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宇树G1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直击WAIC2025 | 首日探馆:大模型丰产下的共舞时代 具身智能与AI终端齐飞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7 07:36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开幕 [1] - 大会探讨AI能否真正嵌入产业与社会并创造可验证的真实价值 [2] - 现场展示智能机器人在调酒、叠衣服、打鼓、写字、煮串等实际应用场景 [2] 大模型技术发展 - 大模型技术迈向推理时代,需满足强智能、低成本、可开源和多模态特征 [7] - 阶跃星辰Step 3大模型在国产芯片上推理效率最高可达DeepSeek-R1的300% [7] - 多模态矩阵已覆盖语音、视觉理解、图像编辑、图像和视频生成、音乐等领域 [7] - 大模型落地需要模型、芯片、平台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 [9] - 星环科技转型为AI Infra供应商,提供AI就绪数据平台解决数据孤岛问题 [9] 行业应用落地 - 垂类大模型通过场景共创与数据耦合重塑产业效率曲线与创新范式 [9] - 金融领域投研应用可理解业务语言、掌握领域知识并保证内容输出准确性 [10] - 企业AI部署仍以单点场景应用为主,受限于数据治理前期投入 [10] 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 - 宇树科技G1人形机器人展示仿生科技的敏捷性,完成拳击比赛 [11] - 智元机器人启元通用具身大模型获大会最高奖项SAIL奖 [14] - 灵犀X2人形机器人展示本体+运动/交互/作业智能的超预期表现 [14] AI终端设备 - AI眼镜实现实时翻译、内容检索、AI照相、演讲提词等功能 [18] - 端侧大模型技术驱动智能手机、智能眼镜、个人电脑等设备智能化 [16] - AI终端面临能耗与算力瓶颈、功能与需求偏差、生态碎片化等挑战 [19]
王兴兴为宇树融来的C轮能否打高盛的脸?
36氪· 2025-06-25 11:09
行业现状与资本动态 - 具身智能行业呈现资本割裂态势,部分机构批量退出机器人企业,头部独角兽如宇树科技却持续获得腾讯、阿里等巨头投资 [1] - 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领投方包括中国移动、吉利汽车、腾讯等,总融资额超10亿元,估值达100亿元 [1][2] - 2023年公司机器狗全球销量2.37万台,市场份额69.75%,远超波士顿动力等竞争对手 [14] 公司技术与产品布局 - 核心专利161项中61%为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硬件设计与运动控制是技术强项,2025年新公布专利均聚焦舞蹈表演功能 [11][12] - 推出UnifoLM大模型但未披露技术细节,高盛调研指出其产品尚不具备完全自主运行能力,技术路线仍以编程算法为主 [6][9] - 产品线覆盖四足机器狗(6型号)和人形机器人(H1/G1系列),消费级Go2售价9000元,行业级G1定价9.9万元起 [14][16] 商业化表现与市场反馈 - ToB市场中标111笔,客户包括中国移动、同济大学等,单笔合同最高达825万元(采购10台H1-2) [14][15][16] - 消费级产品京东好评率96%,主要用户为科技爱好者,租赁市场日租金从峰值1万元回落至99-2000元区间 [18][20] - 行业级产品应用于电力巡检、科研教学,但消费端存在"大号遥控玩具"质疑,市场期待更多实用功能 [3][4][20] 竞争格局与发展趋势 - 竞争对手智元机器人推出通用具身基座大模型,实现自然对话与自主行动,技术路线更侧重AI赋能 [13] - 预编程机器人市场价格战加剧,部分产品降至4.99万元,行业面临从表演型向功能型转型压力 [20]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8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1080亿美元,AI技术被视为突破通用场景应用的关键 [21]
宇树机器人到底强不强?深度解读具身智能都有哪些流派?
