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最低工资制度
icon
搜索文档
优化最低工资制度,重新设定保护对象
第一财经· 2025-09-03 20:17
最低工资制度历史演变 - 中国最低工资制度创立于20世纪90年代上半叶 最初保护对象为全家工作与生活在城镇的城镇户籍劳动者家庭 [1] - 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 保护对象转变为"工作在城镇 家属留乡村"的农民工家庭 该转变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具有历史合理性 [1] - 进入21世纪后 经济与社会变化不断挑战现有最低工资制度的合理性 [1] 最低工资占比变化及原因 - 1994年各省市自治区最低工资占平均工资之比基本高于50% 但随后急剧下降 21世纪后平均占比约为1/3 [2] - 占比下降主因是最低工资制度与城乡二元体制的矛盾 [3] - 城镇低收入阶层包含城镇户籍居民和外来农民工 两者基本生活支出存在巨大差异 [3] 城乡居民消费与住房差距 - 1978-2022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从2.90倍降至1.83倍 [4] - 1998-2017年城镇商品住宅平均售价是乡村竣工住宅造价的7.26-8.98倍 [4] - 2010年农民工人均月工资为城市正式职工的55.5% 2024年为54.5% 差距保持稳定 [4] 农民工行业占比与年龄结构 - 2003年农民工在建筑业 加工制造业 批发零售及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占比分别达79.8% 68.2% 52.6% [7] - 2001-2004年全国外出农民工中30岁及以下占62.9% 31-40岁占23.1% 40岁以上仅14.0% [9] - 2000年广东15-29岁外省就业流动人口占比达73.15% 40岁及以上仅占5.34% [9] 教育领域变化影响 - 大学本专科招生人数从1998年108.4万增至2023年1042.2万 [11] - 义务教育布局调整导致优质教育资源向县城聚集 引发陪读现象 [11] - 中西部一些村庄父母一方陪读比例超过1/3 陪读时间从高三延伸至整个中小学 [12] 城镇化政策推动 - 2014-2020年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 [13] - 2024年提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 [13] - 城镇化需要增加农民工家庭收入并调整最低工资保护对象 [13] 蓝领劳动力市场变化 - 50岁及以下农民工人数从2016年22790万降至2024年20502万 减少2288万(10.0%) [14] - 50岁以上农民工数量从2016年5381万增至2024年9471万 增加4090万 [14] - 蓝领劳动力市场从供过于求转变为供求大体平衡甚至供略小于求 [15] 最低工资调整方向 - 建议将保护对象调整为全家工作与生活在城镇的城镇常住劳动者家庭 [16] - 调整后将导致最低工资水平大幅度上升 但当前市场供求态势使调整具有可行性 [17] - 调整有利于增加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解决需求不足 促进农民工家庭城镇化 [17]
东吴证券晨会纪要-20250718
东吴证券· 2025-07-18 08:18
报告核心观点 - 最低工资制度可发挥“灯塔效应”增加居民收入,促消费和反内卷,可从设定增长目标和采取分类制度两方面提高标准;科创债ETF发行有望提高科创债配置需求、市场流动性并吸引中长期资金;金龙汽车25Q2盈利中枢抬升,降本增效效果显现;开勒股份作为HVLS风扇领军企业,AI+有望打造第二成长曲线;中际旭创业绩超预期,受益于产业需求与技术路线共振 [1][2][4][5][6] 宏观策略 - 最低工资制度能“扩中提低”,“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年均增速13%,劳动报酬占GDP比重2010 - 2015年提高2.7个点,2015 - 2020年仅提高0.8个点 [1][8] - 今年多地大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福建、广东等地涨幅7.6% - 14.2% [1][8] - 可参考“十二五规划”设定最低工资增长目标,适度高于经济增速,“十五五”可再设量化目标;采取分类最低工资制度,考虑行业、职业、技能等因素,国际上48%国家采用多元制度 [1][8] 固收金工 - 2025年6月18日提出发展科创债、推出科创债ETF,首批10只7月2日获批并7月7日发行,截至7月15日共募集289.88亿元,占计划募资规模上限约96.63% [9][10] - 中证、上证和深证AAA科创公司债指数成分券数量分别为825只、678只和146只,存量规模分别为10747.35亿元、9306.05亿元和1418.30亿元 [10] - 三只指数底层成分券剩余期限以5年以内中短期为主,发行主体评级均为AAA级,以央国企为主,行业主要分布于传统行业,票面利率集中于2 - 2.5%区间 [10] - 科创债ETF可提高科创债配置需求、市场流动性,吸引中长期资金进入市场 [2][3][12] 行业推荐个股及点评 金龙汽车 - 25H1归母净利润预计1.16亿元,25Q2预计0.69亿元,同环比+42%/+48%;扣非归母净利润25H1预计0.12亿元,25Q2预计0.22亿元,单季度扭亏 [13] - 2025年Q1/Q2销量分别为1.10/1.15万辆,25Q2单车净利润0.60万元,同环比+62%/+43%;25年H1出口销量1.4万辆,同比+52.4% [13] - 海外子公司向沙特发运客车,依托KD工厂输出产能;国内中标公交大单,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近40% [13] - 