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出服
icon
搜索文档
年轻人的国风审美,救了这个贫困县
经济观察报· 2025-10-06 18:29
曹县经济转型背景 - 曹县从依赖劳务输出的传统农业县转型为以农村电商为引擎的新型县域,转型时间仅十几年 [1][4] - 2005年曹县输出农村劳动力20万人,人均月务工收入仅700元至800元,全年劳务收入17亿元,占当年GDP总值56.5亿元的30% [3] - 2005年曹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941元,在菏泽9个县区中排名垫底 [3] 电商产业发展历程 - 曹县电商起点始于大集镇,该镇与安蔡楼镇的行政村几乎全民从事电商,成为全国闻名的"淘宝村"全覆盖的"双子星" [3] - 2008年安蔡楼镇青年费敬开设全县首家摄影服饰淘宝店,开创"电商跑单"模式 [6] - 2009年大集镇丁楼村任庆生夫妇开设网店,首笔订单为40套影楼服饰,每套成本不足20元,售价60元,带来千元收入,相当于夫妻俩之前一年收入 [7] - 2010年底丁楼村演出服装网店发展至14家,2011年突破100家,并带动周边村庄加入 [8] - 丁楼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电商前的千元左右提升至6万元 [9] 汉服产业崛起 - 曹县演出服市场竞争加剧后,部分商家转向汉服赛道错位竞争 [13] - 2021年5月"山东菏泽曹县666"网络梗走红,为汉服产业带来大量关注 [18] - 2020年疫情导致演出活动减少,当地演出服企业被迫转型汉服市场 [18] - 2024年曹县汉服销售额达87.5亿元,同比增长21.28% [20] - 全国每卖出两件汉服就有一件来自曹县,全县拥有汉服相关企业2753家、网店15405个、从业人数近10万人 [20] 直播电商模式创新 - 2019年商家李字雷在抖音发布汉服主题短视频,一度进入全国涨粉榜前十 [18] - 2021年建立曹县首个汉服直播基地"有爱云仓",采用"线上直播+线下批发"模式,半年内盘活当地汉服市场 [18] - 直播基地提出"只要会说话就能直播"口号,主播中80%-90%为当地村民,每日工作至少4小时,日收入达500元-600元 [19] - 基地免费提供直播培训,而市场费用通常需5000元-6000元 [19] 产业链与就业带动 - 曹县汉服电商产业直接带动约35万人创业就业 [20] - 当地形成5公里内完备产业链,涵盖制版、布料、染色、剪裁到成衣等环节 [9] - 不同年龄段村民均可在产业链中找到岗位,年轻人从事设计运营,六七十岁老人参与剪裁布条等工序 [20] - 丁楼村长期务工的外来人员达三四千人,约九成年轻家庭在县城拥有住房 [21] 基础设施与消费升级 - 村容村貌显著改善,道路拓宽、路灯绿化、宽带入户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1] - 多数村民建起新房并购置汽车,宝马、奥迪、奔驰等豪车品牌多次进村举办展销会 [21]
曹县的“逆袭”,从一根网线开始 | 丰收新图景
经济观察报· 2025-10-05 11:37
曹县经济转型背景 - 2005年曹县输出农村劳动力20万,劳务收入17亿元,占当年GDP总值56.5亿元的30%左右 [1] - 2005年曹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941元,在菏泽9个县区中排名垫底 [1] - 从依赖劳务输出的传统农业县转型为以农村电商为引擎的新型县域,用时十几年 [1] 电商产业萌芽与早期发展 - 2008年安蔡楼镇青年费敬开设全县首家摄影服饰淘宝店,开创电商跑单模式 [2] - 2009年大集镇丁楼村任庆生夫妇凑4000元购置电脑安装宽带开设网店 [3] - 开张7个月后于2010年4月获首笔订单,销售40套影楼服饰,每套成本不足20元售价60元,带来千元收入相当于夫妻俩之前一年收入 [3] - 任庆生将业务转向批量更大利润更高的演出服制作销售 [3] - 2013年任庆生网店利润累计达10万元并购买面包车用于运输 [4] 产业规模化与集群形成 - 2010年底丁楼村演出服装网店发展到14家,2011年突破100家并带动周边村庄 [4] - 任庆生引入圆通等快递服务,实现快递员每日上门揽件 [4] - 丁楼村村民人均年收入从电商前千元左右提升至6万元 [4] - 形成5公里内配套完备的产业链,涵盖制版、布料、染色、剪裁到成衣 [5] - 大集镇与安蔡楼镇的行政村几乎全民从事电商,成为全国闻名的淘宝村全覆盖双子星 [1] 模式复制与返乡创业潮 - 2013年孙庄村利用春节返乡时机召开茶话会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提供免费注册公司和电商技能培训 [6] - 返乡青年杨巍创业首年葫芦娃表演服卖出几千套,积累第一桶金,现拥有10家网店年均销售额约1000万元 [7] - 90后闫得印务农及外出务工后于2010年前后回村开设网店 [7] 产品转型与汉服产业崛起 - 演出服市场竞争加剧利润摊薄后,闫得印选择汉服赛道错位竞争 [7] - 2018年闫得印尝试原创设计,通过微博寻画稿约500元一幅并获得完整授权 [8] - 如今已在杭州组建自有设计团队服务第二个汉服原创品牌 [9] - 2020年疫情影响演出活动大幅减少,当地演出服企业转向汉服市场 [10] - 2021年5月山东菏泽曹县666网络梗使曹县汉服产业获得大量关注 [10] 直播电商推动与产业升级 - 