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焦虑

搜索文档
强制补贴、“二选一”、设置不合理规则……平台竞争不能“薅商户羊毛”
人民日报· 2025-10-13 10:31
强制补贴、强迫"二选一"、设置不合理规则,一些平台侵害商户权益,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平台竞争,不能"薅商户羊毛"(金台视线) 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连接千万商户与亿万消费者的关键纽带。 然而,有商户反映,一些平台强制商户补贴消费者,或在流量推广、推荐评分等方面存在不合理规则, 损害商户利益,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和消费者利益。 商户反映: "被参加"补贴、无告知降价、"二选一"等情形仍未杜绝 "满10块减10块"、一杯奶茶1毛钱、一份卤肉饭1块钱……不久前,外卖平台的"补贴优惠大战"引人关 注,引得不少消费者前来"薅羊毛"。但是,"一些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商户共同承担折扣,甚至把价格 压到成本以下,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黄勇表示,有些商户可能降低商 品品质来"弥补补贴损失"。 "我明明没有参加平台的补贴活动,为何订单显示我需要给顾客提供补贴?"浙江的李先生经营一家果蔬 超市,也在平台接外卖订单。最近,他突然发现,自己在某平台每单外卖收到的钱款远低于商品标价。 他赶忙查看,发现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加了平台"商超果蔬红包"优惠活动。 "你看,这一单总价格是180元,要补 ...
平台竞争,不能“薅商户羊毛”(金台视线)
人民日报· 2025-10-13 06:10
平台经济现状与问题 - 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连接千万商户与亿万消费者 [1] - 部分平台存在强制商户补贴消费者、设置不合理流量推广和推荐评分规则等问题,损害商户利益并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1] 强制补贴行为 - 浙江果蔬超市李先生发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参加平台“商超果蔬红包”活动,一单总价180元的订单需补贴顾客43元,其中商户承担34.25元 [2] - 江苏常州猪脚饭餐厅王先生“被参加”另一外卖平台的“百亿补贴券”活动,规则为券前价满10元商户最多补贴5元,满15元最多补贴7元,且无法自行修改补贴金额 [2][3] - 生活服务、酒店旅游平台如携程存在强制商户开通“调价助手”功能,可未经商户同意将房间标价500元直接后台调整为400元或增加红包 [5] “二选一”垄断行为 - 湖北餐饮店张先生因与某平台签订“独家协议”而被迫放弃入驻其他平台 [3] - 2021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某外卖平台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其通过差别费率、延迟商户上线等手段迫使商户签订独家合作协议 [4] - 2024年6月发布的《中国反垄断执法年度报告》显示,相关部门仍在评估该平台整改进展并要求限期整改到位 [4] 不合理流量规则与商户焦虑 - 某电商平台服装商户纪先生店铺某商品单日退货率达80%,高退货率影响店铺声誉、评分和平台推荐优先度 [6] - 户外产品商户庄女士每月花费数千元购买“××直通车”流量推广服务,流量成本成为重要支出,大商户投入更多 [7] - 平台通过“竞价排序”诱导商户无限投入广告,形成“流量依赖—流量焦虑—广告竞价—再投入”的恶性循环,流量边际转化持续递减 [8] - 成都外卖商户张先生当月营业额7207元,对顾客活动补贴达2209元,出现卖得越多挣得越少的情况,不参加活动则可能被降低推荐优先度 [9] 监管与规则完善举措 - 2025年上半年,市场监管部门督促平台明确“仅退款”规则适用范围,拼多多、淘宝天猫、京东等优化规则治理“仅退款不退货”问题 [9] - 2025年7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约谈3家外卖平台企业,要求遵守电子商务法并规范促销行为 [10] - 2025年9月17日,郑州市监局对携程开展行政约谈,针对其“调价助手”强制干预酒店定价等问题 [10] - 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将于2025年10月15日施行,规定平台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商户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 [10] - 2025年9月24日,《外卖平台服务管理基本要求(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聚焦平台收费、促销行为等问题 [10] - 淘宝天猫平台于2025年6月底推出“真实体验分”,非商品质量问题的退款或退货不再影响商户评分 [12]
