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收减损
icon
搜索文档
顶住旱情稳大盘——河南小麦生产一线观察
新华社· 2025-06-18 19:50
河南小麦生产情况 - 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已完成收割,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1] - 面对小麦生长关键期旱情,通过抗旱浇灌等措施保持夏粮产量总体稳定 [1] - 豫北、豫东等主要产区抗旱力度大,产量保持稳定甚至稳中有增 [3] 高标准农田建设 - 截至2024年底河南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78% [2] - 高标准农田配备水渠、机井等设施,抗灾减灾能力提升 [2] - 种粮大户张先智使用现代化喷灌设备,2900亩高标准农田实现高效灌溉 [3] 农业生产技术应用 - 采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融合模式,释放生产潜力 [4] - 种粮大户张志成通过深翻、精播、良种等技术实现亩产1300斤,比去年提高100斤 [4] -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植保服务,无人机打药效率达1000亩/天 [4] 农机化与减损措施 - 河南投入联合收割机约21万台,机收率达99.8% [6] - 通过机收大比武将损耗率控制在0.02%-1% [6] - "农机云"平台实现农机调度信息化,提升收割效率 [6] 气象与灾害应对 - 3月中旬至5月21日全省平均降水量36.6毫米,较常年偏少六成 [2] - 累计抗旱浇灌1.14亿亩次,小麦受旱面积从1107万亩降至110万亩 [2] - 病虫害发生面积较去年减少1272万亩次 [5]
让更多“丰收在望”变成“丰收到手”——“三夏”机收减损一线观察
新华社· 2025-06-17 19:52
小麦机收减损成效 - 全国小麦主产区机收损失率持续下降,多地已降至1%以内[1][2] - 河南省商水县机收损失率低至0.3%,远低于农业农村部2%的标准要求[2] - 山东省2024年夏粮平均机收损失率0.81%,较2022年1.14%显著改善[2] - 河北省故城县机收损失率从2021年1.05%降至2024年0.9%以下[2] 减损经济效益 - 全国小麦机收损失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挽回25亿斤粮食[3] - 山东省2024年夏粮总产量543亿斤,机收损失率每降0.1%可挽回5000多万斤,相当于新增5万多亩耕地[3] - 河南省汝阳县机收减损率从0.91%降至0.9%,相当于增收1.8万斤[4] 减损技术措施 - 农机更新:山东省临沭县新型收割机使损失率降至1%以内,河南省汝阳县新增110台智能高效收获机具[3][4] - 机手培训:河南省鲁山县农机手通过培训将损失率降至0.8%以下,每亩增收10多斤[5] - 种植技术:选用直立性好品种,采用宽幅精播、"一喷三防"等技术降低机收损失[5] 未来减损方向 - 推广纵轴流、大喂入量收割机替代传统横轴流机型[6] - 应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更新高效低损机械[6] - 加装损失率监测传感器、推广北斗导航自动驾驶技术[6] - 建设烘干设施和改造粮仓减少收储环节损失[6]
多措并举应对旱情不利影响 河南夏粮产量将保持总体稳定(一线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05
夏粮生产情况 - 河南省今春持续高温少雨,旱情对粮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绝大多数地区实现持平或增产 [1][2] - 南阳市唐河县振群家庭农场数据显示:3%的地因灌溉不足减产,90%的地与去年持平,7%的地因充足浇水和干燥天气抑制病虫害而增产 [2] - 鹤壁市春晓种业有限公司制种田因种子好、浇水足、管护用心,今年丰收 [2] - 河南省夏粮减产区域主要集中在豫西山地、丘陵等灌溉困难地区,豫北、豫东、豫南平原等主产区影响不大,部分地方增产 [3] - 全省大规模机收基本结束,面积达8464万亩,占种植面积的99.4%,夏粮产量预计总体稳定 [3] 抗旱措施 - 河南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8万亩,占全省农田的78%,平均每50亩有一口机井,保障灌溉用水 [2] - 唐河县拨付抗旱资金,开挖深井,组织抗旱队灌溉,并实施人工增雨 [4][5] - 民权县开展农田沟渠连通整治,90%以上农田沟渠已连通,排水渠与引黄灌溉引水渠相连 [5] - 