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搜索文档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经济日报· 2025-09-05 06:04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状况 -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3.7% 较2020年提高6.3个百分点 [1][5] - 重要渔业水域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面积比例分别较2020年下降16%和50% [5] - 重点监控的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连续4年消除不健康状态 [5] 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 - 修订海洋环境保护法 制定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行政法规及配套规章 [3] - 出台《"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等规划体系 [3] - 建立海洋生态保护红线 自然岸线控制 海域有偿使用等制度 [3] 重点海域治理成效 - 渤海 长江口—杭州湾 珠江口三大重点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为66.8% 较2020年提高8.1个百分点 [7][9] - 全国排查出入海排污口6.3万余个 重点海湾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3.1% [8] - 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平均浓度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8] 生态修复与美丽海湾建设 - 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 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 红树林保护修复重大项目 [4][12] - 重点打造110余个美丽海湾 125个海湾水质优良比例为100% [5][9] - 海湾岸滩垃圾平均盖度从2024年夏季的5.14‰下降至今年春季的1.25‰ [9] 海洋产业绿色转型 - 天津形成海洋油气装备 高技术船舶 海水淡化装备等产业格局 [13] - 江苏连云港推动海洋渔业升级 发展海洋新能源装备制造 [13] - 广东深圳培育绿色智能船舶 无人船艇 水下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13] 科技创新与生态修复 - 山东威海创建省级海洋工程技术中心 培育海参 牡蛎等优势品种 [14] - 河北曹妃甸创新海草床修复技术 修复面积938公顷 生物多样性指数提高42.3% [14] - 大型底栖生物种类同比增长85% 海马 海参等经济物种资源量回升 [14] 陆海统筹治理机制 - 将总氮治理对象从41条入海河流拓展至230条国控河流 [8] - 构建流域—海洋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 实现监测数据实时互联 [10] - 强化跨省河流联防联控机制 深化联合执法检查合作 [10]
如何走好人海和谐的海洋经济绿色发展道路?
中国环境报· 2025-08-07 07:13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 - 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重创新驱动、高效协同、产业更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1] - 2023年沿海11省以全国13.5%面积承载45%人口和54%GDP,海洋经济潜力显著[1] 绿色发展必要性 - 传统粗放模式导致近海过度捕捞、生态退化,需转向生态优先发展路径以满足群众对优质海洋环境需求[2] - 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105438亿元,增速比GDP高0.9个百分点,占GDP比重7.8%,但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仍不足[3] - 全球海洋经济估值每年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5%),绿色发展是增强国际影响力关键[4] 战略实施路径 - 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地位,加强陆源污染控制与海域综合治理[5] - 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推动渔业等传统产业升级,发展零碳生态海湾等特色项目,加大海洋科技研发投入[6] - 构建陆海统筹治理体系,探索蓝色金融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创新[7] - 参与全球海洋治理,通过共建产业园区、联合科研等方式深化国际合作[8]
构建人海和谐的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述评(下)
经济日报· 2025-07-17 08:00
海洋治理核心理念 - "人海和谐"是现代海洋治理与发展的核心理念,是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要求 [1]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海洋碳汇核算 [1] 海洋经济绿色发展 - 海洋经济绿色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需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统一 [2] - 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主权维护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地位显著提升 [2] - 需通过科技创新与制度变革实现海洋生态资产与经济价值转化,推动海洋经济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2] 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83.7%,较2020年和"十四五"目标分别提高6.3和4.7个百分点 [3] - 24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连续4年消除"不健康"状态,美丽海湾建设成效显著 [3] - 已编制"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打造110多个美丽海湾,遴选31个优秀案例 [3] 重点海域综合治理 - 渤海、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三大重点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66.8%,较2020年提升8.1个百分点 [5] - 国控河流入海断面总氮平均浓度较2020年总体保持负增长 [5] - 未来将接续实施综合治理,协同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展示海洋生态文明成效 [6] 海洋碳汇发展 - 海洋碳汇核算在标准构建、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方面取得突破,正从地方试点向全国推广 [6] - 海洋碳汇面临监测精度不足、资产化滞后等挑战,需加速向千亿元级产业转化 [6]