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极智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实地考察宁德时代后,大摩的结论:核心竞争力太强
华尔街见闻· 2025-09-17 19:15
制造优势与竞争壁垒 - 自主研发制造产线具有极高复杂性和智能化水平 包含超过2.5万个组件单元且大部分为自主设计 [1][3] - 工厂日产220万颗电芯 设置6800多个实时质量控制点 每秒处理34万次数据交易 [1][3] - 分子级先进材料科学结合智能工厂 在创造成本优势的同时形成质量溢价 [1][3] 产能与扩张计划 - 当前产能利用率超过90% 正在建设250GWh新产能 [1][4] - 目标2025年产能达800GWh 2026年达到1TWh [5] - 海外产能扩张按计划推进 匈牙利和印尼项目2026年投产 西班牙项目2027年投产 [5] 储能业务优势 - 储能产品在全球市场为客户带来约14个百分点IRR溢价 中国市场带来7-8个百分点溢价 [1][6] - 一流衰减控制和能效表现提升项目经济性 [6] - 计划改善储能产品结构 推广更高毛利率的交流系统产品 [7] 技术发展与市场预期 - 预计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5] - 管理层对明年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部署持建设性态度 [5] - 海外工厂盈利能力与国内市场相当甚至更好 [5] 财务与估值 - 摩根士丹利维持增持评级 目标价425元人民币 [1] - 基于2026年预期EBITDA的15倍EV/EBITDA估值 较目前有20%上涨空间 [1]
实地考察宁德时代后,大摩的结论:核心竞争力太强
华尔街见闻· 2025-09-17 19:02
核心观点 - 摩根士丹利认为宁德时代通过极智制造和先进材料科学构建高壁垒 形成质量溢价和成本竞争力 维持增持评级且目标价有20%上涨空间 [1][2][6] 制造能力与壁垒 - 工厂日产220万颗电芯 设置6800多个实时质量控制点 每秒处理34万次数据交易 实现高良品率和智能生产 [1][5] - 生产线包含超过2.5万个自主设计组件单元 复杂程度极高 竞争对手难以复制 [6] - 自主研发产线结合分子级材料科学 形成质量溢价和成本优势的关键差异点 [1][6] 产能与扩张计划 - 当前产能利用率超过90% 正在建设250GWh新产能 [1][8] - 目标2025年产能达800GWh 2026年达到1TWh 以满足未来订单需求 [9] - 海外产能按计划推进 匈牙利和印尼项目2026年投产 西班牙项目2027年投产 盈利能力预计不低于国内 [9] 储能业务优势 - 储能产品在全球市场为客户带来14个百分点IRR溢价 中国市场带来7-8个百分点溢价 [1][12] - 优势源于一流的衰减控制和能效表现 提升项目经济性 [12] - 计划通过分销能力提升改善产品结构 推广更高毛利率的交流系统产品 [13] 技术发展与行业前景 - 预计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10] - 管理层对明年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部署持建设性态度 [10]
实地考察宁德时代后,大摩的结论:核心竞争力太强,明年产能将达1TWh,储能潜力大
华尔街见闻· 2025-09-17 08:56
制造优势与竞争壁垒 - 公司自主研发的制造产线具有极高复杂性和智能化水平 包含超过2.5万个组件单元且大部分为自主设计 构建了极高的竞争壁垒[1][4] - 工厂日产220万颗电芯 设置6800多个实时质量控制点 每秒处理34万次数据交易 确保高良品率和质量溢价[1][4] - 在创造成本优势的同时拥有分子级别的先进材料科学 这是与其他制造商的关键差异点[1][4] 产能与扩张计划 - 公司当前产能利用率超过90% 正在建设250GWh新产能[1][5] - 目标2025年产能达800GWh 2026年达到1TWh规模[5] - 海外产能扩张按计划推进 匈牙利和印尼项目2026年投产 西班牙项目2027年投产 海外工厂盈利能力与国内相当或更好[5] 储能业务优势 - 储能系统产品在全球市场能为客户带来约14个百分点的IRR溢价 在中国市场带来7-8个百分点溢价[1][6] - 产品凭借一流的衰减控制和能效表现提升客户项目经济性[6] - 计划通过系统产品分销能力改善产品结构 包括推广更高毛利率的交流系统产品[6] 技术发展与市场预期 - 公司预计2027年实现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5] - 管理层对明年电动汽车和储能系统部署持建设性态度[5] 财务与估值 - 基于2026年预期EBITDA的15倍EV/EBITDA估值 目标价定为425元人民币[2] - 较当前股价存在20%的上涨空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