虎嗅· 2025-06-15 14:47
销售与产品反差 - 公司宣称其机器狗占据全球超60%市场份额,人形机器人销量领先,售价近两万元的机器狗曾冲上京东机器人销量榜第二名,远超其他千元级玩具产品[2] - 消费者版体验落差显著,40位体验者中仅10人表示"符合预期",产品被评价为"遥控玩具",运动噪音大且零部件处理粗糙[8][9][10] - 实际商业化场景集中在租赁和表演,利用机器人稀缺性吸引眼球,但随着产能爬坡,稀缺性红利快速消失[12][13] 技术能力与局限 - 公司产品核心优势在于机动性能(爬坡、自恢复)、40公斤负重能力、4小时以上续航及二次开发友好性,但官方文档简陋,服务标准低于行业水平[14][10][11] - 人形机器人技术采用模仿学习与强化学习叠加策略,实现动态平衡舞蹈动作,但无法利用视觉感知环境,手部操作功能缺失[29][30][31] - 对比研究机构(如ETH、腾讯Robotics X),公司硬件平台在环境感知与自主行为上存在显著差距,当前技术重点集中于运动控制而非智能交互[32][33]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发展 - 创始人王兴兴硕士毕业设计因低成本机器狗视频走红,依托中国供应链优势(低成本IMU芯片、无刷电机)完成原型开发,创业初期经历融资困境与产品线调整[16][18][19][22][23] - 公司2019年获红杉投资,2023年快速跟进特斯拉Optimus发布人形机器人H1,定价9.99万元起,核心依赖自研机电一体化能力与垂直整合策略[25][26][27] - 创始人"反精英"背景(本科浙江理工、硕士上海大学)塑造公司务实风格,产品定位清晰切割消费级与科研级市场,明确技术落地时间表(如精准导航需等到2026-2028年)[23][17] 行业技术流派分析 - 技术成熟度可通过"敢否摆摊"与"是否拉警戒线"判断,目前仅少数机器狗和双足机器人能达到无保护展示水平[37][38][40] - 行业智能等级划分显示当前产品多处于L1-L2(纯遥控或预编程),顶尖玩家如Figure AI仅触及L3门槛(独立运行需人工接管)[43][46] - 六大技术流派中,强化学习适合下肢运动控制但奖励函数设计难,VLA模型(视觉-语言-行动)最具通用潜力但面临数据规模与质量瓶颈[48][56][58]
机器人,“链”上滨江
杭州日报· 2025-06-13 10:17
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杭州召开全市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建设动员大会 明确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的目标与路径 首批创建6家产业生态创新空间包括滨江区中国数谷具身智能创新空间 [2] - 高新区(滨江)宇树G1人形机器人作为唯一参赛机型参加"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 展现硬核实力 成为现象级产品 [3] - 滨江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杭州市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落地滨江 提供普惠算力服务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 推出"每年安排最高1亿元的'算力券'"政策支持AI研发创新 [6] 算法与算力发展 - 联汇科技发布VLM-R1大模型 具备视觉识别能力、知识推理能力和文本表达能力 实现高泛化开放视觉理解技术突破与应用 [4] - 联汇科技构建智能体大脑 打造"视觉感知-时空记忆-推理决策"应用决策链 推动决策AI向执行AI迈进 [5] - 星衍智能研发跨本体形态通用VLA具身智能大模型 通过独特数据采集方案和统一模型架构适配不同类型机器人 减少重复开发并降低算力消耗 [5] 计算机视觉技术 - 虹软科技专注SLAM技术研发近30年 拥有单目、双目、多目等完整V-SLAM技术引擎 广泛应用于多种智能终端 [7] - 虹软视觉大模型ArcMuse计算技术引擎提升环境感知能力 增强SLAM效果及恶劣环境适应能力 获评2024年度杭州市垂直领域优秀专用模型 [8] 机器人核心部件 - 景业智能研发核工业电随动机械手和核工业自动取样系统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获浙江省国内首台(套)产品认定 [9] - 景业智能构建"耐辐照设计+智能控制+数字孪生"三大核心技术群 形成四大类机器人产品矩阵 研发投入占比常年保持10%以上 累计获得知识产权320项 [10] - 景业智能研发应急救援机器人和四足机器人 可在恶劣环境中执行智能任务 首台样机已进入核设施模拟环境测试阶段 [10]
