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搜索文档
淳安 韩仁生: 不忘初心献余热 传承文化润乡邻
杭州日报· 2025-07-01 10:29
文化传承与社区活动 - 75岁的韩仁生带领"夕阳红文艺队"在淳安县左口乡龙源庄村排练节目,致力于复兴濒临消亡的民间艺术如竹马和"三吹三打" [1] - 文艺队自掏腰包购置二胡、锣鼓、演出服,并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敬老孝亲传统和邻里守望典型 [1] - 文艺队不仅在龙源庄"村晚"中担任压轴节目,还在全县村歌大赛中获得金奖 [1] 节日与社区服务 - 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文艺队走街串巷表演舞龙,并在孩子们的启蒙礼上吹奏礼乐 [2] - 十余年来,韩仁生坚持带领队员到村祠堂为留守老人演出,风雨无阻 [2] - 韩仁生将演出视为"事业",认为从传承艺术到温暖民心是党员的责任 [2] 个人奉献与精神传承 - 韩仁生从军营到工厂,再到下岗职工和文化传承人,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1][2] - 尽管搬到县城,他仍每周回村排练,认为村里是他的"舞台" [2] - 韩仁生用艺术的火种照亮乡邻的精神家园,体现"退休不褪色"的党员情怀 [2]
把“泥娃娃”捏上世界舞台
人民日报· 2025-06-28 06:12
凤翔泥塑行业发展历程 - 凤翔泥塑起源于周秦文化发祥地陕西宝鸡凤翔区,传统造型与周秦青铜器兽面纹高度相似[2] - 泥塑产品广泛应用于民俗生活场景,包括家宅六神、麒麟送子、老虎等寓意吉祥的品类[2] - 早期泥塑生产以家庭作坊为主,单个售价仅5分钱,主要用于补贴家用[2] 行业转折点与国际拓展 - 1979年首次获得国际认可,法国游客批量购买泥塑产品[2] - 1985年胡新明作为民间艺术家赴美交流40多天,创收4000元人民币,远超家庭多年积蓄[3] - 1988年出口新加坡遭遇运输破损问题,导致数千件产品损毁[4] 行业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 传统生产方式存在四大痛点:易碎、低效、包装简陋、样式陈旧[4] - 通过材料改良(加入纸浆/棉花)、模具更新(石膏替代泥模)、包装升级(纸盒替代麦草)实现技术突破[4] - 生产效率获得显著提升,成功解决3个月交付20万件的产能瓶颈[4] 行业复兴与产业化发展 - 2002-2003年泥塑马/羊连续两年入选生肖邮票主图案[4] - 2017年登上央视元宵晚会舞台,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4] - 目前形成200多户、上千人从业规模,年产值超4000万元[4] 产品创新与传承模式 - 开发出围巾、眼罩、冰箱贴等时尚衍生品,拓展产品线[5] - 建立"非遗+文旅"模式,配套建设传习所、体验园等设施[4] - 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文化输出[4]
2025青岛国际民间艺术季活动开幕
环球网· 2025-06-24 09:12
2025青岛国际民间艺术季是青岛市推进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由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中国群 众文化学会、青岛市文化馆承办。活动邀请了来自俄罗斯、斯里兰卡、韩国、泰国等国家的民间艺术团 队,以及10余支国内优秀艺术团体联袂演出。开幕式上,来自俄罗斯的《青春》、韩国的《手鼓舞》、 斯里兰卡的《僧伽罗舞》以及来自国内的《山海舞韵·螳螂拳》《石榴花开》《你的青岛我的家》等特 色演出轮番登场。 本届艺术季突破传统演出形式,巡演团队将在青岛多个标志性景区开启"行进式艺术巡游",为市民和游 客呈现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盛宴。6月22日至6月26日连续5天,演出团队将在栈桥、奥帆中心、上合之 珠国际博览中心、中山公园、石老人等城市地标展开艺术巡游,结合城市景观即兴互动,打造"流动的 舞台",实现"一步一景一文化"的动态展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不同地域的民间艺术魅力,形成"城市即 展场、观众即参与者"的沉浸式体验。 除城市地标巡演外,"行走的舞台"——青岛市群众文化大联欢还将深入社区街道、乡村广场等,为市民 群众呈现各具特色的文艺演出,形成全民共享、全民参与的城市嘉年华,让更多市民近距离感受国际民 间艺术的魅力。 原标题:202 ...
掀起那一方门帘
人民日报· 2025-06-23 06:10
天蒙蒙亮,那门帘一掀,主妇们就忙活开了。早饭多是棒子面粥与细粉丝,就着腌萝卜条,吃了顿觉精 神。男人们喝着粥吃着粉,眼睛望着远处的海滩。日头高了,该出海了。临走前,总要回头看一眼自家 的"门脸",那绣着吉祥图案的门帘。 傍晚,出海的人回来了。门帘不停地掀动,带进来海腥味、汗味,还有野草的清香。晚饭后,一家人围 着炕桌说话。光线透过门帘在院子里投下灯影,帘子上的图案被放大好几倍,影子在地上游走,像是给 夜归人上演着一场皮影戏。 夜深了,月光从门缝中溜进来。炕上的鼾声此起彼伏,偶尔夹杂几句梦语。院里的槐树"沙沙"响,像是 在叙说从前的事情。谁家门帘没有掖好,夜风钻进了屋子,把睡梦中的人给吹醒了。 如果不是朋友领路,我恐怕永远不会知道这个位于胶东龙口市黄山馆镇的村子。天空下,灰青色的海岸 线缓慢地蠕动着。被海风抚摸过的村子实在太多,谁也无法尽数它们的名字。但这样一次无意间的造 访,我记住了后徐村那些斑驳的院墙、墙内人家的日常生活,还掀开了那一方门帘。不过,我的手明显 带着试探的意味,不像本地人那样进进出出,把门帘掀得果断自然。门帘外的风霜雨雪和门帘里的柴米 油盐,我当然没有他们体会得深。我能感受到的,是绣着凤凰、牡 ...
无论从事怎样的艺术创作,都不能忘了根丢了魂
四川日报· 2025-06-13 06:17
艺术创作理念 - 拒绝闭门造车,强调向世界、生活、民间寻求创作源泉,艺术需扎根民族文化土壤[4][5] - 坚持民族艺术现代化道路,从上古文明和民间艺术中汲取灵感并融入现代设计理念[6][7] - 艺术应独立有个性,反对教条主义,主张"无法之法"的自由创作方式[6][7] 艺术成就与风格 - 创作涉猎广泛包括绘画、书法、雕塑、陶瓷、设计等,作品超过350件在成都展出[5][6] - 设计作品包括奥运福娃、国航航徽、多套生肖邮票等公共艺术项目[5][6] - 形成重视整体又关注细节的独特风格,作品兼具民族特色与现代审美[5][6] 熊猫主题创作 - 专为成都展览创作《熊猫花花》作品,几十年持续创作熊猫题材作品[5] - 设计的奥运吉祥物"晶晶"原型为熊猫,推动熊猫文化国际传播[5] - 熊猫形象创作注重神态刻画,并将平面绘画转化为立体雕塑语言[5] 艺术馆建设 - 在杭州、北京、银川、济南等地建立艺术馆,捐赠数千件作品[7] - 北京韩美林艺术馆2008年落成,京杭大运河两端各建一座艺术馆[7] - 银川艺术馆将古老岩画与现代艺术作品并置展示[7] 国际文化交流 - 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多地举办个展,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艺术家"称号[7] - 主张艺术应保持民族特色,反对完全与世界接轨的文化同质化[7] - 通过艺术形式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瑰宝,承担文化传播使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