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能综合利用
icon
搜索文档
机械设备:核电增值税调整有望刺激SMR小堆加速落地,玲龙一号全球首堆冷试成功
华福证券· 2025-10-19 15:57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5] 核心观点 - 核电增值税政策调整为“新机新办法老机老办法”,为2025年10月31日前已核准但未投产的机组提供了10年内50%的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窗口,有望刺激项目加速落地[1][2] - 在电力市场竞争加剧、核能发电成本优势渐消的背景下,核能综合利用是未来大方向,模块化小型堆(SMR)因其造价优势有望加速发展[3] - “玲龙一号”全球首堆冷试成功标志着SMR技术的重大突破,SMR被视为满足人工智能(AI)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关键解决方案,其商业化落地可能早于核聚变[4] 政策分析 - 2025年10月31日前已商业投产的核电机组按原增值税规定执行[2] - 2025年10月31日前国务院已核准但尚未正式商业投产的核电机组,正式商业投产次月起10个年度内,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退税比例为已入库税款的50%[2] - 2025年11月1日后核准的核电机组,不再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2] 行业趋势与驱动因素 - 当前困扰第三代核电站的重大问题是电价,而电价问题取决于工程造价[3] - SMR通过模块化制造等方式降低造价,是其重要优点之一[3] - 核能综合利用被行业专家视为“十五五”期间核能行业的发展重点,具备较广阔的市场空间[3] - 科技巨头正联合SMR及核聚变公司,为数据中心量身定制供能方案[4] 技术进展与行业标杆 - “玲龙一号”是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的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其冷态功能试验成功是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重大突破[4] - 该示范工程被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称赞为“为全球小堆发展树立了标杆”[4] 建议关注的公司 - 景业智能:与浙大共建微堆/SMR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在全球AI需求与能源转型背景下展现发展潜力[4] - 佳电股份:主氦风机是四代堆-高温气冷堆一回路唯一动力设备,子公司核主泵产品在细分行业领先[4] - 国光电气:偏滤器和包层系统是ITER项目的关键部件[4] - 兰石重装:业务覆盖核能上游核燃料系统、中游核电站设备、下游乏燃料后处理[4] - 科新机电:承制了高温气冷堆核电产品,新燃料运输容器实现替代进口[4] - 海陆重工:服务堆型包括三代、四代堆以及热核聚变堆(ITER)[4] - 江苏神通:获得我国新建核电工程已招标核级蝶阀、核级球阀90%以上的订单[4]
中国核电(601985):新能源持股比例下降及业绩承压,拟首次进行中期分红
国信证券· 2025-09-01 13:27
投资评级 - 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4][22] 核心观点 - 新能源业务业绩承压导致盈利预测下调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调整为959/1000/1115亿元(原预测1038/1136/127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4%/11% [22] - 首次进行中期分红 拟每股派发现金股利002元 股利支付率727% [2][20] - 控股股东中核集团完成百万千瓦商用钠冷快堆CFR1000初步设计 并投资100亿元持股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665% [3][2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973亿元 同比增长943% 归母净利润5666亿元 同比减少366% [1][6]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20700亿元 同比增长641% 环比增长211% 归母净利润2529亿元 同比减少1040% 环比减少1937% [1][6] - 毛利率4529% 同比下降222个百分点 净利率2710% 同比下降185个百分点 [11] - 费用率合计1412% 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 其中财务费用率855% 同比下降071个百分点 [11] - 上半年累计发电量121776亿kWh 同比增长1565% 累计上网电量115104亿kWh 同比增长1592% [1][6] 装机容量与发展规划 - 核电控股在运装机26台 容量2500万千瓦 控股在建及核准待建机组19台 容量218590万千瓦 [2][19] - 2025-2027年计划分别投产1/2/4台机组 金七门1号机组已于8月10日FCD 预计2030年商运 [2][19] - 新能源控股在运装机332249万千瓦(风电103418万千瓦 光伏228831万千瓦) 控股独立储能电站16510万千瓦 [2][19] - 新能源控股在建装机104475万千瓦(风电18497万千瓦 光伏85978万千瓦) 上半年在运装机增加36287万千瓦 [2][19] 现金流与ROE - 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8724亿元 同比减少433% 投资性现金净流出4371亿元 同比增加561% 融资性现金净流入36936亿元 同比减少360% [11][13] - ROE为507% 同比下降129个百分点 资产周转率006次 同比降低001次 权益乘数615 同比降低003 [11] 技术布局与综合利用 - 田湾核能供汽项目"和气一号"累计供汽超300万吨 "和福一号"同位素产品首批商用堆产投放市场 [3][20] - 控股股东拥有"华龙一号"、"玲龙一号"、CAP1000、VVER、高温气冷堆等技术路线 [3][22]
