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技术

搜索文档
最容易被AI替代的是这三类创业者
36氪· 2025-07-23 08:12
AI对职场和创业的影响 - 到2030年,美国约1200万人需换工作,因AI自动化将取代60%-70%的白领工作 [1] - 未来五年,AI可能导致全球8300万个岗位消失,尽管新增6900万个岗位,净减少1400万个 [1] - 生成式AI正改变金融、法律、客服、营销等脑力劳动领域的工作方式 [1] 易被AI替代的创业类型 - 依赖重复劳动的创业者:如数据录入、文档整理等标准化工作,AI通过RPA和机器学习可高效完成且成本极低 [2][3] - 缺乏创意的内容创业者:模板化或洗稿内容易被AIGC技术替代,AI可生成专业级文本、图片和视频 [4][5] - 伪需求或低价值业务创业者:如信息搬运、简单中介服务,AI通过大数据和智能匹配消除信息差 [6] 不易被AI替代的创业机会 - 整合AI工具的创新模式:如个性化教育、智能医疗诊断,结合行业需求拓展AI应用边界 [7][8] - 注重品牌与社群的创业者:通过情感连接和价值观传递建立用户忠诚度,如董宇辉的直播带货 [9][10] - 复杂人际协作的服务领域:如心理咨询、定制化教育,依赖人类同理心和临场决策能力 [11] 结论 - 创业者需转向AI难以替代的领域,如人类独特智慧和情感投入的服务 [12] - 与AI协同工作并提供有"人味儿"服务的创业者更具竞争力 [13]
最容易被AI替代的是这三类创业者
混沌学园· 2025-07-22 18:07
AI对职场和创业的影响 - AI将导致大量工作岗位被自动化替代 到2030年美国约1200万人需换工作 60%-70%白领工作将被AI取代 [2] - 未来五年全球可能减少1400万个工作岗位 尽管AI会创造6900万新岗位 但将导致8300万岗位消失 [3] - 生成式AI正在改变多个行业的工作方式 包括写作、法律、客服、金融和营销等领域 [4] 容易被AI替代的创业类型 - 依赖重复劳动的创业者 如数据录入、文档整理等标准化工作 AI通过RPA和机器学习技术能更高效完成 [7][8][9] - 缺乏创意的内容创业者 模板化或洗稿式内容创作将被AIGC技术取代 AI能快速生成专业级文本、图片和视频 [12][13][14] - 伪需求或低价值创业者 如信息搬运、简单中介服务等 AI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匹配将消除这类业务 [16][17][18] 难以被AI替代的创业机会 - 整合AI工具开创全新业务模式 如个性化教育方案、智能医疗诊断辅助系统等 [24][25][26] - 注重品牌打造和社群建设的创业者 依靠情感连接和价值观传递建立用户忠诚度 [28][29][30] - 复杂人际协作和情感服务领域 如心理咨询、定制化教育、高端餐饮服务等 [35][36][37] AI时代的创业策略 - 创业者需从重复性低价值领域转向需要人类独特智慧和情感的领域 [44] - 将AI作为工具而非威胁 与AI协同工作提供有"人味儿"的服务 [45][46] - 典型案例包括Coursera的AI个性化教育 董宇辉的情感连接式直播带货等 [27][34]
拓展知识前沿!2024年AI 驱动科学大奖获奖者出炉
南方都市报· 2025-07-18 19:51
奖项概述 - 首届"天桥脑科学研究院与《科学》杂志 AI 驱动科学大奖"公布三位获奖者 总奖金5万美元 [2] - 奖项旨在表彰利用AI赋能科学发现的创新性研究 [2] - 获奖论文将在《科学》杂志发表 [2] 获奖者及研究内容 - 大奖得主Dr Zhuoran Qiao来自旧金山Chai Discovery公司 运用生成式AI预测蛋白质折叠并创建动态模型 开发计算"显微镜"加速药物发现 [2] - 优胜奖得主Dr Aditya Nair来自加州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 研究AI与神经科学融合 [2] - 优胜奖得主Dr Alizée Roobaert来自比利时佛兰德海洋研究所 开发监测海洋气候动态的AI解决方案 [2] 奖项细节 - 大奖得主获3万美元 论文发表于《科学》印刷版和在线版 [3] - 两位优胜奖得主各获1万美元 论文发表于《科学》在线版 [3] - 所有获奖者获《科学》在线版五年订阅 并成为荣誉陈氏学者 [3] 后续活动 - 获奖者将于10月在旧金山首届"天桥脑科学研究院 AI 驱动科学研讨会"展示成果 与诺贝尔奖得主等顶尖学者交流 [3] - 2025年度奖项申请通道将于8月开启 [3] 主办方评价 - 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创始人雒芊芊表示获奖者使用新技术拓展人类知识前沿 [3] - 《科学》杂志高级编辑尤里·苏莱曼诺夫对参赛作品质量表示兴奋 [3]
