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焦虑

搜索文档
音乐:12.6亿美元收购喜马拉雅,或破流量困局
和讯网· 2025-06-12 11:32
【音乐收购喜马拉雅落定,或借此破流量焦虑困局】2025年6月10日,音乐宣布与喜马拉雅签署并购协 议,计划全资收购。交易总额为12.6亿美元现金,还将发行不超已发行及在外普通股总数5.1986%的A 类普通股,向创始股东分批发行不超总股数0.37%的A类普通股。此外,喜马拉雅将进行业务重组,交 易交割取决于监管批准等条件。 此前5月30日,韩国娱乐巨头HYBE向音乐旗下香港出售全部SM娱乐股 份,交易约2433亿韩元,占股9.38%,音乐成SM娱乐第二大股东。 美东时间6月10日,音乐美股开盘股 价一度上涨,后呈波动状态。 2025年一季度,音乐营收73.56亿元,同比增8.7%;调整后净利润22.26亿 元,同比增22.8%。付费会员业务推动业绩增长,在线音乐收入达58亿元,订阅收入42.2亿元,付费用 户1.229亿。但在线音乐服务月活下滑4.0%至5.55亿,制约营收天花板。 旗下阅文平台也重付费用户, 2024年月活下滑19%,付费用户增4.6%。音乐社交娱乐收入一季度降11.9%至15.5亿元,未来不再单独 披露该板块运营指标。 收购喜马拉雅或为音乐带来流量。喜马拉雅2023年月活3.03亿,有4. ...
腾讯音乐收购喜马拉雅:又一次靠并购走出流量焦虑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1 09:22
腾讯音乐对喜马拉雅的收购落定。 2025年6月10日,腾讯音乐宣布与喜马拉雅签署并购协议,计划全资收购喜马拉雅。 具体来看,本次交易总额为12.6亿美元的现金;腾讯音乐将发行的A类普通股形式的股票,其总数不超 过截至不晚于交易交割前五个工作日的工作日当天公司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总数的5.1986%;在 交割时及之后将分批向创始股东(如并购协议所定义)发行的不超过总股数0.37%的该等A类普通股。 此外,根据并购协议,喜马拉雅将进行与交易有关若干现有业务的重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成都报道 而交易的交割取决于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及若干其他交割前提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腾讯音乐近期收购一隅。 5月30日,韩国娱乐巨头HYBE通过场外大宗交易方式,向腾讯音乐旗下香港法人出售其所持全部SM娱 乐股份。此次交易金额约为2433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9亿元,占SM娱乐股份的9.38%。 这代表着,腾讯音乐以9.38%的持股比例成为SM娱乐第二大股东,仅次于韩国互联网公司Kakao。 美东时间6月10日,腾讯音乐美股开盘后股价一度上涨,此后处于波动状态。 流量焦虑? 种种收购背后是,腾讯音乐再次陷入流 ...
董明珠与孟羽童合体现身直播间 微博话题冲上热搜
环球网· 2025-05-25 14:40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董明珠与孟羽童的职场纠葛近期因二人合体直播再度引发热议。5月25日凌 晨,孟羽童晒与董明珠合照,并配文:"感念曾经,未来珍重。我会在成为自己的路上继续努力前行 的!"#董明珠说孟羽童私接广告失去最好机会#这一话题也在25日冲上微博热搜。 2021年,孟羽童通过职场综艺《初入职场的我们》被董明珠选中,以实习生身份加入格力电器。随后, 董明珠在公开场合称孟羽童为"接班人",表示"要将她培养成第二个董明珠",引发全网热议。 据公开信息,孟羽童入职后担任董明珠秘书,并参与格力直播带货、品牌宣传等工作,一度被贴上"格 力网红"标签。 2023年5月,孟羽童被曝从格力离职,其社交账号发文"靠别人不如靠自己"引发猜测,随后格力回应称 属"人员正常流动"。 2024年,受"国补"政策等助力,家电行业整体呈现增长态势,然而格力电器却出现营收下降、产品毛利 率下滑等问题。 根据格力电器财报显示,2024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900.38亿元,同比下滑7.31%,为近四年来首次下滑。 从格力电器去年单季度营收来看,除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53%以外,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收入均同 比下滑,下滑幅度分别为0.63%、 ...
又一家居生活生产商要上市了!自爆曾刷单、好评返现,66元检验真改了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5 16:19
兄弟们!今天韭哥给你们讲个离谱又真实的IPO段子。 正在冲上市的太力科技,居然自己把"黑历史"抖出来了。说以前组织员工刷单,还搞好评返现,这波操 作是不是比电视剧还刺激? 招股书里写得明明白白:2019年—2020年,太力科技通过员工或其亲属、朋友在电商平台刷单,金额分 别达到39.8万元和89.55万元。 2021年还有4.51万元的"好评返现"、"晒图返现"行为——如果按5块钱返现算,接近1万单。 不过到了2022年,这操作突然停了。 上市后市值几十亿元的公司,居然为了好评给消费者返现。 先别急着震惊,这家公司的同类型产品你们绝对用过。太力科技在官网说自己是真空封装、生物保鲜、 家居生活的技术大佬,还是宜家、开市客、沃尔玛的全球供应商。 是不是还是有些迷糊,其实看它的产品就知道干啥了。 无痕挂钩、真空收纳袋、保鲜袋、垃圾袋...全是人家造的。是不是突然觉得上市公司也没那么遥不可 及?连生产垃圾袋的都能冲IPO。 但重点还是刷单这事儿。 但结果呢?诚信商家被挤兑,消费者被虚假评价坑,这叫"劣币驱逐良币"! 但韭哥说句实话:这玩意儿就是流量焦虑的"止疼片",吃多了会要命的。平台现在算法越来越精,刷单 迟早被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