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沉浸式戏剧
icon
搜索文档
“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23个演艺新空间推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05 13:39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火热进行中。北京精心打造的23个演艺新空间,凭借创新的场馆设计、前沿的 舞台技术以及丰富多元的演出类型,成为了本次展演季的重要载体。这些演艺新空间为观众呈上了一场 场精彩纷呈的演出,在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与享受。 开心麻花A33剧场 常演剧目以沉浸式喜剧为核心,另有经典剧目轮换上演。小剧场的近距离观演体验,演员与观众互动自 然,打破传统舞台第四面墙,观众可随时参与剧情推进,适合朋友聚会或职场解压,且地处核心商圈, 观演后餐饮娱乐配套便利。 开心麻花 沉浸演艺空间·花花世界 主打沉浸式喜剧与互动剧场,常演《麻花喜剧夜现场》《偷心晚宴》等剧目,观众需身着特定服饰入 场,通过角色扮演成为剧情的一部分,多线叙事设计让每次观演都有新发现。其"IP+沉浸"的双重优 势,依托开心麻花成熟的喜剧创作体系,将即兴表演与沉浸式场景结合,适合追求高参与感的年轻群 体,且场地定期更新互动玩法,避免重复观演的审美疲劳。 77剧场 以悬疑类沉浸式戏剧为特色,剧场通过旋转座椅、多入口空间调度与多媒体投影,打造"观众即侦探"的 观演模式,剧情涵盖默剧、莎翁经典改编等多元形式。剧场由老厂房改造 ...
天津约你来沉浸式看戏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2 08:50
此外,2025天津戏剧节还将创新举办首届天津中小学校园戏剧节,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校园戏剧展示、 学习、交流的广阔平台。戏剧节还将组织学生走进梁启超故居、觉悟社等红色文旅地标开展沉浸式演 出,以戏剧赋能爱国主义教育,让红色基因润心铸魂,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2025年,天津戏剧节以全新姿态再出发,进一步推动戏剧艺术突破剧场边界,深入城市街巷,融入百姓 生活,让艺术表达升华为城市的文化脉搏,着力打造具有鲜明津派文化特质的"戏聚天津"城市文化品 牌,为区域文化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文化领域的生动实践,2025天津戏剧节将三地文化协同发展融入各个板块。京津 冀七大院团共创开幕大戏《白蛇·喜见升卿》,汇聚京津冀三地名家,彰显区域协同的艺术创造力。此 外,本届戏剧节还进一步拓展合作维度,将天津大学生戏剧节范围扩展至京冀高校,为三地青年搭建戏 剧创作与表演的交流平台。 本报电(记者龚相娟)近日,2025天津戏剧节正式启幕。本届戏剧节设有"剧目展演"、"无处不沉浸 ——戏剧之城"国庆节特别活动、"第三届天津大学生戏剧节""首届天津中小学校园戏剧节"4大板块,把 优质文化资源送到群众身边。 "无处不沉浸" ...
开心麻花:打破“第四堵墙”与观众戏剧共创
北京商报· 2025-08-07 20:35
行业变革:从传统观演到沉浸互动 - 公司正推动行业变革,通过沉浸式戏剧打破戏剧的“第四堵墙”,将单向观演关系重构为双向互动的“演出社交” [1] - 沉浸式戏剧中,观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其即时反应和参与甚至能决定剧情后续走向 [1][6] - 戏剧本身从艺术殿堂走向城市生活圈,成为一种全新的社交货币 [1] 演艺空间拓展与渠道下沉 - 公司将演出搬进酒吧、商场、胡同和园区,让戏剧渗透进城市的毛细血管,以拓宽演艺场景并更好地满足年轻消费者需求 [3] - 区别于标准的大剧场,演艺新空间基于地理位置优势,能够触达原本不会走进剧场的年轻人,使其成为戏剧市场的新观众 [3] - 公司已在全国落地50多家自营大小剧场、多功能空间,许多年轻人通过这些位于城市中心或商业项目的场地第一次接触戏剧 [3] - 公司主动进行剧场院线拓展,将剧场开在年轻人出没的核心商圈,使其出现在消费者的生活半径内 [13] 沉浸式戏剧的产品特点与市场表现 - 在沉浸式戏剧现场,全场无固定座位,观众自由走动,可与演员零距离互动和1V1交流,每条动线都埋有剧情伏笔 [6] - 同一出剧,不同观众看到的故事版本都不一样,这催生了“戏精观众”,有人会专门研究如何“抢戏”或买票“二刷换路线” [6] - 公司自2018-2019年开展沉浸戏剧,场次占比逐年增大,例如去年13000场演出中近2/3为沉浸式戏剧的场次量 [6] - 公司在内容创作上预留互动桥段,设计多条支线,让观众的选择和即兴发挥影响剧情走向,并在部分剧目增设演后见面环节 [7] 年轻消费逻辑转变与社交价值创造 - 年轻一代消费逻辑转变,表达欲和自我需求增强,不再满足于“你演我看”,而倾向于更沉浸的互动玩法 [6] - 