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流量焦虑
icon
搜索文档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又一次靠并购走出流量焦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09:22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 - 腾讯音乐宣布全资收购喜马拉雅 交易总额为12.6亿美元现金 同时发行不超过总股本5.1986%的A类普通股 并向创始股东发行不超过0.37%的股份 [1] - 喜马拉雅将进行与交易相关的业务重组 交易需获得监管部门批准 [1] - 腾讯音乐近期还以2433亿韩元(约12.9亿元人民币)收购SM娱乐9.38%股份 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3] 腾讯音乐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3.56亿元 同比增长8.7% 调整后净利润22.26亿元 同比增长22.8% [5] - 在线音乐收入同比增长15.9%至58亿元 其中订阅收入增长16.6%至42.2亿元 付费用户数达1.229亿 同比增长8.3% ARPPU提升至11.4元 [6] - 社交娱乐收入同比下降11.9%至15.5亿元 公司将不再单独披露该板块运营指标 [9] 流量与战略调整 - 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服务月活同比下降4.0%至5.55亿 [7] - 公司战略转向重视付费用户 类似腾讯旗下阅文平台策略 阅文2024年月活1.67亿(同比下降19%) 但付费用户增长4.6%至910万 [8] - 短视频冲击及政策影响下 直播业务已退出核心业务框架 [9] 喜马拉雅业务价值 - 喜马拉雅2023年月活达3.03亿(移动端1.33亿) 占中国在线音频平台移动端总时长60% [13] - 平台拥有459个品类4.88亿条音频 形成独特UGC生态 并与阅文等9家图书公司达成独家合作 [13] - 播客和有声书业务具有高毛利率潜力 Spotify预计可达40-50% 高于音乐业务 [13] 行业背景与历史 - 2015年"最严版权令"推动音乐市场正版化 促使腾讯通过收购CMC整合版权资源 [14][15] - 2021年反垄断监管解除独家版权 削弱腾讯音乐内容壁垒 [15] - 公司历史上通过多次收购建立业务优势 包括近期收购SM娱乐股权获取偶像团体资源 [15]
董明珠与孟羽童合体现身直播间 微博话题冲上热搜
环球网· 2025-05-25 14:40
董明珠与孟羽童职场纠葛 - 董明珠与孟羽童在5月23日合体直播带货 孟羽童表示见到老板激动 董明珠则批评其"丧失最好机会"[1] - 5月25日孟羽童晒合照配文"感念曾经 未来珍重" 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1] - 2021年孟羽童通过综艺加入格力 董明珠公开称要将其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 担任秘书并参与直播带货[3] - 2023年5月孟羽童离职 格力称属"人员正常流动" 董明珠评价从"接班人标准"转为批评年轻人"只想挣钱"[4] - 2023年12月董明珠在股东会上强调"网红要看人品质 要付诸行动"[4] 格力电器经营表现 - 2024年格力营业总收入1900.38亿元 同比下滑7.31% 为近四年首次下滑[4] - 单季度营收除Q1增长2.53%外 Q2-Q4分别下滑0.63% 15.87% 13.38%[4] - 2024年更改统计口径 空调与生活电器合并为消费电器业务 营收1485.60亿元(占比78.54%) 同比下滑4.29% 毛利率34.91%(减少2.09%)[5] - 2025年1-4月空调市场数据显示 美的格力分列线上线下前两名 但格力线下市占率下降 美的海尔等竞品上升[5] 行业背景 - 2024年家电行业整体增长 但格力出现营收下降和毛利率下滑问题[4] - 行业认为董孟事件折射出格力企业转型和流量焦虑等问题[4]
又一家居生活生产商要上市了!自爆曾刷单、好评返现,66元检验真改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16:19
公司概况 - 太力科技主营业务为真空封装、生物保鲜及家居生活用品,产品包括无痕挂钩、真空收纳袋、保鲜袋、垃圾袋等[1][2] - 公司为全球零售巨头宜家、开市客、沃尔玛的供应商[1] - 目前正在冲刺IPO,上市后市值预计达几十亿元[1] 刷单及好评返现行为 - 2019-2020年通过员工及亲属在电商平台刷单,金额分别为39.8万元和89.55万元[3] - 2021年存在4.51万元的好评返现行为,按5元/单计算涉及近1万单[4] - 2022年起停止相关操作,与上市辅导时间线吻合(2021年9月备案,2022年1月启动辅导)[5][6] - 第三方实测显示2022年后天猫/京东渠道未发现返现行为[7][8] 行业现象分析 - 电商平台算法过度依赖销量和好评数据,倒逼商家采取刷单等违规手段[9] - 刷单行为导致虚假评价泛滥,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10] - 长期来看平台算法持续升级将提高刷单风险,企业核心竞争力仍取决于产品和服务质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