2016年淘宝推直播功能后李字雷成为首批尝试者,2019年在抖音发布短视频曾进入全国涨粉榜前十 [10] - 2021年受安蔡楼镇政府邀请建立曹县首个汉服直播基地有爱云仓,镇政府免费提供约2000平方米场地 [10][11] - 基地建立线上直播+线下批发销售模式,半年内盘活当地汉服市场 [11] - 基地提出只要会说话就能直播口号,主播中80%-90%为当地村民,每天工作至少4小时日收入可达500-600元 [11] 汉服产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全国每卖出两件汉服就有一件来自曹县 [12] - 全县拥有汉服相关企业2753家、网店15405个、线下体验店224家,从业人数接近10万人 [12] - 2024年曹县汉服销售额达87.5亿元,同比增长21.28% [12] - 电商产业直接带动曹县约35万人创业就业 [12] - 丁楼村多数村民建新房购汽车,约九成年轻家庭在县城有住房,长期在村务工外来人员达三四千人 [13] 基础设施与乡村面貌改善 - 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道路拓宽、路灯绿化、宽带入户,村民新建房屋多为小别墅样式,几乎家家有汽车 [14] - 宝马、奥迪、奔驰等豪车品牌多次联合进村举办展销会瞄准网店店主 [14]
以赛育才锻造乡村振兴“生力军” 2025农村电商带头人赛事活动总决赛在山东曹县收官
搜狐财经· 2025-08-22 16:36
赛事概况 - 2025年农村电商带头人案例赛事活动全国总决赛于8月20日在山东曹县举办 由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主办 山东省商务厅承办 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支持[1] - 赛事紧扣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聚焦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新要求 旨在挖掘 培育 推广扎根乡土的农村电商领军人才与标杆案例[1] - 赛事吸引全国400余位乡村电商实践者参与 经过选拔后30位顶尖选手进入总决赛[1] 决赛内容 - 决赛选手围绕农产品品牌塑造 营销模式创新等核心议题 以家乡特色农产品为载体 通过案例与实战视角展现新技术 新思维在乡村的创新应用[4] - 大赛评选出一 二 三等奖共10人 优胜奖20名[4] 赛事意义 - 赛事是直播助农经验交流盛会 更是电商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 创新采用以赛代训 以赛育才模式[12] - 着力发掘并孵化一批懂实战 善传授的复合型农村电商人才 通过推广优秀案例 壮大专业讲师队伍 破解农村电商人才短缺瓶颈 提升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水平 为乡村产业振兴筑牢人才基石[12] - 获奖选手将发挥农村电商带头人示范作用 成为引领乡村产业升级的先锋力量 这场培育新农人的创新实践正为新质生产力注入活跃的乡村基因[16] 曹县产业现状 - 曹县是全国闻名的农村电商领跑县 聚力打造汉服演出服 工艺品 板材 宠物用品等一超多强全产业链[16] - 拥有21个淘宝镇 全国县域第一 181个淘宝村[16] - 电商强力撬动曹县乃至山东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16] 基础设施 - 曹县极智有爱科技产业园占地130亩 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 位于汉服及电商产业聚集区[6] - 园区功能设施包括汉服品牌总部大楼 人才公寓 5000平方米展厅和云仓 马面裙丝绸生产线 新中式生产线 绣花印花车间 亲子区及大型舞台[6] - 作为全国最大汉服电商创业平台 提供免费场地和技术培训 整合资源 实现产业聚集和共同富裕[6]
淳安 韩仁生: 不忘初心献余热 传承文化润乡邻
杭州日报· 2025-07-01 10:29
文化传承与社区活动 - 75岁的韩仁生带领"夕阳红文艺队"在淳安县左口乡龙源庄村排练节目,致力于复兴濒临消亡的民间艺术如竹马和"三吹三打" [1] - 文艺队自掏腰包购置二胡、锣鼓、演出服,并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敬老孝亲传统和邻里守望典型 [1] - 文艺队不仅在龙源庄"村晚"中担任压轴节目,还在全县村歌大赛中获得金奖 [1] 节日与社区服务 - 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文艺队走街串巷表演舞龙,并在孩子们的启蒙礼上吹奏礼乐 [2] - 十余年来,韩仁生坚持带领队员到村祠堂为留守老人演出,风雨无阻 [2] - 韩仁生将演出视为"事业",认为从传承艺术到温暖民心是党员的责任 [2] 个人奉献与精神传承 - 韩仁生从军营到工厂,再到下岗职工和文化传承人,始终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1][2] - 尽管搬到县城,他仍每周回村排练,认为村里是他的"舞台" [2] - 韩仁生用艺术的火种照亮乡邻的精神家园,体现"退休不褪色"的党员情怀 [2]