深度互动使戏剧从单纯的娱乐消费,演变为连接人与人的社交纽带,例如粉丝自发为演员组织生日应援或建立戏精群组织线下活动 [8] - 公司不只是在卖票,而是在经营一种社交场景,将空间玩法与观众彼此社交深度绑定,让观众能通过戏剧结识同好、组建社群 [10] - 观剧后用户在社交媒体分享内容,共同构成立体传播矩阵,带有开心麻花互动剧话题的内容累计播放量已突破3亿次 [10] 市场策略与运营调整 - 公司采取多元化营销策略,例如与小红书合作发起“麻花戏精大赛”,在抖音推出“挑战导演”活动,甚至开发戏剧主题密室逃脱 [10] - 为应对消费市场下行压力,公司进行价格政策调整,推出5折、第二张6折等优惠,并考虑剧场联动以降低触达消费者的成本 [12] - 在剧目选择上,公司内部鼓励主创不断优化调整,保留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剧目,为优质剧目倾斜投入,同时控制成本 [12] - 这些策略吸引了以前并非戏剧观众的人群,他们可能只为看热闹或减压放松,从而成为新观众 [12] 产业链延伸与社区服务 - 公司的创排空间设有排练厅、录音棚等设施,提供戏剧孵化、排练制作、观众测试、商演运营等服务 [4] - 创排空间可开展读本会、即兴戏剧、行业交流等文化艺术活动,并与幼儿园、街道、社区举办公益性活动,成为市民喜爱的文化家园 [4] 行业专家观点与长期价值 - 行业专家认为,沉浸式戏剧的吸引力不仅源于剧情,更在于以戏剧为核心的复合型文化体验,包含情感共鸣与情绪价值 [8] - 尽管沉浸式戏剧对经济的直接拉动可能不及明星大型演唱会,但其长期价值在于培育人们观看戏剧的习惯,进而带动文旅消费 [8]
脱口秀增速领跑 上半年剧场演出消费超54亿
北京商报· 2025-08-04 15:57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剧场演出总票房收入达54.02亿元,总演出场次16.05万场[1] - 话剧品类稳居票房榜首,音乐剧、舞剧等艺术门类同步增长[1] - 社交媒体互动与口碑传播成为行业增长新引擎[1] 细分品类表现 - 脱口秀演出场次同比增长54.1%,票房同比增长134.9%,成为仅次于话剧的第二大品类[3] - 话剧演出场次同比增长16%,票房同比增长3%[3] - 音乐剧票房同比增长15.1%,原创作品与国际经典剧目共同推动市场热度[4] - 舞剧精品剧目持续引领市场,推动传统文化破圈传播[4] 消费者特征 - 剧场演出购票观众中女性占比达68.8%,较2024年同期微增0.7%[3] - 女性观众在音乐剧、舞剧、沉浸式戏剧及儿童剧中的比例普遍超过平均水平[3] - 脱口秀社交属性显著,成为年轻人娱乐刚需[3] 市场推广方式变革 - 社交媒体"种草"、剧评分享及线上互动成为影响观众购票决策的关键因素[4] - 线上线下的联动增强观众参与感,例如通过抖音挑战赛、微博话题互动转化线上流量为线下票房[4] - 消费者通过小红书、B站等平台进行演出测评参考,降低购买低质演出的风险[4] 内容质量要求 - 观众对演出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粗制滥造作品难以生存[4] - 优质作品需要结合沉浸式体验与交互式一体化设计[3] - 行业需在保持艺术水准的同时探索商业化路径,最终回归内容本身[5]
引进“沉浸式戏剧+”“元宇宙剧场”等新业态 西安打造文旅新地标
中国新闻网· 2025-06-10 15:25
文旅产业发展现状 - 西安曲江新区文旅产业持续蓬勃发展 消费新场景接连落地 现象级文创产品单品销售破千万元 [1] - 去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次1 46亿人次 同比增长9 23% 旅游综合收入698 20亿元 [1] 文旅融合战略 - 西安曲江新区加快打造全市文旅融合"领头雁" 首发经济"主阵地" 新型消费"聚集区" [1] - 深化"文旅+科技+商业"融合模式 对接国内头部演艺品牌 打造现象级小剧场新地标 [1] - 落地集文化 旅游 商业为一体的文商旅融合新空间 满足购物 休闲 娱乐等全方位需求 [1] 文旅新业态布局 - 锁定年轻群体个性化 多元化消费需求 大力发展"沉浸游"等文旅新业态 [1] - 对接国际知名科技公司 推出数字化文旅新产品 [1] - 筹备亚洲最大飞行剧院——曲江飞行剧院 利用先进视听技术沉浸式感受大唐文化 [1] - 长安书院推出多个VR历史体验项目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历史场景 打造"可触摸的历史" [1] 未来发展规划 - 引进"沉浸式戏剧+" "元宇宙剧场"等新业态 打造现象级小剧场新地标 [2] - 着力打造曲江十大VR体验项目 激活消费新动能 [2] - 深化文旅体活动市场化运作模式改革 提升品牌影响力 [2] - 增强30家文化场馆运营效益 全年演出场次达5300场 营收增长10%以上 [2] 入境消费拓展 - 实施"产品创新+场景升级+服务优化"三大措施 拓宽入境文旅消费 [2] - 布设外卡POS机 开设境外旅游服务线上专区 增加外币兑换服务点 推动境外游客在线票务预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