产业焦点 | 核电“双雄”业绩罕见下滑,如何应对电力市场化交易大考
搜狐财经· 2025-08-29 19:16
市场电价波动影响 - 电力市场化交易导致核电企业平均市场结算电价同比下降8.23% [4] - 中国广核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达56.1% 同比增加3.7个百分点 [4] - 中国核电总上网电量935.51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2.13% [4] - 中国广核总上网电量1133.6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6.93% [4] 新能源业务表现 - 中国核电新能源控股装机容量达3322.5万千瓦 同比增长近50% [5] - 新能源上网电量215.53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35.81% [5] - 中核汇能净利润同比下降31.7%至11.4亿元 [5] - 新能源业务贡献归母净利润3.44亿元 同比下降66% [5] 核电主业盈利 - 中国核电核电业务归母净利润逆势增长9.48%至53.22亿元 [5] - 核电上网电价分为政府核准电价和市场交易电价两类 [4] 应对策略 - 中国广核实施"一省一策"电力营销策略 优化交易方案 [6] - 中国核电通过三家售电公司深化区域电力市场运营 [6] - 两家公司强化"核电+新能源"协同发展 开发零碳电力客户 [6] - 中国广核发展核能供暖业务 山东招远项目已设计供暖方案 [7] - 中国核电推进工业供汽项目 田湾核能供汽超300万吨 [7] 行业发展趋势 - 电力现货市场加速铺开导致市场价格波动风险提升 [4][6] - 核能综合利用成为应对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手段 [7] - 新能源全面入市对传统核电企业盈利模式形成挑战 [3][4]
中国广核: 2025年半年度报告摘要
证券之星· 2025-08-27 23:10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391.67亿元,同比下降0.53%[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16.31%[1] - 基本每股收益0.118元,稀释每股收益0.118元,均同比下降16.31%[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88%,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1] - 总资产4367.68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2.37%[2] 股东结构与债券情况 - 控股股东中广核持股58.89%,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6.05%[2] - 恒健投资持股6.79%,其中质押6.62亿股[2] - 资产负债率60.23%,流动比率90.48%,速动比率66.75%[3] -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7.26,较上年同期6.60有所提升[3] - 存续债券"广核转债"代码127110,于2025年7月25日上市交易[3][9][10] 运营数据 - 管理28台在运机组和20台在建机组,总装机容量分别为31,796兆瓦和24,222兆瓦[5] - 在运机组装机容量占全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的44.46%[5] - 上半年完成10个换料大修,总日历天数414天[5] - 上网电量1,133.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3%[5][6] - 91.07%运行指标处于世界前1/4水平,90.47%指标处于世界前1/10水平[5] 项目建设进展 - 20台在建机组中:3台处于调试阶段、2台设备安装阶段、4台土建施工阶段、11台FCD准备阶段[6] - 惠州3号机组于2025年6月10日完成FCD[6] - 陆丰6号机组于2025年7月14日完成穹顶吊装[6] - 防城港三期、台山二期等5个项目于2025年4月27日获国家核准[3] 电力市场与销售 - 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56.1%,同比上升3.7个百分点[6] - 平均结算电价同比下降[6][7] - 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于2025年6月28日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4] - 国家推动2025年初步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4] 战略与政策环境 - 国家明确"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战略[3]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3] - 国家能源局要求核准条件成熟的沿海核电项目[3] - 公司编制《核能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及"十五五"规划》[7] 未来发展重点 - 下半年计划开展8个换料大修[8] - 推进"华龙一号"持续优化改进及先进核能研发[8] - 加强电力营销"一省一策"策略,准备2026年市场化交易[8] - 通过可转债发行优化资本结构,择机收购控股股东保留业务[8] 核能综合利用 - 红沿河核能供暖项目已稳定运行3个供暖季[7] - 招远一期项目设计包含核能供暖方案[7] - 在核电省区探索储能项目建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7]
跨界供热、制氢、海水淡化……如何不断拓宽核能综合利用的边界?