研判2025!中国演出服行业发展背景、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展望分析:受益于演出活动增加,演出服市场规模保持增长态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8 09:25
演出服行业概述 - 演出服是表演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用于塑造角色形象,涵盖戏剧服、舞蹈服、话剧服装等多种类型 [1][2] - 演出服通过装饰和象征意义直接体现角色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气质等特征 [1][2] 行业发展背景 - 21世纪以来中国演出市场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增长与文化消费关联紧密,创作能力提升彰显文化自信 [4]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达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创历史新高 [4] - 演出票房收入579.54亿元(+15.4%),衍生品及周边收入216.75亿元(-8.8%) [6] 市场规模与需求 - 2024年演出服市场规模约123.0亿元,受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增加和服化道质量要求提升驱动 [11] - 经济回升带动演出市场恢复,观众体验需求升级推动行业增长 [11] 政策支持 - 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推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如湖南省计划培育10家营收超20亿元企业 [8][10] - 汕尾市目标2026年纺织服装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30亿元,建设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 [10] - 政策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演出服行业提供配套服务和市场空间 [17] 竞争格局 - 行业门槛低,企业数量多且以中小企业为主,集中度低,同质化严重 [15] - 曹县是全国最大演出服生产基地,拥有3000多家加工企业,占据全国70%市场份额 [13][15] 未来发展趋势 - 3D打印和虚拟现实技术将提升定制化生产效率和设计创新性 [17] - 线上演出和移动演出兴起拓展应用场景,文化娱乐产业繁荣带来新机遇 [17] - 产业链协同发展和政策支持将推动行业持续增长 [17]
“沈阳学校退演出服事件”发酵,能否倒逼电商“七天无理由”规则优化?
搜狐财经· 2025-05-08 20:12
行业现状与问题 - 沈阳辽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集体网购演出服后以"质量问题"为由退货,导致商家损失8000元并店铺被封,暴露"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被滥用的问题[3] - 行业存在"试穿式消费"(如服装吊牌未拆但已穿)、电子产品"激活后恶意退款"等不良现象,损害商家利益并透支社会诚信[3] - 直播带货行业女装类退货率常超50%,但平台鲜少因高退货率直接封店,显示规则执行存在弹性[7] 政策与规则演变 - 2025年5月1日实施的《售后服务 无理由退货服务规范》明确四类不适用商品(定制品、鲜活商品等),细化"商品完好"标准,要求拆封易贬值商品需消费者确认退货[3] - 新规保留消费者7天冷静期权益,但强调"无理由"不等于"无边界",需平衡商业规则与诚信底线[4] - 2014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确立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2025年修订新增说明条款以应对滥用问题[12][13] 平台规则优化方向 - 按商品品类制定差异化标准:生鲜设短验货期、数码区分激活前后政策,依据退货原因和用户信用分配运费[9] - 建立双向信用约束:消费者退货行为评分影响服务权限,商家售后服务考核关联店铺权重[9] - 演出服等特殊类目可参考新规,对定制、易贬值商品设置退货限制,商家有权拒绝无理由退货[8] 技术应用与行业协同 - 大数据与AI可构建退货信用模型,分析退货频率、原因真实性及商品使用痕迹,对异常账号限流或强制人工审核[16] - 商家需通过3D展示、直播等技术提升商品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退货[16] - 跨平台信用数据共享(如京津冀模式)可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防止恶意行为跨平台转移[16] 行业影响与趋势 - 高退货率导致供应链库存周转慢、物流逆向成本激增,商家利润压缩与服务成本攀升[14] - "仅退款"规则优化调整(如生鲜品类保留),避免被不良用户利用形成互害循环,促进行业理性发展[15] - 社交媒体"拍照战袍退货教程"等不良内容需平台通过智能审核、敏感词拦截等技术手段遏制[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