“六小龙”火热出圈后 杭州欲打造超3900亿人工智能核心产业
中国经营报· 2025-06-08 14:02
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杭州提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目标超过3900亿元,规模以上核心产业企业超700家 [4] - 2024年杭州人工智能产业年产值占浙江省比重超七成,已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近700家 [3] - 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城市排行榜中杭州位居全国第二位 [3] 宇树科技发展动态 - 宇树科技Go2机器狗展示灵活动作能力,成为杭州"六小龙"代表企业之一 [1] - 公司5月29日更名为"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发上市猜想 [1] - 宇树G1人形机器人作为全球首个格斗赛事唯一参赛机型亮相,展示高难度动作 [2] - 创始人王兴兴表示公司终极目标是利用AI技术替代人类辛苦工作 [2] "六小龙"企业集群 - 除宇树科技外,集群包括深度求索、游戏科学、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 [2] - 深度求索5月28日完成DeepSeek R1模型小版本试升级 [2] - 强脑科技5月30日在无锡设立全国首个脑机科学创新示范中心 [2] 杭州未来科技城发展 - 2024年实现营收10980.51亿元,税收600.23亿元,年均增幅分别达36%和35% [7] - 区域内人口总量突破40万,本科以上学历占就业人口84.5% [7] - 累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625名、"两院"院士68名、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249名 [8] 产业支持政策体系 - 杭州发布《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方案(2025版)》,组建千亿级产业基金 [4] - 未来科技城建立省股交中心海创板,每月举办资智对接会,成立投贷联盟 [8] - 通过天使梦想基金、金融风险池、产业引导基金等政府金融手段支持企业发展 [8] 区域发展优势 - 长三角地区庞大需求支撑和杭州数字经济体系构成双重优势 [4] -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服务理念形成优越营商环境 [8] - 开放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有助于扩大未来产业优势 [9]
机器人格斗赛,还得靠人类遥控指挥?
虎嗅· 2025-05-28 10:22
人形机器人格斗赛事 -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机甲格斗擂台赛在杭州举行,展现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平衡能力等方面的新突破 [2] - 比赛采用积分制,分3回合每回合2分钟,击中头部躯干为有效击打,手部动作1分腿部3分,倒地扣5分8秒内无法起身扣10分 [5] - 宇树G1人形机器人参赛,身高1.3米体重35公斤,拥有29个自由度,动作流畅度与灵活性较高 [5] 遥控与非遥控技术对比 - 当前比赛以人操控手柄的遥控技术为主,考验算法和操控者反应力 [3] - 遥控技术是让人的大脑控制机器人的小脑,而非遥控需要搞定大脑,涉及视觉识别、状态定位及参赛策略等 [3] - 行业整体看复杂场景下的非遥控技术还需等待5年以上,研发技术和时间成本是主要压力 [4] 机器人性能与材料 - "鲁棒性"成为衡量性能核心指标,指机器人在环境扰动等情况下能精准处理多关节协同运动,实现毫秒级响应 [6] - 机器人采用碳纤维骨架与铝合金材料减轻重量保障结构强度,关节使用高扭矩密度电机与精密减速器支持爆发性动作 [9] - 足底六维力传感器实现毫米级压力检测维持动态调整步态,脊柱与仿生结构利用刚柔耦合设计吸收冲击力 [9] 非遥控技术挑战 - 实时感知与决策算法能力不足是非遥控技术核心难点,需具备实时环境感知、意图识别和动态决策能力 [11] - 硬件上需更高算力边缘计算芯片和冗余传感器网络,AI芯片模块占控制系统成本大头,六维力传感器高成本阻碍规模化应用 [13] - 动态平衡控制需协调全身关节力矩与地面反作用力,现有算法对极端干扰鲁棒性不足 [13] 技术发展预期 - 未来3至5年机器人有望实现独立行走、奔跑等基础非遥控技术,但复杂场景完全自主控制需更长时间 [14] -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全国首个无需遥控的Raydiculous-1系统,具备自主学习处理跨场景任务特性 [10]
