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沙戈荒新能源外送
icon
搜索文档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从“沙戈荒”到“新蓝海”——新疆能源建设绘就绿色发展新图景
新华网· 2025-09-16 09:48
新疆新能源发展现状 - 新疆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大型风电和光伏项目 包括新天若羌县罗布庄10万千瓦风电项目[3]和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项目[3] - 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于2024年6月10日投产送电 配套电源规模达1420万千瓦 其中风电、光伏、光热等新能源装机占比超70%[5] - 新疆已形成3条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 分别通往华中、华东、西南地区[5] 新能源外送成效 - 2024年1至7月新疆外送新能源电量约259亿千瓦时 占总外送电量的三成以上[5] - 新疆绿电已输送至11个省份 外送总量突破90亿千瓦时[6] - 疆沪绿电交易达23笔 同比增长24% 实现跨省精细化调度[6] 储能系统建设 - 截至2024年7月底新疆电网新型储能总装机规模达1241万千瓦/4121万千瓦时 规模居全国前列[6] - 阜康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于2024年全面投产 形成"新型储能+抽蓄"多元调节体系[6] - 建成全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大型构网型储能项目和全国最大100%国产化构网型风机示范项目[3] 装机容量结构 - 截至2024年7月底新疆电网总装机容量达2.26亿千瓦[6] - 水电、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约六成[6] - 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加速推进[6]
戈壁滩上的“硬核”奋斗
齐鲁晚报· 2025-08-20 11:50
项目概况 - 华电新疆哈密2×1000兆瓦2号机组于8月13日完成168小时满负荷试运,正式移交生产,成为我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中首个全面投产的百万千瓦火电机组工程 [1] - 项目地处新疆哈密三塘湖戈壁腹地,是"疆电入渝"特高压工程的配套电源项目,年均8级以上大风达115天,冬季极限低温零下28摄氏度 [4] - 调试团队由国网山东电科院中实易通公司与新疆新能集团乌鲁木齐电力建设调试所组成,采用联合体模式开展调试工作 [1] 技术创新 - 全球首创异步电机双向控制的汽动给水泵(CEST技术),降低厂用电率并大幅提高机组热经济性 [5] - 全球首次在百万千瓦机组间冷塔应用钢管X柱结构,建成全球最大的双曲线钢结构间冷塔,实现辅机-主机钢结构冷却塔合一 [5] - 国内首次在百万千瓦空冷机组采用立式全容量蛇形管高加,设备国产化水平取得重要突破 [5] - 针对全国首例配变频发电机的凝汽式小汽机,将变流器重故障跳闸条件由55项优化至19项,彻底解决误跳闸问题 [6] - 通过精密计算辅机间冷系统热力学参数,调整百叶窗开度使主机循环水温度下降2-3摄氏度,背压降低0.5-1.5千帕,煤耗降低1% [6] 工程管理 - 采用极限时间压缩策略,实行调试促安装措施,白天调试夜间梳理计划,确保调试与安装无缝衔接 [7] - 关键设备24小时连续运转,三班轮换制度保障集控室始终有技术骨干值守 [7] - 执行"问题不过夜"铁律和当日缺陷清零制,每晚20点汇总未关闭项并由调试总指挥直接分配资源,确保24小时内闭环 [7] - 1号及2号机组仅用时6个月实现双投目标,其中2号机组从调试到投产仅用时两个月 [11] 社会效益 - 机组采用世界一流发电节能技术,同步建设高效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实现烟囱出口污染物浓度全时段超低排放 [11] - 项目作为"疆电入渝"工程送端,通过渝北换流站向重庆输电,有效发挥清洁高效煤电基础调峰作用 [12] - 项目支撑新疆资源优势转换,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高重庆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11]
我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首批机组投产发电,配套储能1.2GW/4.8GWh
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项目概况 - 我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首批2台100万千瓦煤电机组于6月13日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项目投产发电 [1] - 基地地处哈密三塘湖戈壁腹地,是"疆电入渝"特高压第三通道的配套电源项目,采用"风光火热储一体化"模式实现新能源高比例外送 [1] - 总投资547亿元,电源总规模1420万千瓦(煤电400万千瓦、风电700万千瓦、光伏300万千瓦、光热20万千瓦),配套120万千瓦/480万千瓦时电化学储能 [5] "沙戈荒"基地战略意义 - 国家规划到2030年在"沙戈荒"地区建设总装机4.5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可降低建设成本、修复生态环境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 - 新疆哈密具备独特优势:煤炭预测资源量5708亿吨(占全国12.5%),风区面积占全疆66.3%,年日照时数3170-3380小时,是全国少数可同时大规模发展清洁能源和煤电的基地 [3] - 项目建成后年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可满足重庆2025年预计用电量1620亿千瓦时的近四分之一需求 [4] 技术创新与工程突破 - 攻克多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全球最大双曲线钢结构间冷塔、世界首批10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燃新疆高碱煤锅炉、首个200兆瓦级光伏中压直流发电系统等 [6] - 打造全国首个"沙戈荒"构网型储能示范项目和最大100%国产化构网型风机 [6] - 采用超超临界技术与深度调峰能力融合,机组主蒸汽压力参数、发电煤耗等指标处于国内同类型先进水平 [7] 环保与社会效益 - 新能源装机占比达71.8%,远超"十四五"可再生能源50%的规划要求 [7] - 全面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燃煤6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600万吨,污染物排放优于燃气机组标准 [7] - 带动就业2.3万人次,实施"封育保护-生态修复-科技治理"生态方案提升综合效益 [8] 未来规划与影响 - 计划2025年12月实现除光热外全机组投产,年输送360亿千瓦时绿电至重庆 [9] - 将增强跨区域能源互济能力,支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和民族团结 [9]
我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中国能源网· 2025-06-13 17:31
项目概况 - 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首批2台100万千瓦煤电机组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标志着我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首批机组投产发电 [1] - 基地地处哈密三塘湖戈壁腹地,是"疆电入渝"工程的配套电源项目,采用"风光火热储一体化"模式实现新能源高比例外送 [1] - 基地总投资547亿元,由华润集团、中国华电联合开发建设,计划2025年12月实现除光热外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4][7] 装机规模与技术亮点 - 基地电源总规模1420万千瓦,包括煤电400万千瓦、风电700万千瓦、光伏300万千瓦、光热20万千瓦,配套120万千瓦/480万千瓦时电化学储能 [5] - 新能源装机占比达71.8%,远超"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规划50%的要求 [6] - 采用多项世界首创技术:全球最大双曲线钢结构间冷塔、世界首批1000兆瓦高效超超临界纯燃新疆高碱煤锅炉、世界首个200兆瓦级光伏中压直流发电系统等 [5] 资源与区位优势 - 哈密煤炭预测资源量5708亿吨(占全国12.5%),风区面积5.16万平方公里(占全疆66.3%),年日照时数3170-3380小时,具备同时发展清洁能源和煤电的独特优势 [3] - 项目建成后年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可满足重庆2025年预计用电量1620亿千瓦时的近四分之一需求 [4] 环保与经济效应 - 项目采用超低排放技术,污染物浓度优于燃气机组标准,全面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燃煤6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1600万吨 [6] - 建设期间带动就业2.3万人次,并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沙戈荒"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7] - 项目将推动新疆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增强跨区域能源互济能力,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和民生就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