通过工地可视化云平台系统为政府、企业、现场工程管理,提供了先进技术手段,通过安装在建筑施工作业现场的各类传感装置,构建智能监 控和防范体系,就能有效弥补传统方法和技术在监管中的缺陷,实现对人、机、料、法、环的全方位实时监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控";同时,其也将 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引入新理念,真正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 传统的施工监测、易受人为影响且效率低下。通过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建筑施工质量,进而构建智能家居、智能建筑,并最终达到创造智能城市 的目标。 中交路桥科技智慧工地解 ...
东盟秘书长北京圆桌会在京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7-24 21:36
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 - 中国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上半年双边贸易总值达5109.5亿美元,同比增长8.3% [1] - 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无人飞行器等新兴产业成为合作亮点 [1] - 东盟秘书长提出未来合作重点领域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绿色经济、智能制造 [1] 北京与东盟合作成果 - 2024年一季度北京对东盟进出口总额超500亿元 [2] - 北京已与7个东盟国家的13家商协会建立合作关系 [3] - 北京企业加速在东盟投资布局,东盟产品通过北京口岸进入中国市场 [3] 未来合作方向 - 深化RCEP框架下的规则对接与制度创新 [2] - 扩大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智能城市、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双边投资 [2] - 加强科技人才交流与联合研发,推动成果转化 [2] 合作平台建设 - 北京市贸促会通过服贸会、中关村论坛等平台促进经贸合作 [2] - 搭建中外企业合作平台,优化营商环境 [3] - 33家金融、科技、现代服务业、医药领域企业参与圆桌会交流 [1]
探访合肥航空飞行营地:如何激活低空经济“毛细血管”?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23:47
电动飞机商业化突破 - 锐翔RX1E-A是中国唯一取得适航证并可商业化运营的电动轻型运动类飞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凤田领衔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2] - 该飞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达100%,最大起飞重量630千克,可承载2人,续航280公里,巡航速度120公里/小时,支持5分钟极速换电技术 [2] - 目前已应用于初级飞行员培训、体验带飞和巡查等场景,商业化运营效率和经济性显著优于传统燃油飞机 [2] 合肥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 合肥已集聚200多家航空器零部件及通信技术企业,形成研发、制造到运营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3] - 合肥计划三年内建设超30个eVTOL起降点,打造5个"3分钟飞行圈",覆盖骆岗公园、天鹅湖等核心区域 [5] - 飞行营地网络提供定制飞行服务(15-30公里/30-60分钟)、飞行驾照培训等,推动低空飞行从"小众爱好"转向"大众消费" [4][5] 飞行营地运营模式 - 庐江大翱金牛航空飞行营地配备500米水泥跑道、机库等设施,提供多元化服务包括低空运动普及、文化推广及商务服务 [4] - 合肥滨湖之翼飞行营地拥有10架固定翼飞机和3架直升机,学员数量同比翻倍,累计安全飞行超10000小时,培养200余名飞行学员 [4] - 营地通过"低空+"场景(航空科普、商务峰会、运动赛事)激活消费,并集聚设备维修、运营服务等产业链环节 [7] 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作用 - 国先中心以市场化方式运作,重点推动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协助企业完成资质认证、商业方案设计及资源对接 [2][6] - 中心指导飞行营地打造"网状联动"生态,整合航空运动与文旅资源,促进通用航空产业链(设备、运营、培训)集聚 [7]
全球环境辐射监测仪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6-24 16:42
环境辐射监测仪行业概述 - 环境辐射监测仪用于检测和量化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存在及强度,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可测量空气、水、土壤中的α粒子、β粒子、γ射线和中子辐射等,适用于核电站、矿场、科研机构及突发事件现场等场景 [1] - 通过实时或定期监测识别潜在辐射风险,支持防护措施实施,确保符合国家和国际安全标准 [1] 全球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预计2031年全球环境辐射监测仪市场规模达2.0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4.18% [2] - 前五大生产商(Thermo Fisher Scientific、HORIBA、Comecer、Bertin Instruments、Mirion)合计占据36.25%市场份额 [4] 主要驱动因素 - 核能产业发展:核电作为低碳能源需求增长,新建及现有核电站需可靠辐射监测系统保障安全 [5] - 环保意识增强:公众与政府对放射性污染关注度提升,监管趋严推动监测需求 [5] - 技术进步:新型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提升设备灵敏度、准确性及实时监控能力 [5] - 国际法规要求:严格辐射暴露管理法规促进高质量监测解决方案需求 [5] 主要阻碍因素 - 高昂成本:高端设备研发、制造及维护成本对预算有限的机构构成负担 [6] - 技术要求复杂:操作和维护需专业知识,用户面临技术培训挑战 [7] - 数据解读难度:大量监测数据转化为实际决策指导存在挑战,尤其在紧急情况下 [7] 未来发展趋势 - 新兴市场扩展: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及核能兴趣增长将显著提升监测设备需求 [9] - 智能城市与物联网整合:辐射监测网络集成至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9] - 医疗保健应用:放射治疗等医疗场景对精确辐射剂量监测的需求创造新市场机会 [9] - 国际合作项目:参与国际防灾减灾项目助力企业开拓新市场并推动技术标准化 [9] 市场细分与区域分布 - 产品类型分为固定式和便携式,应用领域涵盖环境保护、核电站、医疗保健等 [11] - 重点关注地区包括北美、欧洲、中国和日本 [11] 研究机构背景 - QYResearch成立于2007年,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在30多国拥有营销合作伙伴,分支机构分布于美国、日本、韩国等地 [16][17][18] - 服务领域涵盖电子半导体、化工材料、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光伏、软件通信等高技术产业链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