宇树如何用一场格斗赛,重新定义人形机器人新坐标?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5-27 21:50
赛事概况 - 全球瞩目的《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之机甲格斗擂台赛于5月25日晚8时30分在浙江杭州举行,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浙江总站、技术局联合主办,并通过央视科教频道及新媒体平台全程直播 [1] - 赛事在外网X平台、Youtube等社交平台走红,国外网友将比赛与UFC相提并论,认为其在机器人竞技领域具有开创性意义 [1] - 四支战队使用宇树科技最新推出的G1人形机器人参赛,通过不同颜色拳击手套区分战队,增强观赏性 [3] 参赛战队表现 - 粉队"缎机巧匠"以精准凌厉的进攻风格著称,动作连贯流畅 [5] - 黑队"AI策算师"凭借AI算法构建严密防御体系,具备战术预判能力,最终夺冠 [6][13] - 红队"甲胄木兰"结合非遗文化元素,展现国风策略 [8] - 绿队"能量枢卫"通过稳健战术执行逐步施压对手 [9] 技术亮点 - 机器人施展拳脚组合、闪避格挡等高难度动作,展现运动控制与平衡能力 [11] - 采用宇树科技自主研发的毫秒级响应控制系统,实现人机操作趣味性 [11] - 动力系统需强大扭矩输出以实现瞬间爆发力,对设计制造标准严苛 [14][15] - 控制算法需处理海量传感器数据,精准规划运动轨迹与发力时机,微小误差可能影响比赛结果 [17] - 机械结构需承受巨大冲击力,关键关节部位在特定动作下产生极大扭矩 [19] - 通过IMU等高精度传感器优化平衡控制策略,提升抗干扰能力 [21] 操控方式 - 手柄操控是竞技首选,可实现实时控制且延迟极低,符合高速竞技需求 [21] 应用前景 - G1人形机器人拥有29个高自由度关节模组与动态平衡算法,正从娱乐场景向工业组装、物流分拣、消防应急等领域渗透 [22] - 赛事展示的技术显现跨领域应用潜力,智能算法与硬件系统协同能力具备产业化迁移基础 [22] 行业企业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星动纪元等 [26] - 具身智能企业涵盖跨维智能、银河通用、千寻智能等 [26] - 核心零部件企业涉及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等 [28]
国泰海通 · 晨报0528|煤炭、电子
煤炭行业 - 4月全国煤炭产量3.9亿吨,环比3月下降5000万吨,绝大多数省份呈现下滑态势,反映价格快速下跌导致的企业盈利压力 [1] - 预计5月产量继续下降,供给收缩速度快于预期,港口价格下降进一步加大企业盈利压力 [1] - 动力煤(黄骅港Q5500)平仓价621元/吨,周环比下跌3元/吨(-0.5%),预计6月夏季用电高峰价格将全面反弹 [2] - 焦煤(京唐港山西产)库提价1300元/吨,环比持平,日均铁水产量243.5万吨,周环比降1.2万吨,预计淡季将维持240万吨左右高位水平 [2] - 截至5月23日,京唐港主焦煤(河北产)提价1320元/吨,港口一级焦1429元/吨,炼焦煤三港库存294.0万吨(-1.9%) [3] 电子行业(机器人) - G1人形机器人在格斗比赛中展示出强平衡性和高动作流畅度,在击打外力下仍能保持平衡,动作响应达毫秒级 [5] - 机器人运动控制存在灵活性弱、训练不确定性强、泛化能力差等问题,当前动作范式集中在数个特定动作 [6] - 运动控制大模型迭代和仿真数据训练将加速商业化,NVIDIA Isaac GR00T-Dreams blueprint可生成合成数据提高训练效率 [6] - 当前机器人场景数据集仅2.4M,远低于文本(15T tokens)和图像数据集(6B images),限制模型性能提升 [6]
英伟达或为中国推出新芯片,王健林再次卖万达广场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5-27 01:02