河南省启动农村沟渠连通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投资近170亿元,打造系统完备的沟渠网络 [5] - 息县农业农村局下派30名技术人员分乡包村,指导抗旱浇麦,确保有水浇条件的地块能浇尽浇 [5] - 全省排查115万多眼灌溉机井,维修5.6万眼,抗旱浇麦超过1.14亿亩次 [6] - 组织228处大中型灌区引水19.76亿立方米,投入排灌机械64.3万台,成立抗旱服务队 [6] - 全省财政抗旱保粮总投入达4.66亿元,争取中央救灾资金1.07亿元 [6] 降低损失率与夏播进展 - 河南省采取措施确保机收损失率不超过1%,新收割机和农机手培训有效降低损失率 [7][8][9] - 振群家庭农场使用新收割机,农机手匀速低速收割,损失率控制得低 [9] - 夏播玉米采用滴灌设备后,出苗率从80%提升至95% [9] - 河南省计划年底完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提档升级,提升节水灌溉和智能化管理水平 [10] - 截至6月9日,全省夏播面积达7661.6万亩,占预计面积的85.1%,粮食作物已播5752万亩,占85% [10]
“三夏”生产一线观察|田间好“丰”景 夏收正当时
新华社· 2025-06-05 09:39
夏收进展与农机投入 - 河南省已收获小麦4446.7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52.2% [3] - 河南省计划投入农机400万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20万台 [3] - 安徽省阜南县投入3700多台联合收割机,机械化收割覆盖率达100% [5] - 陕西省凤翔区协调1700余台联合收割机,日烘干量达7000吨 [6] - 全国已收获夏粮小麦1.29亿亩,进度超30%,其中安徽过八成,河南过六成,陕西过两成,江苏近一成半 [18] 农机减损与仓储准备 - 河南省商水县通过机收减损技能比武,损失率降低千分之三 [9] - 河南省鹤壁市盛赉粮食公司腾仓备库5500吨,预计6月5日前完成 [14] - 安阳市滑县腾仓65万吨,准备检化验设备300余套,培训相关人员 [14] - 河南省推进机收减损,营造"减损就是增产"氛围,商丘市农机手损失率降低千分之三 [7][9] 跨区作业与服务保障 - 安徽省阜阳市设立23个跨区作业接待站,提供"大礼包"和绿色通道 [15] - 安徽省颍上县组建5支移动式农机维修服务队,提供"农机110"服务 [15] - 全国设立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3400多个,开通农机绿色通道4800多个,优先优惠加油通道5800多个,开通服务保障热线1260多个 [16] - 农业农村部联合多部门加强农机作业服务保障,包括气象服务、应急抢收等 [16]
山东六千余万亩小麦陆续开镰收获
大众日报· 2025-06-02 09:15
小麦收获进展 - 山东6000多万亩小麦正自南向北、由西向东陆续成熟,机械化收获相继展开 [1][2] - 预计6月5日芒种前后将进入小麦机收高峰期,大面积收获期7-10天,整个麦收大约历时20天 [1][4] 机收减损措施 - 临沭县大兴镇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机收损失率普遍在1%左右,最低达0.75% [2] - 推荐选用纵轴流大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做好农机检修保养,调整机具参数至最佳技术状态 [2] - 对小麦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的县(市、区)实现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常态化、全覆盖,确保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3] 农机推广与准备 - 启动"十百千万"农机推广大行动,主推十类农机化关键技术,举办百场推广活动,展示演示千台(套)农机装备,培训万名农机技术人员和农机手 [3] - 已准备"三夏"生产各类机械150万台(套),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19万台,玉米播种机23万台 [4] - 发放跨区作业证3.2万张,办理技术服务车免费通行证151个,开辟农机跨区绿色通道600余个、"接机服务站"407个 [4] 后勤保障措施 - 布局农机用油保供点767个,落实农机用油同享5%优惠政策 [4] - 通过山东农机化网提供作业信息、机具供需等服务和技术咨询 [4] - 设立省市县三级小麦机收热线172个,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 [4]
麦收过八成!安徽夏粮有望再迎丰收
新华社· 2025-05-30 22:24
