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格斗

搜索文档
王兴兴:机器人格斗会成为未来比较受欢迎的体育赛事
快讯· 2025-06-06 12:16
6月6日,在北京智源大会现场,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未来机器人格斗会成为全球大家比较受欢 迎的体育赛事。在大会现场,宇树科技机器人G1展示了格斗的动作,"参加格斗比赛是为了给大家展示 一下当前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情况,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未来我们也希望做更多的商业化拓展和尝 试。"(贝壳财经) ...
扑空、跌倒、卡住,机器人打架“意外连连”
南方都市报· 2025-05-27 07:13
赛事概况 -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于5月25日在杭州举行,四台宇树G1机器人参与角逐 [7] - 比赛采用积分制,共3回合每回合2分钟,头部/躯干击打得1分(手部)或3分(腿部),倒地扣5分,8秒内无法起身扣10分 [8] - 最终身穿黑色护具的G1机器人成为史上首个机器人格斗冠军,机身布满训练和比赛留下的擦痕与撞击痕迹 [5][7] 技术挑战 - 格斗动作需瞬间爆发力,考验动力系统扭矩输出能力,髋关节踢腿时扭矩最大,膝关节在勾拳/蹲起时承压,肩关节在快速出拳时瞬时扭矩达峰值 [9] - 控制算法需实时处理传感器数据,实现多关节毫秒级精准控制,机械结构需承受高强度冲击,关节/骨骼稳定性要求极高 [10] - 比赛中暴露动态运动控制不足问题,如扑空倒地、围绳缠绕等,抗干扰设计和材料升级成为改进方向 [11] 产品性能 - 宇树G1机器人已掌握8套基础格斗动作及组合技,包括直拳、勾拳、侧踢、膝踢等,动作组合流畅度接近人类 [14][8] - 采用语音+遥控双模式实时操控,支持摔倒后自主站立,通过"抗击打""防过热"等极限测试提升极端环境适应性 [15][16] 行业影响 - 赛事极端环境推动算法优化与硬件迭代,加速技术标准化进程,完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 [17][18] - 从马拉松到格斗的"炫技"行为促进行业竞争,失败案例成为技术改进关键参考,吸引上下游企业参与生态建设 [18]
首个机器人格斗冠军诞生,它们对打、闪避背后意味着什么?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14:46
5月25日晚,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在浙江展开,该场比赛中宇树G1人形机 器人作为唯一参赛机型亮相赛场,最后诞生了史上首个机器人格斗冠军。 当晚,四支宇树科技旗下机器人队同台竞技,与此前备受关注的机器人马拉松比赛中仅考验机器人的移 动性和稳定性不同,机器人在拳击场上互殴、被打倒后快速站起、被打歪后快速"回正",不仅要求机器 人有稳定性和抗冲击性,也要求机体结构足够刚硬、有稳定的重心。 当晚的比赛整体分为表演赛和竞技赛两部分,前者主要秀动作,后者则是竞技赛和贴身肉搏,竞技赛采 用标准的三回合赛制、每回合两分钟。击中头部或躯干算有效击打,倒地要扣分,若倒地后无法在规定 时间内起身,则判负。黑、粉、绿、红四队在两两捉对厮杀后决出胜者,最终回合小黑对上了小绿,小 绿在最终回中三次倒地后,首个机器人拳王诞生了。 据悉,此次比赛的格斗动作设计都采集自外部专业人员,用来给AI模型提供学习参考,这意味着每一 个挥拳动作背后都有职业选手的经验和数据。 此次比赛采用的机器人是宇树G1人形机器人。据宇树官方介绍,G1人形机器人售价9.9万起,具有超大 关节运动角度空间、23~43个关节电机,具备AI模仿和强化 ...