中国能源网· 2025-06-15 08:58
消费需求多元化推动产品创新 - 消暑产品呈现多元化创新趋势,如防晒帽檐装风扇、防晒服加长领口替代口罩、凉茶酸梅汤改卖配方等 [1] - 消费需求个性化和多元化促使厂家和经销商在产品改进和精准服务上推陈出新 [1] 核能综合利用边界不断拓宽 - 核能应用从稳定发电扩展到高质量供热、供汽、制氢、海水淡化、生产同位素等领域 [1] - 核能综合利用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功能不断延展,概念逐步转化为实际成果 [1] 核能供热商业化进程 - 2017年核能供热引发关注,外界质疑其安全性、性价比和商业化前景 [1] - 2019年"暖核一号"一期投运,首次实现向周边70万平方米供热 [2] - 2021年"暖核一号"二期450万平方米项目投产 [2] - 2023年"暖核一号"三期投运,创造国内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先例 [2] - 核电企业通过热电联供新模式实现零碳热源跨区域共享,快速切入清洁取暖市场 [2] 政策支持核能综合利用 -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 [3] -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核能供汽供热 [3] -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 [3] -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推动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热、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应用 [3] 核能应用场景快速扩展 - 2019年起核能综合利用加速,实现商业供热、城市供暖、南方和东北供暖、工业供热供汽等突破 [3] - 应用场景从园区到县域再到跨区域,从单一发电到城市供暖、工业供热供汽 [3] 第三代核电技术规模化落地 - 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在沿海地区批量化、规模化落地,首要任务为发电保供 [4] - 山东海阳、浙江秦山、辽宁红沿河、江苏田湾等核电基地通过技术升级实现民用供暖和工业供热供汽 [4] - 2024年核准的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为全球首个核能与石化大规模耦合项目,采用"华龙一号"和高温气冷堆机组技术套餐模式 [4] 核能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将催生更多绿色用能场景,为核能带来转型机会 [5] - 技术层面需推进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迭代升级,加快小型堆、四代堆研发,释放供能制氢等价值 [5] - 模式层面探索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与化石能源耦合发展 [5] - 机制层面需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5]
瑞奇智造(833781) -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9 19:10
行业发展趋势 - 核能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3] - 2030 年之前新建核电机组每年保持 6 台左右开工规模,2031 至 2050 年间每年保持 8 台左右开工规模 [4] - 承诺目标情景下,中国核电装机 2030 年达约 1.2 亿千瓦,2050 年达约 2.8 亿千瓦;净零排放情景下,2030 年达约 1.5 亿千瓦,2050 年达 3.3 亿千瓦 [4] - 2025 年 4 月 27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 10 台核电新机组,2022 年以来连续四年每年核准 10 台及以上核电机组,核电未来发展有望提速 [4]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是高端过程装备专业提供商,核能是重要发展方向,已形成“产品丰富、技术先进、竞争力强”态势 [5] - 核能领域主要产品和服务包括装备制造、安装工程和技术服务三大板块,在试验验证设备等方面有独特服务模式和技术优势 [5] - 典型优势产品有华龙一号安全系统试验装置等,部分产品技术难度高、有首创属性、市场竞争力强 [5] 公司重要客户 - 公司为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认可和客户信任,有丰富客户资源,部分客户服务期限超 15 年 [6] - 已与中广核研究院等多家大型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如 2009 年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合作等 [6] 公司业务进展 - 近三年军核领域收入累计超 4.5 亿元,2024 年核能领域收入首次突破 2 亿元,同比增长 104.86% [7] - 技术创新有突破,推进反应堆(快堆)控制棒换料专用套筒和专用抓具研制,切入核电站市场 [7] - 核能领域客户资源更丰富,吸引更多大型优质机构客户,多家新客户订单金额超千万元,但市场竞争加剧影响毛利率 [7] 公司未来重点 - 加强市场开拓,巩固传统优势市场,向快堆、常规岛等领域渗透,获取更多核能订单 [8] - 坚持技术创新,以核能试验装置为基础,研发储备高端核能装备产品,加强标准化产品研制 [8]
全球首个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冲刺冷试
