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主义

搜索文档
段永平“中国版巴菲特”的实践密码——本质主义与长期主义的胜利
搜狐财经· 2025-05-26 01:20
段永平的投资哲学以"买股票即买企业"为核心,融合巴菲特价值投资与东方智慧。 1. 内在价值的"毛估估":2001年以0.8美元抄底网易,基于游戏现金流测算,而非市场恐慌。 2. 长期主义的"十年维度":持有苹果超10年,收益800%,源于对生态系统粘性的洞察。 3. 商业模式的"本质筛选":规避航空、代工等低毛利行业,专注茅台(毛利率90%)、腾讯(网络效应)等护城河标的。 ——本质主义与长期主义的胜利 - - - - 段永平的决策模型强调能力圈内的深度认知。 2. 企业文化"DNA论":步步高的"本分"文化、苹果的用户导向,成为风险抵御的关键 3. 估值安全边际:2016年格力PE低于10倍时重仓,遵循"五毛买一元"原则。 1. 四问法则:是否懂行业?商业模式是否优秀?管理层是否诚信?价格是否合理? 1. 极致集中:苹果占美股持仓70%,茅台占A股50%,认为分散稀释认知红利。 能力圈边界:专注消费电子、互联网、白酒,拒接金融、比特币等复杂领域。 - - - - - - - - 2. 逆向布局:2022年腾讯跌破200港元时增持,基于微信生态货币化潜力。 3. 动态纠错:2020年清仓航空股,因疫情暴露行业 ...
如何知道别人想要什么?
36氪· 2025-04-29 08:06
编者按:如何洞察他人需求?本文突破传统调研局限,提出颠覆性视角——抛弃本质主义的"需求挖 掘",转向动态序列思维。真正的需求不在预设清单中,而是由情境触发。唯有通过主动构建行为序 列,在试错中培养创造情境的能力,才能唤醒他人内心未曾察觉的渴望。文章来自编译。 上周我在讨论人机协作的五种新型思维模式时,曾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为何要摒弃本质主义、转向序列 思维——也就是学会适应动态的上下文,而不是执着于寻找固定不变的"真理"。本周我将具体阐释这种 思维的实际应用。 过去10-15年间,初创企业界经常流传这么一句箴言:"做大家想要的东西。"这句话之所以引发共鸣, 是因为它将创始人的核心使命浓缩得恰到好处。可惜它就像告诉投资者要"跑赢大盘"一样,缺乏可操作 性。二者都面临同样的诘问:"怎么做?" 主流方法论是要聚焦客户需求。这种世界观认为,大家购买产品纯粹出于实际需要,或者说是在"雇 佣"产品完成特定任务。 用这种框架思考,其实就是默认别人存在客观可测的待解难题。只要足够细致地观察,就能绘制出问题 图谱,关联需求坐标,进而确定开发方向。 这是产品研发的科学范式。原本神秘的需求洞察转化为实证活动:通过街头访谈、问卷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