“全员格斗”背后:别让流量焦虑掩盖机器人工程化难题
第一财经· 2025-05-26 11:39
机器人格斗赛事兴起 - 机器人企业加速进化透露其客户正在开发拳击应用场景,并计划合作组织格斗比赛或演示[1] - 宇树和众擎机器人相继宣布参与格斗赛事,众擎计划12月启动自由格斗赛并按季度举办赛季[1] - 海外玩家已在社交平台展示使用加速进化机器人进行遥控格斗的视频[1] 行业技术展示升级趋势 - 机器人行业展示动作从走路、跑步升级至格斗,复杂度显著提升[4] - 宇树展示后空翻和打太极,众擎展示跳舞,魔法原子展示一镜到底跑步视频[4] - 行业意识到单纯走路已无法吸引注意力,需通过更高难度动作展示技术实力[4] - 部分公司因投资人关注舞蹈等展示功能,被迫投入更多资源开发演示demo[4] 格斗赛事的技术验证与争议 - 宇树G1在格斗比赛中展现五秒内起身、稳定击打等能力,体现硬件和算法进步[5] - 格斗场景可检验机械结构、运动控制、传感器融合等核心技术指标,关联工业救援应用[6] - 业内担忧格斗赛事可能掩盖软硬件耦合、功耗、长期稳定性等工程化难题[6] - 行业争议格斗赛事是技术自然演进还是流量噱头,是否偏离商业化落地目标[5] 核心技术支撑 - 宇树G1通过仿真环境AI强化学习和关节感知实现高强度对抗中的平衡[6] - 专家指出格斗对动态平衡、抗冲击性、多模态感知协同等技术有全面测试作用[6]
人形机器人再“打擂” 算法谁与争锋 “格斗”训练大揭秘
央视网· 2025-05-25 23:41
赛事概况 -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 包含竞技赛和表演赛 表演赛通过灯光音乐编排展示协同控制与动态响应能力 [2] - 比赛采用积分制 共3回合每回合2分钟 头部躯干击打得1分 腿部击打得3分 倒地扣5分 8秒无法起身扣10分 [1] - 操作员陆鑫操控的AI策算师获得冠军 获"格斗之星"称号 体现人形机器人从科幻走向现实的技术突破 [3] 技术细节 - 参赛机器人G1已具备8套基础格斗动作和组合动作 包括直拳勾拳踢腿等 [5] - 操作方式为语音控制与遥控控制双模式 赛前测试了语音交互新功能 实现实时人机协同 [7] - 格斗赛事要求高于马拉松 需通过抗击打防过热等极限训练 确保极端条件下完成复杂动作并自主站立 [9] 行业影响 - 格斗赛事极端环境推动算法持续优化 提升机器人性能以服务人类生产生活 [12] - 当前机器人部分能力超预期 但灵巧手触觉等操作能力仍是突破瓶颈 相关领域或成下一爆发点 [13] - 赛事展示人形机器人技术实力 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加速技术商业化进程 [3][12]
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幻想照进现实的产业跃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3 15:56
机器人格斗赛事 - 全球首个以"全尺寸类人身高"人形机器人为竞技主体的赛事"机甲拳王"官宣 将于12月举行 [1] - 赛事配套全球首个融合真实场景的智能机器人试验场 位于深圳龙岗区坂田街道 具备研发测试、竞技赛事等六大功能 [1] - 参赛机器人身高1.8米 需模拟人类运动模式完成对抗性动作 通过智能决策系统实时应对复杂环境 [2][3] - 主办方创新规则融合人类竞技体育特点 要求拳拳到"铁" 可能出现火花四溅、漏机油等真实效果 [2] 技术突破与产业价值 - 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对动态平衡和关节协调提出新要求 制造成本更高 [2] - 公司具备电机、减速机、控制器核心本体的自主研发能力 能制造身轻如燕且爆发力强的机器人 [2] - 采用开源策略开放源代码 各俱乐部可训练升级机器人 压缩开发成本并激活"长尾创新" [2] - 赛事暴露技术短板的同时生成海量真实数据 推动算法迭代 吸引行业关注 [3] - 格斗场景是对机器人"大脑、小脑、身体"三部分协同的全面考验 [4] 行业发展阶段 - 人形机器人已逐步走过0-1阶段 进入1-10的成长期 [3] - 我国连续多年保持全球最大机器人生产及消费市场 在机械结构、运动能力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 [4] - 国产人形机器人在机械结构、运动能力和量产成本控制方面表现突出 [4] 技术瓶颈与突破路径 - 机器人"大脑"距离及格线仍遥远 现有AI模型仅能预设200种动作 无法应对复杂场景 [5] - 多模态感知与动作耦合的训练数据稀缺 获取成本高 制约物理大模型发展 [5] - 格斗赛事成为物理多模态大模型研发的"数据富矿" 高频动态交互场景助力技术迭代 [5] 产业远景目标 - 赛事是机器人产业化的能力摸底 最终目标是将机器人带入工业领域和家庭生活 [5][6] - 主办方远景目标是将机器人竞技推进奥运会 开创人机共融的奥林匹克新时代 [6] - 实战中暴露的缺点和积累的数据是机器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6]
众擎机器人格斗赛将于12月在深圳举办
快讯· 2025-05-22 17:27
从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获悉,首个以"全尺寸类人身高"的人形机器人为竞技 主体的赛事"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之'机甲拳王'"将于今年12月在深圳举办。(科创板日报) ...
宇树将举办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
新华网财经· 2025-05-21 20:04
机器人赛事 - 《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将于5月25日在杭州举行,包含表演赛和竞技赛两部分 [1] - 表演赛环节包括人形机器人单机格斗展示和群体格斗展示 [1] - 竞技赛设置四支参赛队伍,由不同领域操控者实时操作机器人进行多轮格斗比拼 [1] - 宇树科技作为合作方参与本次比赛 [1] 科技动态 - 小米宣布3nm芯片实现量产 [4]
宇树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本周日举行
第一财经· 2025-05-21 10:28
5月21日,根据央视消息,《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将于5月25日在杭州举行。 宇树科技将以合作方身份参加比赛。据了解,本次比赛主要由表演赛和竞技赛两部分组成。表演赛中,人 形机器人将展示格斗,包括单机格斗展示和群体格斗展示等多个环节。竞技赛则共设置四支参赛队伍,由 来自不同领域的操控者实时操作机器人,通过多轮格斗比拼,决出最终优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