2025广告营销为何频频“翻车”?流量焦虑下的信任危机
搜狐财经· 2025-10-09 16:52
营销翻车案例 - 某食品企业发布“还没饱尝过生活的毒打”的电梯广告,因被指“说教”和“PUA式营销”而上线一天后迅速下架并道歉 [1] - 某乳业品牌地铁广告语“COWS直聘,找工作,直接跟老板哞”及“跳槽吧!奶牛,听说你们场晒不到太阳?”被指嘲讽打工人生存状态 [2][3] - 某汽车品牌“2200MPa超强钢”宣传海报因在右下角以极小字体标注“项目名称”而陷入“小字争议”,被质疑模糊“研发目标”与“量产状态”的界限 [3] - 某科技巨头约一年内下架4次争议性广告,其中包括被批评为“对人类创造力的亵渎”的《Crush!》广告 [3] - 某汽车品牌在清明节期间推出“清明换电随时走”海报,被指将传统节日沉重氛围与产品轻松语调结合,缺乏文化尊重 [3] 翻车根源分析 - 流量焦虑是主要推手,企业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采取新奇或“抖机灵”方式,往往剑走偏锋 [5] - 价值观偏离是核心问题,如某食品企业广告将产品价值与人生阅历强行绑定,形成通过否定消费者真实体验来塑造优越感的“新型消费PUA” [5] - 审核机制缺失埋下隐患,某企业争议广告为内部共创产物,缺乏有效的伦理审查环节 [6] - 共同根源在于忽视广告伦理、滥用消费者信任、缺乏文化敏感度,将消费者视为流量而非服务对象 [6] 行业影响与监管 - 广告翻车导致直接损害,某食品企业争议后官方旗舰店已无法搜索到相关产品,营销投入打水漂并直接影响销售 [8] - 品牌信誉受损,某企业事件后社交平台出现大量“再也不买”的声浪,情感连接断裂使重建信任需付出数倍努力 [9] - 监管持续强化,2025年前4个月全国查处违法广告案件上万件,罚没金额达数千万元,彰显零容忍态度 [10] - 某医疗机构因发布未经批准的医疗广告视频并利用代言人作推荐证明,于2025年7月被处以罚款 [10] - 某医药连锁公司因在互联网平台发布含不当内容并虚假宣传普通食品具疾病治疗功能,于2025年3月被处以罚款 [10] 危机应对案例 - 某餐饮品牌预制菜争议中,客服强调食材新鲜现做却对预制菜占比避而不谈,创始人“起诉”言论激化矛盾,导致吐槽视频播放量短时突破1亿,门店客流量大幅下滑 [12] - 某户外品牌烟花事件因被质疑破坏生态且修复措施效果存疑,致歉声明出现差异表述引发二次质疑,导致母公司股价下跌及消费者转向竞品 [12] - 危机应对的黄金法则为真诚、透明、负责,主动借助传媒传递诚意与具体整改行动能有效控制负面舆情甚至转化为提升品牌信任的契机 [13]
贝壳“银河计划”已在全国72个城市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9-18 21:23
核心观点 - 贝壳"银河计划"在全国72个城市落地 累计赋能超过3.3万名行业从业者 其中深圳站参与者拥有超300万粉丝量[1] - 房产新媒体呈现内容专业化、服务一体化、生态共建化三大趋势 平台通过全链路支持从业者转型价值深耕[3] 业务进展 - "银河计划"覆盖全国72个城市 赋能从业者超3.3万人[1] - 深圳地区计划参与者累计粉丝量突破300万[1] 行业趋势 - 内容专业化:用户更倾向为真实案例与专业解读付费[3] - 服务一体化:需实现"内容-转化-服务"全链路打通[3] - 生态共建化:平台/达人/用户三方共生成为行业发展方向[3] 战略举措 - 联合腾讯/小红书等平台共建房产达人矩阵[3] - 提供流程扶持/内容生产/工具赋能全链路支持体系[3] - 通过实战经验分享帮助从业者从流量焦虑转向价值深耕[3] 行业倡导 - 倡导经纪人践行长期主义 以合规赢信任/靠专业赢未来[3] - 强调用户决策核心始终基于人的信任而非算法分配[3]
从流量焦虑到“留量”培育
经济日报· 2025-08-12 06:06
口岸城市发展模式转型 - 发展思路从流量焦虑转向留量培育 通过产业转化实现口岸流量沉淀 [1] - 进口原料就地加工增值 边民互市贸易借助落地加工延伸产业链条 [1] - 加工环节本地化创造利润 增加就业与税收 将流量转化为滋养本土经济的活水 [1] 城市功能与人才留存策略 - 补齐教育医疗民生短板 完善商贸街区市井烟火 提供体面就业和舒适环境 [1] - 通过提升城市宜居性和归属感 将流动人力资源转化为稳定人力资本 [1] - 城市功能完善如同吸铁石 促进人才从短期驻留转向长期扎根 [1] 口岸基础功能升级 - 提升硬联通效率 建设大桥铁路等基础设施消弭物理阻隔 [2] - 优化软联通规则 推进通关便利化和边检智能化降低制度成本 [2] - 构建网联通体系 畅通数字贸易和跨境数据共享跨越地理边界 [2] 流量转化系统建设 - 口岸功能升级既增大流量基数 更提升流量转化为留量的效率 [2] - 为人流 物流 资金流的停留创造先机 形成不竭发展动力 [2] - 通过政策引导 产业落地和城市功能完善 构建将过客转为扎根价值的网络 [2]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又一次靠并购走出流量焦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09:22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 - 腾讯音乐宣布全资收购喜马拉雅 交易总额为12.6亿美元现金 同时发行不超过总股本5.1986%的A类普通股 并向创始股东发行不超过0.37%的股份 [1] - 喜马拉雅将进行与交易相关的业务重组 交易需获得监管部门批准 [1] - 腾讯音乐近期还以2433亿韩元(约12.9亿元人民币)收购SM娱乐9.38%股份 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2][3] 腾讯音乐业绩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73.56亿元 同比增长8.7% 调整后净利润22.26亿元 同比增长22.8% [5] - 在线音乐收入同比增长15.9%至58亿元 其中订阅收入增长16.6%至42.2亿元 付费用户数达1.229亿 同比增长8.3% ARPPU提升至11.4元 [6] - 社交娱乐收入同比下降11.9%至15.5亿元 公司将不再单独披露该板块运营指标 [9] 流量与战略调整 - 腾讯音乐在线音乐服务月活同比下降4.0%至5.55亿 [7] - 公司战略转向重视付费用户 类似腾讯旗下阅文平台策略 阅文2024年月活1.67亿(同比下降19%) 但付费用户增长4.6%至910万 [8] - 短视频冲击及政策影响下 直播业务已退出核心业务框架 [9] 喜马拉雅业务价值 - 喜马拉雅2023年月活达3.03亿(移动端1.33亿) 占中国在线音频平台移动端总时长60% [13] - 平台拥有459个品类4.88亿条音频 形成独特UGC生态 并与阅文等9家图书公司达成独家合作 [13] - 播客和有声书业务具有高毛利率潜力 Spotify预计可达40-50% 高于音乐业务 [13] 行业背景与历史 - 2015年"最严版权令"推动音乐市场正版化 促使腾讯通过收购CMC整合版权资源 [14][15] - 2021年反垄断监管解除独家版权 削弱腾讯音乐内容壁垒 [15] - 公司历史上通过多次收购建立业务优势 包括近期收购SM娱乐股权获取偶像团体资源 [15]
董明珠与孟羽童合体现身直播间 微博话题冲上热搜
环球网· 2025-05-25 14:40
董明珠与孟羽童职场纠葛 - 董明珠与孟羽童在5月23日合体直播带货 孟羽童表示见到老板激动 董明珠则批评其"丧失最好机会"[1] - 5月25日孟羽童晒合照配文"感念曾经 未来珍重" 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1] - 2021年孟羽童通过综艺加入格力 董明珠公开称要将其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 担任秘书并参与直播带货[3] - 2023年5月孟羽童离职 格力称属"人员正常流动" 董明珠评价从"接班人标准"转为批评年轻人"只想挣钱"[4] - 2023年12月董明珠在股东会上强调"网红要看人品质 要付诸行动"[4] 格力电器经营表现 - 2024年格力营业总收入1900.38亿元 同比下滑7.31% 为近四年首次下滑[4] - 单季度营收除Q1增长2.53%外 Q2-Q4分别下滑0.63% 15.87% 13.38%[4] - 2024年更改统计口径 空调与生活电器合并为消费电器业务 营收1485.60亿元(占比78.54%) 同比下滑4.29% 毛利率34.91%(减少2.09%)[5] - 2025年1-4月空调市场数据显示 美的格力分列线上线下前两名 但格力线下市占率下降 美的海尔等竞品上升[5] 行业背景 - 2024年家电行业整体增长 但格力出现营收下降和毛利率下滑问题[4] - 行业认为董孟事件折射出格力企业转型和流量焦虑等问题[4]
又一家居生活生产商要上市了!自爆曾刷单、好评返现,66元检验真改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16:19
公司概况 - 太力科技主营业务为真空封装、生物保鲜及家居生活用品,产品包括无痕挂钩、真空收纳袋、保鲜袋、垃圾袋等[1][2] - 公司为全球零售巨头宜家、开市客、沃尔玛的供应商[1] - 目前正在冲刺IPO,上市后市值预计达几十亿元[1] 刷单及好评返现行为 - 2019-2020年通过员工及亲属在电商平台刷单,金额分别为39.8万元和89.55万元[3] - 2021年存在4.51万元的好评返现行为,按5元/单计算涉及近1万单[4] - 2022年起停止相关操作,与上市辅导时间线吻合(2021年9月备案,2022年1月启动辅导)[5][6] - 第三方实测显示2022年后天猫/京东渠道未发现返现行为[7][8] 行业现象分析 - 电商平台算法过度依赖销量和好评数据,倒逼商家采取刷单等违规手段[9] - 刷单行为导致虚假评价泛滥,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环境[10] - 长期来看平台算法持续升级将提高刷单风险,企业核心竞争力仍取决于产品和服务质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