三龙整合完毕,管理层换届,预计维持2025 - 2027年营收250/268/285亿元,归母净利润4.4/6.4/8.3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14] 开勒股份 - 是HVLS风扇领军企业,2024年HVLS风扇业务占营收74%,预计AI新业务贡献更多收入 [15] - 与豫资集团合作,豫资开勒拓展AI在政务、医疗、车联网应用 [15] - AI+政务与人民网合作,发布智能政务一体机;AI+医疗深耕河南辐射全国;AI+无人车与河南汽车产业投资集团合作 [15]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3.73/4.50/5.84亿元,归母净利润0.42/0.72/1.07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5][15] 中际旭创 - 预计2025H1归母净利润36.0 - 44.0亿元,同比+52.6%至86.6%,25Q2归母净利润中值24.2亿,同比+80.4%,环比+54.4% [6][17] - 2025年数据中心光模块需求因AI算力需求和多卡互连驱动将爆发,1.6T光模块有望加速渗透 [6][17] - 云厂自研ASIC出货高增,产业链硬件需求增速或高于资本开支增速 [6][17] - 公司有望受益于800G、1.6T需求高景气和硅光加速渗透,上调2025 - 2027年预期归母净利润至90.7/129.7/166.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7][17]
宏观深度报告:寻找内需增量,发挥最低工资的“灯塔效应”
东吴证券· 2025-07-17 17:20
最低工资的灯塔效应 - 最低工资上调不仅提高低收入群体工资,还能对高于最低工资线群体产生溢出效应,起到“扩中提低”作用[4][12] - “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年均增速达13%左右,劳动报酬占GDP比重2010 - 2015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15 - 2020年增速下降,比重仅提高0.8个百分点[4][13]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现状 - 实行多元最低工资制度,各地区标准不同,由省级政府调整确定,省内通常有3 - 4档[19] - 有月和小时两种最低工资标准,小时最低工资换算后更高,考虑了社保等因素[20][21] - 大部分地区最低工资标准2 - 3年调整一次[21] 国际最低工资制度实践 - 全球90%国家建立最低工资制度,84%成员国法定,6%经谈判协商确定[24] - 52%国家采用单一最低工资制度,48%采用多元制度,其中18%按行业划分等[24] - 2019年全球3.27亿有薪劳动者薪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占比19%左右,集中在农林牧渔等行业[30]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议 - 设定增长目标,适度高于经济增速,逐步将最低工资相对于平均工资和人均GDP比例提高到50%左右[40][41] - 采取分类制度,结合“法定 + 集体协商”,每年调整,考虑多类行业职业,建立技能工人评价体系,赋予不同企业系数,设定不同行业标准并强化监督[41][42][43][44][45] 风险提示 - 不同历史时期最低工资增速受宏观环境和政策影响,历史比较需注意风险[4][46] - 不同国家最低工资制度细节差异大[4][46] - 政策落地存在不确定性[4][46]
宏观深度报告20250717:寻找内需增量:发挥最低工资的“灯塔效应”
东吴证券· 2025-07-17 15:32
最低工资上调对居民收入的影响 - 最低工资上调有“灯塔效应”,能“扩中提低”,“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13%,劳动报酬占GDP比重2010 - 2015年提高2.7个百分点;2016 - 2020年平均增速降至3.3%,比重仅提高0.8个百分点[1][6][7] - 2009 - 2015年最低工资相当于人均GDP比例从30.6%提至35.9%,2015 - 2020年降至29.3%[6][7] 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现状 - 实行多元制度,各地区标准不同,2025年初31个省市自治区有84种月最低工资标准[12] - 有月和小时两种标准,小时标准换算后更高,考虑了社保等因素[13][14] - 大部分地区2 - 3年调整一次,2004年规定每两年至少调一次,2015年改为每两年至三年至少调一次[14] 国际最低工资制度情况 - 全球90%国家建立该制度,84%法定,6%协商确定;52%单一制,48%多元制[16] - 2019年3.27亿有薪劳动者薪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占比19%,集中在农林牧渔等4个行业[21] - 2022年150个样本国家最低工资相当于人均GDP比例约52.3%,与经济发展程度成反比[21] 德国多元最低工资制度案例 - 2025年法定标准为12.82欧元/小时,9个特定行业标准为13 - 20.86欧元/小时[1][25]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议 - 设定增长目标,适度高于经济增速,将最低工资相对比例提至50%左右[30] - 采取分类制度,考虑行业、职业、技能等因素,参考德国经验规范流程、频率等[30][31] 风险提示 - 不同历史时期最低工资增速宏观环境和政策不同,历史比较有风险[1][35] - 不同国家制度细节差异大[1][35] - 政策落地有不确定性[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