人民网· 2025-05-26 17:38
核电技术创新 - "玲龙一号"是全球首个开工的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即将进入冷态功能试验阶段,是国家"十四五"核能先进堆型示范工程 [1] - 该项目采用中核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小型压水堆技术(ACP100),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016年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安全审查的小型堆 [2] - 与传统核电相比,"玲龙一号"采用小型化、模块化、一体化和非能动安全设计,安全性更高、部署更灵活,可用于发电、区域供暖、工业供能等多元化需求 [2] 环保与经济效益 - 单台"玲龙一号"机组发电功率12 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10亿千瓦时,可满足52 6万户家庭用电需求(约100万人口生活用电) [3] - 该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750万棵,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支撑 [3] - 模块化设计大幅缩短建造周期,适用于园区、矿区等场景,为海南"清洁能源岛"建设提供稳定低碳的基荷能源 [3][5] 工程进展与规划 - 项目已完成主控室投用、汽轮机扣盖、首台主泵就位等关键节点,安装工作进入高峰,系统调试同步推进,正为冷态功能试验全力筹备 [5] - 海南核电联合中核工程、中核五公司等多家单位,强化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突破多项关键技术 [6] - 未来将紧扣海南省委"三个基地"目标,攻坚关键技术、优化工程统筹,确保"玲龙一号"高质量投运,打造世界级小型堆示范标杆 [6] 行业意义 - "玲龙一号"是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世界小型堆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2] - 该项目标志着核电从"单一供电"走向"多能联供",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7] - 作为全球首个商用小型堆工程,将为全球核能多元化应用贡献中国智慧 [6]
人民日报丨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占新增装机约九成 支持民企投资能源基础设施举措出台
国家能源局· 2025-05-06 16:24
可再生能源发展 - 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 - 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2] - 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816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7%,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9% [2] 核电发展 - 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 [2] - 2024年全国核电发电量4509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5% [2] - 将大力支持第四代核电技术、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核聚变等前沿技术研发攻关 [2] 氢能发展 - 2024年我国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 [3] - 截至2024年底,各地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 [3] - 各地建成加氢站超54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4万辆 [3] 能源投资 - 一季度能源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前2月全国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2.9% [3] - 海上风电、新型储能、电网、核电等投资快速增长 [3] 民营企业参与能源领域 - 截至2024年底,规模以上充电设施运营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0% [4] - 新核准的5个核电项目中,民营企业所持股比均达到10%以上 [4] - 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新型储能、虚拟电厂、充电基础设施、智能微电网等新技术新业态 [4]
秦山核电:开拓同位素生产之路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证券报· 2025-04-01 04:40
