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能供热
icon
搜索文档
“两山”理念的核电实践:清洁能源绘就生态画卷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5 14:21
核能发展与环保理念 - 公司秉承"尊重自然,绿色发展"环保理念,提出"共治、共生、共荣"公众沟通新"3C"理念,将可持续发展刻入企业基因 [1] - 核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战略选择,1千克铀235裂变能量相当于2700吨标准煤,全产业链碳足迹仅6.5克CO₂/kWh [1] - 全球核电已避免300亿吨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核电26台机组累计贡献清洁电力1.95万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5.5亿吨,生态效益等同530万公顷造林 [1] 核能综合利用 - "核能+"多用途应用包括浙江海盐核能供热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2.4万吨,惠及4000户家庭并节省30%供暖费用 [2] - 江苏核电蒸汽供能项目年提供480万吨工业蒸汽,减少标准煤4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07万吨,节省70万吨碳排放指标 [2] - "压水堆+高温气冷堆"方案获国家核准,将为石化产业提供清洁能源 [3] 生态修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 甘肃白银深部铜矿废石场100兆瓦光伏项目年发电1.5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光伏板兼具生态修复功能 [4][6] - 福建漳州核电采用盾构施工保护红树林,确保水温升高不超过1℃生态红线 [6] - 海南核电实施珊瑚迁地保护移植6.5万株,培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蝶贝,创新"贝蚝套养"模式 [6] 公众沟通与科普 - 打造"双C萌宠团"IP,推出首部核能生物多样性主题动画《核力出奇迹》和电影《核力总动员》 [7] 乡村振兴与零碳实践 - 浙江三核村渔光互补项目年发电1800万度,村集体年增收30万元,屋顶光伏使25户农户年增收2000元 [9] - 零碳智慧果蔬大棚基地帮助村集体收入从14万元跃升至百万元,获浙江省结对帮扶考核优秀称号 [9]
跨界供热、制氢、海水淡化……如何不断拓宽核能综合利用的边界?
中国能源网· 2025-06-15 08:58
消费需求多元化推动产品创新 - 消暑产品呈现多元化创新趋势,如防晒帽檐装风扇、防晒服加长领口替代口罩、凉茶酸梅汤改卖配方等 [1] - 消费需求个性化和多元化促使厂家和经销商在产品改进和精准服务上推陈出新 [1] 核能综合利用边界不断拓宽 - 核能应用从稳定发电扩展到高质量供热、供汽、制氢、海水淡化、生产同位素等领域 [1] - 核能综合利用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功能不断延展,概念逐步转化为实际成果 [1] 核能供热商业化进程 - 2017年核能供热引发关注,外界质疑其安全性、性价比和商业化前景 [1] - 2019年"暖核一号"一期投运,首次实现向周边70万平方米供热 [2] - 2021年"暖核一号"二期450万平方米项目投产 [2] - 2023年"暖核一号"三期投运,创造国内跨地级市核能供热先例 [2] - 核电企业通过热电联供新模式实现零碳热源跨区域共享,快速切入清洁取暖市场 [2] 政策支持核能综合利用 -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 [3] -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鼓励大型石化化工园区探索核能供汽供热 [3] -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开展核能综合利用示范 [3] -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推动核能在清洁供暖、工业供热、海水淡化等领域的应用 [3] 核能应用场景快速扩展 - 2019年起核能综合利用加速,实现商业供热、城市供暖、南方和东北供暖、工业供热供汽等突破 [3] - 应用场景从园区到县域再到跨区域,从单一发电到城市供暖、工业供热供汽 [3] 第三代核电技术规模化落地 - 第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在沿海地区批量化、规模化落地,首要任务为发电保供 [4] - 山东海阳、浙江秦山、辽宁红沿河、江苏田湾等核电基地通过技术升级实现民用供暖和工业供热供汽 [4] - 2024年核准的江苏徐圩核能供热发电厂为全球首个核能与石化大规模耦合项目,采用"华龙一号"和高温气冷堆机组技术套餐模式 [4] 核能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 "双碳"目标和绿色转型将催生更多绿色用能场景,为核能带来转型机会 [5] - 技术层面需推进自主三代核电技术迭代升级,加快小型堆、四代堆研发,释放供能制氢等价值 [5] - 模式层面探索核能与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与化石能源耦合发展 [5] - 机制层面需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