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位淘汰制

搜索文档
Meta离职大牛怒揭黑幕:内斗、抢功、末位裁员,全是毒瘤
虎嗅APP· 2025-07-13 10:52
Meta内部文化问题 - Meta内部存在严重的文化失调和组织功能紊乱 生成式AI部门近2000名员工中几乎无人真心认同公司使命或愿意长期留任 [2][3] - 公司盛行"恐惧文化" 绩效评估体系和末位淘汰制导致5%员工(约3600人)被裁 未来将持续执行该制度 [13][14] - 员工工作动力主要源于被解雇的恐惧 引发抢地盘、截胡项目、窃取成果等乱象 这种心态已如癌症侵蚀全公司 [15][16] 部门协作与愿景缺失 - 生成式AI部门与可穿戴设备部门(Reality Labs)各自为政 雷朋眼镜AI功能开发中两团队几乎无合作 [18][19] - 对比OpenAI等竞争对手清晰的战略定位 Meta缺乏统一愿景 各部门陷入内斗和资源争夺 [17] - FAIR实验室与生成式AI部门/MSL实验室相互独立 基础研究部门GPU资源分配显著少于产品部门 [23][24] 高管应对与人才战略 - 领导层承认问题并承诺改进 近期以2亿美元年薪等天价待遇挖角Scale AI CEO等外部人才 [1][26][27] - 扎克伯格亲自招募超级智能团队 承诺无限量供应H100 GPU 但该策略导致其他部门面临裁员风险 [29][30] - 新引进人才包括OpenAI、谷歌、Anthropic等公司的顶尖研究员 薪酬包达数亿美元 [28] 行业对比案例 - 苹果AFM团队遭遇类似困境 多年研发的多模态大模型MM1被弃用 转向集成ChatGPT和Gemini [34][35] - 庞若鸣等核心人才离职被视作对苹果决策的抗议 团队自主性降低导致价值感丧失 [34][36]
今年,GP的员工正在“大换血”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6-13 17:28
行业人员结构调整 - 投资机构裁员比例显著,华东地区某机构裁掉50%年轻投资人和33%传统商科背景投资人,转而招聘产业或硬科技背景员工以实现成本控制和业务转型 [1] - 95后投资人面临职业困境,因行业寒冬导致实战经验匮乏,基层员工因薪资成本低被保留但核心资源员工优先留用 [1] - GP部门设置变化,北京某VC新成立的招商部门因政策调整裁员至仅剩1人处理存量任务 [2] 政策影响与业务转型 - 国务院《指导意见》明确"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设立政府投资基金",直接冲击基金招商模式,专项基金项目停滞 [2] - 华东地区VC机构将招商返投员工转岗,因返投比例放宽减轻GP压力,但机构仍保留产业价值发现能力 [4] - 引导基金返投模式曾影响GP独立决策,部分LP通过推荐当地项目变相要求返投 [4] 行业生存现状 - 2025年中小GP面临"募投管退"全面困难,僵尸基金频现,腰部以下机构通过裁员降薪维持运营 [4][5] - 北京某VC实施狼性文化,采用末位淘汰制和降薪降职机制 [6] - 上海某早期基金每年淘汰KPI考核后10%员工,国资基金同样出现整体裁撤投资部门现象 [7][8] 国资基金动态 - 国企投资部门收缩,部分因项目退出困难裁撤部门或全年无新投资,仅处理存量投后问题 [8] - 国资平台虽资金压力小但决策流程僵化,市场化机构转岗员工面临适应挑战 [8] - 国资基金推行限薪令并追缴薪酬,部分机构实施连续三次考评不合格即辞退的淘汰机制 [9] 行业预期与转型 - 一级市场投资人回报预期断崖式下降,从追求高倍数回报转为务实目标 [9] - GP打法进入新迭代周期,部门人员变动反映转型压力,行业进入优胜劣汰阶段 [10]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亚华湖剧院:小剧场打开大市场
新华社· 2025-05-26 15:07
行业背景与市场现状 - 国内音乐剧市场早期面临剧院少、观众少、原创剧目少的困境,大剧场常出现上座率不足50张票的冷清场面[2] - 传统剧院多为500人以上体量,小众剧目和实验性项目缺乏合适演出场地,难以培养新观剧群体[2] - 年轻音乐剧演员就业不稳定,多数需兼职维持生计,行业人才留存率低[3] "星空间"商业模式创新 - 利用写字楼办公空间改造小剧场,降低剧目成本并孵化爆款,单剧场可容纳约400人[1][3][7] - 采用驻场演出模式避免巡演装修成本,每年实施末位淘汰制优化剧目(2025年1-5月演出1868场,观众14.07万人)[8] - 通过社交网络营销策略(如开放最后10分钟拍照)实现二次传播,形成文商旅融合的"夜经济"范本[8] 政策支持与扩张路径 - 2019年上海出台《演艺新空间运营标准》提供政策背书,首个"星空间"于2020年8月建成[4] - 从亚洲大厦19个小剧场起步,拓展至上海第一百货8500平方米商业面积改造的19个新剧场,形成"环人广"聚集带[6][7] - 计划2026年将"星空间"数量从60余个增至100个,挖掘城市闲置空间潜力[11] 内容孵化与出海成果 - 原创音乐剧《阿波罗尼亚》首演即实现周票售罄,带动《辛吉路的画材店》等多部沉浸式剧目诞生[4][6] - 《翻国王棋》2022年10月被韩国导演选中,年底完成版权输出;《蝶变》2024年韩语版首演平均上座率超95%[9][10] - 韩国市场主动邀约中国创作人才合作,推动中韩在内容创制与人才交流领域的深度合作[11] 运营数据与市场反响 - 亚洲大厦"星空间"累计上演超万场剧目,上海第一百货穹顶剧场单场容纳量达400人[2][7] - 原创剧目从改编走向自主孵化,形成经典剧与孵化剧并存的内容矩阵[7] - 外地观众专程乘高铁/飞机赴沪观剧,"星空间"成为全国演艺新地标[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