公司核心业务与战略 - 公司专注于核能发电,并积极探索核能多场景综合利用以寻求新增长点 [1] - 公司旨在通过技术创新推进同位素等民生工程,勇做新时代核电领跑者 [1] - 公司已全面建成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达666万千瓦,累计安全运行170堆·年,成为国内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最丰富的核电基地 [3] - 公司提出“核能+算力”协同发展模式,探索AI与核能产业融合,打造数字化监管平台 [5] 医用同位素生产 - 公司拥有国内唯一的商用重水堆核电机组,具备规模化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核心优势,年稳定运行时间长,堆芯空间大,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1] - 公司利用重水堆资源进行研发与技术改造,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实现医用同位素成功投运,打破国外垄断格局 [2] - 公司已具备每年生产100居里以上碳-14同位素的能力,可充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2] - 公司碳-14生产靶件顺利出堆,已足够满足国内需求并提前完成国家规划目标 [2] - 公司实现钴-60批量化生产,其工业钴-60可满足国内70%的市场需求,医用钴-60投产让伽马刀装备“中国芯” [2][4] - 公司实现首批镥-177靶件出堆,并联合地方打造全国核技术应用产业示范基地 [2] 核技术应用与产业发展 - 公司联合地方已签约落户23个核技术应用项目,总投资80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产值超200亿元 [3] - 公司目标到2035年实现“千亩千亿”核技术应用产业集群,促进同位素全产业链发展 [3][4] - 公司生产的碳-14于2024年4月完成靶件出堆,实现供应全面国产化 [4] 核能综合利用探索 - 公司在浙江海盐投运我国南方首个核能供热示范项目,近4000户居民家庭用上核能供暖 [3] - 公司在海盐投运全国首个核能工业供热示范项目,并已拓展至公共建筑、商务酒店等多种应用场景 [3] - 公司计划进一步扩大核能供暖、供冷范围,并探索核能与数据中心耦合,为AI算力集群提供稳定清洁能源 [4][5] - AI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为核电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因其持续运转特性与核电稳定输出曲线天然契合 [5]
中国广核(003816) - 中国广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5-002
2025-03-27 19:24
公司业绩说明会概况 - 活动类别为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于 2024 年 3 月 27 日 15:00 - 16:30 在全景网络有限公司以现场、电话、网络直播形式举行 [1] - 外部参与人员包括来自多家证券、基金的分析师、投资者及全体线上投资者,公司参与人员有董事长、总裁等多位高管 [1] 2024 年业务与财务表现 业务数据 - 上网电量 2272.84 亿千瓦时,同比提升 6.13%;营业收入 868.04 亿元,同比增长 5.16%;归母净利润 108.14 亿元,同比提升 0.83%,扣非后 107.13 亿元,同比提升 0.94% [2] - 28 台在运核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数 7710 小时,较 2023 年有所提升;开展 20 个换料大修,大修天数约 713 天,较 2023 年下降 [2] - 市场化比例约 50.94%,与 2023 年同口径基本持平;市场化交易平均含税电价约 0.3869 元/千瓦时,较 2023 年下降 [2] 财务指标 - EBITDA 为 406.21 亿元,同比增长约 5.32%;净资产收益率为 9.3%;经营净现金流量 380.16 亿元,同比增长 14.8% [4] - 资产负债率为 59.5%,较 2023 年末下降 0.7 个百分点;利息保障倍数为 4.2 倍,偿债能力增强,债务风险降低 [4] 股东回报 - 董事会建议 2024 年度每股现金分红 0.095 元(含税),分红比例 44.36%,分红比例保持增长,履行五年分红规划承诺 [2] 项目进展 - 2024 年 5 月 25 日,防城港 4 号机组投产发电,“华龙一号”示范项目全面建成 [3] - 2024 年国家核准 5 个核电项目,截至 2024 年底,公司管理 16 台在建机组,建设进度符合计划 [3] 2025 年工作计划 - 做好安全生产,确保机组稳定运行,计划开展 19 个换料大修 [4] - 紧跟市场,加大开发力度,争取更多上网电量和有利电价,保持经营业绩平稳 [4] - 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做好新项目核准准备和厂址开发,提升装机规模 [4] 问答交流环节要点 核燃料成本 - 已与控股股东旗下公司签订长期供应合同,燃料组件价格稳定,2025 年度电核燃料成本预计维持稳定 [5] 市场化交易 - 广东省 10 台机组部分电量及其他部分机组全电量参与交易,预计全年市场化电量超 320 亿千瓦时 [5] - 广东、广西签约价格下降,结算电价预计降低;宁德、红沿河交易电价与 2024 年相当 [6] 新项目核准 - 预计到 2035 年我国核电发电量占比达 10%左右,公司做好前期准备,争取更多项目申报 [6] 资本开支与分红 - 未来资本开支随在建项目增加而增加,公司将履行分红规划,研究后续回报规划,平衡发展与股东回报 [6] 新技术研发 - 围绕国家战略,打造型谱化产品体系,推进在建项目,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研究 [6][7] 消纳政策与电价机制 - 核电作为基荷电源获认可,机组利用小时数维持高端稳定,随电力市场推进,利于参与市场化交易 [7] 市值管理 - 建立价值管理体系,响应监管要求,运用多种手段提升公司价值认可度 [7] 在建机组情况 - 截至 12 月 31 日,16 台在建机组中 2 台调试、3 台设备安装、2 台土建施工、9 台 FCD 准备,工程按计划推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