平台经济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收费行为合规指南》 明确8种不合理收费行为 包括重复收费 只收费不服务等 [1] - 平台收费存在名目繁多 计算复杂 透明度不足等问题 内部合规管理机制尚不完善 [1] - 平台经济通过大数据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但费用和流量分配规则不透明挤压中小商家生存空间 [1] - 监管旨在设定边界 引导平台规则透明化 回归服务本质 具体操作细节由平台自行探索 [2] 房地产市场 - 2025年1-4月20城120㎡以上住宅成交套数占比提升 南京 青岛等5城增幅超8个百分点 [3] - 北京1000万元以上产品成交占比达24.9% 同比提升8.7个百分点 90-200㎡产品成交占比74.1% 提升8.1个百分点 [3] - 低利率和限购松绑释放改善需求 多孩家庭倾向大户型 房企聚焦高端项目开发推升成交占比 [3] - 稳楼市政策吸引刚需入市效果减弱 二手房分流刚需客户 新房市场改善型住房占比或持续上升 [4] 人形机器人 - 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赛落幕 宇树科技G1机器人参赛 黑队"AI策算师"夺冠 [5] - 参赛机器人拥有7个自由度 可完成勾拳 摆拳等复杂动作 但动作依赖预先编程和手柄控制 [5] - 当前机器人商业化路径限于比赛展示和研究采购 实用性不及工业机械臂 人形设计推高成本 [6] 万达资产出售 - 太盟投资牵头组建500亿元基金收购万达48家广场 含腾讯 京东等资本 太盟注资50亿元 [7] - 银团提供300亿元贷款 剩余150亿元通过夹层融资募集 交易已获无条件批准 [7][8] - 万达持续出售一二线优质资产 但现金流仍紧张 轻资产转型成效有限 盈利能力持续削弱 [8] AI芯片 - 英伟达拟为中国推Blackwell架构新AI芯片 售价6500-8000美元 低于H20的1-1.2万美元 [9] - 英伟达中国市场份额从95%降至50% 上一财年中国销售额占其总收入13% [9] - 中国本土芯片产业链在AI领域发力 虽技术暂落后 但已形成替代选项 改变"造不如买"思维 [10] 主权财富基金 - 孙正义提议设立美日联合主权财富基金 初始资本3000亿美元 投资美国科技及基础设施 [11] - 基金拟由美日财政部共同运营 并向公众开放投资 但面临法律和管理机制等障碍 [11] - 提议迎合美日政策需求 软银连年亏损且需资金投入星际之门计划 动机明显 [12] 债券市场 - 50年期特别国债中标利率2.1% 较市场收益率高8个基点 出现"发飞"现象 [13] - 前4月记账式国债发行4.69万亿元 同比增1.23万亿元 利率债总发行量达10.56万亿元 [13] - 机构购债热情降温 国债市场结束三年上涨转为震荡 后续大额发行或再现利率上行 [14] 股市动态 - 沪指跌0.05%至3346点 创业板指跌0.8% 两市成交1.01万亿元 缩量1456亿元 [15] - 超3700只个股上涨 核电 IP经济 智能物流板块活跃 医药 汽车整车等板块调整 [15] - 市场热点杂乱导致冲高回落 存量博弈特征显现 交易热度下降形成潜在隐患 [16]
科幻照进现实!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格斗大赛,在杭开打
机器人圈· 2025-05-26 18:22
赛事亮点 - 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格斗竞技赛事《CMG世界机器人大赛·系列赛》在杭州开幕,宇树G1人形机器人作为唯一参赛机型亮相 [1] - 赛事采用实时解说和互动话题等创新形式,呈现集前沿科技与视觉震撼于一体的科普盛宴,展示中国机器人科技最新突破 [1] - 四支战队风格迥异:黑队"AI策算师"以AI运算能力构筑防御体系,粉队"缎机巧匠"展现精准凌厉的进攻风格,绿队"能量枢卫"采用稳健高压战术,红队"甲胄木兰"融合非遗文化展现国风流派 [2][3] - 比赛采用宇树科技自主研发的毫秒级响应控制系统,机器人灵活施展拳腿组合、闪避格挡等高难度动作,展现出色运动控制与平衡能力 [5] - 黑队"AI策算师"凭借抗打击能力和战术执行力夺得冠军 [5] 技术突破 - 参赛的G1机器人手臂具有7个自由度(比常规多2个),实现更灵活多样的动作如勾拳、摆拳等拳击动作中的手腕调整 [7] - G1格斗模式面临三大技术难点:瞬间爆发力要求高、控制算法精准度和稳定性要求高、机械结构强度要求高 [8] - 机器人具备29个灵活关节和智能平衡算法,可快速切换不同功能身份,展现跨界应用潜力 [8] - 赛事展现的智能算法与硬件系统已具备产业化应用潜力,未来可能在科娱、制造业、特种行业替代人类完成复杂任务 [8] 行业动态 - 机器人行业上市公司2024年报已出炉,行业呈现洗牌加剧态势 [9] - 人形机器人领域正迎来量产爆发期,价格战激烈进行中 [9] - 2024上半年机器人概念上市公司业绩普遍承压,但机器人与AI技术融合带来新机遇 [9] - 越疆科技在港股机器人赛道表现突出,市值实现三倍增长 [9] - 国际机器人领域取得多项进展:新型路径规划框架、螳螂虾仿真机器人、3D打印软机器人手等技术突破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