小麦收割进度 - 安徽省已收获小麦3626 27万亩 进度达83 51% 除滁州 宿州 淮北外 其余地区抢收基本结束 [1] - 安徽省常年小麦播种面积约4300万亩 属于全国夏粮主产省 [1] 单产提升与科技应用 - 凤台县合作社1400亩小麦平均亩产同比增加200斤 实现颗粒归仓 [1] - 科技手段包括测土配方施肥 返青拔节期复合肥喷施 干热风防治等科学化管理措施 [1] - 省级统筹安排近5000万元资金推进小麦稳产增产技术覆盖 [2] 农机投入与减损成效 - 安徽省计划投入16万台大型高性能联合收割机 目标将机收平均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 [2] - 农机手通过精细化 智能化作业实现减损增收 典型案例显示损失率显著降低 [2] 生产形势评估 - 全省小麦生产克服持续旱情影响 总体形势稳定 有望再获丰收 [2]
风吹麦浪好“丰”景——多地小麦机收一线见闻
新华社· 2025-05-29 21:56
农机作业效率提升 - 浙江宁波余姚市临山镇丰宣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采用8台收割机同时作业,5至7天完成4000余亩小麦收割[2] - 山东汶上县通过科学安排农机跨区作业和"麦收结对服务联系人"机制,确保小麦机收服务供需"零落差"[3] - 江苏盱眙县创新投用农机调度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调配农机资源,实现种植户与农机手精准对接[11] 机械化技术应用 - 浙江宁波余姚市临山镇实现"收割—运输—烘干"全链条机械化作业,节省人力并降低粮食损耗[2] - 山东汶上县推广秸秆还田、深耕深翻、宽幅精播等技术,预计全县小麦平均亩产达580公斤,同比增加10公斤[3] - 山东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新建高标准粮仓使地方储备粮储存综合损耗率降至0.38%,低于国家标准[9] 机收减损成效 - 河南商水县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中,机收损失率普遍控制在0.3%左右[4] - 山东对小麦种植面积超50万亩的县(市、区)实现机收损失监测全覆盖,确保全省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7] - 济南、临沂、日照等地应用智能扦检一体化系统,送粮车辆检验效率提升1倍并减少粮食撒漏[9] 服务保障措施 - 河南商水县针对5月31日阴雨天气风险,组织22个农机服务站、595个行政村服务点24小时值守,保障2461台自有收割机和1500台跨区收割机作业[11] - 商水县在交通要道设置"三夏"机收接待站,提供免费茶水、避暑药品和机械维修等服务[11] - 江苏盱眙县紧急调集收割机,力争一周内完成全县90%以上小麦抢收任务,并通过农机调度平台优化资源配置[11]
我省各地进入“三夏”大忙时间
新华日报· 2025-05-21 07:40
夏收准备与进展 - 苏州吴江现代农业产业园小麦播种面积22.5万亩,较去年增加0.6万亩,全区161台收割机检修完毕并对接200余台跨区作业 [2] - 昆山市小麦种植面积11.13万亩,同比增加0.68万亩(增幅6.51%),预计亩产较去年持平略减但好于常年平均水平 [2] - 吴江区小麦呈现面积增、品种优特点,亩产与常年相仿,开镰时间比往年略有提前 [2] 抗旱措施与成效 - 昆山针对干旱采取增加播种量、科学灌水等措施,施以叶面肥22.3万亩、植物生长调节剂11.1万亩次实现小麦面积两次喷施全覆盖 [2] - 无锡市锡山区采用"微喷灌+叶面补肥"应对40余天无有效降雨,移动式喷灌设备单日作业效率达传统方式3倍 [3] - 扬州市统筹抗旱资金1204.2万元,喷施叶面肥465万亩次并加大调水补水力度有效缓解小麦旱情 [3] 机收减损技术推广 - 南京举办油菜机收减损技术现场会,新型割台油菜收割机损失率较传统机型明显降低 [4] - 浦口区油菜种植面积2.47万亩,减损技术获得种植大户认可 [4] - 淮安市举办小麦机收减损田间日活动,对各县区农机员提出作业准备、收获方式等技术要求 [5] 智能化育秧技术 - 连云港海州区智能育秧工厂采用全自动生产线每小时最多播种2400盘,秧苗出芽率达98%,年供秧能力覆盖3万亩稻田 [7] - 连云港市建成6个工厂化育秧中心,重点推广华粳5号等优良水稻品种并推动物联网技术与智能农机融合应用 [7] - 浦口区永宁智能育秧中心两条自动化育秧流水线日产能达1.5万盘,仅需4名工人操作 [8] 水稻种植规划 - 连云港市水稻意向播种面积304.89万亩 [7] -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各地高标准建设集中育秧中心,推广智能化育秧技术并控减直播稻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