“粒子”联手“深空” 共拓认知边界
科技日报· 2025-06-14 12:51
欧洲空间局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合作成果 - 欧洲空间局(ESA)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签署合作协议10周年,双方在深空探测与粒子研究领域强强联合,旨在拓展人类认知并保持欧洲科技创新领先地位 [1] - 合作成果涵盖宇宙测绘、行星探索、地球生态监测及太空辐射防护等前沿领域,为太空探测注入创新活力 [1][3][4][5] 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项目 - 欧几里得望远镜于2023年7月升空,2024年起正式观测,预计绘制包含80亿个星系的宇宙图,覆盖1/3夜空 [1] - CERN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开发"地面科学系统"实现9个数据中心与研发人员电脑的无缝协同,负责数据转化(如星系目录、暗物质分布图) [1][2] 地球生态监测技术 - CERN参与欧盟"Edge SpAIce"项目,采用高性能机器学习技术监测生态系统及海洋塑料污染,相关技术将于2025年1月随"Balkan-1"卫星升空 [3] - 2017-2018年,ESA利用CERN超级质子同步加速器模拟太空辐射环境,测试辐射监测器、电子芯片等设备 [3] 木星冰卫星探测器(JUICE)任务 - JUICE探测器计划2031年7月抵达木星,探测其磁层及3颗可能存在地下海洋的卫星 [4] - CERN启用VESPER测试装置模拟木星极端辐射环境(电子束能量60-200兆电子伏特,通量每秒每平方厘米1亿个电子),验证探测器组件可靠性 [4] 太空辐射防护技术 - LUMINA计划采用特制光纤实时监测国际空间站电离辐射水平,由CERN科学家研发,未来5年持续运行 [5] - CELESTA卫星(重1公斤)为ESA首个研究宇宙辐射对电子设备影响的技术验证平台,2022年7月升空 [5] 技术商业化应用 - CERN的Timepix技术实现光子位置、能量波长及到达时间的精准记录,应用于医学影像和辐射探测领域 [6] - 私营企业Advacam基于Timepix开发SATRAM系统,用于ESA的Proba-V卫星任务,每48小时完成全球地表植被测绘 [6] - 波兰公司SigmaLabs开发的SpaceRadMon辐射探测器将搭载2025年6月发射的Axiom Mission 4任务 [6][7]
Cell子刊:我国学者利用牙菌斑微生物时空变化,实现儿童蛀牙的精准诊断和预测
生物世界· 2025-06-03 11:54
幼儿龋齿研究 - 幼儿龋齿(ECC)会产生一系列健康后果包括疼痛不适、咀嚼困难、感染、影响恒牙发育、颌面部发育、发音和心理健康甚至全身健康[2] - 幼儿龋齿具有牙齿特异性凸显单颗牙齿级别精准预防的重要性[2] 研究团队与发表 - 香港大学黄适教授、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所徐健研究员、青岛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滕飞医生团队在Cell Host & Microbe发表最新研究[2] - 研究通过对学龄前儿童牙菌斑微生物群样本分析以单颗牙齿分辨率追踪11个月内微生物组成变化[3][4] 核心发现 - 健康儿童上颌牙齿微生物群呈现从前到后生态梯度且左右对称性明显而龋齿儿童中这种模式被破坏[4] - 研究团队开发出龋齿空间微生物指标(Spatial-MiC)诊断早期龋齿准确率达98%预测新龋齿准确率达93%[3][4] - 牙齿特异性微生物特征可指导针对性预防策略[4] 研究数据与方法 - 分析来自89名学龄前儿童的2504份牙菌斑微生物群样本[4] - 利用机器学习结合特定牙齿疾病相关菌群及空间临床/微生物特征开发Spatial-MiC指标[4] 研究意义 - 高分辨率时空微生物图谱在单颗牙齿层面阐明龋齿微生物病因为每颗牙齿确定特征性微生物标志[7] - 为针对特定牙齿的ECC预防策略奠定基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