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供应链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刘强东拿下小鹏汽车,引爆中国车圈!
商业洞察· 2025-10-23 17:28
京东汽车产业战略核心观点 - 京东不直接造车,而是致力于成为汽车产业的“供应链总管家”或“水电煤”式的基础设施服务商 [7][11] - 公司通过整合其供应链、物流和电商平台能力,旨在重构汽车从生产到售后全流程的效率与标准 [15][19] - 战略目标是为车企降低流通与出海成本,并可能引发行业定价逻辑和服务标准的变革 [16][17] 近期合作项目与战略布局 - 与**小鹏汽车**合作:京东物流为其运营中东区域备件仓库,存储超千种配件,覆盖多款车型维修需求,提供从清关到订单出库的全链路服务,以支撑小鹏在中东、北非的售后网络 [4] - 与**宁德时代**合作:敲定换电渠道直销合作,并联合广汽推出新能源车“京越V1”,该车定价9.98万起,续航450公里并搭载智能座舱,体现了京东的供应链能力 [7][8][11] - 与**长安汽车**合作:共建零配件全渠道体系,五天内的三场签约显示其布局汽车供应链的野心 [7] 京东汽车生态体系与能力 - 构建了“买-配-养-用-换”的汽车服务生态,用户可在京东汽车商城完成VR看车、金融分期等线上操作,线下体验店解决试驾需求 [13] - 整合了约2万家维修店,能提供比4S店便宜40%的保养服务;二手车检测系统通过AI识别300项车况数据 [13] - 招聘重点集中在供应链管理、智能仓储、跨境物流等领域,如“换电网络运营总监”等职位,旨在用技术重构汽车零售基础设施 [15] - 已有数字化服务基础:2023年为大众汽车搭建数字化MRO采购体系,2024年帮东风汽车实现工业品采购全线上化,并通过太璞供应链系统等能力聚合形成全链路控制力 [15] 对汽车产业的潜在影响 - **定价逻辑重塑**:借鉴改造3C行业的经验,可能将汽车流通成本再降低10%,促使车企回归产品竞争 [16] - **服务标准重构**:统一的配件溯源和透明的保养价格可能终结“小病大修”的行业乱象 [17] - **全球化节奏提速**:借助京东的海外仓网络,车企如小鹏、广汽的出海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17] 行业背景与京东的切入点 - 传统汽车行业存在积弊:一辆车从零件到消费者需经多级经销商,流通成本占售价20%,售后配件溢价高 [12] - 京东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契合汽车电商“交易闭环深化”的趋势 [14] - 公司以供应链效率注入行业,避免重资产造车,目标是打开10万亿市场的机会 [19][20]
汽车“反内卷”有新动向 中汽协再发新倡议
经济观察网· 2025-09-15 14:35
政策背景与目标 -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汽车整车企业供应商账款支付规范倡议》以缓解账款拖欠和供应链挤压问题[1] - 工信部指出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不成熟 整车企业延期支付货款增加供应商经营压力 不利于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建设[1] - 政策旨在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发展生态 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1] 订单确认规范 - 整车企业与供应商需通过采购订单确认订货日期、零部件名称及规格、数量、交货周期等事项[2] - 已生效采购订单如需更改或撤销需双方协商一致[2] - 双方通过交货通知单约定交货时间、地点、方式等事项[2] 交付与验收规范 - 供应商交货前需完成出厂检验确保货物无缺陷且包装符合要求[2] - 整车企业应在接收货物后及时完成验收 原则上不超过3个工作日[2] - 验收合格即出具验收单 针对行业验收"卡点"问题保障供应商权益[2] 支付与结算规范 - 支付账期自交货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 最长不超过60个自然日[3] - 连续性供货的非中小企业可集中对账 账期自对账日起算 整车企业至少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对账[3] - 鼓励使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支付 对中小企业倡导全部采用现金或银行承兑汇票[3] 合同期限要求 - 倡导整车企业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每次签订合同有效期不少于一年[3] - 有助于形成稳定预期 降低合作风险 提高合作效率[3] 行业现存问题 - 汽车供应链存在交付周期模糊、账期争议频发等问题[3] - 验收环节缺乏明确时间约束导致货物滞留或生产停滞[3] - 账期计算标准不统一引发资金周转压力[3] - 短期合同频发导致合作关系不稳定 增加供应链隐性成本[4] 企业反馈与实施 - 供应商反映验收时间过去靠口头约定 质量争议耗时数周影响现金流和排产计划[4] - 整车企业认为明确验收时间可精准安排生产排期 减少生产线闲置[4] - 中小企业表示固定账期和快速结算机制缓解资金压力 有利于研发投入[4] 车企响应举措 - 东风汽车将在订单确认、交付验收、支付结算等环节落实倡议要求[5] - 上汽集团已自2025年6月起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至60天内 不采用商业承兑汇票[6] - 奇瑞汽车自6月起通过账期规范化等"四大组合拳"缩短供应商支付平均账期[6] - 理想汽车承诺60天以内支付账期 严格执行货物及时验收和对账结算[6] - 长安汽车已全面兑现60天账期承诺 实施"按交付日起算+十日归集支付"方案[7] - 广汽集团28年来始终坚持不超过60天供应商账期的支付原则[7] - 比亚迪积极响应倡议 聚焦关键环节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构建协作生态[7] 政策意义 - 为构建"整车—零部件"协作共赢生态提供明确指引[4] - 明确货物交付验收、账期起计等要求是推动汽车行业规范发展的重要举措[4] - 对止住'内卷式'竞争具有重要意义[2]
雷军“欠车王”!三分钟卖光一年产能,现在下订,交车要一年!
搜狐财经· 2025-06-30 23:43
销售表现 - 小米YU7在发布会后3分钟内大定超20万辆,18小时锁单突破24万台,刷新全球汽车行业首销纪录[1][3] - 订单量远超特斯拉Model 3全球首销记录,1小时后达28.9万辆[3] - 当前积压订单总量接近45万台(含SU7未交付20万台),是现有产能的两倍[6][7] 产能与交付 - 北京亦庄一期工厂年产能25万辆,需同时生产YU7和SU7[6] - 二期工厂7月启动,年产能30万辆,初期爬坡产量仅8000台/月[7] - 2025年总交付量预计难超35万辆,与目标持平[7] - 标准版交付周期53-56周,Pro版48-51周,Max版33-36周[5][6] 供应链挑战 - 零部件高度依赖外部供应商,电池、电机、智能座舱芯片可能成为瓶颈[8] - 硬件配置先进导致供应链管理复杂度远超传统车型[8] - 激光雷达供货紧张等单一环节问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8] 市场竞争与用户行为 - 交付周期过长可能导致用户流失,特斯拉Model Y等竞品多次降价[12] - 智能电动车迭代速度快,一年交付周期面临产品过时风险[13] - 二手平台出现订单溢价转卖现象,部分溢价数千元[13][15] - 租赁市场日租价格达2000元,与超跑持平[15] 消费现象分析 - 大量用户未试驾直接支付5000元定金抢购[19] - 门店试驾排队需一周,部分消费者放弃体验环节[19] - 品牌号召力推动非理性消费,但交付体验可能影响长期口碑[21] 战略压力 - 需协调双车型(SU7/YU7)资源分配,避免产能倾斜[12] - 需同步解决工厂扩产、供应链、交付体系、售后服务等全产业链问题[10] - 行业竞争激烈,需将短期热度转化为可持续市场份额[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